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風冷攢機必備,喬思伯CR-2000 GT散熱器配9900K裝機實測

2021-01-10 技飛狗跳0

不能到處亂跑的日子,老老實實在家玩遊戲似乎是不錯的選擇。當然,對小子來講,折騰下電腦主機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日常生活中的中高端以上裝機,除去少部分分體水冷主機外,大多數玩家會選擇使用價格相對更高一些的一體式水冷散熱,因為大多數使用87k/99k或以上CPU的玩家心中默認一體水冷的散熱性能會更加優秀,能夠更好的釋放CPU的性能,在顏值上水冷散熱也更具優勢。當然,DIY配件市場也從來不乏優秀的風冷散熱,但其售價似乎也都不便宜。不論出於何種原因,裝多了各種一體水冷散熱之後,小子也想在高端主機上用風冷散熱試試效果。正好年前才入手了一款價格跟顏值都很美麗的喬思伯CR-2000 GT風冷散熱,今兒就用87K跟99k試試它的本事。

先簡單開箱:牛皮紙外包裝,簡潔又簡單。型號名稱、散熱本體圖和支持5V ARGB的賣點信息,一目了然。

盒內配件全家福:Intel & AMD扣具套裝,一管矽脂,一個燈效控制器、使用說明書...

緊接著來看下本體,可以看到喬思伯CR-2000 GT是雙塔風冷散熱器,前置散熱器中間有「jONSBO」logo貼,散熱器正前方的乳白色風扇是支持ARGB燈效的,扇葉部分有柔光效果。

頂部的設計為平行四邊形內嵌喬思伯logo,兩側為RGB燈帶。

散熱器的底座部分,可以清晰的看到六根熱管以及熱管的走勢,兩側是帶彈簧的固定螺絲,可維持一定的扣壓力。散熱器熱管和散熱鰭片的接觸使用了穿FIN工藝,提高散熱效率。這款散熱器的熱管直接接觸處理器的平面,熱管的表面進行了特殊處理,讓接觸面更大、也更加光滑,可以更加快速的帶走處理器上的熱量。

從散熱器的豎直角度上看,散熱鰭片呈鋸齒狀,和風扇的吹風部分正好重合。鰭片的上半5/6為鋸齒狀構造,而底部的1/6部分則是平行的直線。同時做工很細膩,熱管的側面、幾乎完全被銀色的散熱鰭片包裹住。

風扇接口和5V ARGB接口,考慮到大部分主板沒有足夠RGB接口,喬思伯貼心的準備了集線器。

拆開前置風扇,這裡吐槽一下,兩邊的扣具長度不夠,導致在接上風扇時容易滑掉,建議增加長度。同時中間的風扇是不帶RGB效果的。

開箱完畢,該好好試下這款風冷散熱的性能了。為測試散熱器性能簡單地搭建了一套裸平臺,室溫在27℃,忽略機箱的密封環境對熱量的影響。

測試平臺配置如下:ROG M11H主板 ,i7 8700k/ i9 9900k兩枚散熱器,影馳 RTX 2080 Super HOF顯卡,HOF EXTREME DDR4-4000*2 內存,影馳 HOF 1TB M.2固態硬碟 ,為保證測試平臺的穩定供電,所以在組建測試平臺選擇電源時,選擇了850W安鈦克 HCG-X850高端金牌全模組電源。玫瑰金外觀,高端大氣上檔次,更是攜手電源大廠海韻聯合打造,再加上10年免費換新,值得推薦。

平臺搭建如下,RGB效果亮眼,純白的名人堂顯卡似乎也毫不遜色。

首先使用的是i7 8700k處理器測試,默頻狀態下,室溫27℃,AIDA 64顯示CPU 34℃;FPU 壓力測試下,AIDA 64顯示CPU 70℃。

緊接著i9 9900k測試,默頻狀態下,室溫27℃,AIDA 64顯示CPU為 32℃;FPU 壓力測試下,AIDA 64顯示CPU 為 85℃。

最後再附上一張朋友同樣使用CR-2000 GT風冷散熱,測試9900K超5G情況下,烤U實測的截圖。下圖示,99k超5G的情況下,CR-2000GT的表現也還不錯。

