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點讚伊利產業基地精準扶貧模式及潘剛扶貧十六字方針

2020-12-22 中原新聞網

近期,《人民日報》在2個月時間內,多角度、多形式、多版面報導了伊利「產業基地精準扶貧模式」,對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所提出的「黨建引領、產業帶動、精準發力、全面脫貧」十六字方針給予了高度肯定。中國扶貧網、人民網、中國新聞網、鳳凰網、光明網、等媒體進行了多次轉載。同時,在《人民日報》「扶貧在線」推出的「決勝時刻」脫貧攻堅VR虛擬展中,伊利也展示了在扶貧方面的創新經驗和典型案例,獲得了廣泛關注。

主流媒體的認可,也側面突出了伊利在扶貧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效。多年來,伊利在內蒙古、四川、甘肅等地陸續投建產業基地,並探索出了「產業基地精準扶貧」的新路子,圍繞潘剛董事長提出的「黨建引領、產業帶動、精準發力、全面脫貧」十六字方針,帶動貧困群眾實現「伊」起小康。

脫貧攻堅越到最後越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潘剛所提的扶貧「十六字方針」也將黨建引領放在首位。近年來,伊利集團以黨建工作引領扶貧工作,結合貧困地區的產業特徵,通過發展種植業、養殖業等帶動貧困群眾提高收入;同時積極開展教育扶貧、就業扶持等,助力貧困群眾穩定脫貧。

從2019年開始,伊利集團黨委組織10個黨支部與土默特左旗10個村黨支部籤署黨建共建協議,圍繞產業扶貧興農、技術扶貧興農、文化扶貧興農開展幫扶與共建。經過一年多的努力,10個基層結對子黨支部形成了比、學、趕、幫、超的產業興農氛圍,扶貧工作高效推進。2019年,土默特左旗全旗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從與乳業產業相關的工作崗位中獲得穩定收入,真正做到脫貧不返貧。2020年,伊利集團黨委的10個黨支部進一步與結對村構建「聯建共建體」,整合專業技術智力資源、鄉村土地資源、農民勞動力資源,定期組織專家教授為村民進行種養殖等方面的先進實用技術培訓。抓好黨建促扶貧,促使精準扶貧項目的效率和成果實現最大化。

潘剛還深知,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多年來,伊利深入「三區三州」等貧困地區,注重在甘肅武威、寧夏吳忠、河北張北、黑龍江林甸等地的產業布局。通過投建產業基地,拉動當地種植業、養殖業、乳品加工等產業鏈上下遊輔助產業,改善就業狀況,幫助貧困人口拔掉「窮根」。2019年底,伊利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投資建設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項目,項目建成後將創造GDP超過1000億,累計財政收入900億,直接和間接帶動就業人口超過50萬人。

憑藉「產業基地精準扶貧」模式,伊利在前不久第3次入選了國務院扶貧辦和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企業扶貧優秀案例」。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表示,伊利將持續發揮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帶領全行業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後一公裡」。並以自身先進經驗,引領更多的企業學習並加入到脫貧攻堅的行列中來。

