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濾氣泡、假新聞與說謊媒體──我們如何避免被操弄?」:有自覺使用媒體的第一步

2021-03-01 君向陽

「過濾氣泡、假新聞與說謊媒體──我們如何避免被操弄?」:有自覺使用媒體的第一步

作者:曼佛雷德.泰森

譯者:王榮輝

原文作者:Manfred Theisen

繪者:薇瑞娜・巴浩斯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9/10/03

※德國最受歡迎的思辨讀本_假新聞時代下的媒體識讀篇※

你是如何迷失在網路上的?◥

◣所謂的社群媒體真的「社會」嗎?

為身處新傳播時代的每個公民提供最關鍵的傳播素養

◎為何會有那麼多的假消息?假新聞如何烙印到你的記憶裡?

◎什麼是「另類事實」?什麼又是「後事實」?

◎偽草根運動如何製造風向?

◎民粹主義者及說謊媒體:到底誰在罵誰?

◎記者要做些什麼?記者必須遵守哪些規則?

◎過濾後的資訊──什麼是「過濾氣泡」(filter bubble)?

◎「回音室」(echo chamber)裡會聽到什麼聲音?……

了解這些問題的存在,便是踏出有自覺使用媒體的第一步。

本書將引領你對數位媒體多樣性、契機和危險等方面有基本的認識,

並且妥善地理解和使用各種媒體!

◎特別收錄中正大學胡元輝教授精闢導讀。

◎承繼「向下紮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系列一貫風格,以簡單明瞭的語言,搭配得獎插畫,在具體明白的提問中,為年輕讀者清楚說明與媒體有關的各種演變是如何影響我們的社會和生活,不只談如何辨識假新聞並與之對抗,也談及網路霸凌和網路成癮的問題。

◎「媒體識讀」已成為德國教育系統的核心課程,臺灣方於108課綱納入。本書共分成7大主題,66個子題,含括各種關於媒體的基本知識:從傳統媒體到新媒體、民粹主義和新媒體的關係,乃至同溫層、演算法,每個篇章皆適合做為課堂延伸討論的題目。

● 胡元輝:

日新月異的數位傳播科技確實為人類創造無比便利的溝通工具,亦確實讓我們陷入垃圾與不實訊息的泥淖,關鍵仍在我們是否能透過成熟的素養,發揮新科技所帶來的正面潛能,抑制新科技可能產生的負面作用。沒有資訊,我們固然沒法參與公共生活;但如果沒有優質與真實的資訊,我們也不可能擁有美好的公共生活。我們以前常說陽光、空氣與水是生命的三要素,如今,資訊已是現代人能否擁有美好生活的第四要素。要在數位時代真正成為傳播的主人,扮演好傳播主人的角色,就必須具備現代公民的媒體素養!

【各界好評】(依姓氏筆畫排列)

王錦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副教授

臺灣事實查核中心

吳承紘行銷人、前媒體人,《厭世代》作者

吳媛媛《思辨是我們的義務》作者、瑞典達拉那大學講師

呂昱達高雄市立新莊高級中學公民教師、「丹尼老師的公民教室」創辦人

李惠仁紀錄片導演

房慧真作家、記者

林靜君南港高中哲學課教師與規畫人

胡元輝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教授、優質新聞發展協會理事長

陳嘉行知性藝人

黃哲斌新聞工作者

楊斯棓方寸管顧首席顧問、醫師

管中祥國立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

蔡依橙「陪你看國際新聞」創辦人

閻紀宇風傳媒執行副總編輯

顏擇雅出版人、作家

曼佛雷德.泰森Manfred Theisen

政治學家、自由撰稿人。曾為德國聯邦內政部前往蘇聯進行兩年研究,以及在近東與非洲從事研究工作,並於當地為德國外交部及歌德學院服務。至今已舉辦一千多場關於家園、移民與融合等主題的活動及專題研討,始終與讀者保持密切聯繫,亦致力於引導兒童和青少年寫作。曾獲德國薩爾蘭(Saarland)邦政府頒發年度最佳兒少書籍獎。作者專頁:www.manfredtheisen.de

譯者簡介

王榮輝

曾就讀東吳大學政治系、政治大學歷史系與法律系;其後前往德國哥廷根大學(Universität Gottingen)攻讀碩士,主修哲學、西洋中古史與西洋近現代史。通曉英、德、法、日與拉丁文等外文。2009年起,擔任臺北歌德學院特約翻譯。

繪者簡介

薇瑞娜・巴浩斯Verena Ballhaus

出身德國劇場和演藝世家,從小展現出對線條造型和顏色極高的天分,畢業於慕尼黑美術學院,是童書與青少年叢書插畫界中極具分量的老手,偶爾也創作讀本。作品獲獎無數,包括「德國少年文學獎」的肯定。

總導讀1 「借鏡」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 沈清楷(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

總導讀2 一份給青少年參與社會討論的基礎知識 陳中芷(德國畢勒佛大學、維藤.赫德克大學文化反思學院歷史系博士生/自由寫作者)

專文導讀數位時代更須要做好傳播的主人胡元輝(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教授、優質新聞發展協會理事長)

● 前言

◎第1章 舊媒體與新媒體

.到底什麼是媒體?

