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節既至,共祝新禧
元日正旦,春風送暖
四海八方,皆迎祥瑞
在這段舉國歡慶的日子裡
來自天南海北的鹹師人也曬出了自己家鄉的年味
年味,是我們每一個人心中最深沉之處的烙印
是對於歲月美好的溫情
是對於未來美好的憧憬
馮驥才在《冬日絮語》中說
每每到了冬日,才能實實在在觸摸到了歲月
年味,莫過於一碗人間煙火
觸得到、嘗得到
甜度剛剛好,稠度剛剛好
溫溫軟軟 盈盈滿滿
年味正濃,寒假過半
在家過年的XYNUer們一定也很想念學校
就讓我們先來看一看
滿溢著蓬鬆而馨香年味的校園吧~
新春的陽光慵慵懶懶地輕灑在校園的梧桐葉上
溫暖了枝頭掛著的燈籠
使得一切都愜意起來
辭舊的歡欣和迎新的喜悅
交織著、湧動著
這是校園內萬物的共歡
當夜幕編織上天空
萬籟俱靜之時
大紅的燈籠和各色的霓虹
搖曳著流蘇,變換著色彩
共同演繹著這無言的喧囂熱鬧
與新禧的夜色一起
烹煮這滿滿一碗的
人間煙火
天南海北,千百裡有不同風俗
南有甜北有鹹東有酸西有辣
可無論是何方食事習俗
其之大同
便是只有在家鄉才能感受到的溫暖
今天
就和小苑一起來看看
來自祖國大江南北的鹹師人是如何過年的吧~
除夕吃餃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無法替代的重頭大宴。餃子又名交子或者嬌耳,為除掉一年的晦氣,遠方的人們都會跋山涉水回鄉和家人過冬節吃餃子,以示有個圓滿的歸宿。
西安大唐西市廟會是盛唐時期我國最大的廟會之一,在中斷千年之後終於再次和廣大市民見面,融會了中西風情、雅俗共賞,已成為西安春節期間一道文化大餐。
過年蒸花饃:蒸花饃是我國北方地區的民俗之一,按照習俗,從臘月二十三至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開始蒸花饃,讓再普通不過的麥麵饅頭,搖身一變,成為工藝品。
民間社火來源於古老的土地與火的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傳說中的火神。隨著社會的發展,使祭社火的儀式逐漸增加了娛人的成分,成為規模盛大,內容繁富的民間娛樂活動。
同時,寫對聯貼春聯是西安過年必不可少的儀式。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桃符演變至今,便成了貼春聯,換新的門神畫像了。
從年前的祭灶(臘月二十三日)到除夕,是人們準備過年最忙碌的日子。家家戶戶都要進行一次衛生大掃除,謂之「掃舍」;拆洗衣被,理髮洗澡,殺豬買菜,購置各種年貨;還貼對聯窗花,掛年畫,裡裡外外布置一新,迎接新年到來。
除夕到元旦後幾天,過去主要是祭祀、祝福、交際娛樂的日子。除夕與元旦兩日毗連,是過年的正日。屆時,人們家設財神、灶神、門神、土地神、天神等神位,掛起先人牌位,併到祖墳祭奠,請先祖回家過年,還要燒香點燭,敬獻食果,以謝神靈和先祖的恩惠,祈禱來年吉祥如意。敬神之俗近年已被淡化,祭祖之儀至今仍然盛行。
除夕之夜,長輩給晚輩「壓歲錢」(俗稱「墜命錢」),意謂「終年有錢」。晚輩給長輩行禮拜年(昔為叩拜禮)。之後大人們準備第二天早餐。「年三十」之夜,要吃「團圓飯」,全家圍坐一起,邊吃邊談,熱鬧非常,並燃放爆竹,直至深夜,謂之「坐夜」。也有通宵不息,謂之「守歲」。
初一早多習慣吃臊子麵或餃子。飯後,晚輩給長輩依次拜年祝壽,長輩按人發給紅棗、核桃、糖果等食品。
初二開始走親訪友,人們著新衣,帶禮品(多為掛麵、豬肉、糕點之類),絡繹於途。初五稱「破五」。是日中午,家家都要吃攪團,意為「補爛洞」,期望來年日子紅火。還要「掃窮土」,即把房舍裡外的垃圾掃出門外。初六至十五日為拜晚年時間,給外甥外孫置燈籠臘燭,回節送燈。
農曆正月初一至初三為春節。從除夕午夜起,人們即開始焚香燒紙,祭祀家神,鞭炮聲徹夜不停。
