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團養老背後:二十不惑,三十而已,那七十呢?

2020-12-26 騰訊網

點擊播放 GIF 0.9M

養老應該被重視,並且從制度到觀念都應轉型

來源:南方傳媒書院

作者:何奕帆

摘 要

1. 微博被嘲被贊的抱團養老

2. 高速老齡化的中國人口

3. 傳統養老模式的問題

4. 新型養老模式的探索

5. 模式之外,改變觀念

說起老年生活,你會想到什麼?是公園裡的廣場舞和太極拳的活力,老榕樹下搖著扇子納涼消暑的愜意,還是兒女長大繼續帶孫的忙碌充實,或是兒女飛離獨留空巢的孤寂?

城市川流不息,農村朝氣洋溢,在中國,每天有上萬人死去或降臨。老人、青壯年、兒童,清清楚楚的人口劃分,代表著社會的歷史、現在和未來。現在的我們,25歲,33歲,46歲...雖然是不同的年齡和不同的生活狀態,但都處於「現在」。你是否想過,再過幾十年,你會是什麼樣子?你是否觀察過,老人的生活狀態,是什麼樣子?

點擊播放 GIF 0.3M

微博被嘲被贊的抱團養老

前幾天,一個名為「老人抱團養老,15年後捐樓」的事情上了微博熱搜。

1999年,72歲的退休醫生浦逸敏阿婆和一群老夥伴們「眾籌」5萬元,在上海嘉定外岡鎮葛隆村132號購買了一棟閒置兩層老屋,大家在此報團取暖、共同養老。然而隨著時間推移,老人們因為各種原因回歸原本家庭或另尋養老出路,老屋在2017年浦阿姨住進養老院後徹底閒置。經過慎重考慮,老屋最終被浦阿姨捐給了村子,將來可能改建為老人活動公共空間。

(浦逸敏老人採訪視頻截圖)

評論區對此討論熱烈,網友各有看法。有些人認為這種做法大膽、先進,表示佩服和羨慕;有人則認為,老年人自理能力都成問題,何提抱團養老。

(微博評論區截圖)

但拋開分歧談論,事件登上熱搜已經引起了大家對「老年」和「養老」話題的關注。其實,無論是最近佔據熱搜榜的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還是熱播的電視劇《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儘管話題圍繞女性,但「20」、「30」、「40+」等各種話題都能夠勾起不同年齡段的人對「年紀」這個話題的思考或焦慮,到了60歲、70歲甚至更高,我們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點擊播放 GIF 0.3M

高速老齡化的中國人口

我國正經歷著世界上速度最快、規模最大的老齡化進程。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顯示:截止2010年年底,我國總人口為13.4億,僅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達到1.78億,其中1.19億為65歲以上老年人口。根據人口慣性規律計算,在2026年,我國老年人口規模將超過3億,在2037年將超過4億,在2050年將達到4.4億,佔據總人口的30%左右。未來,養老負擔之重,由此已經可以預見。同時,三分之一的老年群體將越來越成為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老年群體和養老問題應該得到重視,養老改革迫在眉睫。

(來自《精準養老,大數據驅動的新型養老模式》)

我國目前的養老狀況並不樂觀。在中國幾千年的以血緣為紐帶的家庭經濟形態和「養兒防老」等根深蒂固的思想觀念的影響下,家庭養老一直是主要的養老方式。但隨著社會文化及經濟的發展與變化,傳統的模式已經難以適應並且顯現出種種問題。

我國自1979年開始實施獨生子女政策,第一代獨生子女父母已經逐漸邁入老年,由於只有一個孩子,贍養父母的責任和壓力都只能由他/她來承擔。

(圖片來源:網絡)

進入21世紀,這種情況不僅沒有變少,反而越來越普遍。即使二胎政策開放,高昂的房價、稀缺的優質資源等等,也使得想在城市拼搏的家庭,難以保證同時負擔得起兩個孩子的教育成本。

當獨生兒女成家立業,未來,越來越多的家庭都會是4個老人、1對夫妻、1個孩子---「421」的家庭結構。再過20年,等到第三代獨生子女也長大成人,面臨的可能是1對夫妻12為老人的窘況,何提優質養老,恐怕見孩子一面都是問題。

(圖片來源:網絡)

點擊播放 GIF 0.3M

傳統養老模式的問題

除了「421」家庭結構的贍養壓力外,在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日益開放的現代社會,親情淡化、人情冷漠也是家庭養老的隱患,或者說已經在不斷體現的問題。