.哪種媒體最常被使用?

.媒體是做什麼的?

.消息和意見如何被人包裝?

.新聞工作的核心:什麼是新聞?

.誰走在報紙森林中?

.消息的販售者:什麼是新聞通訊社?

.電視與廣播:為何我們要付費?

.社群媒體方面有些什麼?

.為何YouTube如此受歡迎?

.Instagram──網紅都在做些什麼?

.社群媒體真的社會嗎?

◎第2章 假新聞。巨大的不確定性

.什麼是假新聞?

.為何會有那麼多的假新聞呢?

.假新聞如何烙印到你的記憶裡?

.我該如何揭破假新聞?

.什麼叫做「另類事實」?

.感覺的真實──什麼叫做「後事實」?

.公司、企業的假新聞──「漂綠」是如何運作的?

.來自外部的假新聞──誰在發揮影響?

.酸民在酸民工廠裡做些什麼?

.為何你該小心軟體機器人?

.草根行銷──如何由下而上製造輿論?

◎第3章 假新聞一直存在

.謊言如何流傳千年?

.為何我們總該看仔細?

.假新聞與迫害及歧視有什麼關係?

.謊言是如何點燃人們仇恨猶太人的心態?

.藝術在哪裡終止,假新聞又在哪裡開始?

.從什麼時候開始有圖也沒真相了呢?

.戰爭和假新聞有什麼關係?

.廣告公司如何讓一場戰爭受到歡迎?

.記者如何被人利用?

◎第4章 民粹主義者、政治人物與媒體

.誰是右派、誰是左派?

.民粹主義者與謊言媒體──誰在罵誰?

.為何Twitter如此受民粹主義者歡迎?

.為何民粹主義者否認氣候變遷?

.什麼是一個國家的第四權?

.記者要做些什麼?

.記者必須遵守哪些原則?

.什麼是聯邦新聞會議?

.編輯──對抗假新聞最好的方法?

.人人都能經營部落格。但你該注意些什麼?

◎第5章 你的個資與新媒體的力量

.新媒體、新公司──什麼是「新經濟」?

.網路媒體企業如何利用你的數據?

.為何Instagram和WhatsApp如此強大?

.誰是媒體世界裡的間諜?

.最高機密──你該如何設定安全的密碼?

◎第6章 歡迎來到智慧型手機的世界!

.你能如何更有效率地利用搜尋引擎?

.如何抵抗過多的資訊?

.什麼是媒體使用協議?

.數位排毒──你如何從科技中自我「解毒」?

.成癮危險──從何時起依賴會對我們造成威脅?

.什麼是演算法?

.當別人替你選擇時──什麼是「過濾氣泡」?

.你在同溫層裡聽到了什麼?

.同溫層與過濾氣泡會造成什麼問題?

.你該如何擺脫資訊氣泡?

.點擊誘騙──你的好奇心如何被人利用?

.刪除程序之後──你是如何迷失在網路上?

◎第7章 網路霸凌與仇恨言論

.為什麼是我?

.自我保護──你該如何讓自己不容易受人攻擊?

.急救:你該如何保護自己?

.懲罰:什麼能夠威脅霸凌者?

.為何網路上會有這麼多的仇恨?

.你能如何對抗仇恨言論?

.對抗網路仇恨的政策是什麼?

