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1日,因為兩位中國女性,而變得極不尋常——
作為主教練的郎平率領中國女排勇奪奧運會冠軍;
「80後」女作家郝景芳憑藉《北京摺疊》獲得全球科幻最高榮譽「雨果獎」。
「鐵榔頭」郎平的大名家喻戶曉。
而隨著《北京摺疊》斬獲「雨果獎」的消息在朋友圈瘋狂傳播,很多人不禁問:
郝景芳是誰?
她寫了什麼樣的作品,能得到世界科幻文學領域的認可?
同樣是「雨果獎」得主,郝景芳為什麼沒有劉慈欣那樣出名?
接下來,我們來聊聊這3個問題。
郝景芳是誰?
1984年出生的郝景芳,是個地地道道的天津女子。
和其她女孩子不同,高中時代的她痴迷物理,海森堡和波爾關於量子力學的闡釋深深震撼了她的世界觀,而薛丁格的《吠檀多哲學與現代科學思想》更讓她嘆為觀止。
那時,她也是班上翹課翹得最多的學生。因為「屢教不改」,到後來,老師和父母索性不管她了。
「怎麼考都是年級第一名,不逃課我在教室裡坐著幹嘛?」
她是全校公認「隔壁班的學神」。
「高三的時候我看科學和哲學,看愛因斯坦寫的散文集,以及薛丁格寫的宇宙真實性和個人自我意識的關係的文章,我感覺就像被閃電擊中了一樣。」
也是那一年,她獲得第四屆「新概念作文」全國大賽一等獎。
一位知乎網友評價:
「新概念作文」她拿的名次貌似是夠北大中文系免考的,然後她竟然考了清華物理系。
我當時還覺得這種學神是不是若干年後出現在科研大牛名單裡,結果就看到她入圍『雨果獎』提名,真是智商碾壓無時無刻不在。
然而,這位清華物理系的「天之驕女」卻在入學後的第一年,遭受到了一次「人生的暴擊」。
大一上學期考完力學考試,她「整個人都不好了」。
這哪是優哉遊哉的大學生活?簡直比高三衝刺難上十倍!
於是她燃起鬥志,決定奮起直追。到了大二,考數學物理方法,這次終於有了改觀。
考完她就哭了,考的還不如大一。
一次,她挑了一道班上學霸都沒有在試卷上寫出來的題去問他,對方不好意思騙她,說:「這道題我覺得比較簡單,就沒做,你看看講義吧。」
從「學神」變成「學渣」,郝景芳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
那段時間,她的內心一度崩潰。
「 預期的高度可能是愛因斯坦的高度,達不到,就會陷入幻滅……人總是需要有一些東西作為支柱的。」
寫作,成了打破這種情緒的突破口。
從清華物理系本科畢業之後,又讀了兩年研究生,在這期間,她的興趣朝社會科學方向轉變,後來去讀的經管學院讀博士。
2011年,她去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駐北京辦公室實習,隨IMF總裁拉加德穿梭於星級酒店、國家會議中心,研究宏大的社會性課題。
與此同時,她在北五環外的城鄉結合部租了房子,樓下是一片棚戶區,她混雜在那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中,主動與計程車司機、餐館老闆攀談,了解看病、上學這樣看似正常卻是很多家庭巨大困擾的命題。
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讓她兼具了宏觀和微觀兩種視野。
2012年,她花了3天的時間,完成了《北京摺疊》的寫作。
2016年8月21日,她憑藉《北京摺疊》獲得了科幻界最高榮譽獎「雨果獎」。這是繼2015年劉慈欣憑《三體》獲得雨果獎之後,中國作家再一次獲此殊榮。
郝景芳,一戰成名。
她寫了什麼樣的作品
能得到世界科幻文學領域的認可?
獲獎後,有人曾評價:
《北京摺疊》這類軟科幻作品,無疑是我國科幻文學拼圖上非常重要的一塊拼片。祝賀郝景芳女士。唯有抱著對這個世界的深切關懷,才能創作出直抵人心的佳作。
她的科幻作品集中在長篇《流浪蒼穹》和兩部短篇小說集《孤獨深處》《去遠方》三部書中。
《孤獨深處》是郝景芳備受關注的一本短篇小說集,兩個月時間,掌閱下載量就超過了30萬冊。
上大學後,郝景芳開始學習大提琴。
書中有一個故事就叫《弦歌》,她將琴的元素融入其中,以天地為琴,以共振為歌,展開了一場外星人的反擊。
也又備受好評的《穀神的飛翔》《阿旁宮》……
看完你會驚訝,哦,原來科幻也能這麼寫!
