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知識點總結

2021-02-22 鹽步三中服務隊

初中歷史知識點總結

中國古代史部分

一、元謀人

北:P2目前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是距今約170萬年的元謀人。

二、北京人的文化遺存:(P3-P4)

生活時間:距今約70—20萬年

生活地點:北京周口店

用火方式:北京人已經使用天然火。

三、了解河姆渡遺址和半坡遺址的基本情況

(一)河姆渡遺址:

北:P9距今約7000年的河姆渡聚落位於浙江餘姚河姆渡村,是長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那裡的居民普遍使用磨製石器,還用動物骨骼製作工具。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之一。河姆渡居民主要種植水稻,還飼養豬、狗、水牛等家畜。

P10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幹欄式的,幹欄式建築一直是江南地區的主要建築形式之一。

(二)半坡遺址:

北:P7距今約6000年的半坡聚落位於陝西西安半坡村。

P8遺址四周建有許多圓形的房子或方形的小房屋,是氏族成員的住處。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國家之一。半坡居民飼養豬、狗等家畜,還打獵、捕魚。普遍使用磨製石器。

P9陶器是那時人們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出土了大量陶器,陶器的底色一般為紅色,上面多繪有人、動物和幾何花紋等圖案,稱為彩陶。

四、炎帝、黃帝和堯、舜、禹的傳說

北:P12炎帝和黃帝黃河流域的部落聯盟首領。

P14炎、黃二部族走向聯合,佔據了中原地區並不斷繁衍,形成後來華夏族的主體。炎帝和黃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P15禹是傳說時代的治水英雄。

北:P15堯年老後,部落聯盟推舉舜為繼承人。後來,舜又以同樣的方式傳位給禹。這種通過推舉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後人稱之為「禪讓」。

[考試說明]國家的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

一、夏朝建立的史實

北:P22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夏朝,定都陽城。

二、禪讓制到王位世襲制的演變

北:P22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夏朝,定都陽城。禹死後,他的兒子啟繼承父位,開始了「家天下」的歷史。從此,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

三、西周分封制

北:P28分封制的目的是為了鞏固統治。

分封制的主要內容:是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個諸侯,稱為「授民授疆土」,由諸侯管理當地的事務。分封制規定了受封者的義務,即必須服從周王的命令,治理諸侯國,保衛周王,因此,他們必須定期到周室朝覲、納貢和服役。各諸侯國保持密切聯繫,共同抵禦「蠻」、「夷」、「戎」、「狄」等。

P29分封制的作用:通過逐級分封,編織起由中央向四方擴散的控制網絡,打破了夏商時期眾邦林立的狀態,加強了周王室與各諸侯國的經濟、文化聯繫。西周的影響不斷擴大,密切了同周邊各少數民族的關係,推動了邊遠地區的經濟開發和文化發展。

四、商鞅變法

1.主要內容

北:P43戰國時期的改革中,影響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國的變法。公元前356年,商鞅開始變法。

內容:編制戶口,加強刑罰;獎勵生產;生產糧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勞役。從事商業而貧窮的人,全家罰做奴隸。獎勵軍功;立了軍功的人,按照功勞的大小封爵。沒有軍功的貴族子弟,就沒有爵位。承認土地私有,用法令的形式保護土地私有制;推行縣制,把鄉、邑、聚合併成縣,縣的長官稱為縣令,由國君任命;統一度量衡,在秦國範圍內頒布度量衡的標準器。

2.歷史作用或影響

北:P44經過變法,秦國富強起來,國力大增,為以後兼併六國打下堅實的基礎。

[考試說明]統一國家的建立

一、陳勝、吳廣起義

北:P66陳勝、吳廣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戰爭,它沉重打擊了秦朝的殘暴統治。

二、張騫通西域

北:P81公元前138年,漢武帝為了聯合西域的大月氏夾擊匈奴,派張騫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

P82公元前60年,西漢王朝在西域設置西域都護府,這是今新疆地區正式歸屬中央統轄的開始。

三、絲綢之路

北:P83《絲綢之路示意圖》

P83從長安經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通往中亞、西亞,直到歐洲。

P84沿著絲綢之路,中國的絲織品以及冶鐵、鑿井、造紙等技術相繼西傳,西方的毛皮、汗血馬、瓜果以及佛教、魔術、音樂、舞蹈、雕塑等也紛紛東來。絲綢之路成為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梁。

四、秦兼併六國和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的史實

北:

秦朝加強中央集權的史實P69—72,P71《秦統一文字表》和《秦統一貨幣示意圖》

政治上:確立了皇帝至高無上的地位,在中央設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在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轄的郡、縣二級行政機構,把全國分為分為36郡,郡下設縣。

思想上:焚書坑儒(小字部分)

經濟、文化上:車同軌(統一車輛形制,規定所有車輛兩個輪子的距離是六尺),書同文(統一小篆為標準文字,後推行隸書),統一貨幣(圓形方孔錢)、度量衡。

軍事上:修萬裡長城

作用:以後歷代王朝基本沿用秦朝開創的中央集權制度。

五、漢武帝大一統的主要史實

北:P74—76

漢武帝推進大一統格局的主要措施:

思想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政治上:採納大臣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削弱封國勢力。

加強監察制度。在中央設司隸校尉,在地方在13個州部設刺史。

軍事上:出擊匈奴,解除匈奴的威脅。

與少數民族地區的交往: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

對外交往:開拓了絲綢之路。

作用:中央集權空前加強,大一統帝國得到了進一步鞏固和發展。

六、初步掌握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及評價秦始皇、漢武帝

[考試說明]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

一、三國鼎立形成的史實

北:

P102官渡之戰,P103赤壁之戰,P105《三國鼎立形勢圖》

魏、蜀、吳建立

220年,曹丕,魏,洛陽

221年,劉備,蜀,成都

222年,孫權,吳,建業

二、人口南遷和民族交往促進了江南的開發

北方人南遷給江南地區帶去了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江南地區自然條件十分優越,南方比較安定。

三、北魏孝文帝促進民族融合的措施

北:P115

改革內容:(1)將都城從平城遷到洛陽。(2)要求南遷的鮮卑人改穿漢服,學習漢語,採用漢姓,提倡與漢人通婚。

改革作用:使少數民族在語言、服飾、風俗習慣上逐漸與漢族趨同使中原文化得到豐富和發展,如胡食、胡服、胡床、胡樂、胡舞等,逐漸融入漢族人民的生活之中。

中國古代史(歷史七年級下冊)

一、隋唐科舉制度:

北:P20科舉制是通過分科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隋唐時期創立並完善了科舉制度,強調以才能作為選官標準的原則。

二、武則天

北:P13-15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則天統治時期,不拘一格選拔普通地主中的優秀人才。注重減輕農民負擔,採取各種措施促進社會生產斷續發。當時,人口明顯增長,邊疆得到鞏固和開拓,史稱有「貞觀遺風」,為唐朝全盛時期的到來奠定了基礎。

三、「開元盛世」

北:P15唐玄宗統治前期政局穩定,經濟繁榮,被譽為「開元盛世」。

四、唐與吐蕃的交往:

P28吐蕃是今藏族祖先。文成公主入藏與松贊幹布聯姻,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的交流。

五、遣唐使、玄奘西行、鑑真東渡

(一)遣唐使

北:P32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進行文化交流的使團;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曆法、書法藝術、建築藝術以及生活習俗等帶回本國,對日本的生產、生活與社會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二)鑑真東渡

北:P33鑑真到達日本除講授佛經,還詳細介紹中斬醫藥、建築、雕塑、文學、書法、繪畫等技術知識,對中日經濟文化交流做出了傑出貢獻。(識圖P34鑑真東渡示意圖)

(三)玄奘西行

北:P35玄奘是唐朝的高僧,為了求取佛經精義,他西行前往佛教聖地天竺。玄奘是第一個系統地把天竺佛教、歷史、地理、風土人情等記錄下來並介紹到中國的人。(玄奘西行示意圖)

六、列舉「貞觀之治」的主要內容,評價唐太宗:略

[考試說明]經濟重心的南移和民族關係的發展

一、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

北:P64魏晉南北朝以來,全國經濟重心出現了南移的趨勢。兩宋時全國的經濟重心從黃河流域轉移到長江流域。

二、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實

北:P75-76 1206年,蒙古貴族在斡難河源召開大會,推舉鐵木真為蒙古族的最高首領,尊稱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1260年,成吉思汗之孫忽必烈繼承蒙古汗位。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元,建立元朝,第二年定都大都。忽必烈為元世祖。