〈諮詢與協助的資源〉

〈點擊小建議:關於媒體的一切〉

〈搜尋引擎:Google的替代選擇〉

〈即時通訊軟體:WhatsApp的替代選擇〉

〈十分有益的App與程式〉

◎詞彙表

相關焦點

  • 【IUMR】 「被釋放的群眾」:論群眾與大眾媒體概念的危機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發生於德國魯爾河谷與俄國聖彼得堡的首次工人大規模罷工,乃形塑「群眾」的最初脈絡。1989年,一連串標誌著社會主義陣營解體的群眾示威遊行,更進一步界定了「群眾」之內涵。綜觀整段政治光譜,二十世紀的群眾催生了新穎的想法、一股新勢力,以及一座創造出新人類的跨資本主義大熔爐。
  • 【IUMR】 | 論社群媒體之意識型態 On the Social Media Ideology
    現在,就讓我們來處理它,並認真看待下列這項憤世嫉俗的陳述:「他們明知自己在做什麼,卻依然那麼做」,然後將之應用至社群媒體。我們已毋須再去探索「新媒體」的潛力並解構其含義。網際網路已取得霸權地位。在過去數十年,我們尚無法將數百萬人對網際網路日以繼夜的密集使用與(潛)意識之類的深層結構聯繫在一起。
  • 沒有中天的臺灣媒體
    然各家開罰事由大多為置入性行銷、節目與廣告區隔、節目分級、妨害兒少身心健康或妨害公共秩序/善良風俗,獨獨中天以違反《衛星廣播電視法》第27條第3項第4款「製播新聞違反事實查證原則」的就有12件,而其中又有5件罰政論節目,亦非製播之新聞。換言之,在違反其他案由部分,中天違規程度(21-12=9)是與三立不相上下的,如果說中天已罪無可赦,那三立也應要立投名狀了。
  • 誰來定義「假新聞」?所謂的「真相」是…
    網絡的盛行、媒體的轉型,驅使我們進入「不顧真相、忽略事實」的「後真相時代」,不但衝擊了「新聞」的定義,也顛覆我們對「假新聞」的理解。
  • ——「要讓世界看見臺灣」,但我們對「世界」又有多少關心?
    我的瑞典女性友人們看到後,也覺得不可思議,因為這樣將女性公開暴露、「陳列」在機臺裡做宣傳、並且帶有強烈「性暗示」的一般商業活動(且夾娃娃機訴求客群多為青少年),不可能在提倡男女平權的北歐社會中出現。在臺灣對此新聞的反應,更讓我驚訝不已:許多網友竟因為這種事件登上國際媒體,而「感到驕傲」──認為是「臺式創意艷驚國際」、「紅到國外」、「無傷大雅」。
  • 重磅好文:美國主流媒體怎麼了(上)
    左派媒體從來不道歉。但是時代雜志的左派同僚也提出尖銳批評。堅決反對川普移民政策的華盛頓郵報評論員說,"反對這一政策的行動需要謹慎和信譽。需要說服那些半信半疑的人而不是使用誤導的信息和形象把問題擴大化。使用這個圖片損害了我們的全部努力——不管其動機如何高尚。」
  • Facebook、TikTok 大量刪除巴人帳號──「自稱巴勒斯坦人,是騷擾和霸凌?」
    根據 StatCounter 2019 年的報告:「被佔領的西岸和加薩地帶,有 65% 的巴勒斯坦人使用 Facebook,超過 100 萬人使用 WhatsApp,Twitter 和 Instagram 則各有超過 30 萬的使用者。」除此之外,主打短影音的 TikTok 也在去年竄升為人氣軟體,近幾年當地的大眾文化可說與社群軟體密不可分。
  • 《我們與惡的距離》創作全見
    拿到全數劇本後,我看到了這齣戲的全貌,也對每集的開場相當有感,因此花了很多時間討論如何呈現片頭的動畫特效,能對看戲的觀眾有提綱挈領的功用。這齣戲的每一集都從一則新聞事件衍伸出可討論的議題,因此我們設計了很多人在社群軟體裡的討論串發言,它所呈現的是我們現實生活中可能被媒體交錯繁雜而日漸麻痺的現象,而說是麻痺,倒不如說是忘了同理心。
  • 十九大後,百名臺灣媒體大咖組團直飛北京
    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是命運與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要攜手努力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共創屬於全體中國人的美好未來。我們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願意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推動兩岸同胞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心靈契合。
  • 【IUMR】 新物質論:媒體考古學對當代媒介研究的意涵(上)