來源:中華發展報導網

相關焦點

  • 秉承潘剛扶貧「十六字」方針 伊利積極助力國家打贏脫貧攻堅戰
    作為乳業龍頭企業,伊利集團勇擔重任,積極探索實踐「產業基地精準扶貧模式」,持續落實董事長潘剛提出的「十六字方針」,助力國家打贏脫貧攻堅戰。為助力國家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潘剛曾提出「黨建引領、產業帶動、精準發力、全面脫貧」十六字方針。
  • 伊利:變輸血為造血以產業發展帶動精準扶貧
    扶貧之路,不斷總結經驗,形成了一套「產業基地精準扶貧」新模式,通過發展產業改變當地的經濟環境和  據介紹,「伊利產業基地精準扶貧模式」的核心,就是充分發揮伊利自身產業優勢,結合各地具體的實際情況,聚焦與自身產業緊密相關的種植業、養殖業、製造業等產業,通過在當地
  • 伊利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潘剛:帶領全行業跑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
    據伊利方面介紹,疫情爆發初期,伊利集團的黨委書記、董事長潘剛就明確了企業的使命擔當。潘剛稱,「我們身上肩負的不僅有為消費者提供最優質的產品和服務的使命,更有守護全國人民日常生活不受疫情影響的責任。」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
  • 伊利在特殊時期大象起舞 董事長潘剛做了什麼?
    回顧伊利的發展歷程,從率先打造中國乳業「事業部制」的組織模式,到憑藉卓越的創新與品質成為全球佼佼者,同時服務夏季奧運和冬季奧運的健康食品企業,正是在產業發展的關鍵期屢屢完成超前布局,才成就了伊利亞洲乳業龍頭的輝煌,這當中,潘剛的戰略遠見和正確判斷功不可沒。已經蟬聯亞洲乳業六連冠,並且年年創新高的伊利,以何種動能保持這種增長?在未來,這艘巨輪又將駛向何方?
  • 伊利董事長潘剛:伊利的目標是站在全球乳業之巔
    引領者在宋亮看來,潘剛是伊利的掌舵者,是企業全面轉型發展的推動者,亦是企業國際化發展的主導者。從2011年在紐西蘭投資建設了全球最大的一體化乳業基地之一—伊利大洋洲生產基地,聯手瓦赫寧根大學打造了中國乳業規格最高的海外研發中心之一—伊利歐洲創新中心。伊利就開啟布局全球的步伐。
  • 新豐:攻堅舉措再升級 精準扶貧再提質
    全文約2100字,閱讀大約需要6分鐘今年以來,新豐縣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上,利用各行業優勢資源,不斷升級扶貧措施,採取組合方案,釋放產業、人才、產供銷等發展潛力,有效拓寬了扶貧工作渠道,推動精準扶貧提質增效
  • 產業精準扶貧研討會在京舉行
    「產業精準扶貧研討會」在京召開。他表示,中國農業大學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和教育部滇西定點扶貧工作的安排,定點扶貧雲南臨滄市鎮康縣。學校立足當地情況,以「精準施策、精準推進、精準落地」為原則,從推動教育扶貧、人才扶貧、智力扶貧、科技扶貧、信息扶貧、學科扶貧六方面制定規劃,通過搭建科技服務平臺、技術示範培育產業、扶貧與扶智相結合等措施,精準服務貧困地區,建立扶貧長效機制,實現穩定脫貧,取得了突出成績。
  • 產業扶貧築富路 南沙打造精準扶貧新模式
    佛手瓜採摘期可達半年,如果能形成產業規模,每畝地的收入就有幾千元。「種上佛手瓜,抱回金娃娃」「調下玉米種金瓜,人民群眾笑哈哈」。很快,一張張橫幅在惠水縣好花紅鎮的田間地頭掛起。如今,惠水縣已建成貴州省最大佛手瓜種植基地,輻射帶動全縣發展佛手瓜種植5.2萬畝,新增帶動20個貧困村1000餘戶建檔立卡精準貧困戶人均收入5000元以上。
  • 產業扶貧志長遠 精準施策顯擔當
    五年來,廣西林業集團領導先後30餘次深入扶貧點,行程逾2.5萬公裡;截至目前,集團共投入1265.058萬元,開展基礎設施、村集體經濟、產業扶貧等幫扶項目96個。截至2020年11月,廣西林業集團定點幫扶的貧困地區實現脫貧摘帽。那坡縣中山村野菊花中藥材種植示範基地概貌。
  • 中國改革報點讚科左後旗精準扶貧
    2020年12月10日,中國改革報08版整版刊發文章《揚帆逐夢小康路》,從精準落實產業幫扶措施、政策保障,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強化基礎改善環境推動鄉村振興等方面全方位立體式展示了科左後旗脫貧攻堅歷程、取得的成就,點讚科左後旗廣大黨員幹部群眾的智慧和勤勞付出。
  • 中原證券:創新扶貧模式,傾力脫貧攻堅_資本市場精準扶貧在行動...
    創新扶貧模式 打造公益扶貧平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扶貧開發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要動員和凝聚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要堅持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等多方力量、多種舉措有機結合和互為支撐的『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廣泛調動社會各界參與扶貧開發積極性。」