初中歷史學習方法

一、要學會使用好課本

初中的歷史比較簡單,但要想學好卻也不容易。目前使用的歷史新教材,課本知識容量不大。首先要了解課本的基本結構。一般說歷史課本的每一課通常分為幾部分內容,大字部分是該課的主要內容,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識點都在這一部分,因此同學們應該對該部分進行精讀,著重掌握這一部分的內容,要學會分析這一部分哪些是重點,那些不是重點,哪些內容是要求一定要記住的,哪些內容屬於了解就行的,只有把握了重點,才能在學習中做到有的放矢,對知識的掌握才能更加牢固。此外,課本有些內容是用小字印刷的,這部分內容不是課本的主要內容,編排的目的是為了增大同學們的知識面,不一定要記的,但是同學們可以閱讀,最好結合課本的大字不分來看。有時候我們要理解教材的內容,就要藉助這些小字部分。還有一部分內容,它們不屬於閱讀的範圍,但他們卻有助你只是的提高和思維的拓展,這部分就是課本中涉及到的練習題。比如,七年級第一課就有「請你想像一下北京人的一天如何渡過」這道題具有很強的應用性,不僅要運用歷史知識,還要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把知識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做這類的題目一方面可以鞏固自己的知識,還可以開拓自己的思維。因此,對於課本知識,我們大家要學會分類學習。

二、要學會「閱讀」

要學好歷史,就要學會快速閱讀教材,才能取得課堂的主動權。做到這一點,同學們就能學得輕鬆自如,並逐漸掌握閱讀技巧。上課時,老師帶領大家讀書學習,通常老師已經有層次性、針對性地設計了問題來啟發我們大家什麼內容須詳讀精思,什麼內容要略看了解,什麼問題要邊讀邊想,什麼問題要讀後再想。因此同學們要跟著老師給你啟示,尋找知識的縱橫聯繫、前因後果等,同時大家也要養成圈點批註,做簡要讀書筆記等良好的閱讀習慣。比如,課文中絕大部分針對歷史名詞、概念、人物等所作的小字或資料補充,部分不帶星號的引言或插圖等,只要快速掃描略看即可,而諸如歷史事件的起因、進程、影響,重要的歷史概念、歷史人物,重要的歷史資料、歷史插圖等重難點知識,就要求大家詳細閱讀、認真思考。這樣天長日久的訓練,同學們不僅會合理利用、科學分配課堂時間,還能養成快速讀、會讀書的良好讀書習慣,為日後自學能力的形成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要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做到「善思」和「樂思」

《論語》裡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就是要我們在學習中做到學思結合。愛思考、會思考是獲取知識的源泉,同學們要在課堂上利用老師給的思考的機會,培養多種思維能力。

層次一。要會在課堂上精心設計問題,逐層深入,學會順著歷史線索尋找事情的前因後果,以此訓練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如:在學「美國的冷戰決策」時,可以將其設計成如下幾個問題:什麼是美國的「冷戰」政策?(2)美國為什麼要(1)實行「冷戰」政策?為什麼能夠實行「冷戰」政策?(3)「冷戰」政策的實質是什麼?對世界格局產生了哪些影響?通過環環相扣的設問,層層深入的剖析,從中得到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徹悟,更是思維的啟迪。長期如此的訓練,同學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層次二。要鼓勵自己標新立異,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以此訓練我們的求異思維和創新意識。

創新是社會發展的靈魂,外國的教育家曾提出:「只要學生能提問題,就有利於形成學生對學習的內部誘因。」因為發問是一個人從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觸角,是創新意識的體現。老師在教學中會鼓勵大家質疑,要求大家從不同角度去思考、評價、定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學生從中可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比如在討論美國南北戰爭時有同學就提出「如果當時有其他的辦法能緩解當時美國的狀況,林肯會怎麼做?那麼美國的今天又會是什麼樣子?」

實踐證明,勤學善思,對歷史概念、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知識的系統、歸納、判斷、評價、分析、總結的能力會逐漸增強。學會思維就等於找到了獲取知識的金鑰匙,自學能力也會增強。

初中歷史學習建議

一、高精度鞏固知識點

1.精讀課文。要逐字、逐句、逐段地反覆閱讀,思考詞與詞間、句與句間、段與段間的前後關係,弄清每一個知識點,做到完整地回憶課本。如世界現代史「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一目就要弄清四個知識點:一是經濟危機出現的原因;二是經濟危機的出現;三是這次經濟危機的特點;四是這次經濟危機產生的影響。這四個知識點又是相互聯繫的,共同構成了關於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完整知識體系。

