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將聖索菲亞教堂改為清真寺,打了誰的臉?回顧一下歷史淵源

2020-12-23 家國視野

7月10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宣布了一個震驚世界的消息,將聖索菲亞大教堂,由博物館改為清真寺。

聖索菲亞教堂,最早是基督教大教堂。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大帝穆罕默德二世攻陷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聖索菲亞大教堂改為阿雅索菲亞清真寺。

1934年,現代土耳其之父凱末爾將清真寺被改建為博物館,1985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

這次埃爾多安將博物館改為清真寺與中國人關係不大,主要是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兩教問題。

011 君士坦丁大帝

土耳其最大的城市伊斯坦堡,曾經有好幾個名字:拜佔庭、新羅馬、君士坦丁堡。

羅馬皇帝君士坦丁於公元330年將羅馬帝國的首都從羅馬遷到拜佔庭,改名為新羅馬,但習慣稱為君士坦丁堡。

拜佔庭是天然良港,連接歐亞大陸,也是歐亞貿易的樞紐。君士坦丁重建並大規模擴建了拜佔庭,使得君士坦丁堡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直到1453年仍是東羅馬帝國的首都。

君士坦丁一世,是第一位尊崇基督教的羅馬皇帝,使基督教在羅馬境內合法化,對基督教發展起到重大歷史作用。

美國學者馬恩說:「就此以往,就我們現今所知的基督教而言,創立者已不再是公元1世紀的耶穌基督,而是公元4世紀的君士坦丁大帝。」

在遷都之前,公元326年,君士坦丁大帝,開始在拜佔庭修建基督教教堂,這就是最早的聖索菲亞大教堂。由於是木質結構,經歷了兩次火災焚毀。

公元532年,東羅馬帝國(拜佔庭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一世開始用石頭修建聖索菲亞大教堂,537年建成,之後成為東正教牧首(教皇)所在地,同時作為皇家慶典之地。

由於帝國政治中心的轉移,原本地位最高的羅馬教會日益受到君士坦丁堡教會的挑戰。

基督教世界形成東西兩大部分,東部以君士坦丁堡大主教為首,西部則以羅馬大主教為首。

由於在教義、語言、儀式、組織乃至政治訴求等方面都存在分歧,東西兩大教會的矛盾也日益尖銳。

022 宗教仇恨一千年

聖索菲亞名字的涵義,分為兩層組合,Sophia一字指基督或神的智慧,聖體現在名稱中通常是San作為前綴,這是典型的宗教符號,源自於拉丁文Sanctus,意思是「神聖的」。

我們看到世界各地絕大部分首字母為聖(San)的地名或者建築名,比如普遍都帶有基督教色彩,許多都是紀念基督教著名人物的。

「聖安東尼奧(San Antonnio)是以聖安東尼(St. Antonny13世紀在法國、義大利布道的著名神甫)命名。「聖弗朗西斯科(San Francisco)」是以天主教方濟各會的創始人聖弗朗西斯(Saint Francis)命名。

位於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基督教教堂,以耶穌十三門徒首座彼得命名。

耶穌十三門徒,聖約翰是耶穌最喜歡的門徒,人稱愛的使徒。聖彼得是耶穌第一個門徒。聖保羅是貢獻最大的使徒,他被歷史學家公認是對於早期教會發展貢獻最大的使徒,一生中至少進行了三次漫長的宣教之旅,足跡遍至小亞細亞、希臘、義大利各地,建立了許多教會,影響深遠。

聖彼得與聖保羅,的紀念聖日是同一天,都是6月29日。兩人堪稱耶穌的兩大護法,相當於釋迦牟尼左右的阿難和迦葉或者宗喀巴左右的達賴班禪,宙斯左右的雅典娜阿波羅,張無忌組楊逍範遙……

聖彼得大教堂是在聖彼得墓地上修建,建成後一直是羅馬基督教的中心教堂,由君士坦丁大帝於公元326年建成。

聖彼得大教堂是歐洲天主教徒的朝聖地與梵蒂岡羅馬教皇的教廷,是全世界第一大教堂。

目前的聖彼得大教堂是教皇朱利奧二世於1506年動工重建,耗時120年,於1626年正式宣告落成。

聖索菲亞大教堂和聖彼得大教堂,同為君士坦丁大帝所建。在聖彼得大教堂重建前,聖索菲亞大教堂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

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大帝穆罕默德二世攻陷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聖索菲亞大教堂改為阿雅索菲亞清真寺。

1934年,現代土耳其之父凱末爾將清真寺被改建為博物館,1985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

如今,土耳其又將聖索菲亞大教堂由博物館改為清真寺,估計名字也會沿用原來的名字:阿雅索菲亞清真寺!