    為具體開展此論辯過程,本文從媒體的「時態」問題 出發,接合「變體學」的思考,以此揭示媒體的演進歷程與人的感知如何互動、 特定的感覺如何浮現的可能性。,探討何謂「媒體的時態」問題;第四部份,思索媒體考古 學的論理基礎與範圍,並界定其建立在何種認識論基礎之上產生質變的轉向,如 何作為當代藝術創作方法的實踐之一;最後,總結全文意旨,闡述變體學的思考, 其實揭示了媒體本質處於一種不穩定的狀態,那麼意謂著我們須有全新的理論視 野與方法思考,而藉由媒體考古學的思考,重構「新物質論」正是一可能的思索 起點。
  • 《紐時》踢爆反華勢力 「假吹哨人計劃」
    香港文匯報訊美國《紐約時報》前日刊出文章,揭露有「國師」之稱、立場極右的白宮前首席策略師班農與逃往美國的中國商人郭文貴,合作安排前港大博士後研究生閆麗夢前往美國,在右翼主流媒體受訪,發表誣衊「中國製造病毒」的假訊息,令她成為美國右翼媒體關注的人士,藉此推動新冠病毒起源陰謀論。
  • 【IUMR】 電訊媒體藝術作品的歷史
    Gilmore)著名的說法,其將網際 網路的責難詮釋為「科技的幹擾和避免它的路徑」。只有少數案例或許有資料庫保存但是在下一代電腦設備更新之後 也無法被使用。2.6 無牆的美術館今天我們習稱的網路藝術的直接先驅是以郵件信箱所執行的各種計畫。需要被區別的是藝術家使用郵件信箱創造了一個開放通訊的空間,且其作品為明確「數位的」或明確「網路的」,並存在於以科技創作的藝術作品範疇之中。
  • 名廚「阿基師」佔滿臺灣媒體版面,原因為何?
    這兩天台灣名廚阿基師佔滿媒體版面,原因何在呢??讓T博士小編來幫您整理新聞總結吧!!我們都是每秒幾十萬上下的人,那麼忙哪有時間看這些娛樂花邊新聞呢~~所以看這篇就夠了!!!更有網友搞KUSO,畫漫畫諷刺阿基師睜眼說瞎話,還有人用他的經典名言來幫他設計2015年菜。甚至只要在搜尋引擎打上阿基師3個字,就會出現「上摩鐵」的關聯字句。Google現在只在搜尋引擎打上「阿基師」3個字,就會出現「上摩鐵」的關聯字句。阿基師桃色風波更是有網友搞KUSO看圖說故事,畫漫畫諷刺阿基師睜眼說瞎話,還讓網友熱烈討論的還有這些經典名句。記者:「你認為你的行為是不是外遇?」
  • 我們與惡的距離
    》,內容是根據2014年臺北捷運隨機殺人事件、及「小燈泡」血案為觸發點,以受害人家屬和加害者家屬為主線,創作出一個關於媒體、政客、司法、殺人犯、輿論審判的故事,從而引發出一發不可收拾的網絡暴力與社會仇恨。
  • 攻擊學者──論香港反對派媒體的「抹黑」之術 中環一筆
    我常對同事及學生說,學生在大學多學到一些本領自然是好的,但就算甚麼也學不到,只要懂得邏輯與科學方法,也算不枉此行。邏輯使我們思想清明,科學方法要求我們事事講求證據,並對之仔細推敲,二者都可助我們洞悉世情,不為人所惑。文|雷鼎鳴 圖|網絡我在芝大的一位師兄,香港著名的哲學家李天命是邏輯高手,他有能耐把正確的思想方法通俗化廣播人間,成為一整代人的思想導師。
  • 江南啟示錄4:乘風破浪的媒體
    東方衛視中心黨委書記兼總編輯李逸說:「我們將重點在週末版面上尋求突破,同時,我們也將更多開發更符合年輕觀眾調性的疊播綜藝帶,為平臺年輕化和創新力提供更多空間和可能。」收視逆生長、用戶逆生長、影響力逆生長,逆勢破局,乘風破浪。
  • 評論│民進黨「打假新聞」勿走火入魔
    農委會今年6月19日於官方Line發出文宣,說明香蕉鳳梨價格好,外銷暢旺,指責媒體散布假新聞。
  • 【港臺】 美媒評世界「最爛」航母 這一艘奪冠 網友:假新聞
    ▲遼寧號被美媒排名為世界「最爛」航空母艦。(圖/翻攝自維基百科)美國《商業內幕》5日針對全球14國海軍現役的42艘航空母艦進行排名調查,並排出7艘世界「最爛」的航空母艦。而排名最爛的航母就是中國的遼寧號,因為它曾發生電力故障、爆炸事件,中國官方目前只把它當訓練用船。此外,陸媒也曾揭露遼寧艦有「兩大致命弱點」,第一是設計不成功;第二則是遼寧艦的機密已洩露,容易被敵方打擊。
  • 媒體真相:ISIS的崛起
    這幾天網路就流傳了一支名為《媒體真相:IS的崛起》的影片,這個影片早在今年2月就已經發佈了,但隨著法國被襲擊,再次成為熱議的焦點。 影片的主持人是美國知名記者班‧史旺(Ben Swann),他整理了大量的外交資料與新聞畫面,又採訪了美國長期反戰的公民團體,最後揭露出令人無法置信的真相:美國創造了IS。
  • 詩藝之外──席慕蓉與「席慕蓉現象」
    很少有詩人能夠像她一樣,自首本詩集出版後就不斷在創造現代詩(集)銷售的新紀錄;以一現代詩寫作者而能躍為當代評論家筆下的「某某現象」,席慕蓉亦堪稱第一──雖然這群評論人在使用「席慕蓉現象」一詞時,多少都帶有幾分批判檢討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