2.把握內涵。在弄清知識點的基礎上還須向細處分析,進一步把握每一個知識點的全部內涵。如上述第一個知識點就包含以下三個要點:①資本家攫取高額利潤,廣大勞動人民卻日益相對貧困,限制了社會實際消費能力的增長;②分期付款和銀行信貸刺激了市場的虛假繁榮,生產和銷售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③人們醉心於股票等投機活動,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場的不穩定。

二、高準度理解歷史概念

1.把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弄清歷史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是作出準確定義的前提。如1997年高考試題第7題「康有為向光緒帝呈遞的《應詔統籌全局折》實際上是維新派的施政綱領,因為它:a.提出了各方面具體的變法建議b.主張實行君主立憲的理論c.系統論證了維新變法的理論d.明確指出變法是救亡圖存的唯一出路。」此題如果能正確理解「施政綱領」的內涵,即變法的具體實施方案,便可輕易選a。又如第8題「『門戶開放』政策的提出,是美國侵略中國新階段的標誌。這主要是因為該政策:a.得到了列強的認可b.可使美國在華獲得的權益居列強之首c.表明美國承認列強的在華特權d.有利於美國加快侵華步驟」。該題主要考查門戶開放的外延,即影響,為「有利於美國加快侵華步驟」。

2.完整歸納概念內容。例如1997年高考第14題「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不同時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共同點是:①體現中國共產黨的民主革命綱領②消滅封建剝削制度③維護農民利益④促進社會經濟發展a.①②

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此題已對歷史概念的內容進行了部分歸納,要求選出符合項。選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對歷史概念所含內容的歸納過程。經過歸納比較,顯然②不是共同點,應選沒有②的選項。

3.區別概念的異同。在複習中應把同類或相似、相近的概念進行對比,區分其異同點,從而提高對概念的準確把握。如1996年上海高考試題第26題「蘇聯實行新經濟政策和美國推行羅斯福新政的相似之點是①面臨極為困難的經濟形勢②國家頒布政策法令強制幹預經濟③最主要的內容是調整和復興工業④通過發展商品生產來恢復農業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4.運用概念分析問題。僅做到對概念的理解還不夠,能運用對歷史概念的準確理解來分析歷史現象才是複習中的理想境界。如運用「分封制」的概念來分析周朝分封、秦不分封而實行郡縣制、漢初分封等歷史現象的原因和結果。運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概念來分析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等。

三、高密度串連知識網絡

知識網絡是知識內在的點、線、面交織而成的有機整體。在複習中,必須抓住教材中各知識點的聯繫,把大量分散的、相對孤立的歷史知識納入完整的學科體系之中,形成科學的知識網絡。

1.抓點。如士族制度問題,可抓住四個點:①魏晉時期,在地主階級中形成士族制度;②東晉南朝時期,士族勢力發展;③南朝末年,士族勢力漸衰;④唐朝末年,在農民起義打擊下,士族被進一步摧垮。這樣,對士族問題就有了完整而明確的認識。

2.串線。「線」是有內在聯繫的歷史事件構成的知識線索。如秦朝的皇帝、三公、郡縣,兩漢王國問題的解決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杯酒釋兵權」和元朝的行省制度,明清的廢丞相、八股取士、軍機處和文字獄,這些都是「點」,由這些點構成了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建立、鞏固、加強的發展史。

3.鋪面。「面」是歷史某一時期或階段的全部內容構成的知識整體。

總之,只有系統地把握歷史知識結構,才能比較輕鬆地掌握一個時期或階段的整體內容,進而捕捉歷史的階段性特徵,解題時才能撒得開、收得攏。

初中歷史知識點一

一、夏朝的興衰

1.禹死後,把王位傳給他的兒子啟,使世襲制度代替禪讓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約公元前1600年,湯戰勝桀,夏滅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戰。商滅,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又稱鎬京,歷史上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為了鞏固統治,西周實行分封制。

2.內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隸,分給親屬、功臣等,封他們為諸侯。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納貢品,平時鎮守疆土,戰時帶兵隨從天子作戰。

3.作用:開發了邊遠地區,加強了統治,使西周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

★第五課燦爛的青銅文明

1.在原始社會末期,我國已經出現了青銅器。商朝是我國青銅文化的燦爛時期。著名的青銅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偉)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與商周同期,我國西南地區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種獨特的青銅文化,這就是舉世聞名的「三星堆」文化。那裡出土的青銅面具、大型青銅立人像、青銅神樹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矚目。