儘管土耳其這一決策,遭到美國、俄羅斯、法國、希臘等多個國家的反對,但土耳其的態度非常明確:如何處置教堂是土耳其的內政。

埃爾多安敦促世界各方尊重土耳其的決定,稱這個問題「關係到土耳其的主權」。

令人感到好笑的是,羅馬的方濟各教皇對聖索菲亞大教堂改建成清真寺一事感到悲痛。教皇說:「我想到了伊斯坦堡,想到了聖索菲亞大教堂。我深感悲痛。」

教皇的態度何其可愛,恐怕找不到半分悲痛吧,畢竟天主教和東正教矛盾由來已久。

1204年,天主教組織第四次十字軍東徵,順路攻陷了同為基督教的東正教廷所在地,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搶劫並殺光了整個城市。十字軍火燒聖索菲亞大教堂,血流滿地,浸紅了戰馬的小腿,剖開死者的肚子搜集死者吞咽的黃金,讓妓女坐在教皇寶座上唱曲。

最後,野蠻的十字軍火燒整個城市掩蓋罪行!

這就是所謂的基督教內皆為兄弟姐妹!在財富的誘惑面前,這些教徒紛紛化身魔鬼,無惡不作。

就是不知道,做完這些惡事之後,回到羅馬有沒有找教皇懺悔?

後來,東羅馬帝國將十字軍驅逐出君士坦丁堡,但這段血仇讓東羅馬帝國的臣民刻骨銘心,軍事統帥公開聲稱:「寧見蘇丹的頭巾,不見教皇三重冕!」

經過十字軍的蹂躪,東羅馬帝國徹底走向衰落。

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大軍攻陷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帝國宣告滅亡

因為天主教十字軍的這一罪行,至今東正教依然未能原諒天主教。

033 哈裡發、天可汗、蘇丹

2016年7月,美國暗中支持土耳其軍事政變,被埃爾多安挫敗。從此以後,土耳其利用美俄矛盾,抓住美國中東的戰略失誤,連續主動出擊,拓展勢力範圍。

2019年連續做出重大軍事政治動作,先是出兵敘利亞,攻擊庫德人;繼而出兵利比亞,介入利比亞內戰,扶持親土耳其力量;又放開通道,使敘利亞難民大批湧入歐洲,推進伊斯蘭教以子宮佔領歐洲的目標。

這一切主動出擊的動作,都來自於新一代政治強人,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

埃爾多安在土耳其國內給自己的定論是:」真主在土耳其大地上的投影、真主先知的後繼者、哈裡發、奧斯曼最高統治者、全突厥人的天可汗、眾蘇丹之蘇丹」的大總統。

只需要看稱號,就足以知曉埃爾多安的政治野心何其狂妄。恢復奧斯曼帝國的榮光,重振伊斯蘭教的聲威,整合突厥人的力量,就是埃爾多安最大的政治夢想!

土耳其修憲後政權由議會制改為總統制,執政實權從總理轉到總統手中。

目前評估埃爾多安很可能一直掌權到2029年。

西方國家無奈哀嘆:土耳其已死。所謂土耳其已死,意思是土耳其從共和國締造者凱末爾開始的世俗化進程中止,開始回歸保守、傳統的宗教社會。

不過筆者認為更深的一層含義是土耳其由西方的主要打手變成了潛在敵人。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是一個狂熱的宗教主義者,他在公開演講中引用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古詩「宣禮塔是我們的劍,穹頂是我們的頭盔,清真寺是我們的兵營,信徒們是我們的士兵。」

埃爾多安曾拒絕美國越境攻打伊拉克,鎮壓庫德人,威脅以色列,從而獲得各國穆斯林信徒的認可支持。

埃爾多安雄心勃勃,希望「恢復奧斯曼帝國」成為「新時代的蘇丹」。

在埃爾多安的政治理念中,土耳其是奧斯曼帝國的繼承人。他對被肢解的奧斯曼帝國的深切懷念,處處以突厥人的領袖自居,到處推銷其倡導的泛突厥主義。

土耳其提出的「土耳其利益區」,就是從亞得裡亞海直到中國長城。這個區域內,所有突厥人後裔幾乎都是穆斯林,語言都受突厥語影響,差不多相通。

美國曾經支持土耳其擴大對高加索和中亞以至新疆各突厥族「影響」,成為「區域領袖」。

新疆是中國的西域,也是中東世界的最東部。新疆的騷亂,有兩個主流思潮,一是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宗教思潮,另一方面就是以大突厥斯坦為追求的泛突厥主義。

