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收穫史上首批太空蘿蔔 網友好奇:啥味兒啊?

2020-12-11 川北在線網

NASA收穫史上首批太空蘿蔔 網友好奇:啥味兒啊?

時間:2020-12-09 19:0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NASA收穫史上首批太空蘿蔔 網友好奇:啥味兒啊?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近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飛行工程師成功收穫了國際空間站高級植物培養環境中種植的20根蘿蔔,並用錫紙包裹好,以便冷藏至明年送回地球。報導稱,NASA之所以選擇種蘿蔔,是因

    原標題:NASA收穫史上首批太空蘿蔔 網友好奇:啥味兒啊?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近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飛行工程師成功收穫了國際空間站高級植物培養環境中種植的20根蘿蔔,並用錫紙包裹好,以便冷藏至明年送回地球。報導稱,NASA之所以選擇種蘿蔔,是因為科學家對它們的屬性已相當了解,且不需要特別照顧,只要27天就能發育成熟。據悉,太空人已在國際空間站上種植了15種植物,包括8種綠葉植物。

  網友評論:「啥味兒啊?」

 

  延伸閱讀:

 

  太空種菜難題:如何種出「地球味」?

 

  近幾年來,繼航天育種之後,太空蔬菜種植逐漸成為空間科技發展和航天技術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近日,《植物科學前沿》雜誌發布了一項研究,稱某些太空蔬菜(經歷在太空環境中從萌芽到成熟全過程的蔬菜)的成分與地面種植的同類蔬菜成分相似,甚至可能富含鉀、鈉、磷、硫和鋅等元素和較高水平的酚類物質。

 

  雖然這項成果一下子拉近了太空蔬菜和地球蔬菜的距離,但是在太空種菜可不像地球上這麼簡單,全世界的科學家花費了好幾年的時間才讓「太空菜園」有希望照進現實。

 

  人類開始在太空種菜

 

  自2014年起,科學家就開始在國際空間站著手打造一個與地球表面相同溫度、溼度和二氧化碳濃度的「類地表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下利用水培和噴霧栽培種植生菜。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太空種菜計劃負責人喬亞·瑪薩表示,之所以啟動太空種菜的項目,是由於如果食物儲存太久,口感和營養價值都會下降,維生素也會減少,如果太空種菜成功,就能夠確保太空人在漫長旅程中有足夠的營養,便於未來更加遙遠的深空探索。

 

  2016年,我國航天員首次「觸電」太空種菜,在天宮二號實驗室內種下了9棵生菜。被「翻牌」的不只是葉類蔬菜。2019年,我國科研人員再次在天宮二號啟動了擬南芥和水稻種植,以檢測空間微重力對生命活動的影響。此前,俄羅斯太空人還曾嘗試在和平號空間站種植小麥。

 

  口感營養不輸地球蔬菜

 

  太空種植的作物與地球上的作物有什麼區別?這個問題引發了諸多航天愛好者的關注。2015年,NASA電視臺對首批兩名太空人試吃太空生菜的情況進行了轉播。這些拌上橄欖油和料汁的太空生菜被做成一道沙拉,兩名太空人吃後直呼感覺「不一般」,除了一致讚揚其口感爽脆外,其中一名太空人還表示「味道有點像芝麻菜」。

 

  除了口感以外,太空蔬菜的營養價值究竟如何呢?近日,《植物科學前沿》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顯示,NASA全面檢測了此前3年間在國際空間站上種植的生菜,指出太空生菜含有的營養價值與地球生菜基本一致。科學家稱,太空生菜中還包括鉀、鈉、磷、硫、鋅等元素,除此之外,還有較高水平的酚類物質,而酚類物質此前已被證實具有抗病毒、抗癌、抗炎的特性。此外,國際空間站種植的生菜還不含任何有害細菌,如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真菌和黴菌孢子數量也處於正常範圍,適合人類食用。

 

  太空農民要解決一系列技術難題

 

  然而想要建立一個太空農場卻並不是件容易事。在植物生長中,光照、溫度、溼度、空氣、土壤,5個要素缺一不可。空間站內的空氣、溫度可供太空人正常生活,滿足植物生存自然不成問題,但其他幾個條件也讓科學家們費了一番功夫。

 

  光合作用是植物生存的根本,如何在太空艙裡模擬植物所需的光照?中國科學院包頭稀土研發中心主任池建義說:「如果你想做一個太空農民,首先必須掌握過硬的技術,傳統手段需要使用600—1000瓦的燈泡才能在封閉環境中模擬陽光並刺激植物生長,但這樣的耗能和設備在太空艙裡顯然是不可能的。」

 

