張華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科研室副主任 復旦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川普政府首次決定對臺出售價值達14億美元的武器裝備,再次引發中國大陸的強烈抗議和反對。
對此,臺灣島內尤其是綠營興高採烈,不斷地表示「歡迎與感謝」,似乎是為其日益下滑的民意支持率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川普此舉真的能救蔡英文嗎?
首先,從單純技術觀點來看,川普政府的首批對臺軍售案並沒有實質突破。
從武器內容看,川普此次批准的對臺軍售項目包括對早期預警雷達的技術支持、反輻射飛彈、魚雷和標準-2型飛彈。預警雷達毫無疑問屬於防禦性質。反輻射飛彈AGM88的射程僅有25公裡,標準2型飛彈屬於艦載防空飛彈,都屬於較強防禦性的武器。這顯示,川普的決定並沒有突破1979年美國國會通過的「與臺灣關係法」。該法在第三條中規定,美國將向臺灣提供使其能保持足夠自衛能力所需數量的防禦物資和防禦服務。此前,島內曾經盛傳美國將會在臺灣部署薩德反導系統,甚至於售臺F-35戰鬥機。然而,這些武器都沒有被包括在內,顯示美國並不敢冒然向臺出售先進武器裝備。
從軍售額來看,此次軍售也沒有突破。2008年以來,美國共批准了4次對臺軍售案,其中3次的金額都達到了60億美元上下,分別為64.63億美元、63.92億美元和58.52億美元。此外,2015年12月的軍售案金額為18.3億美元。如果從單次的價格看,此次14.2億美元並不是最多的。除了單次金額外,還要看頻度和次數。此次軍售距離上次軍售時間約為19個月,與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兩次軍售的間隔時間相當。但是從美國新任領導人上臺後決定對臺軍售的時間看,川普則遠遠早於歐巴馬,歐巴馬在上臺1年後才首次批准對臺軍售,而川普在上臺不滿半年時就決定對臺軍售。
其次,美國對臺軍售並不代表美國會保護臺灣。美國對臺軍售決不能從單純技術觀點看,而應該看到背後所隱含的政治意義。
美國對臺軍售,最大的政治意涵是美國仍然利用臺灣問題幹涉中國內政。每次對臺軍售前後,包括此次川普政府對臺軍售後,中國外交部、國防部、國臺辦、駐美使館等相關部門都召開記者會或發表聲明,對美國的決定表示強烈抗議和堅決反對。因此,可以確定的是,川普對臺軍售後,中美領導人互信將會受到重大傷害,中美關係也將受到影響。
本文系轉載,不代表參考消息網的觀點。參考消息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