奧斯曼是一個部落首領的名字,部落是突厥人的後裔,信奉伊教。奧斯曼帝國建立後設立關卡徵收重稅,截斷了歐亞大陸東西方的陸路交通,東西方的貿易受到了極大影響。

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從新疆向西到歐洲,重建絲綢之路,沿途經過的不穩定區域主要是泛突厥主義地域。

客觀來看,土耳其橫亙於歐亞大陸中間,會直接影響中歐之間「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效果。

044 逆襲打臉太兇殘

如今,土耳其毫不掩飾大國雄心,果斷將聖索菲亞大教堂(博物館)恢復成阿雅索菲亞清真寺,直接踩踏了基督教世界的尊嚴。

儘管歐盟、北約國家對土耳其深惡痛絕,但又不得不放低姿態進行拉攏。

西方媒體為了給自己國家的無能和軟弱辯護,有意解讀埃爾多安是通過這種操作討好國內支持者,掩飾在新冠疫情中的不利局面。

這種解讀方式純粹歪嘴念經,埃爾多安的支持者立場很穩定,根本用不著這種姿態討好。

2019年,美國對土耳其發動金融攻擊,土耳其裡拉崩盤,埃爾多安呼籲民眾:將你在枕頭下面的歐元,美元和黃金兌換成我們銀行的裡拉。這是一場國內和國內的鬥爭,不要理會那些旨在破壞土耳其經濟的運動,他們有美元,我們有真主和人民!

你還別說,這種話術非常有效!極大地鼓舞了埃爾多安支持者的士氣!

再說新冠疫情,土耳其國內疫情表現尚可,日增確診人數1000人,遠比美國、巴西、英國等群體免疫國家搞的好!

美國每天確診五萬人,死亡過千人,也沒見國家解體,土耳其用得著著急嗎?!

所以說,很多戰略問題基本不能參考西方媒體的態度,因為立場決定判斷。

在漢唐君看了,埃爾多安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伊斯蘭教被基督教壓制幾百年的歷史復仇,為奧斯曼帝國被西方肢解的歷史復仇!

如今,土耳其帶著奧斯曼帝國攻陷君士坦丁堡的榮耀再次歸來,而英美法德等基督教國家,又能奈何?

埃爾多安在伊斯蘭世界有著超乎尋常的影響力,他試圖作為伊斯蘭世界話事人的角色,引領整個伊斯蘭世界團結起來,重振伊斯蘭的聲威。

從宗教角色來看,埃爾多安是個虔誠的信徒,而且具有很強的歷史責任感。

隨著土耳其在中東--地中海沿岸的強勢崛起,必將成為地區局勢演變的重要力量。

如果土耳其能夠作為表率,完成對伊斯蘭國家的力量協調,那麼中東各國的崛起,將有利於全世界恢復平衡。

如果真的能夠再現阿拉伯帝國或者奧斯曼帝國的輝煌,西方文明強勢霸凌全世界的現實將實質性改變!

隨著伊斯蘭教的傳播發展,不排除未來會再次出現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鬥爭。按照現在基督教徒的鬆散程度,在未來的宗教戰爭中,伊斯蘭世界或許能夠贏得勝利!

