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非洲國家,我們的第一印象肯定是「乾旱」、「少雨」。但是,在位於非洲大陸西海岸的一個非洲國家卻不缺雨,該國森林面積達5300萬公頃,佔國土面積的35%,並且該國西面瀕臨大西洋,擁有1650公裡的海岸線。每年9月至次年5月期間為該國雨季,期間雨水較多,尤其是其東北高原地區年均降水量甚至達到1500毫米。每年5月至9月期間為該國旱季,但這個「旱季」是相對於「雨季」來說的,期間雖說無雨卻也依舊潮溼。
除此之外,該國自然資源也十分可觀,根據2014年的數據顯示,該國已探明可用於開採的石油資源儲量超過131億桶。另外,該國天然氣資源、礦產資源、林業資源也非常豐富,再加上該國國土面積排名全世界第22位,可以說該國是「地大物博」,因此也被國際社會稱之為「非洲巴西」。非洲巴西擁有優越的先天優勢,經濟後期潛力非常的巨大,因此被國際社會公認為最有潛力成為非洲將來最富裕的國家。然而,非洲巴西卻硬是把一手好牌打成了垃圾牌,至今依舊沒能脫貧,並且貧富差距嚴重,仍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沒錯,這個國家就是安哥拉!
爛牌一、長期的內戰嚴重製約了安哥拉經濟的發展
安哥拉特殊的地理條件和氣候條件,成為葡萄牙殖民者垂涎之地,自16世紀末期開始,安哥拉逐步淪為葡萄牙的殖民地,並且成為葡萄牙在非洲地區最富庶的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受非洲民族主義運動的影響,安哥拉人民也開始了對葡萄牙殖民者的反抗和鬥爭,在爭取民族獨立的鬥爭過程中,安哥拉國內出現了三個互相獨立的政治軍事組織,分別是:安哥拉人民解放運動,簡稱「安人運」,由蘇聯和古巴政府支持,為社會主義陣營支持的組織;安哥拉民族解放陣線,簡稱「安解陣」,由美國和南非政府支持,為資本主義陣營支持的組織;爭取安哥拉徹底獨立全國聯盟,簡稱「安盟」,由美國和南非政府支持,為資本主義陣營支持的組織。
隨著安哥拉國內爭取民族獨立的鬥爭愈來愈激烈,再加上美蘇兩大國從中協調,葡萄牙政府於1975年同意安哥拉走向獨立,安人運、安解陣、安盟三股勢力達成協議,宣布成立安哥拉人民共和國,並以安哥拉人民共和國的名義與葡萄牙籤訂相關獨立協議,1975年11月11日,安哥拉正式對外宣布獨立。
安哥拉獨立後,安人運、安解陣、安盟三股勢力互不妥協,最終引發內戰,內戰根據時間可被分為三個階段:
1975年——1991年,安人運在蘇聯與古巴的支持下,先後擊敗安解陣和安盟,實行安人運一黨專政。但是安盟在安哥拉國內仍具有一定實力,安哥拉內戰仍持續著,後來在葡萄牙的介入和調停下,安哥拉人民運動政府(即「安人運」)和安盟籤署《比塞斯和平協議》,安哥拉舉行獨立後首次多黨選舉。1992年——1994年,安人運在選舉中獲勝,安盟領導人薩文比拒絕接受選舉結果,安哥拉再次爆發內戰,隨後在聯合國的介入和調停下,安哥拉人民運動政府(即「安人運」)和安盟籤署《盧薩卡和平協議》,安哥拉恢復和平。1998年——2002年,由於安盟拒不履行和平協議,安哥拉國內局勢再度緊張起來,不久安盟內部出現分化,部分安盟高級成員抱團公開反對安盟領導人薩文比。2002年2月,薩文比被安哥拉政府軍擊斃。隨後,安哥拉政府與安盟籤署停火協議,安哥拉長達27年的內戰宣告結束。