測試小結:

1,雖然自己只跑了默頻狀態下的87K跟99K兩個大火爐子,但從烤U測試結果來看,喬思伯CR-2000GT風冷散熱性能還是非常優秀的,從朋友99K超5G的實測結果表明,這款風冷散熱是完全降得住99K的;

2,目前這款風冷散熱的電商在售價格在249左右,ARGB顏值也非常在線,綜合其六熱管、雙塔、雙風扇特性以及性能表現,應該可以說是一款極具性價比的風冷散熱的;

3,當然,由於這款散熱器為雙塔構造,其尺寸在一定的程度上影響一些高馬甲的內存的安裝,玩家在購買配件時一定得注意;

4,在實際測試中其實還有另外一個狀況,小子最開始使用的是另外一款非四大板廠的Z390主板,但是測試時,一直提示溫度異常無法正常使用,一度以為是散熱器的鍋,聯繫官方客服,最終更換測試主板才順利找到故障原因。當然,並不是說我原Z390主板就沒法使用,可能是溫度傳感方面有些啥問題,具體的咱也就先不說啥了,反正大家裝機,自己根據錢包厚度選配置,沒毛病!

相關焦點

  • 這可不是銀樣槍頭-喬思伯CR-1000GT散熱器簡評
    其實這次買CR-1000GT更多是出於強迫症使然,因為之前已經買過CR-1400以及CR-2000GT,前者是9CM小型塔式散熱器,適合在MATX或者ITX機箱安裝,後者是巨大的雙塔散熱器,適合於高功耗的CPU使用,具體評測可以翻看我之前的。
  • 9900K也能壓,Be quiet! 德商必酷Dark Rock Pro 4散熱器體驗
    寫在前面之前一直玩ITX,早就受夠了CPU高負載運行時水冷兩個風扇+冷頭呼呼的噪音,所以最近裝9900K的新主機時,嘗試了一把高端靜音風冷,效果遠超預期。散熱器基本參數:外觀包裝上採用大面積的黑色,輔以邊緣的銀色,正中則是散熱器的照片,整體來說穩重大氣,頂面則標識了TDP250W,也就是說Intel酷睿i9系列、AMD 銳龍9系列等高端CPU完全壓得住,超個頻也是沒問題的,隨機還附送了一把長螺絲刀,主要是固定散熱器所用。
  • 搭建itx小鋼炮,機箱選擇很重要,喬思伯T8機箱裝機體驗
    看了不少朋友的裝機,這個喬思伯的T8機箱讓我垂涎了近半年,終於年前活動價+各種優惠券,以429元的價格拿下了。還有銀欣的這個SFX 450W電源,也386元的價格拿下,還算比較滿意,因為SFX的全模組電源太貴,只能用這個非模湊合著用用。
  • 這粉太迷人,為娘炮打造的喬思伯CR1100「大」散熱器
    今天,帶來的喬思伯CR1100裝機小測,帶來的第一感覺就是這亮騷的配色,如果配合盈通「女裝大佬」顯卡和「萌寵」主機以及雷蛇粉晶外設套裝,一定能吸引不少閨蜜們的眼球,我覺得娘炮們也不會拒絕的。購買理由我先聲明個人是個純爺們,選這款喬思伯CR1100其實是為了壓制我的這套新平臺配置的AMD 三代銳龍R5-3500X中端處理器。
  • 英特爾10代i5裝機,10600K配2060Super顯卡裝機實測
    作為一名有追求的裝機佬,10900K和10700K都已經裝機實測過了,那麼10600K當然也不能錯過,今兒咱就繼續用一顆es版本的10600K裝個機供老鐵們品評。老規矩配置先行:CPU i9-10900k(es),主板:微星MPG Z490 GAMING EDGE WIFI主板,顯卡:影馳 RTX 2060super HOF Classic,固態硬碟:HOF 1TB-PCIe M.2 2280,內存:星曜 DDR4-3600 16G*2,散熱:超頻三凌鏡240一體水冷,電源:先馬24K金牌650W全模組電源,機箱:先馬易大師精鋼板
