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武漢機場見證了
「北協和、南湘雅、東齊魯、西華西」
四家中國醫學教育「百年老店」的聚首
武漢機場
齊魯醫院跟華西醫院的自報家門
讓無數網友心潮澎湃!
當時的場面再感受下↓
視頻中響亮的第一聲問候
來自山東大學齊魯醫院
血液淨化科副主任醫師崔先泉
他就是視頻的拍攝者
>>> 那時偌大的機場 只有兩支逆行的隊伍
「下了飛機後,環顧偌大的武漢天河機場,昔日的繁華不再,空蕩蕩的沒有一名普通乘客,只有兩個航班降落。」從另一個航班上下來的人員裝備上,崔先泉覺得,應該也是一支援鄂的醫療隊。
「危急時刻,敢於逆行的人,不管他們是誰,來自哪裡,目的都是來武漢參加救援的,我們不是孤單的。」心情激動的崔先泉率先向對方喊道:「嗨,你們是哪個醫院的?」
響亮的聲音迴蕩在機場的上空,看到同行的戰友,隊員們心情都很激動。隨後,醫療隊的一名護士也向對方喊話:「我們是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的。」接著對方回應:「我們是華西醫院的。」
為了抗擊疫情,為了救護更多的患者,為了共度劫難,逆行的兩支醫療隊互致敬意,互喊「加油!武漢加油!中國加油!」。雖然他們彼此並不相識,但此時,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白衣戰士」。
>>> 十幾秒的擦肩而過 是83年前的相約
7日晚,視頻被廣泛轉發,看到的人無不淚目,既感動於醫護人員的大義,感恩他們的無私付出,也為他們感到心疼、擔憂。
不過,仔細觀看視頻會發現,視頻略顯模糊。因為這是崔先泉倉促之下臨時抓拍的。「當時剛下飛機,大家都正在跟家人報平安。」看到同行醫療隊後,崔先泉心中既激動又感動,情急之下,隨手用微信裡的視頻功能拍下了這歷史性的一刻。而由於微信視頻有15秒的限制,後面兩支隊伍互喊加油、彼此鼓勁兒的場景都沒保存下來。崔先泉也沒料到,這個視頻會火。
東齊魯,西華西,這是兩家醫院的第二次歷史性偶遇:
上一次的相逢是在1937年
山東大學魯醫學院因為抗戰搬到了華西壩
與當時四川學華西醫院合併成立協和大學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戰區大學紛紛內遷,正值民族存亡之秋,為保存中國高等教育命脈,華西壩成了中華文化聖地,是抗戰大後方的一個重要學術中心和對外進行學術文化交流的視窗,也是有名的長達九年的華西壩「五大學聯合時期」。其中成績最為卓著的是五大學中有醫學院的華西協合大學、中央大學、齊魯大學聯合辦醫學教育、辦聯合醫院,史稱「三大學聯合辦醫」。
1937年10月,教育部建議齊魯大學遷至西安以西約130公裡的五公縣,但是搬遷的話,則將面臨巨額費用,齊魯大學的遷移計劃沒有成功。恰好,此時華西協合大學向齊魯大學醫學院拋出橄欖枝,促使齊魯大學醫學院師生千裡迢迢來到華西壩。
1938年7月1日,「華大、中大、齊大三大學聯合醫院」成功組建,各醫院的原用名稱仍保留;仁濟男醫院、仁濟女醫院是聯合醫院的主體,開設有內、外、婦、兒四大主科;由中大醫學院院長戚壽南任總院長,對各醫院統一領導,提供各校共同使用的病床計380張。
1941年,中大醫學院在正府街建立成都公立醫院後,決定退出聯合醫院這個組織,齊魯和華西的兩個醫學院仍繼續合作,改名為「華西、齊魯大學聯合醫院」,由楊濟靈任院長。抗戰勝利後,內遷院校返回原址,聯合醫院才摘牌。
這便是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故事,儘管當時條件很差、困難重重,但是在那段艱難歲月,形成「華夏一家」的愛國主義和互助團結精神。
83年後
再聚首同樣是在國難當頭的危急時刻
這一次的集結則是為了奔赴湖北抗疫一線
齊心協力,共度難關!