初中歷史知識點二

一、春秋爭霸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史稱「東周」。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2.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積極改革內政,發展生產;同時改革軍制,組建強大的軍隊,以「尊王攘夷」為號令,逐步成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紀後期,晉楚雙方城濮大戰後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百年後,楚莊王做了中原霸主。

二、戰國七雄

1.戰國七雄按東南西北到中間的順序排列為齊、楚、秦、燕、趙、魏、韓。

2.發生於公元前260年,秦、趙之間決定性戰役是長平之戰。長平之戰使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擋秦國。

1、 近代開放政策和新時期對外開放的比較:

2、 近代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及影響:

3、 中國共產黨重要會議:

4、 有關新疆、西藏和臺灣的歷史知識

5、 明治維新和戊戌變法的比較

6、 三次科技革命

7、 洋務派與近代工業

8、 中國近代化歷程

9、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較

10、國共兩黨關係變化(兩次合作、兩次分裂)

「博愛天下」「讓愛成為習慣」「有愛就有三中人」,專注於青少年兒童關懷和發展的佛山市愛助會鹽步三中服務隊。

相關焦點

  • 初中政治:知識點總結,有心的小同學,都在提前複習期末知識點了
    初中政治:知識點總結,有心的小同學,都在提前複習期末知識點了初中政治看教學內容確實簡單,都能看懂,為什麼考高分卻是不容易?有同學也說,我該背的都背了,為什麼拿不到分?在小編老師看來,初中政治相對簡單,涉及的知識點也不多。
  • 初中英語知識點總結:初中英語語法——不規則動詞變化規律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語法指導>正文初中英語知識點總結:初中英語語法——不規則動詞變化規律   新東方網小編給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各學科的複習攻略,本文是初中英語知識點總結:初中英語語法——不規則動詞變化規律,幫助各位考生梳理知識脈絡
  • 30年資深老師:初中物理最難力學,全部知識點總結+專題訓練
    30年資深老師:初中物理最難力學,全部知識點總結+專題訓練 物理是初二才學習的一門課程,對很多孩子而言初中物理是像是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讓孩子難以接近,學起來十分困難。但物理是中考中一大科目,想要拿到高分必須對初中物理知識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對於初中的物理知識點要進行全面的掌握。
  • 人教版:初中歷史最全大事件年表總結!含世界歷史,背熟輕鬆逆襲
    人教版:初中歷史最全大事件年表總結!含世界歷史,背熟輕鬆逆襲跟其他文科學科相比,初中歷史一直有著知識點繁多,且記憶困難的特點,因此很多同學面對初中歷史這門學科都非常的苦惱,不僅花費了時間,可是卻依然沒收到成果。
  • 初中政治知識點總結各章考點總結歸納,夯基達標
    雖然初中政治的分數只是以百分之四十計入中考總分,不過很多學生在學習初中政治時,仍顯得有些吃力。很多同學認為初中政治難學,不在於需要記憶背誦大量複雜繁瑣的知識點,而在於他們時常陷入考試看不懂題目的疑惑中。
  • 初中文言文知識點總結-一詞多義
    初中文言文知識點總結-一詞多義   八、一詞多義   知識點總結   在文言文中,一詞多義的現象比較多:同一個詞,在這個句子中是一個義項,在另一個句子裡又是一個義項。一般說來,一詞多義的各個義項之間均有一定的聯繫。
  • 初中歷史全部知識點總結
    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秦朝,都鹹陽。意義: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諸侯割據混戰的局面,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將中國歷史推進到一個嶄新的階段。2、秦的滅亡:公元前209 年夏,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 初中數學知識點:二次函數知識點總結
    初中數學知識點:二次函數知識點總結 I.定義與定義表達式 一般地,自變量x和因變量y之間存在如下關係:y=ax^2+bx+c (a,b,c為常數,a≠0,且a決定函數的開口方向,a>0時,開口方向向上,a<0時,開口方向向下,IaI還可以決定開口大小,IaI越大開口就越小,
  • 初中文言文實詞與虛詞知識點總結,暑假預習必備!收藏好
    在初中的時候,文言文的知識會在考試中佔據很高的分值,要是不能將文言文的重點知識掌握好,很容易在考試的時候因為文言文而丟分。語文的學習是長期積累的過程,隨著年級逐漸升高對學生需要記憶的知識增多,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除了要背詩詞,文言文的記憶也是學生們覺得困難的板塊。
  • 初中英語知識點總結:初中英語語法——介詞的用法歸納
