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吾爾族獨特的民間樂器:艾捷克和多朗艾捷克

2020-12-16 新民晚報

在維吾爾族的盛大節日中,熱情好客的維吾爾族會以最歡快的音樂、最富激情的舞蹈表達出內心的喜悅,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們。吹拉彈唱,自然少不了各種樂器助興。作為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維吾爾族民間的彈拔、吹奏和打擊樂器就有數十種之多。諸多民間樂器,無論是造型款式,還是製作工藝,都非常獨特。盛行於新疆喀什地區巴楚縣等地,有兩件弓弦樂器,分別是艾捷克和多朗艾捷克。

艾捷克

艾捷克是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和塔吉克族弓弦樂器,起源於古代波斯,主要用於演奏民間歌曲和木卡姆曲調,是木卡姆音樂的主要演奏樂器之一。艾捷克外形獨特别致,琴筒呈球形,琴的內側用蟒皮蒙裹,使共鳴體形成兩個半球形,在它的周圍有發音孔,音域約三個八度,有1-3根主奏弦,在琴杆下兩端設有5-10根共鳴弦,音色具有板面振動與皮面振動相結合的效果。據維吾爾族民間的老百姓說,艾捷克奏出的音樂就像是開門、關門或車輪軸轉動時發出的聲音。

多朗艾捷克

多朗艾捷克,又稱刀郎艾捷克,流行於南疆和刀郎地區的和田、莎車、麥蓋提、喀什、巴楚、阿瓦提和庫車等地。多朗艾捷克是艾捷克在流傳過程中,不斷豐富和發展,形成的多種不同型式之一。艾捷克以主奏弦來分,有一弦、二弦和三弦艾捷克。從地區來分,就有多朗艾捷克和哈密艾捷克。雖然艾捷克品種繁多、形制多樣,但都是維吾爾族民間樂隊中最常用的樂器。

多朗艾捷克主奏弦分別有1-3條,全長100釐米左右,琴杆為圓柱形,用椰木製作,共鳴箱呈半球形,多用棗木等硬質木料製成,正面為羊皮或驢皮。在琴杆中部兩側,設有6-8條鋼絲共鳴弦,以增大音量。演奏時,將琴底尾柱立在左腿上或將共鳴箱置於兩腿中間,左手持琴按弦,右手執馬尾弓拉奏主弦。

多朗艾捷克是多朗地區民間樂隊中的主要拉弦樂器,常和卡龍、多朗熱瓦甫和達卜等樂器一起合奏,或為《多朗木卡姆》及民間歌舞伴奏。

(朱月明)