生存和競爭的壓力,使得人們只爭朝夕、重視利益,傳統意義上的家庭養老能夠獲得的照顧愈發脆弱,甚至不養不顧的事件也是時有發生。

在城市,家裡的年輕人勞動力,大多為了生活奔波忙碌、在外工作,退休老人很多情況下,無條件、「順理成章」地承擔了帶孫子、幫持家務的工作,為此近幾年常有相關糾紛報導。只是這樣一來,勞累不說,老人缺少自己的私人時間和空間。

除此之外,城市高昂的地價、放假,也使得老人很難與兒女同住。兒女忙於工作之餘只有在節假日有時間探望父母。老兩口長期相依為命,一旦一方去世,另一方孤獨寂寞,成為「空巢老人」,如記錄片《空巢·守望》記錄下的孩子、老年人難以家庭團聚的情景,又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而在農村,問題則更為突出,看似有地有房的老人,實際上除了可能要幫忙帶孫子,還要忙碌於沉重的農務勞動。並且傳統的為兒女解決房子和婚姻大事的觀念,使得很多老人一輩子都花在這方面,等年邁積勞成疾、失去經濟能力,老年生活如何,只能依靠兒女的孝心。若經濟能力有限而患病,則有可能就此苟延殘喘,勉強維持生存。

同時,不能忽視的另一種傳統養老模式---社會保險養老也值得一提。老人的退休金和養老金真的能應付飛漲的物價嗎?

如此,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不一定能得到保證,這真的是老人們想要的生活嗎?

點擊播放 GIF 0.3M

新型養老模式的探索

舊的模式暴露問題,因而近年來社會上也出現了一系列新型養老模式探索,而它們又如何呢?據資料顯示,比較普遍的探索有兩種模式。

1.機構養老。養老院、養老公寓、老年社區等,都屬於該類型。機構會為老年人提供生活各方面的專門化服務,在近幾年的接受度提高,未來可能會成為養老的主體方式之一。

適合人群:喜熱鬧的單身老人、孤寡老人等。

缺點:目前我國養老機構國辦為主,民辦為輔,政府包辦存在「高投入、低產出、高耗能、低效能」的問題,條件和管理都可能存在問題;而民辦機構,則可能因為價格過高、配套設施不完善等問題而被普通人難以接受。

2.社區養老。這是家庭居住與社會化上門服務相結合的一種新型養老模式,可以確保老人、子女、養老服務人員、政府各取所需,促使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兼顧老人傳統觀念與社會活動的社區養老,是政府大力倡導的一種新型模式。

適合人群:思想保守、家庭負擔重並難以接受脫離家庭養老方式的老人。

缺點:在我國,這種模式只是一個探索中的新生事物,未來如何、有何弊病都待進一步觀察。但就目前在上海等地進行的試點來看,房地產亂象頻出、問題叢生,小區物業管理形同虛設、文化建設表面工程,社區養老走上正軌還需時間。

除此之外,還有鐘點託老、以房養老、合居養老、旅遊養老等一系列嘗試,但除了模式的探索,不論是接受度的挑戰還是優質養老的需求,都決定了觀念上改變的重要性。

(來自《精準養老,大數據驅動的新型養老模式》)

點擊播放 GIF 0.3M

模式之外,改變觀念

電視劇《三十而已》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女主角顧佳夢見獨居父親心臟病發作,主動邀請父親搬來與自己同住,但父親不同意,堅持要住養老院。

父親稱「女兒有今天不容易」、「一輩子沒麻煩過別人」等等。放到現實,顧佳尚且屬於經濟條件良好者,若對於家境普通甚至困難的人來說,無論是老人還是兒女,恐怕都有更多顧慮。

(電視劇《三十而已》截圖)

而劇中的情節映射現實也能看出,老人的想法有時候與子女所想並不一樣,觀念的改變不可忽視。根據資料顯示,我國有 2/3 的老年人表示不管在哪種情況下都不會去養老機構,但仍有接近 1/3 的老年人有去機構養老的意向。文化水平越高的老年人能接受機構養老的程度越高,並且城市老年人接受度高於農村老年人約 17.37%。

無論是帶娃家務,還是居家機構,兒女應該尊重老人的意願,給老人獨立的空間。勇於嘗試值得鼓勵、而堅持傳統也該抱以耐心,人人都有變老那一天,如何對待退出歷史舞臺的長者,反映出這個國家以人為本的歷史態度。

參考文章:

《我國養老問題的現狀與困境》-360圖書館

《精準養老,大數據驅動的新型養老模式》-賈妍,藍志勇,劉潤澤

相關焦點

  • 熱播劇《三十而已》和《二十不惑》中的幾個人物,大家最喜歡誰呢
    都在忙些什麼呢?最近,《三十而已》和《二十不惑》兩部劇熱播,《三十而已》講述三十而立面臨愛情、婚姻和職場困頓瓶頸的三個中年女性的故事,《二十不惑》是講述二十剛出頭即將大學畢業面臨社會的四個年輕女學生的故事。今天和大家聊聊這兩部劇中的幾個人物,看看你最喜歡的是誰呢?
  • 90後補給站:二十不惑,三十而已
    最近《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兩部電視劇大火,網絡上掀起了激烈的討論熱潮,電視劇劇情現實的反應,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二十歲的你剛步入社會,面對未知,還有許多期待,對一切事物都有好奇,有著無限勇氣去挑戰,面對未來無畏前行。
  • 《三十而已》和《二十不惑》串劇?現在電視劇都這麼玩了嗎?
    鏡頭一轉,坐在她們前面的是《二十不惑》的梁爽、姜小果、段家寶和羅豔四個人在時不時的討論著以後的規劃,恰巧被最後排的她們聽到,於是就有了她們作為過來人的感想。看到這裡,很多追劇達人可能都會疑惑,這是串劇了吧?《三十而已》的劇裡有《二十不惑》來串。經過查找資料發現,這兩部劇出自於同一家公司,所以串劇在這裡可以說的過去了。
  • 《二十不惑》VS《三十而已》不同年齡的不同抉擇,主演令人喜歡
    《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一前一後相繼來襲,已經播出的《二十不惑》也是熱度滿滿看點十足。而定檔於7.17的《三十而已》話題更是討論度頗高,在面對當代都市女性不同年齡段的不同抉擇也是令人蠻期待的。《二十不惑》已於昨日「銀色情人節」7.14開播啦。
  • 《三十而已》、《二十不惑》等熱播劇的英文怎麼說?
    最近話題度很高的電視劇《三十而已》,不知道大家看了嗎?這部劇講述的是出身,境遇,學識,命運完全不同的三個都市女性的現實生活。三名女性,三種不同的困境,她們已經到了似乎「做什麼都晚了」的三十歲,但是她們用自己的經歷證明,只要想改變,什麼時候都不晚。
  • 比起《二十不惑》小卷,我更喜歡《三十而已》許子言這樣的兒子
    比起《二十不惑》小卷,我更喜歡《三十而已》子言這樣的兒子最近,熱播的作品數不勝數,比較受歡迎的還是《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兩部作品完美展示了女人在二十歲和三十歲年紀時的處境,許多觀眾在看劇的同時,在某個角色中找到了自己的身影,劇情反映了許多現實生活,引起了一大波的追劇熱潮!
  • 《三十而已》爛尾,《二十不惑》結局沒法看!
    最近檸萌影業出產了兩部電視劇,《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兩部劇剛剛播出的時候好評如潮,男女老少都被這兩部劇吸引,都紛紛參與到追劇大軍中來。《二十不惑》講述了大學時期,紅樓四子面對自己的二十歲時的種種喜怒哀樂。從此人生開往新的起點。
  • 二十不惑,三十而已,那麼四十呢?
    微博熱搜出現了二十不惑,三十而已那麼四十呢?
  • 《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的勵志臺詞,每一句都是精華
    《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這兩部劇中有不少讓人覺得勵志臺詞,這裡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在工作遇到瓶頸或者生活壓力太大,以及遇到很多不稱心如意的事情的時候,不妨拿這些臺詞激勵一下自己,每一句都是精華哦。《二十不惑》臺詞:但如果一萬顆沙子裡面有一顆珍珠,那就錯過了一個好項目。
  • 近期熱播電視劇,《二十不惑》《三十而已》《漂亮書生》你追哪個
    暑假期間,不僅僅有著好看的綜藝,還有很多電視劇上演,而最近已經開播的電視劇和待播的電視劇當中,有這麼幾部是很受期待的,而且這些電視劇中都有著熱度很高的演員,不知道這個暑假你pick哪個呢?二十不惑《二十不惑》之由關曉彤、李庚希、董思怡等人主演的電視劇,在7月14日於湖南衛視播出。電視劇主要講述的是95後大學畢業即將步入社會的四名女生之間的故事,其中有青春遇到的煩惱,也有成長過程中的困惑。在這個校園和社會的交接點中的年輕人們的故事!