    新東方網小編給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各學科的複習攻略,本文是初中初中英語知識點總結:初中英語語法——介詞的用法歸納,幫助各位考生梳理知識脈絡,理清做題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
  • 初中英語知識點總結:初中英語語法——形容詞比較級和最高級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語法指導>正文初中英語知識點總結:初中英語語法——形容詞比較級和最高級 2018-07-20 15:09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
  • 2021年初中歷史知識點:兩漢時期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歷史知識點:兩漢時期,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文化:董仲舒的「獨尊儒術」、太學建立、造紙術、東漢蔡倫;   相關推薦:   2021年全國各省市中考報名時間匯總   2021年全國各地中考體育考試方案匯總   2021年全國各省市中考時間匯總   關注中考網微信公眾號  每日推送中考知識點
  • 初中化學:最全知識點歸納總結,給孩子收藏列印,考試一分不丟!
    初中化學:最全知識點歸納總結,給孩子收藏列印,考試一分不丟!初中化學是初中三年級的時候才接觸的一個科目,而且是一個理科性的科目,初中學習化學是基礎知識偏多,記憶的偏多,不像高中,推理的偏多,加深的知識也更多,很多家長擔心孩子上初中的時候接觸化學學不好,畢竟只有一學年,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這一訓練其實知識點也不會太多。
  • 初中物理電路故障知識點總結,背會中考就不會丟分
    需要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以及對物理學習有疑惑的家長和同學可以加我並私信我,我會一一給予解答。首先我們要明確電路中發生短路和斷路都有什麼效果,這樣理解的記憶下面我總結的內容就方便多了。孩子成績不好的原因很多,初中物理不像英語、語文那樣,只要肯努力就一定有收穫。往往需要同學們有「悟性」,所謂「悟性」,也許是一道題的點撥,也許是老師的某一句話,會讓同學對某個知識點或某個章節的學習有了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 2021年初中歷史知識點:新文化運動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歷史知識點:新文化運動,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新文化運動的背景: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在文化領域裡推行尊孔復古的反動政策,復古思想到處泛濫。一些帝國主義分子也乘機興風作浪。目的:反對尊孔復古。   (2)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人物: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
  • 初中英語知識點總結:初中必背英語單詞(從A-Z)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分類詞彙>正文初中英語知識點總結:初中必背英語單詞(從A-Z) 2019-01-23 14:48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初中英語知識點總結:初中英語語法——連詞and和or在句中的用法和...
    新東方網小編給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各學科的複習攻略,本文是初中初中英語知識點總結:初中英語語法——and和or在句中的用法和區別,幫助各位考生梳理知識脈絡,理清做題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   and和or是初中英語的常見並列連詞,用於引導兩個並列的詞、詞組或句子。and的基本意思是「和,與」,or的基本意思是「或者,還是」。
  • 人教版:初中生物知識點總結,列印給孩子吃透,再笨期末也考97+
    初中階段的生物難度並不大,然而依舊很多學生學不好,是為什麼呢?首先,基礎很重要,也就是課本上的考點和老師講解的基礎知識點,能否掌握到位,其次就是階梯過程中,認真審題,不要出錯。生物是注重細節的一門學科,就拿細胞這個章節的考點來講,細胞壁以及細胞的作用,單細胞生物和生物的構成等,都需要熟練掌握,因此下面老師就給大家分享一份初中生物的知識點總結資料,建議收藏下來給孩子學習。文末有電子版資料獲取方式!文中資料「完整版」如何獲取呢?
  • 七年級生物知識點總結(人教版),很全面的資料,值得收藏學習!
    初中生物課程是初中的必修課程,是培養學生生物思維的重要途徑,對我國以後生物發展起著基礎性的作用。但是由於前幾年全國上下大興素質教育,呼籲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初中升學不再考生物學科,只在初二下期結業,以至於教師和學生忽視了生物學習的重要性。
  • 衡中班主任:初中物理、化學、生物知識點記憶「口訣」,複習必備
    衡中班主任:初中物理、化學、生物知識點記憶「口訣」,複習必備在初中階段,副科學習中,物理、化學、生物、歷史、政治、地理都是需要長期積累記憶以及練習的。其中物理化學是最難的,因為參雜了計算,理解起來些許有些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