《孤獨深處+流浪蒼穹+去遠方》
(共3冊)
郝景芳 科幻短篇首次集結出版
世界科幻小說的「諾貝爾獎」——
雨果獎得主郝景芳所有科幻作品
中國科幻小說的裡程碑
定價:31—88元
點擊圖片可了解詳情
在《去遠方》一書中,有很多故事令人難忘,其中有一篇叫《遺蹟守護者》,作者假想了一個人類毀滅之後僅存的人,在孤獨的土地上孤獨地照看歷史遺蹟的故事。
很多事情往往如此——一旦開始審視,便會深入人心。
中國科幻文學「四大天王」之一的韓松評價道:
郝景芳是中國科幻作者中文筆最細膩、風格最雋永、感情最入微的之一,
她對人物的刻畫,每每留給人以格外深刻的印象。恐怕換了別的科幻作家,是很難描寫出來的,景芳卻能做到。
《流浪蒼穹》是郝景芳第一部長篇科幻小說。
《三體》作者劉慈欣評價其為:
創造的世界是絕無僅有的,你的小說中有一種別的科幻作家沒有的色彩,就像消失很久的金色夕陽又回來了……
這是今年中國最好的科幻長篇,沒有之一。
故事講述了移民火星的人類爆發了反叛地球的獨立戰爭,戰爭的結果使地球與火星形成了兩個迥異且互不往來的世界。百年後,地球和火星開始了戰後的交往。一群火星少年被送往地球,在那學習、長大。當他們重返火星時,他們發現自己的命運被這兩個相互猜忌的世界所裹挾席捲。
巨大的差異帶來割裂感和衝擊感讓他們無所適從,他們被各方指責,因此沉默,也因此而開始懷疑。蒼穹下,這群年輕人開始一場負重的青春奔跑,為了尋找真正的歸宿他們踏上了心的旅程……
在大劉看來,這是一部「充滿美感」的作品。
《流浪蒼穹》
郝景芳首部長篇科幻小說
第70屆世界科幻大會中國唯一推薦作品豆瓣網友評價道:
在我看來,郝景芳能得「雨果獎」,可能並不主要因為她的小說的科幻因素打動了評委,恰恰是科幻以外的因素——
對現實世界的書寫——
與其說西方科幻界對中國的科幻感興趣,倒不如說他們更對透過科幻這一視角所展示的中國的歷史與當下的現實更感興趣——這才是她獲獎的深層次原因。
同樣是「雨果獎」得主,
郝景芳為什麼沒有劉慈欣那樣出名?
一位讀者看完《流浪蒼穹》後這樣評價:
如果你抱有對獨一無二的科技幻想的期望、想要看到的是一個巨大的世界與繁雜而精彩的故事的話,我想你大概會失望。
不論是什麼文字,小說也好散文也罷,最後都是要回到人文,描寫表達人們的生活狀態,這大概是寫作最重要的。
《流浪蒼穹》大概不會是我最喜歡的科幻小說,但是它其中的孤獨卻的的確確存在於我,並且存在於每個人的交流之中,這即是文學。
它展現了這種生活狀態,真實,毫不粉飾。
的確,和大劉的驚豔比起來,郝景芳要平淡許多——
郝景芳和劉慈欣
可在已經有了大劉的領域之外,又出現了一個截然不同的身影,這比再出現一個和大劉相似的身影,要重要得多。
需看到,短短的兩年內,國人對科幻的熱情被徹底喚醒。
這其中,劉慈欣和郝景芳功不可沒。
《科幻世界》雜誌主編姚海軍認為:
劉慈欣的獲獎點燃了國人對科幻的熱情,而郝景芳的得獎則有助於讓讀者的心態調整到平常心。
深以為然。
這樣「不出名」的郝景芳,顯然是重要的。
作者:虢雪,狂吃粽子的90後中年。
編輯x虢雪 本期責編x末日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