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校友會網(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 )發布的2019中國大學排行榜中,香港地區共有59所大學進入排名!
本次2019年的校友會大學排行榜評價對象涵蓋了中國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地區的1300多所本科高校,評價數據來自艾瑞深研究院自主研發的「中國高等學校發展指數資料庫(CHDID)」,均是來自國家權威部門、第三方權威機構、新聞媒體、企事業單位和高校等對外公開的權威數據和客觀數據。
其中香港地區高校前三名分別是:臺灣大學、臺灣清華大學、臺灣成功大學。
2019年臺灣地區大學排名榜單:
附前三名學校簡介:
No.1 臺灣大學
臺灣大學(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簡稱臺大(NTU),成立於1928年,是中國臺灣省臺北市的一所研究型公立綜合性大學,素有「臺灣第一學府」之稱,也是一所在國際上享有很高學術聲譽的大學。其前身是日本統治時期所建立的臺北帝國大學,為當時日本建立的九所帝國大學之一。1945年,臺灣光復後,改名為「臺灣大學」。1949年,蔣介石政府遷往臺灣,臺大取代了當時尚未在臺復校的中央大學,成為了臺灣地區教育主管部門資助經費第一的高校。
臺灣大學自改制起即以傅斯年校長為代表的自由主義學者而著稱,其教授、學生與校友皆對當代臺灣歷史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臺大校園亦多次成為民主運動、學生運動的策源地。許多臺大的畢業生擔任了臺灣各大行業的領軍人物,如諾貝爾獎得主李遠哲。臺灣大學是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臺灣邁向頂尖大學計劃等著名高校聯盟的成員。2016年,臺大在QS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居全球第68位,亞洲第21位,臺灣地區第1位。
截至2013年12月,臺灣大學校區分布於臺北、宜蘭、新竹、雲林以及中部高山地區,校地面積約3萬4千公頃,佔臺灣總面積的百分之一。目前已有11個學院,以及3個專業學院,共約54學系、109研究所,另設有30餘個各學術領域之國家級或校級研究中心,是臺灣規模最大的頂尖綜合性大學。學生總人數達33000多人,其中大學部近18000人,研究生15000餘人,專任教師2044人,兼任教師1911人。
No.2 臺灣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新竹)(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NTHU),校名全稱「國立清華大學」,簡稱「清大」或清華大學(新竹),為中國頂尖級研究型大學之一,環太平洋大學聯盟、中歐商校聯盟、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成員。
臺灣清華大學前身為1911年在北京設立的清華學堂。1925年設大學部。對日抗戰期間,西遷至雲南昆明,與國立北京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合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國共內戰後,清華大學被分成兩個,北京的清華大學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接管,而臺灣當局則於1955年於臺灣省新竹市讓清華大學復校,復校之初首設原子科學研究所,1964年恢復大學部。
臺灣清華大學在2020年QS世界大學排名位居第173名,在2019年QS世界大學排名位居第163名,臺灣第2名,中國第14名。截至2016年11月,臺灣清華大學共設有理、工、原子科學、人文社會、生命科學、電機資訊及科技管理等10個學院。在臺已造就英才超過五萬人,校友包括諾貝爾獎得主李遠哲、「中央研究院」院士12人。
No.3 臺灣成功大學
臺灣成功大學(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NCKU),簡稱「成大」,為中國臺灣南部的頂尖綜合性研究型大學,有「北臺大、南成大」之美譽,為世界大學聯盟成員。是分享「邁向頂尖大學計劃」5年500億補助的研究型大學,已發展為學科規模全臺第2名的綜合大學。臺灣地區著名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臺灣四所老牌大學(臺成清交)之一,臺灣綜合大學系統成員之一。
成大前身為日本殖民統治時期(1931年)創立於臺南市現址的臺灣總督府臺南高等工業學校,1949年,臺灣浙江大學一部分遷往臺灣併入臺南工專,1956年改制為「臺灣省立成功大學」,1971年改制為臺灣成功大學。
臺灣成功大學校本部位於臺灣省臺南市,並由相互緊鄰的8大校區組成,另擁有安南校區、歸仁校區及雲林縣鬥六校區,總面積達187公頃。截至2017年3月,成功大學有專任教師1327人;專任研究人員364人。學生20,280人。44個學士學位點、102個碩士(含24個在職碩士專班)學位點、56個博士學位點 。
2019QS世界大學排名,成功大學位於第234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