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和4日,合肥市產業鏈集中採訪走進合肥高新區。兩天時間裡,來自合肥日報、合肥市廣播電視臺、合肥晚報、江淮晨報、合肥在線等多家媒體記者採訪了高新區生物醫藥產業、集成電路產業、網絡與信息安全產業、高端裝備及新材料產業、人工智慧產業、節能環保產業、智能家電產業、量子產業和光伏及能源產業,共計20家企業。
12月3日,採訪團一行分為兩組,分別進行採訪。媒體記者們走進兆科藥業、智飛龍科馬、歐普康視、離子醫學中心為代表的生物醫藥產業和合肥微納傳感、傑發科技為代表的集成電路產業。
合肥電視臺新聞頻道記者吳節正表示,一行下來,感觸頗深。合肥高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基礎雄厚、優勢明顯,已經形成覆蓋技術研發、生產製造、商業流通、醫療診治、健康服務全流程的產業鏈。為何一個區,能夠形成生物醫藥全產業鏈?採訪中,各企業和機構負責人提起的一句話,給出了答案,那就是「政府就像一個服務團隊,解決了我們在人才、資金、政策等方面的需求。」
合肥高新區依託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部中心和安徽省生物醫藥與高端醫療器械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建設,聚力打好生物醫藥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加快提升產業鏈水平和競爭力,已初步形成領軍企業、產業集群、產業基地梯次發展格局。據悉,目前,合肥高新區已集聚健康醫療企業260餘家,涵蓋新藥研發、生產製造、原料輔材、外包服務、產品銷售、健康數據等全產業鏈條,年產銷規模近500億元,連續4年保持兩位數增長。
近年來,在合肥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合肥高新區堅持把集成電路產業作為支柱產業培育,加大招商力度,紮實推進省集成電路戰新產業基地建設,經過多年努力,已初步成為國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集成電路產業集聚區。
12月4日,採訪團一行來到了科大訊飛、合肥移瑞等人工智慧產業公司,參觀了企業產品展廳,體驗各種智能產品,企業負責人向記者們介紹了企業產品及發展等相關情況。在採訪完人工智慧產業後,合肥新聞廣播記者汪屹君表示,合肥高新區人工智慧產業發展力度大,企業發展很快,採訪中也感受到合肥高新區對企業給予各方面的幫助,企業發展環境很好,作為一名記者,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報導記錄下這些人工智慧企業的發展。
「量子中心」已成為合肥高新區的響亮名片。12月4日,媒體採訪團一行也前往了國盾量子、本源量子、國儀量子三家企業。合肥日報記者黎靜說,小小量子,潛力無限。作為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核心區,高新區準確把握時代脈搏,緊密布局量子產業。國盾量子、本源量子、國儀量子……通過本次集中採訪,能深刻感受到一個新興的量子產業集群正在加速形成。「作為一名新聞從業者,我將用手中的筆,讓更多的人了解合肥、高新區厚植創新沃土,書寫量子產業大文章的決心和信心。」
合肥晚報記者衛曉敏說,跟著採訪團隊走近位於高新區的合肥創新產業園,一股科創氣息撲面而來,這裡有眾多「臥虎藏龍」的企業,他們個個「身懷絕技」,大有來頭,不少科研技術走在全國前列。「交談中,我們不難發現,合肥這張創新名片在已然越發亮眼,身為一名媒體記者,傳遞好合肥的創新之聲,更加義不容辭。」
據悉,此次採訪緊緊圍繞合肥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的重要精神,結合全市上下全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和百年未遇的洪澇災害雙重考驗,突出「延鏈、補鏈、強鏈」這一主題,集中宣傳報導合肥市在重點產業發展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立體化展示各地各部門的好經驗、好做法,深入挖掘先進典型和創新舉措,宣傳一批有亮點有成效的地區、單位和項目,為「十 三五」完美收官、「十四五」順利開局以及 GDP 全力衝刺破萬億營造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