相關焦點

  • 新疆這些樂器,你見過幾個?
    每逢節日或聚會,總能響起音樂聲和歡笑聲,音樂是他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提起新疆音樂,特色的新疆樂器必不可少。下面這些樂器,你見過嗎?彈撥爾 「彈撥爾」是維吾爾族所有樂器中最長的樂器,長1米多,琴體像半個水勺,琴體和琴頭用桑木或紅木做成,用鋼絲弦五根,內二弦及外二弦調成同度音,與中弦成四五度關係,音色明淨,十分動聽。
  • 薩塔爾、艾捷克、馬頭琴,國家大劇院「周末音樂會」展現多民族管弦...
    音樂會上,指揮張高翔執棒中國廣播民族樂團為觀眾帶來《春節序曲》《瑤族舞曲》等耳熟能詳的民族管弦樂曲目,並和觀眾分享了薩塔爾、艾捷克、馬頭琴等民族樂器的形制和特點。中國廣播民族樂團板胡姜克美 攝影劉方「多民族音樂」是本場音樂會的主線,樂團向觀眾集中展示了來自漢族、彝族、維吾爾族、蒙古族等不同民族的曲目和特色樂器,通過「演講結合」的方式,帶領觀眾領略民族音樂的博大精深和絢麗多姿。伴隨著一件神秘樂器出場,指揮張高翔向觀眾們介紹了民族樂器——薩塔爾。
  • 新疆樂器知多少?
    「彈撥爾」是維吾爾族所有樂器中最長的樂器,長1米多,琴體像半個水勺,琴體和琴頭用桑木或紅木做成,用鋼絲弦五根,內二弦及外二弦調成同度音,與中弦成四五度關係,音色明淨,十分動聽。艾捷克又名哈爾扎克,起源於古代的波斯。
  • 維吾爾族的民間樂器之卡龍琴和手鼓
    維吾爾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民間的彈拔、吹奏和打擊樂器有數十種之多。諸多民間樂器,無論是造型款式,還是製作工藝,都非常獨特。通過上兩期的介紹,相信大家已經對維吾爾族的弓弦及彈撥樂器中的代表有了一定的了解。
  • 文化潤疆|進入新疆民間音樂,從木卡姆開始
    唱詞多為民間流傳的短詩,既有宗教性內容,又有吟唱愛情等日常生活的內容。它根植於塔裡木盆地西北緣葉爾羌河兩岸的綠洲文化,含有漠北牧獵文化的因素。和十二木卡姆相比,刀郎木卡姆的篇幅短小得多,其每一部的演唱時間在7―9分鐘左右,演唱現存的9部大約需要一個半小時。
  • 會扭脖子,會打響指,你就會跳維吾爾族舞麼?那你就錯了
    現在維吾爾族的舞蹈,又在原基礎上得到了表演形式 維吾爾族舞蹈,可分為自娛性舞蹈、風俗性舞蹈、表演性舞蹈 3類。自娛性和風俗性舞蹈中也帶有表演和宗教因素。現流傳於新疆各地的民間舞蹈主要形式有:賽乃姆、多朗舞、薩瑪舞、夏地亞納、納孜爾庫姆、盤子舞、手鼓舞以及其他表演性舞蹈。
  • 常見樂器介紹
    由於發音原理不同,所以樂器的種類和音色極為豐富多彩,個性極強。並且由於各種樂器的演奏技巧不同以及地區、民族、時代和演奏者的不同,使民族器樂中的吹奏樂器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極其豐富的演奏技巧,具有獨特的演奏風格與流派。典型樂器:笙、蘆笙、排笙、葫蘆絲、笛、管子、巴烏、壎、嗩吶、簫。
  • 發現| 維吾爾族民間樂器之熱瓦普和薩塔爾:曾被列入宮廷回部樂
    發現 | 維吾爾族民間樂器之熱瓦普和薩塔爾:曾被列入宮廷回部樂 2020-08-28 19: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疆維吾爾民歌和舞蹈的主要種類竟然有這麼多
    2、新疆維吾爾族舞蹈——多朗舞 「多朗」一詞,是新疆維吾爾族人的自稱,也是舞蹈形式的名稱。多朗舞是維吾爾族歷史悠久、形式完整、動作粗獷矯健的一種民間舞蹈,盛行在葉爾羌河畔的麥蓋提、巴楚、莎車、阿瓦提等地區。
  • 一個文化的結晶,中國維吾爾族樂器大全,絕對有你沒看過的樂器
    我國新疆地區在公元前後,尤其是隋唐時期,跟內地有著頻繁的商貿和文化交流關係。同時,維吾爾樂器和歌舞藝術大量的傳播到內地,受到各地人民的熱烈歡迎。 下面跟小編一起認識一下主要的維吾爾樂器。
  • 民族樂器,你都知道哪些?