>>> 出門前 小女兒隔著口罩親了他一下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統一安排部署,2月7日,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緊急組建了131名醫護人員的醫療隊馳援湖北,去接管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的重要病房。崔先泉就是其中一員。
6日晚上十點多才接到通知,7日上午就到醫院集合出發了,雖然家人都很支持崔先泉,但還是免不了擔心。
崔先泉正上高三的兒子不舍爸爸去赴險,想要盡力挽留。「我就快高考了,你就不能在家陪我嗎?」崔先泉明白兒子的心思,關鍵時刻他也很想陪在兒子身邊,但疫情面前,他必須選擇到更需要他的地方去。「作為一名黨員,在國家需要的時候就該挺身而出,爸爸想給你做個好榜樣。」
臨行前,崔先泉的妻子強忍著淚水,告訴他:「家裡有我,你放心,一定要照顧好自己……」4歲的女兒還不懂得爸爸要去做的事情,她還以為像往常一樣,爸爸只是去出差而已。「爸爸,我等你回來。」出門前,小女孩隔著口罩親了爸爸一下。
是啊,疫情面前,他們不再是父母的寶貝,不再是子女的父母,不是妻子,不是丈夫,而是變身戰士。
看過崔先泉這段視頻的網友們也「炸」了
2月7日下午,山東省第五批援鄂醫療隊暨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第四批援鄂醫療隊131名醫護工作者從濟南遙牆機場啟程,奔赴湖北疫情防控一線。
「北協和、南湘雅、東齊魯、西華西」中國醫學教育四家「百年老店」的「東齊魯」,派出了全建制陣容,接管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
>>> 就是這麼牛!齊魯醫院到底多硬核?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脫胎於西方基督教醫學傳教士開辦的教會醫院。
在130年的歷史長河中,齊魯醫院留下了無數有著眾多的國內首創、全國第一、國際領先創舉,齊魯醫院對山東乃至中華醫學的發展做出了很多開創性的貢獻。
1966年國慶節,毛澤東主席第三次在天安門城樓接見楊仁中等全國衛生科技人員代表(毛澤東身旁第一人為楊仁中)
在革命戰爭、抗美援朝、援外、援疆、援藏、抗洪救災、抗震救災、抗擊疾病疫情等關鍵時刻,都有齊魯醫院人的貢獻。
——消滅鼠疫澤被黎庶
1919年,魯中地區發生嚴重的霍亂疫情,齊魯醫院組建醫療隊深入疫區診治。這是醫療隊在一個佛教寺廟裡設立的臨時診療點。
時任共合醫院院長的聶會東因在拯救生命和控制疫情上做出的貢獻,被當時的中國政府授予「倉廩」(the order of「Garnered Grain」)勳章
——驅逐倭寇還我河山
抗戰期間,齊魯醫院金茂嶽參加中國紅十字會抗戰救護隊第23醫療隊,後為延安中央醫院的婦產科主任。1941年前後,毛澤東、朱德和周恩來先後曾為金茂嶽題了詞留念。
1934年畢業後留校任齊魯醫院婦產科醫師的魏一齋,在抗日戰爭爆發後到安徽巢縣普仁醫院工作。1938年春,他參加了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救國團體,在此期間,他利用職務之便使新四軍一批傷病員其中包括李先念等同志得以免費住院治療,後到八路軍武漢辦事處工作。1938年9月到達延安,歷任中央衛生部直屬衛生所醫務主任,八路軍醫院醫務主任,中央醫院醫務主任、院長。
齊魯大學醫學院畢業、中國紅十字會抗戰救護隊第72醫療隊隊長朱伯寅,於1938年8月4日參加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救護大隊工作,專門負責救治重傷人員。朱伯寅每天都要做很多臺手術,術後還要不分日夜地巡查傷員術後情況並作及時處理。由於朱伯寅工作認真負責,對傷員既細心又有愛心,得到傷病員的愛戴,1944年1月受到通令嘉獎。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時,英國浸禮會在魯傳教士,醫學博士,曾任齊魯醫院代理院長的希榮德正在周村復育醫院工作,他立即投入救治中國軍隊傷病員工作之中。日軍兵臨所在周村城下,希榮德置生死於度外仍堅持在手術臺上。1938年1月-2月,希榮德和復育醫院同仁為受傷官兵做了80多臺手術。後日軍佔領醫院駐地,把希榮德夫婦關進上海盟國僑民集中營,苦役、飢餓、瘟疫、毆打、恐怖,伴隨他們度過了900多個日日夜夜。