  • 禾一多多攜手IPTV登錄《三十而已》、《二十不惑》和《中餐廳》
    小禾攜手IPTV登上了熱播劇《三十而已》和《二十不惑》還有熱播綜藝《中餐廳》與眾明星一起為品牌造勢!攜手IPTV強勢登陸《三十而已》近日非常火爆的電視劇之一《三十而已》,自開播以來就頻頻登上熱搜,又美又颯的顧佳、努力奮鬥的王漫妮和不爭不搶的鐘曉芹三位性格鮮明的人物成為了最好的閨蜜
  • 二十不惑,三十而已,五十「私奔」,一個女人最好的年齡在何時
    當我從一個全職媽媽的角色裡出走,重回職場,迸發出極大的工作熱情,這份熱情足以抵禦一陣子婚姻危機,那時候,我就有種大徹大悟的感覺,感嘆,真是四十不惑啊!在接近四十的歲月裡,好像自己真的什麼都明白了,不糾結了。
  • 無法界定的《二十不惑》很獨特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瑩《三十而已》帶著超高的話題熱度,終於收官,觀眾在與劇中女主人公命運的共情中,幾乎忘了同時開播的姊妹篇《二十不惑》。也許,20歲女生的痛是青春,30歲女人的痛是傷痕,刺激觀眾的力度有天壤之別。
  • 當《三十而已》遇見《二十不惑》,一個成熟穩重,一個青春懵懂
    暑期檔來臨,近期不少熱播電視劇都引發了網友熱議,最近有兩部與年齡相關的女性題材電視劇正在熱播,爆點頻出的《二十不惑》裡,四位20+即將畢業的大四女生,在各自的實習中摸爬滾打,不斷成長,最終在生活和職場上收穫了愛與成長的故事,憑著「真實」「不狗血」等評價獲得較好口碑。
  • 丹麥女性:二十不惑,三十而已!
    原創 Visit Denmark 丹麥國家旅遊局 來自專輯����丹麥幸福之旅網際網路關於「女性」話題的浪真是一波又一波先是楊麗萍之#我是生命的旁觀者#秦嵐之#我的子宮使不使用關你什麼事#然後是一檔席捲全網網藝#乘風破浪的姐姐#最近電視劇#二十不惑
  • 要做《二十不惑2》警惕流量思維讓作品淪為配方劇
    基於《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兩部作品的製作經驗,陳菲從女性題材的人物塑造、話題設置、用戶洞察等層面,和大家分享了女性題材劇的創作經驗。《二十不惑》《三十而已》海報娛理工作室:女性題材劇的定義是什麼?比如《二十不惑》中姜小果最後的情感選擇,觀眾覺得不是Happy Ending,情緒上難以接受。但是姜小果喜歡的周尋,他在人生這個階段愛情只能佔10%,姜小果明知道自己會受傷,為什麼還要和他在一起呢?劇中姜小果選擇放棄這段愛情,她選擇了更尊重自己的內心,我們覺得這體現了她的愛情觀,當然這也是一種更女性主義的價值觀。
  • 《二十不惑》:如果你覺得「彆扭」,那這部劇真拍出了「不惑」
    要說《三十而已》中的「而已」透出一股「成熟,不計較,灑脫」的氣息。那《二十不惑》中的「不惑」則讓人感受到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所特有的大膽與驕傲,初生牛犢不怕虎。三十歲那邊要好好工作、不斷攢錢,二十這邊就大手大腳、單純地開始創業。
  • 二十不惑的段家寶P圖迪麗熱巴,董思怡生活照被瘋傳,確實神似!
    《二十不惑》《三十而已》一起更新,讓人應接不暇,其中《二十不惑》憑藉俊男靚女的開局,成功吸引了很多人;《三十而已》前期一堆瑣事略顯凌亂,但是越往後看越真實,比如顧佳雙商在線能力強,她想融入上流圈子的努力讓人看著尷尬和心疼。兩部劇都是好劇,但給人印象最深刻的卻是神似迪麗熱巴的新人董思怡。
  • 春晚常客楊新鳴,撞臉金士傑,《三十而已》和《二十不惑》都有他
    當下最為火爆的電視劇非《三十而已》與《二十不惑》莫屬了,兩劇出自同一家影視公司,還出現了女主串場的有趣情節,確實有點新鮮。除了《二十不惑》中的四姐妹串場《三十而已》中之外,還有配角同時出現在兩作中,其中就有楊新鳴的身影。楊新鳴的名字辨識度並不高,可說起《三十而已》中的於伯,想必大家就有了興趣。
  • 二十不惑三十而立的經典句子,每一句都是精華,趕緊收藏!
    二十不惑,三十而已,不管什麼年紀崩潰起來都是無言的。願你餘生忠於自己,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20 is not confused, 30 is just, no matter what age, the collapse is sil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