連年戰亂使得安哥拉基礎設施遭到嚴重毀壞,並且使得國家滿目瘡痍,嚴重地制約了安哥拉經濟的發展。儘管安哥拉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豐富的自然資源,但至今仍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
爛牌二、內戰結束後經濟過度依賴石油產業,使得經濟結構不協調
在安哥拉內戰結束後,安哥拉政府開始致力於恢復國家生產和振興國內經濟。由於安哥拉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尤其是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因此石油開採成為其國家主要支柱產業。安哥拉政府實行石油國有化,石油生產控制權被政府背景的企業所壟斷,安哥拉政府成立的安哥拉國家石油和天然氣公司是安哥拉國內石油開發的唯一許可人。據統計,安哥拉石油產業佔其國內生產總額的50%以上,石油出口量佔其出口總額的90%,石油銷售收入佔政府收入的80%。因此也可以這樣說:安哥拉豐富的石油資源成為其國家重建和發展的基礎。
安哥拉位於非洲大陸西海岸,當地土地肥沃,河流密布,是發展農業的溫室。葡萄牙殖民者也因為安哥拉的地理和氣候條件,將其視為其麾下最富庶的殖民地,當時安哥拉生產的糧食不但能滿足安哥拉殖民地內的需求,還大量對外出口,被贊稱為「南部非洲糧倉」,然而長期的內戰嚴重破壞了其國內的農業生產體系,如今安哥拉實際耕地面積僅佔其全國可以開墾土地面積的10%,使得其國內糧食缺口很大,大部分需要從國外進口。而其捕魚業、畜牧業也在內戰中受到嚴重影響,安哥拉的旅遊資源也因紊亂的社會治安發展的不及預期。
安哥拉政府側重於發展石油產業,而農業、捕魚業、畜牧業、旅遊業等其他產業均不發達。安哥拉經濟目前過度依賴於石油開採,導致經濟結構不協調,甚至可以說經濟結構單一,而石油是有限的資源,並且油價又很容易受到國際社會和經濟危機的影響。可以說安哥拉單一的石油經濟並非長久和穩定的經濟,正所謂:成也石油,敗也石油。
爛牌三、貪腐等問題嚴重,國內貧富差距極大
安哥拉國內豐富的石油資源給國家帶來了巨大的利潤,僅2017年出口的石油就給安哥拉帶來了301.66億美元的收入,由此可以看出來安哥拉政府並不缺錢,政府有錢不代表普通百姓就有錢。在安哥拉,絕大多數普通百姓為農業生產人員,農業生產設施在內戰中受到嚴重破壞,實際耕地面積僅佔其全國可以開墾土地面積的10%,所以安哥拉普通百姓並不富裕,甚至可以說非常貧困。據統計,目前安哥拉仍有800萬人生活在聯合國極端貧困線以下,安哥拉有一半的人屬於窮人,飢餓也成為其國內兒童死亡的原因之一。
安哥拉政府實行石油開採國有化,安哥拉國家石油和天然氣公司是安哥拉國內石油開發的唯一許可人,而安哥拉國家石油和天然氣公司內部的管理問題很多,使得貪腐問題非常嚴重,一小部分人搭乘國家石油公司的快車迅速斂財致富。此外,安哥拉公務員工資並不是很高,如果按照正常工資收入是無法保障其家庭日常開支的,因此安哥拉國內貪汙腐敗之風盛行。如今的安哥拉,富人富得流油,窮人窮的地為三餐發愁,國內貧富差距極大。
爛牌四、國家治安紊亂,犯罪率居高不下
安哥拉長年的內戰使得國家滿目瘡痍,難民遍地。內戰結束後,從鄰國返回的難民使得安哥拉國內難民更多,再加上安哥拉民間擁有大量的槍枝,使得國家治安情況十分惡劣,國內犯罪率居高不下, 在安哥拉的華人企業遭到搶劫也是經常發生的事。國家治安紊亂,犯罪率居高不下也是嚴重製約安哥拉發展的絆腳石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