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進、後退、轉彎、裝卸,一氣呵成!在全球最大稀土礦——內蒙古包鋼白雲鄂博礦區的巨大礦坑裡,高6.8米、載重170噸的無人駕駛礦用卡車自動穿梭。由中國移動聯合包鋼集團打造的這座「5G+智慧礦區」,每年節約人員、能源、耗材成本達3000萬元,生產運營、調度的智能化管理,還可讓礦區綜合效益提升10%以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十三五」期間,我國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構建創新能力強、品質服務優、協作緊密、環境友好的現代產業新體系。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產業邁上新臺階。
步入上汽大眾新能源汽車工廠總裝車間,自動引導送貨小車在整潔的裝配線旁自動穿行。儀錶板安裝工位上,一臺六軸機器人揮舞著「手臂」,通過視覺識別系統,將幾十公斤重的儀錶板總成靈巧地放入車內,螺栓隨即自動擰緊,整個過程不到20秒,不僅比傳統手工搬運安裝更精準,用時也節省了一半。1400多臺工業機器人以及眾多人工智慧裝備的應用,讓製造全過程實現了智能化和數位化,大幅提升了生產效率,更好確保了產品品質。
「2016年到2019年,我國全部工業增加值由24.54萬億元增至31.71萬億元,年均增長5.9%,遠高於同期世界工業2.9%的年均增速。」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說,2019年我國製造業增加值佔全球比重達28.1%,連續10年保持世界第一製造大國地位。「十三五」期間,我國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光纖網絡和4G網絡,電子商務和行動支付交易額均居世界首位。
——傳統產業加快改造提升,產業結構優化邁出新步伐。
擁有「手」「腳」「眼睛」「大腦」的聯想晨星工業機器人,自主移動到國產大飛機需要噴漆的零件處,將拍攝的3D視頻通過5G網絡發送到遠端的設備上。操作人員戴上AR眼鏡,根據感知信息,通過手柄對機器人下達控制指令。在完成複雜噴塗工作的同時,機器人還可以通過計算機視覺技術輔助檢查噴塗質量……
聯想集團是我國5000多家智能製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中的一員。「從2016年起,我們開始分享自身智能化轉型的經驗和技術。」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說,截至目前,聯想工業智能化平臺已經幫助50餘家中小型部件製造商進行智能化改造,還為多個行業的上百家大型製造企業提供數據智能解決方案。
工信部統計顯示,「十三五」期間,我國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加快,培育形成了全球最大的智能製造系統解決方案市場。截至2020年9月底,建成超過70個有影響力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連接工業設備數量達到4000萬套,工業APP超過35萬個;製造業重點領域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和數位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達到51.7%和72.1%。
「目前我國已建成670多家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數位化車間和智能工廠。」辛國斌說,上述項目完成智能化改造後,生產效率平均提高44.9%,能源利用率提升19.8%,運營成本降低25.2%,產品研製周期縮短35%,產品不良品率降低35.5%。
——新技術新業態蓬勃興起,產業創新能力大幅提升。
登錄雲設計平臺,輸入所在城市和小區名字,通過全國房產戶型大數據,一鍵生成戶型三維立體圖,即可根據用戶需要智能設計家居產品,短短十幾秒就能生成幾十張效果圖,供用戶選擇……
藉助大數據、人工智慧技術,定製化服務已成為家具設計行業主流。「十三五」期間,網絡協同製造、大規模個性化定製、遠程運維服務、共享製造、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5G、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在智能製造中加速應用,探索形成了基於5G+AI的質量檢測與控制、基於5G+AR/VR的人機互動與顯示、基於區塊鏈的製造資源組織等典型應用場景。
「當前,融合應用已覆蓋30餘個重點行業,智能化製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製、服務化延伸、數位化管理等新業態新模式有力推動了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也助推了製造業創新能力的提升。」辛國斌說,「十三五」期間,我國初步形成了以17家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為重點、以100餘家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為補充的製造業創新網絡。2020年,中國在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第十四位,比2015年上升15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