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得知今年《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今年要在中國上映了,小迷粉們可以準備好錢包了。
其實《哈利波特》中有多個角色的種種行為,都暗示著他們自身的心理情況,甚至也在霍格沃茲——今天就來八一八,《哈利波特》中的10條心理學分析!
一:伏地魔,年幼時就展現連環殺手特質哈利系列,完整地建立了伏地魔的心理檔案。
在哈利與鄧布利多的私人課程中,他們從一些接觸過伏地魔的人的記憶中,找到伏地魔的一些犯罪特質包括:生性孤僻,有暴力傾向、極強的優越感,以及目空一切。
二:多比,引發了一個心理學上的概念這個概念真的是以可愛的多比的名字命名的。多比效應,納利森和齊林伯格2009年提出,是指當人們無論對錯,都過度糾正自己,認錯之後,愧疚是好事,它讓我們變得更道德。
但多比效應表明愧疚也可能有害,當它超過正常範圍,會引起人們自我懲戒。
三:哈利波特,表現出創傷後應激障礙的症狀創傷後應激障礙或稱PTSD ,發生在創傷事件後,比如目睹一次恐怖襲擊,被綁架,或者在兒童時期遭受虐待。
想想哈利在德斯裡一家經歷過什麼,以及他在第二次魔法大戰中的經歷,就不會意外他表現出創傷後應激性障礙,他表現出的症狀有,在噩夢或者回憶中重現痛苦往事,無法談及他受創傷的經過,以及變得敏感緊張。
四:麗塔斯基特,暗喻著焦慮焦慮,總是把小事變成恐怖的大事,身為八卦專欄作家的麗塔斯基特就是如此。
把小細節曲解為大型的 過於誇張的,完全沒有事實依據的頭條新聞。
五:羅恩韋斯萊,有蜘蛛恐懼症隨著蜘蛛在哈利系列中不斷的出現,羅恩承認他更願意追蝴蝶玩
六:霍格沃茨的分院系統,能增強社會部落效應當團體受到歧視時,成員間聯繫會更緊密,然而這也有不利的一面,某些學院受到許多偏見,尤其是斯萊特林。
一旦他們有所察覺,會更傾向於凝聚在一起,然後製造出一種「我們vs他們」的氛圍,這使得他們對自己的團體更忠誠。
七:德拉科的經歷,說明天性不是一切我們的人生不可能事事如願。
德拉科確實做了很多糟糕的事,但誰能想到一個從小恃強凌弱的人會變得這麼成熟穩重呢,他成功消除了打小以來的偏見。
在故事最後還把哈利的魔杖扔給了他,這是一個很有趣的角色,難免會被感動。
八:認知失調,可能讓整個社會陷入危險康奈利福吉認知失調,否認伏地魔回歸時,巫師世界就陷入了危險之中。認知失調是指人同時有兩種矛盾的想法。在故事中,福吉為和平穩定辛勤奮鬥,當伏地魔回歸的跡象出現時,他就變得歇斯底裡起來。因此 ,家就錯失了他們本可以用來,為對抗伏地魔做準備的寶貴時間。
九:西比爾特裡勞尼,有廣泛性焦慮障礙症佔卜學教授西比爾特裡勞尼總是神經兮兮,盤算著災難的場景,害怕被評價。這些都是廣泛性焦慮症失調的表現
十:角色代入可以幫助人們自我治癒大家常說哈利波特中的死亡和隨後的悲傷,讓他們治癒了自己的悲痛。其他人認為哈利波特系列是平易近人、給人安慰、賦予人力量的,尤其是各種角色言語的支撐。
這些《哈利波特》的心理學分析,你覺得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