  • 傳承中醫藥精華 推動教育精準扶貧發展
    炁脈古中醫創始人、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醫特色診療研究專業委員會理事劉清源向大家介紹了學校教育辦學情況以及學校在扶貧、扶智又扶病職業教育精準扶貧的實踐探索。據了解,該校落實農村貧困家庭子女職業學歷教育財政補貼政策,堅持全方位構建就業網絡,與眾多炁脈學校相關聯企業籤訂就業協議,成為人才輸送基地,保證畢業生就業渠道順暢並能夠學以致用,實現多方面健康發展。
  • 大同區扶貧工作隊:千方百「技」打通產業扶貧之路
    大同區雙榆樹鄉向陽村、雙勝村和沙家窯村駐村扶貧工作隊,堅持以產業扶貧為主攻方向,克服重重難關,再造發展優勢,培植增收產業,真正實現以「技」富民。施富民「技」策扶貧工作隊駐村後,牢牢抓住「雙榆小米」產業優勢,與村「兩委」成員研究制定了「三轉」發展規劃,引導做大做強特色產業。轉模式、抓規模。
  • 人民日報丨湖南湘西苗寨精準扶貧:挪窮窩 興富業 奔小康
    為把扶貧搬遷項目落實落細,駐村工作組在工程建設中突出科學謀劃,長遠布局。對搬遷地實行統一規劃、建設、安置,把安置點選擇在交通便利、讀書看病、生產發展、務工就業方便的區域,以避免二次陷貧返貧。同時,實行易地搬遷與城鎮化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產業園區建設、農業結構調整相結合,在 「搬得出」基礎上確保「穩得住」,通過「有就業」實現「能致富」的最終目標。
  • 小罐茶獲第十五屆人民企業社會責任獎年度扶貧獎 以茶扶貧助力產業...
    上百位三農等領域的微博大V參與話題#為好茶點讚為茶農助力#,號召全社會關注茶葉扶貧;四個貧困茶區的縣市長登陸天貓直播間為公益茶帶貨……一系列公益推廣活動獲得了消費者的積極響應與加購。小罐茶還承諾,每銷售一罐公益愛心茶產品,將捐贈25元用於幫助貧困地區茶農脫貧、促進地方茶產業發展。
  • 以心攻堅 用情扶貧 華夏銀行打造「1+6」精準扶貧模式
    說起新疆自治區扶貧點工作的開展,華夏銀行始終堅持以首善標準,要求層層明確責任,落實好黨中央、北京市委市政府各項工作部署,按照北京市國資委要求制定實施方案,堅決落實好北京對口支援扶貧工作。   實踐中,華夏銀行探索出行之有效的「1+6」精準扶貧幫扶模式: 「1」是指以總分行後盾幫扶為基礎,落實思想指導、領導責任、機制保障、人員保障、資金保障及關心關愛。
  • 這支扶貧工作隊做實精準幫扶
    2015年10月啟動精準扶貧之前,貧困戶因病因殘致貧較多,村灣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較落後,村集體收入也十分單薄。5年多來,兩家單位抽調得力幹將組成的駐村扶貧工作隊,堅守在洪河村精準扶貧攻堅最前線。12月9日,站在洪河村的蝦蟹輪養基地旁,洪河村村支書曹士學振奮不已。   產業扶貧是實現穩定脫貧、永久脫貧的根本之策,也是實現增收致富的必經之路。
  • 國投入選2020中國品牌論壇精準扶貧優秀案例
    12月8日在北京舉行以「中國自信 品牌力量」為主題開展深層次對話交流論壇同期舉辦了「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精準扶貧論壇國投扶貧入選2020中國品牌論壇精準扶貧優秀案例論壇同期舉辦了「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精準扶貧論壇,人民日報社編委委員、秘書長喬永清,國務院扶貧辦黨組成員、副主任夏更生和來自地方政府、企業代表、媒體記者等100多人參加會議。
  • 產業扶貧,看看山南市怎麼做?
    截至目前,山南市累計實施「十三五」時期產業精準扶貧項目217個,完成投資40.4億元,輻射帶動2.8萬餘人受益,實現產業脫貧16850人。大力發展電商、培養致富帶頭人、能人回歸扶貧等多種模式,產業發展帶動效應明顯。除此之外,山南市還積極引進億利集團、蒙草集團、中糧集團等區外龍頭企業,大力培育本土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不斷提高扶貧產業發展的組織化程度。
  • 推行五大產業發展模式 千方百計增加群眾收入——貴港市產業扶貧...
    推行五大產業發展模式千方百計增加群眾收入——貴港市產業扶貧工作掠影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貴港市積極探索、創造性開展農業產業扶貧工作,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心謀劃,摸索並創新推廣五大產業扶貧發展模式,實現了扶貧產業持續提升、帶貧成效逐步凸顯、示範引領作用進一步增強,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