中國病理學的奠基者,時任齊魯醫院病理科主任的侯寶璋,在1931年"9.18事變"後,日本侵略者吞併東北又入侵華北,長城戰爭爆發。侯寶璋迅即組織戰地救護醫療隊,自報奮勇、不顧危險親自奔赴喜峰口等戰區支援軍民抗日工作,救治傷病人員。七七事變後,侯寶璋隨齊大西遷,在抗戰的艱苦環境下,侯寶璋在四川華西醫院建立了病理學實驗室,培養自己的病理學家,有力地支援了大後方的抗戰救護工作。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自1951年至1953年,齊魯醫院先後組織五批抗美援朝醫療隊,分赴朝鮮前線和國內各地的後方醫院救治志願軍傷病員,還專門在院內設150張病床救治傷病員。
——抗震醫療救援隊
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英雄的齊魯醫院醫療隊員就曾戰鬥在第一現場。齊魯醫院組建了以李匯川、徐巨林為隊長的一行16人抗震救災醫療隊飛赴唐山搶救受傷災民,同時完成接收唐山地震重傷員95名的搶救治療任務。
——2008年汶川地震救災醫療隊
2008年汶川地震中,齊魯醫院先後組建了三批醫療救援隊共13人,奔赴四川抗震救災一線。醫療救援隊隊員冒著生與死的嚴峻考驗,先後在都江堰、綿陽、平武、眉山、青川等地留下奮力施救的身影。與此同時,在醫院後方的齊魯醫院全院職工也心繫著災區,在醫院內掀起捐款熱潮,僅一天時間募集捐款近87萬元,還有很多職工在獻血地點排隊等候。
——抗洪救災醫療隊
1998年,我國長江與嫩江流域相繼發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給當地人民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損害。洪災發生後,齊魯醫院全院職工踴躍投入到抗洪救災工作中去,全院捐款總額達80餘萬元,捐獻衣物5390件。同時,向江西災區派出醫療隊,出色地完成了任務,現場受到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同志的親切看望。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醫療隊
醫院積極參與抗擊「非典」、甲型H1N1流感、「菏澤手足口病」患兒救治等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
——2003年抗擊非典
2003年4月28日,正在非典肆虐之際,山東大學接到教育部的緊急通知:「立即派一支思想技術過硬、醫德醫風高尚的骨幹醫療小組赴京執行抗擊非典任務。」而這支在中央黨校抗擊非典的醫療組也不畏險阻,始終奮戰在抗擊非典的第一線,取得了巨大的成績,時任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的虞雲耀在接見齊魯醫院醫療小組時也激動地說:「你們在這個非常的時期、非常的時刻,來到北京,來到中央黨校,代表著山東人民對首都人民的深情厚誼,你們是友誼的使者,更是真心英雄!」
——援外、援邊大愛無疆
齊魯醫院在衛生援外、援疆、援藏、衛生強基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每年醫院都組織大量專家深入貧困老區開展義診,為當地農民免費送醫送藥;選派副高級以上職稱優秀醫生赴疆開展衛生援疆工作等。
山東省自1968年以來開始進行對坦尚尼亞、塞席爾等非洲國家的醫療技術支援工作,50餘年來齊魯醫院派出了大批的專家醫生遠赴非洲參加援助醫療隊,把自己的愛心帶出了國界,將自己辛勤的汗水灑在了異國的土地上,澆灌著中非人民之間的友誼。
——援外醫療隊
「博施濟眾」這四個大字醒目的鐫刻在在上世紀30年代中期建成的新醫院門診病房樓(現博施樓)的奠基石上,這是齊魯醫院文化傳承有序、溶於心、踐於行的最好證明。
此前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共派出了三批醫療隊員緊急馳援湖北疫情一線。
1月25日 第一批
李昊、李穎霞、張靜靜、郭丙秀、馬茜
1月28日 第二批
孫長遠 、盛東芹
2月2日 第三批;
曲儀慶、許霞、李雪萍、於書卷、高鳳、徐琪、王小青、劉峰、張娜、劉潔、賈榮斌、薛友儒
記住硬核的「東齊魯」送來的
這一個個逆行的白衣天使
王炸出手!
武漢戰「疫」必勝!
記者:馬訓偉
資料來源: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宣傳統戰部
關注更多權威信息
李文亮妻子發聲:不接受個人捐款,未發布過求助信息
兩進武漢!聊城8位好心人自費購買41噸菜,送給武漢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