  大量研究證實,植物的光合作用並不是要吸收陽光中所有的光,例如生菜更青睞紅色與藍色的光。因此,低能耗、可調節光譜的LED燈就成了為太空蔬菜提供光照的不二選擇。我國航天員首次在太空種植生菜時,採用了紅、綠、藍3種顏色的組合光,其中綠色光是為了讓視覺效果比較好,利於觀察。而NASA的空間站用的是藍紫光為蔬菜提供光照,因為他們所種植的是紅葉生菜,藍紫光更利於紅葉生菜著色。

 

  有了光還不行,要種菜還得有土。從以往資料中可以得知,我國在製作太空蔬菜生長的土壤時選擇了蛭石作為基礎原料,這是一種極為常見的人造植物生長原料,被廣泛應用在植物組培和育苗中。航天員中心環控生保研究室副研究員王隆基說,蛭石有著非常好的吸水性,水分在蛭石中的傳導受重力影響很小,可以順暢地向上吸附,並且蛭石的密度小、質量輕,不會給飛行器增加很大負擔。和平號空間站還曾以斜發沸石為基質栽培了蘿蔔和白菜,這種沸石含有作物生長所需的鉀、磷、鋅、鐵等多種元素,同時還具有很強的吸附性,可以有效防止水分流失。

 

  溼度是最容易調節的部分。空間站裡的水全部來自地球補給,水回收系統還可以將廢水收集起來,通過過濾裝置循環利用。植物的土壤裡安裝有含水率監測裝置,航天員可根據監測數據採用注射器給植物及時補水。(記者 張景陽 張蘊)

 

  (原標題:NASA收穫史上首批太空蘿蔔:27天發育成熟)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