  • 終於還是入了光汙染,喬思伯A4小鋼炮裝機體驗
    終於還是入了光汙染,喬思伯A4小鋼炮裝機體驗前言說起喬思伯,算是性價比鋁機箱的代名詞了,樓主自己也用過UMX4和V3+,剛好看到喬思伯新出了A4機箱,這個A4,給人潛意識的感覺就是這箱子只有A4紙大小,當然,實際上沒這麼小,不過既然稱為A4,也說明在體積上控制的不錯。
  • 當酷睿i9-9900K遇上47W被動散熱器:100度高溫而已,不是不能用
    升級10核對性能有好處,但是更讓人擔心處理器的發熱問題了,英特爾從6核到8核就遭遇這個問題了,沒個好點的散熱器,酷睿i9-9900K處理器真心不能100%發揮。當大家都在給酷睿i9-9900K配高端散熱器時,超頻小哥der8auer卻給酷睿i9-9900K配了一款47W TDP的被動散熱器,測試下來酷睿i9-9900K也不是不能用,就是溫度動不動就上100度而已。
  • 典型的1+1大於2,CR-2000GT風冷散熱器分享
    喬思伯去年出過一款百元內單塔風冷CR-1000GT,單塔加RGB燈效在入門級風冷這一檔給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也許是為了滿足中高端玩家的需求,喬思伯又推出了升級版的CR-2000GT,單塔變雙塔,帶來了更大的體積和散熱能力,除了性價比不錯之外,而且顏值也還算在線。今天就來看一下這款1+1>2的喬思伯CR-2000GT風冷散熱。
  • 性價比穩定的RGB水冷散熱器:喬思伯天使眼TW2-240測評
    前段時間剛剛安裝了一臺新主機,最近正在考慮入手一款性價比高的散熱器,經過多方考察,最後決定入手這款JONSBO/喬思伯水冷CPU散熱器天使眼TW2-240,這款產品有前代做鋪墊,不論是做工還是散熱性能均有所提升,而且還擁有「RGB」燈效,具體體驗效果如何,聽我一一道來。
  • ITX夏日能否HOLD得住9900K — 風水結合LD03小鋼炮裝機展示
    裝機解析:9900K的功耗及發熱量,特別是還想超頻的玩家,對於傳統ITX機箱來說還是挺難的,而LD03對於高端風冷散熱器的兼容性還是可以的,另外就是有垂直風道加成,這邊搭配預裝有兩個風扇的U12A,其它部分的風扇也選用同款型號的A12X25,
  • 裝一塊牛奶巧克力進機箱吧,喬思伯CR-1000白色版試吃體驗
    我等貧民想玩白色的機電產品還是得靠主流廠家推出一些物美價廉的產品才能買得起,近段時間喬思伯終於帶著CR-1000白色版本衝了進來,並且價格直接定在了百元以內,直接給我等貧民又提供了多一個選擇,對於白色高顏值的東西我一向是抵擋不住的,於是搞了個回來給大家看看顏值。
  • 超頻三巨浪240一體水冷,9900K壓至78℃?實測來試試
    超頻三巨浪240水冷散熱,官方稱發熱大戶9900K在4.8GHz的情況下,溫度可壓制到℃,帶著這個壓制溫度成績的疑問,開始這款超頻三巨浪240一體水冷散熱器的體驗。【包裝外觀】全彩印刷的包裝,黑色背景搭配幻彩風扇的效果很突出。多國語言印刷的產品介紹,產品國際化的重要標誌。
  • 裝機預算1萬5,最後居然只配個i5主機 人傻錢多?
    硬碟:擎 1T M.2 固態硬碟,軍綠色馬甲透露著決戰沙場的勇氣,高效能鋁材散熱器保證SSD持續穩定工作,種子雖多,也夠用了。還得強調下,好在下手早,價格也便宜。散熱器:喬思伯 SHADOW 光影240水冷 ,水泵鏡面的三角logo附帶懸空感,內部的圓形光環很有立體感。
