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十全街塌陷最新消息現場圖曝光,1月4日有消息稱蘇州十全街發生塌陷,原因或為清淤導致是真的嗎?
蘇州水多,沿河而居的房子很多,所謂「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江南水鄉美是美,但年代久遠,駁岸經河水侵蝕,再加上現在市區全面清汙,如不加固,沿河建築是有坍塌危險的!
1月4日,蘇州十全街發生塌陷。目擊者稱,塌陷時能聽到很悶的轟轟聲,街邊有危險的店鋪均已搬空。目擊者表示,塌陷與河道清淤有關。目前,現場已設置隔離帶,有人員巡視。
經檢查,站牌箱基礎都沒有問題。通報還表示,十全街受道路條件限制,沒有慢車道,因此全路段公交站未設置候車亭,只設置站牌箱用以標註公交站位置。
蘇州十全街塌陷現場圖曝光
塌陷蘇州市交通管理局1月5日通報稱,1月4日,該局接報十全街「蘇州飯店」北側公交站發生坍塌,經現場調查,發生坍塌的是一座仿古式市民休息長廊。
初步判斷是因為道路北側的河道清淤施工導致駁岸塌陷,仿古長廊位於塌陷區內,塌陷區距離公交站牌箱約50釐米左右,經檢查,站牌箱基礎都沒有問題。
據現場傳出的視頻和圖片顯示,蘇州市十全街北側的一處岸邊涼亭整體下沉,地磚開裂。該塌陷處臨近河道,河道內只有淺淺一灘水,部分河床顯露。在塌陷區域附近,有商家牆壁開裂,現場已設置隔離帶,有工作人員催促商家內的人員撤離。
5日21時許,事發地附近的一家商鋪店主告訴澎湃新聞,他的鋪子在道路南側,沒有受到影響。塌陷的地方臨近蘇州飯店北側公交站附近。「就兩家店受到影響,坍塌的地方已經圍起來了。」
前述蘇州市交通運輸局的通報稱,考慮到乘客候車、公交車停靠的安全因素,以及後續施工需求,經向行業管理部門匯報後,決定將站牌箱拆除,公交停靠站西移20米,避開塌陷區,消除乘客候車的安全隱患。截止4日晚上十點,站牌箱拆除以及臨時站杆設置均已順利完成。
關於十全街
公開資料顯示,十全街是蘇州城區東南部的一條街道,東起葑門安利橋(安裡橋)堍、西至人民路三元坊口,全長2004米。原稱「十泉街」,因舊有十口古井的緣故。又傳說,清乾隆帝自號「十全老人」,南巡至蘇,曾駐蹕於附近帶城橋下塘織造府內,地方官員為討好乾隆,遂改「十泉街」為「十全街」。
十全街共架橋8座:磚橋、吳衙橋、星造橋、帶城橋、船場橋、烏鵲橋、福民橋、帝賜蓮橋。烏鵲橋往西至人民路段原稱大太平巷,1966年合併稱友誼路,1980年統稱今名。烏鵲橋往東,為大宅院區,古樸寧靜,名士寓廬比比皆是。67號和103號為清代祖孫狀元彭定求、彭啟豐故居;275號懷厚堂為明代正德年間大學士王鏊故居;111號為國民黨元老李根源故居(自譽「曲石精廬」);115號為棉織實業家嚴欣祺住宅;還有國民黨將軍朱培德公館及馬崇六公館、唐亞賓公館(老百姓戲稱「芝麻糖公館」);國畫大師書法家張大千、張善子、趙子云、蕭退闇等也曾寓居於此。
改革開放前,鬧中取靜的十全街,曾是蘇州涉外賓館的集聚地,南林、南園、蘇州等賓館都坐落於此街。改革開放後,國門洞開,到蘇州旅遊、考察的外國人都入住於十全街上的涉外賓館。精明的商人見機便在十全街上開出了一家家古董、字畫、工藝品店,遂形成了一條聞名遐邇的旅遊品特色街,十全街還由此上了國外著名的旅遊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