相關焦點

  • 俄東正教會:土耳其將聖索菲亞博物館改作清真寺「不可接受」
    俄東正教會:土耳其將聖索菲亞博物館改作清真寺「不可接受」 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 2020-07-05 12:11 來源
  • 聖索菲亞大教堂土耳其總統下令變清真寺
    土耳其總統厄多安十日宣布,將聖索菲亞大教堂改為清真寺,大批穆斯林聞訊在教堂外舉行晚禱 將結束86年博物館用途 土耳其最高行政法院十日判決
  • 希臘對於聖索菲亞教堂改清真寺後第一次祈禱強烈反應 土耳其憤怒
    此前,希臘總理基裡亞科斯 米佐塔基斯表示,把聖索非亞大教堂改建成清真寺,這不是實力的體現,而是土耳其軟弱的證明。他說,土耳其打破平靜,「通過這種行動挑戰了希臘和賽普勒斯的主權,並冒犯了二十一世紀的文化。」 24日晚上,在薩洛尼卡舉行了抗議在聖索非亞大教堂開設清真寺的活動,抗議活動由極右翼組織「神聖小隊」召集。
  • 俄羅斯杜馬呼籲土耳其不要將聖索菲亞教堂改為清真寺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7月7日消息,據俄羅斯國會下院電子資料庫議事日程,就「改變伊斯坦堡聖索菲亞教堂博物館地位問題至土耳其大國民議會呼籲書草案」可能會於7日在俄羅斯國家杜馬獲得通過。目前,土耳其國內正積極討論將伊斯坦堡聖索菲亞教堂改為清真寺。
  • 土耳其官宣:聖索菲亞大教堂將作為清真寺重新開放
    當地時間7月10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在Twitter表示,他已籤署了一項法令,聖索菲亞大教堂將作為清真寺重新開放。當天早些時候,土耳其最高行政法院作出裁決,廢除了1934年通過的將聖索菲亞大教堂變為博物館的內閣法令,該裁決為聖索菲亞博物館改為清真寺掃清了障礙。聖索菲亞大教堂於公元6世紀東羅馬帝國時期修建,在1453年曾被改建為清真寺。但隨著現代土耳其的建立,清真寺又在1935年變成了一座博物館。
  • 土耳其這事鬧大了!索菲亞大教堂告急,白宮準備插手歐洲多國出兵
    ,他們打算將索菲亞大教堂,再次改建成清真寺。不過,奧斯特曼帝國攻陷君士坦丁堡之後,東羅馬帝國滅亡,新的徵服者將索菲亞大教堂改造成了清真寺,同時他還增修了一些具有伊斯蘭特色的建築。索菲亞大教堂成為清真寺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1935年,當時土耳其國父凱末爾下令將這座大教堂改造成博物館,他的這一命令,緩和了土耳其與周邊國家的關係。
  • 聖索菲亞大教堂改為清真寺招致外界批評,埃爾多安:不是基於說三道...
    多家外媒消息稱,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10日下令,將位於伊斯坦堡的世界文化遺產——聖索菲亞大教堂(Hagia Sophia)的地位從博物館改為清真寺。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當天早些時候,土耳其最高行政法院——土耳其國家委員會廢除了在1934年作出的將聖索菲亞大教堂改建為博物館的決定。隨後不久,埃爾多安籤發總統令,將該建築的管理權由該國文化部交由宗教事務局,並表示穆斯林信眾將於7月24日在此進行禮拜。報導提到,埃爾多安當天在電視講話中敦促民眾尊重這一決定。
  • 被操縱的歷史記憶:世界遺產聖索菲亞博物館改為清真寺
    博物館的前身聖索菲亞大教堂,建於公元537年東羅馬帝國時期,曾在將近一千年的時間內,都是世界第一大教堂,它是歐洲古典文明和漫長中世紀的見證者。1453年,東羅馬帝國被奧斯曼土耳其人滅亡後,徵服者穆罕默德二世並未將這座無比恢弘、精美的教堂毀棄,而是將其改為清真寺。在隨後近五百年的奧斯曼帝國時代,它都以清真寺的面貌存世。
  • 索菲亞大教堂
    兩周前我介紹了位於土耳其伊斯坦堡的打卡聖地~藍色清真大寺,今天我給大家介紹毗鄰藍色清真寺旁邊,歷史更悠久,而且具有世界唯一特性的古建築——索菲亞大教堂
  • 土耳其宣布將聖索菲亞大教堂改為清真寺,引發歐美俄眾怒
    7月10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正式宣布,位於伊斯坦堡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將於7月24日以清真寺的形式重新向穆斯林開放,並將聖索菲亞大教堂的管理權移交給土耳其宗教事務國家委員會(Diyanet)。這一舉動引發美國、俄羅斯、希臘、法國等國的不滿。
  • 聖索菲亞改清真寺風波:以色列一團體燒毀土耳其國旗
    當地時間13日,9名以色列人在位於東耶路撒冷地區的土耳其領事館前當眾燒毀了土耳其國旗,以此抗議此前土耳其將聖索菲亞博物館改為清真寺的決定。聖索菲亞博物館土耳其阿納多盧通訊社(AA)13日報導稱,此次燒毀土耳其國旗的9名以色列人均來自一個名為「耶路撒冷計劃」的團體組織。該組織負責人埃裡亞斯·扎裡納(Elias Zarina)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呼籲以色列總理內塔胡尼亞支持和保護世界各地的基督徒。
