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報記者史一卓
號稱「永不沉沒」的巨型輪船,卻在處女航時就與冰山相撞而葬身海底;一個世紀前的事件,其影響卻持續百年,引力猶如巨大的磁場,使得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海洋學家無比痴迷,人人試圖破解其中的奧秘,還原當時的情景。隨著時間的流逝,「鐵達尼號」的魅力卻始終沒有減退,反而愈加閃爍著耀眼的光芒。而關於其沉沒的原因,一個世紀以來一直眾說紛紜。在「鐵達尼號」沉沒102周年之際,英國廣播公司(BBC)刊登了一篇研究文章,以更加翔實的數據和更加先進的研究方法,從天氣氣候的角度分析了「鐵達尼號」沉沒的原因。
1912年4月10日,「鐵達尼號」從英國南安普敦出發,計劃駛往美國紐約。但在4月14日深夜,卻不幸撞上北大西洋上漂浮的冰山而沉沒,船上2208名旅客中,僅有705人生還。此次事件成為人類史上最大的海難之一。
導致「鐵達尼號」沉沒的最直接原因是,船上的工作人員沒有及時發現前方的冰山。而事實上,在出發之前,誰也不認為「鐵達尼號」的航線上會出現冰山。
是怎樣的巧合與疏忽釀成了這場悲劇?美國科學家相信,在事故發生之前,洋流和盛行風將海冰輸送到了在那個季節本不應那麼靠南的海域。而西格陵蘭島的冰川則是北大西洋航線上的冰山的主要來源。格陵蘭島海岸的冰川由於受到劇烈起伏的海洋潮汐的衝撞影響,冰川邊緣開始分裂,形成一塊塊體積更小的冰山,它們隨後被海洋潮流帶往北大西洋航線。還有科學家認為,由於當時月亮和地球之間距離十分近,導致1912年冬天的潮汐異常強烈,使得格陵蘭島的冰川分裂出比平常更多的冰山。
在「鐵達尼號」沉沒之後不久,有關北大西洋冰山頻現的消息不斷出現。1912年5月5日,美國水文地理局的科學家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就將那年在北大西洋航線上冰山異常之多的現象歸結於北極氣候變暖:「北大西洋航線上的冰山異常增多,主要是因為去年北極擁有一個溫暖的夏天,接著又是一個並不太冷的冬天。溫暖的夏天導致冰川發生融化,形成了大量的冰山……」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都認為「鐵達尼號」與冰山的相撞是由於1912年北大西洋的冰山數量多於常年。但最近發表在《天氣》期刊上的一項研究卻對之前的看法提出了質疑。
來自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冰山的風險在1912年是很高的,但還沒有達到之前所認為的「極端」程度。謝菲爾德大學地理系的格蘭德·比格和大衛·威爾頓研究了美國海岸警衛隊自1900年以來所記錄的數據。通過計算經過北緯48度的冰山數目,可以推算並得出當年北大西洋冰山的數量。1912年從格陵蘭島分裂出的冰山數量的確很多,在北緯48度觀測到1038個冰山,但這個數量不算超常。據觀測,1901年至1920年間,有5年至少有700個冰山經過北緯48度,而1909年的數量甚至要超過1912年。所以,從總體來看,在上世紀前六七十年,1912年所出現的冰川數量也只能算是較大而已。
百餘年後的今天,根據已觀測到的事實,中國工程院院士丁一匯告訴記者,如果從長期氣候的角度來看,1910年至1920年處於一個相對較冷的時期,這種大的氣候背景導致原本不該出現冰山的「鐵達尼號」航線上出現了冰山。「1920年以後,氣候回暖,冰山出現的位置也就又向北推移了。」丁一匯說。
(來源:中國氣象報 責任編輯:葉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