    玎列 玎西 鼎叮 侗笛 嘟嚕 短簫 多羅 多洛 額胡 呃吱呃吱 二胡 二簧 二簧 二弦 福琴 嘎彈 嘎哈 嘎嗦 剛洞 缸鼓 高胡革胡 各給 給寧 給以 根卡 弓琴 公胡 古篤 古琴 古箏 骨笛 鼓板管子 廣鈸 海笛 海螺 禾賀 和巴 哼咳 橫笛 洪拜 侯勒 喉管 厚胡胡撥 胡胡 胡琴 琥珀 稽琴 吉吱 簡板 角胡 傑猜 京胡 京鑼 軍鑔
  • 維吾爾族民間樂器之熱瓦普和薩塔爾:曾被列入宮廷回部樂
    民間流傳的喀什熱瓦普,全長130釐米。熱瓦普琴身為木質,音箱為半球形,為羊皮、驢皮、馬皮或蟒皮蒙面。琴頸細長,頂部彎曲。音箱呈半球形,用整塊桑木挖制,琴頭的弦槽部位向後呈直角彎曲。琴杆上纏有二十八個絲弦品位。琴杆與音箱連接處兩側各設一個彎角。琴杆、音箱上鑲有獸骨、貝殼等裝飾。有一條主奏弦和四至六條共鳴弦,均用鋼絲弦。 薩塔爾,維吾爾族弓拉弦鳴樂器。漢文史籍稱:塞他爾。
  • 最明白的樂器分類都在這裡了!
    八音是指的八種材料「金、石、土、革、絲、木、匏、竹」 在周末至清初的三千多年中,中國一直沿用「八音」分類法。金類:指用金屬製作的樂器,主要是鍾,另外還有鐃等。鍾盛行於青銅時代。鍾在古代不僅是樂器,還是地位和權力象徵的禮器。王公貴族在朝聘、祭祀等各種儀典、宴饗與日常燕樂中,廣泛使用著鍾樂。石類:指用石頭或玉石製作的樂器,如磬等。
  • 滿族、蒙古族、維吾爾族、回族
    第三章 第三節 滿族、蒙古族、維吾爾族、回族和朝鮮族  一、滿族
  • 中國民族樂器
    因多數樂器皆始於先秦時代,內容浩繁,便拆分兩章,夏商(及以前)與兩周。 夏商·樂以息和        早先樂器,多由勞動工具或生活用具發展而來。原始社會時期主要樂器有兩類,敲擊樂器和吹管樂器。陶鍾、石磬、骨哨、骨笛、陶壎等均已出現,因陶鍾等樂器我手裡無相關演奏資料,便介紹骨笛、骨哨和陶壎。
  • 維吾爾族舞蹈教學法(維吾爾族舞蹈的起源)
    2.維吾爾族舞蹈概述2.1維吾爾族舞蹈的起源舞蹈是以人的形體動作為媒質的人類有目的的行為。它伴隨著人類的生命活動和生存意識而產生,在人類文明演進~人類創造文化又被文化造就的漫長曆程中,逐漸發展成為具有獨立品格和獨特審美價值的藝術門類。
  • 了解新疆,從全面認識新疆的維吾爾族開始
    維吾爾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主要分布於天山以南,塔裡木盆地周圍的綠洲是維吾爾族的聚居中心,其中尤以喀什噶爾綠洲、和田綠洲以及阿克蘇河和塔裡木河流域最為集中。天山東端的吐魯番盆地,也是維吾爾族較為集中的區域。天山以北的伊犁谷地和吉木薩爾、奇臺一帶,有為數不多的維吾爾族定居。此外,在湖南省桃源縣和河南省澠池縣,也有少量維吾爾族分布。
  • 圖說新疆民間服飾(1):維吾爾族服飾
    新疆各民族的衣冠服飾和新疆地域的高山、大漠、戈壁、綠洲及其賴以生存的土壤以及新疆的文化特質、民族基因分不開,所以說「服飾是穿在身上的史書」。在維吾爾族服飾中,男式服飾顯得嚴肅而簡潔,最流行的要數「袷袢」(長袍),分單、夾、棉幾種。不同季節,不同服飾。
  • 家有三年艾,朗中不用來?三年艾指什麼?醫生告訴你如何用比較好
    日常生活中,相信大家對艾葉並不陌生,它是一種具有較高藥用價值的中草藥,一直以來也被廣泛應用在各個領域中,受到不少朋友的喜愛和青睞。但在艾葉的用法上面,可能很多朋友都用錯了。在民間一直流傳著「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的說法,其中三年艾的用途是最為廣泛的;而新鮮的艾葉就不同了,由於燥火較大,有著不少的揮髮油,所以新鮮艾葉並不被人們所看好。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一直都使用新鮮的艾葉,這是一種錯誤的用法。家有三年艾,朗中不用來?三年艾什麼意思?今天就給大家科普一下!■家有三年艾,朗中不用來?三年艾指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