  • 不滿聖索菲亞大教堂被改成清真寺,希臘呼籲抵制土耳其商品
    本文轉自【澎湃新聞】;聖索菲亞大教堂被改建為清真寺引發了土耳其與希臘這對「老對頭」之間的「口水戰」。在希臘政府對土耳其施加外交壓力的同時,希臘民間也開始呼籲抵制土耳其商品。據「美國之音」7月26日報導,希臘企業發起了一場抵制土耳其商品和服務的運動。希臘國家商業聯合會主席瓦西利斯·科基迪斯(Vassilis Korkidis)直言,「有必要向土耳其反擊」。 「我們認可(希臘)政府在反對聖索菲亞大教堂被改建時所作出的努力,但在這些努力有成果之前,希臘企業應該立刻抵制與土耳其的貿易。」
  • 聖索菲亞從博物館改為清真寺 經濟失靈 埃爾多安打宗教牌
    聖索菲亞從博物館改為清真寺,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得償夙願,此舉有助於鞏固他的伊斯蘭政治根基和民族主義選民。去年新成立的敵對政黨正向他的支持者招手。
  • 聖索菲亞大教堂要改清真寺?這座命途多舛的古建築能否再經得起折騰?
    伊斯坦堡地標聖索菲亞大教堂最近再度成為世界的焦點。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日前指示,將這一象徵意義十足的千年建築(現在是博物館)改造成清真寺,此舉再度挑起牽涉宗教、政治和東西方文化糾葛的敏感神經,馬上引起希臘政府和社會的強烈關注。
  • 伊斯坦堡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再次成為清真寺
    土耳其將標誌性的伊斯坦堡博物館變成清真寺。土耳其總統雷傑普·塔伊普·埃爾多安籤署法令,正式將聖索菲亞大教堂再次變成清真寺。這座紀念碑是在公元537年作為希臘東正教大教堂建造的,但在1453年奧斯曼帝國佔領城市後變成了一座清真寺。1934年,它成為土耳其國父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圖爾克統治時期的博物館。
  • ...將裁決聖索菲亞教堂1934年轉為博物館不合法,為其改為清真寺鋪...
    路透社7月9日消息,兩名土耳其官員稱,土最高行政法院預計於當地時間周五宣布聖索菲亞教堂1934年轉為博物館不合法,為土耳其將該教堂改為清真寺鋪平道路。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此前表示,將在土耳其最高行政法院就改變聖索菲亞教堂地位問題做出裁決後再根據判決作出決定。一名土耳其高官對路透社表示,「我們預計裁決將廢除聖索菲亞教堂1934年轉為博物館的法律效力,結果則於周五公布。」來自埃爾多安所在執政黨正義與發展黨的一名官員給出了類似的說法。
  • 大國興衰與中世紀歷史的見證: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前世今生
    聖索菲亞大教堂俯瞰著歐亞分割線博斯普魯斯海峽聖索菲亞大教堂的由來聖索菲亞大教堂雖然是今天土耳其最著名的歷史古蹟之一,但卻不是土耳其人建造的,而是羅馬帝國時代各族人民智慧與勞動的結晶。在大興土木建造新都的工程中,當然也少不了修建教堂的計劃,因為雖然當時基督教還未正式成為帝國的國教,但已經得到了皇帝的大力扶持。公元360年,在君士坦丁大帝之子君士坦提烏斯二世的主持下,緊鄰宮殿區的土地上建成了第一座聖索菲亞大教堂。
  • 穆斯林領袖表達對聖索非亞大教堂改建為清真寺計劃的關切
    圖源:Unsplash/Engin Akyurt 穆斯林領袖們表示支持讓土耳其聖索菲亞大教堂向所有信仰人士們開放的呼籲
  • 在聖索非亞大教堂之後,土耳其將另一個博物館變成清真寺
    在聖索非亞大教堂之後,土耳其將另一個博物館變成清真寺據美聯社消息,當地時間8月21日,土耳其政府正式將一座原拜佔庭式教堂改建為清真寺。一個月前,土耳其政府將伊斯坦堡的地標聖索菲亞大教堂改造成清真寺。土耳其總統雷傑普·塔伊普·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發表在該國官方公報上的一項決定稱,位於伊斯坦堡喬拉市(Chora)的聖救世主教堂(Kariye)已移交給土耳其宗教當局,將向穆斯林祈禱者開放。
  • 1500年大教堂被改成清真寺 這兩個國家到底多大仇?|土耳其|希臘|...
    北京時間7月10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宣布了一個震驚世界的消息,擁有近1500年歷史的聖索菲亞大教堂,7月24日後將以清真寺的形式重新向穆斯林開放,同時管理權移交給宗教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