  • 激進的喬思伯U5S裝機體驗
    現如今對於豎插顯卡的安裝支持,儼然已經成為中高端機箱的一大賣點,依稀記得初見這樣的設計,應該是在聯力的O5/6/7S系列上面,再後來看到最多的就是爛大街的A4結構,或許也是益於這些熱門ITX機箱的應用和曝光,才導致傳統ATX機箱也才跟風開來,畢竟這樣的設計不只是可以提高空間利用率,還可以得到較好的視覺效果,直觀的展示到顯卡的正面,那麼這次要搞的就是這麼一個機箱,來自喬思伯的U5S,且相比其它傳統
  • 喬思伯MX140散熱器深度測評
    一、序言一直以來,喬思伯作為國內新生代散熱器廠家一直給我的印象非常不錯,這還是因為前衛的光效設計,都感覺喬思伯一直堅持在主機DIY光效這塊玩到底的決心。最近的散熱市場競爭是越發的激烈的,由於之前用水冷有過漏水翻車的經歷,這次我雙十一購買了喬思伯家的MX140,4熱管+14CM風扇+頂蓋RGB,也就一百出頭,可以說是非常滿足我的需求了,下面測試一下3900X的極限拷機,看看這款散熱器能不能壓住。
  • 貓頭鷹推出1.5公斤重被動散熱器,可壓i9-9900K
    IT之家5月29日消息 以生產高質量靜音散熱器聞名的貓頭鷹(Noctua)也參加了臺北電腦展2019,這次他們帶來了一款1.5公斤的重的被動散熱器,可壓英特爾i9-9900K。▲圖自OC3D據外媒報導,貓頭鷹(Noctua)正在開發一款巨大的CPU被動散熱器,根據它們的設計,在自然氣流良好的情況下可以排散高達120瓦的熱量,如果機箱安裝有風扇的話,可以壓住180瓦。
  • i5-10600K配大霜塔裝機實測
    見過有朋友給99K搭配120水冷,見過94F非得搭配240水冷,也見過有人因為機箱限高不得不親自動手打磨散熱器...那麼,電腦攢機中,散熱器到底要怎麼選,風冷還是水冷,單塔還是雙塔...原本以為最容易湊合的一個配件,為啥也有那麼多的學問。
  • 高性價比水冷之選—喬思伯TW2 PRO360水冷深度測評
    一、序言一直以來,喬思伯作為國內新生代散熱器廠家一直給我的印象非常不錯,這還是因為前衛的光效設計,不論是RGB內存馬甲還是幾款炫彩頂蓋的水冷,都感覺喬思伯一直堅持在主機DIY光效這塊玩到底的決心。而喬思伯新上線的天使眼TW2 PRO 360一體式水冷散熱器正合我意,並且也是這一價位能找到的顏值第一梯隊的水冷頭了,不只是會發光,還帶有立體感。如果組一整套喬思伯RGB套裝其實效果會非常不錯。
  • 618大促——CPU散熱器之我薦
    大家好,我是科技男,了解我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我平時比較喜歡把玩電腦硬體,特別是機電散,其實原因很簡單,板U玩不起,機電散相對來說便宜一點,而且置換成本也不高,對我來講,作為一個純真的裝機愛好者,一天不裝機就渾身難受。
  • 9900k+RTX2080+360水冷實戰測試
    風道效果實驗接下來小熊就要試試這幾種風道到底有和差異,測試使用的硬體配置如下:CPU:intel i9-9900k(ES)主板:華擎(ASRock)Z390 Taichi(太極) Ultimate內存:宇瞻(Apacer)黑豹玩家 DDR4 RGB 燈條 黑色 3000 32G (8G*4)硬碟:影馳Galaxy)名人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