相關焦點

  • NASA收穫史上首批太空蘿蔔,網友:吃了會有超能力嗎?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近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飛行工程師成功收穫了國際空間站高級植物培養環境中種植的 20 根蘿蔔,並用錫紙包裹好,以便冷藏至明年送回地球。實驗項目經理杜福爾表示:「與太空人之前在空間站種植的綠葉蔬菜、或第一種在高等植物培養實驗(APH)生長的矮小麥相比,蘿蔔是一種不同的作物」。杜福爾表示,種植多種農作物有助於確定,哪些植物可以在微重力下茁壯成長,為執行長期任務的太空人提供最好的食物,以達到營養均衡。
  • 太空沙拉預定?NASA收穫史上首批太空蘿蔔 花了27天才成熟
    太空沙拉預定?NASA收穫史上首批太空蘿蔔 花了27天才成熟  Winnie Lee • 2020-12-10 09:00:39 來源:前瞻網
  • NASA收穫史上首批「太空蘿蔔」,並稱其為「歷史性事件」
    圖為美國女性太空人魯賓斯(Kate Rubins)11月30日在國際太空站上,採收了20棵蘿蔔。(圖片來源:美國宇航局官網)據報導,美國女性太空人魯賓斯(Kate Rubins)11月30日在國際太空站上,採收了20棵蘿蔔,並用鋁箔紙將其包好,置入冷藏室中,2021年將把它們送回地球,供科學家研究。這項植物實驗名為「Plant Habitat-02」,這次採收被NASA形容為「歷史性事件」。
  • 《火星救援》真實版 人類收穫史上第一批「太空蘿蔔」!
    看過美國電影《火星救援》的朋友,一定對太空人馬克被迫流落火星,在自已搭建的溫室種出土豆的一幕印象深刻。現在這個場景不再只發生在電影裡,近日美國航天局(NASA)宣布在國際空間站培育並收穫了人類歷史上首批「太空蘿蔔」。
  • 美國航天局種出首批「太空蘿蔔」
    據《聯合早報》9日報導,美國航天局(NASA)近日報告了「歷史性收穫」——在國際空間站培育幷收穫了人類歷史上首批「太空蘿蔔」。這20根珍貴的蘿蔔已被冷藏保存,預計明年帶回地球供科學家研究。NASA發布的一份情況說明書稱,蘿蔔是在零重力環境下成功種植幷收穫的最新新鮮農產品。據悉,航天員已在國際空間站上種植了15種植物,包括8種綠葉植物。
  • NASA收穫史上首批「太空蘿蔔」,零重力環境下成功種植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飛行工程師成功收穫了國際空間站高級植物培養環境中種植的 20 根蘿蔔,並用錫紙包裹好,以便冷藏至明年送回地球。
  • 零重力培育27天成熟,NASA成功收穫「太空蘿蔔」
    零重力培育27天成熟,NASA成功收穫
  • ...人類史上第一批「太空蘿蔔」11月30日已成功收成。據報導,美國...
    2020-12-10 01:30:25來源:FX168 【NASA收穫史上首批太空蘿蔔】美國宇航局(NASA)表示,人類史上第一批「太空蘿蔔」11月30日已成功收成。
  • NASA傳來好消息!收穫首批勝利果實,同時播下了希望的種子
    據環球網報導,NASA傳來了一個好消息,他們安排在國際空間站的飛行工程師在近期拔出了美國在空間站中培育的胡蘿蔔,收穫了首批空間站高級植物培養的勝利果實。一般來說,種蘿蔔對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們來說自然是比較容易的事情,但如果換個場所,想要在太空中實現零重力的蘿蔔種植,恐怕難度不亞於飛彈程序的開發。實際上,美國自2003年初就開始有了在太空中種植蘿蔔的初步計劃,因為當時由美國出資、俄羅斯製造的國際空間站在2001年就已經基本完成裝配。在這樣的條件下,美國科學家提出了太空探索之外的種植技術。
  • 史上首次,美太空人採收在外太空種植的蘿蔔
    而在現實生活中,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太空人日前在國際太空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上採收蘿蔔,這是史上第一次在該站內種植的蘿蔔。據NASA網站報導,美國女太空人魯賓斯(Kate Rubins)於11月30日在國際太空站上採收20棵蘿蔔,並細心地用鋁箔紙包好,再置入冷藏室中,準備送回地球供科學家進行研究。
  • 空間站種出大蘿蔔,太空農場不是夢
    植物的生長離不開土地,但無土栽培技術其實早就出現了,只要能滿足植物生長所需要的水分、陽光、溫度、氣壓等條件,就是在太空中,植物也能生長。這不,據美媒報導,國際空間站上已經收穫了人類在太空中種植的第一批蘿蔔,共有20根。
  • 國際空間站首次收穫新鮮蘿蔔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近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飛行工程師最近拔出了在國際空間站高級植物培養環境中種植的20根蘿蔔,用錫紙包裹好,以便冷藏至明年送回地球。研究人員稱,這一成果為較長期月球和火星之旅的食物生產播下了希望的種子。
  • 零重力培育 NASA收穫首批「太空蘿蔔」
  • 人類史上首次全女性太空漫步結束,在太空中行走是啥感覺
    美國東部時間10月18日早7點38分,人類史上首次全女性太空漫步(sopacewalk)開始了。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兩位太空人傑西卡·梅爾、克裡斯蒂娜·科赫走出國際空間站,開啟了她們的太空漫步之旅。這是今年以來國際空間站的第8次太空漫步。NASA兩位女性太空人開啟首次全女性太空漫步。
  • NASA太空人首次收穫國際空間站上種植的蘿蔔作物
    據外媒CNET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的太空人Kate Rubins加入了太空「園丁」的行列。 她於11月30日收穫了國際空間站有史以來第一次種植的蘿蔔作物。NASA稱這是一次「歷史性的收穫」。這就是Rubins收集的20個蘿蔔的情況。這些植物是一項名為Plant Habitat-02 (PH-02)的實驗的一部分。「種植一系列作物有助於我們確定哪些植物在微重力下茁壯成長,並為長期執行任務的太空人提供最好的品種和營養平衡,」該項目經理Nicole Dufour在周三的一份NASA聲明中說。
  • NASA堅毅號啟程奔赴火星,本屆火星賽季圓滿落幕
    來源:NASA從各個角度來說,堅毅號身上都滿是前輩好奇號的影子,無論是外形、降落方式,還是探測目標、科學儀器,無不彰顯著自己好奇號Pro的氣質。而好奇號作為一個已經馳騁火星近8年的super star,它的繼任者自然也給了我們許多難以言說的親切感,仿佛一位認識很久的老朋友,在娓娓展示著人類對火星的探索是如何薪火傳承的。
  • 日本7萬6一串的葡萄,啥味兒啊?
    本期導讀:日本7萬6一串的葡萄,啥味兒啊?前段時間在網上看這些奇葩新聞的時候,不小心看到了一個特別讓我驚訝,也是大家很喜歡看的類型吧,就是在日本有一串非常金貴的葡萄,在大家的追捧和喜歡之下賣到了七萬六千塊人民幣。
  • 盤點NASA航天史上十大失敗太空任務
    美國宇航局太陽神(NASA Helios) 任務:Helios實際上不是太空探測器,而是一系列旨在高空飛行的太陽能高空大氣研究平臺。問題:當Helios起飛大約30分鐘後,Helios撞上了一些強風從而導致其方向切變,最終墜入太平洋。NOAA-19 任務:NOAA-19是一系列氣象衛星中的最後一個,這些衛星可監測大氣狀況,跟蹤火山爆發並進行氣候研究。
  • 為什麼說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是史上最強的太空望遠鏡?
    人們曾經說人類史上最強的望遠鏡是哈勃太空望遠鏡,它於1990年4月24日被發射上天,至今已過去了30年,實際上哈勃望遠鏡的退役計劃一直在籌劃當中,早在哈勃望遠鏡的設計之初,它的服役年限其實僅僅只有5年,但是在經過幾次維修之後,哈勃望遠鏡堅挺了二十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