初一清晨,全家老少衣著一新,幼者給長者叩頭作揖拜年,長者給小孩贈壓歲錢。早餐吃元宵或臊子麵,意為全家團圓生活甜美,健康長壽。午餐,一般人家吃大肉、米飯,喝醪糟或黃酒;富裕人家則增加雞、鴨、魚肉,飲白酒和黃酒,飯菜十分豐盛。此日,不擔水,不掃地,不走親訪友,不下地幹活,出門說吉利話,逢人祝過年好。晚間,一般人家門掛紅紙燈,農村富戶及城鎮商號、簷下和正堂內彩燈、宮燈通明。
初二開始走親拜年。初五為掃五窮日。家家戶戶將初一至初四堆積在屋內的垃圾掃出。早餐為餛飩(俗稱五窮咯噠),表示塞窮窟窿。也寓意著生活富裕美好。
在安康,秦巴山地區的人們進入臘月便開始「忙年」,殺年豬、燻年肉、滷菜、自製豆腐等,而一種古老釀酒技藝也在秦巴山區代代相傳,甜杆酒、苞谷酒、拐棗酒、柿子酒、糯米黃酒.在老釀酒人看來,用最原始的工藝,農家最普通的農作物,才能釀出最原汁原味的酒。
鬼谷子臘肉,是安康石泉縣地方特產,也是請客送禮的傳統佳品。燻好的臘肉,表裡一致,煮熟切成片,透明發亮,色澤鮮豔,黃裡透紅,吃起來味道醇香,肥不膩口,瘦不塞牙,不僅風味獨特,營養豐富,而且具有開胃、去寒、消食等功能。石泉臘肉保持了色、香、味、形俱佳的特點,素有「一家煮肉百家香」的贊語。
安康蒸面是一種類似涼皮的麵食,但是與西安涼皮又有明顯的區別,安康蒸面因其勁道、耐嚼、爽口,而成為安康飲食大觀中的「寵兒」。過年時期,也有許多人自己在家做這道地道的安康美食,以此來迎接新年的到來!
臘月二十三是小年,很多地方有著吃糖瓜祭灶王爺的習俗。傳說這一天灶王爺要返回天庭向玉帝稟報你家的情況,於是,家家戶戶都用糖瓜來祭灶王爺,讓他嘴裡甜甜蜜蜜上了天庭只說好話,以討來年越過越甜。臘月二十四新春掃塵,寓意除陳布新;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臘月二十七,殺年雞;臘月二十八,貼花花;臘月二十九,提瓶去打酒;大年三十為除夕,祭祀、吃年夜飯、燃放煙花、守歲、樣樣不可少。
大年初一包餃子也是我們這邊的風俗,當然,最令孩子們愉悅的是拜年領紅包,午飯後,會去廟裡上香。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攜丈夫回家拜年,千萬不可空手;大年初三老鼠娶親,大年初四,民間迎神;大年初五,財神誕辰,敞開大門,爆竹齊鳴,以贏財神。大年初六是小年,千家送窮鬼。大年初七,女娃創世,人類生日,大年初八稻穀豐收,我們家鄉這邊會有逛廟會,轉九曲等民宿活動,初九祭玉皇大帝,初十祭享祀石頭,十一請子婿,十二開始準備元宵節。
元宵節,是我們這邊最熱鬧的一天,封鎖主街道,橫山老腰鼓氣勢磅礴開場,各單位鄉鎮的秧歌隊巡遊過街。午後,各廣場上戲劇開場 陝北說書,陝北民歌齊響。至下午,各廟廟會開始,抬簍子,轉九曲,秧歌打頭,人們舉著蠟燭,敲鑼打鼓,喜開九曲門。主街道上,腰鼓過街,壘火塔,跑旱船,中心街猜燈謎活動更是熱鬧非凡。
元宵過後,大年活動基本落幕。
阜寧大糕,又名玉帶糕、一品玉帶糕,阜寧地區傳統糕類佳品。產於中國散文之鄉——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糕片白如雪,柔如雲,甜如蜜,卷得起、放得開,入口香甜、滋潤細軟、營養豐富、老幼皆宜。阜寧及周邊一帶在新年以及婚慶佳節,都要借阜寧大糕祈福,含有步步高升之意。且在大年初一有不吃大糕不能說話這一習俗。
燻魚主要產自江蘇、浙江、上海一帶,作為當地過年必備的食品,溫中補虛,有利溼、暖胃和平肝、祛風等功效。明代《宋氏養生部》中詳細記載:「治魚為大軒,微醃,焚礱穀糠,燻熟燥。治魚微醃,油煎之,日暴之。」
過年必吃的,非什錦菜莫屬了,製作方便寓意好。什錦菜裡既有薺菜、菠菜這些綠葉菜,也有胡蘿蔔絲、黃豆芽、黑木耳等進行點綴,色彩繽紛,代表著人們討個好彩頭的心願。
梅花盛開,大街小巷的旮旯角落都多多少少都被渲染上了一層或濃或淡的梅香。家中也會焚香,以芳香化濁。
年夜飯一般主菜無外乎是小雞燉蘑菇、綠筍乾老鴨煲、每人份的大閘蟹、紅燒鱸魚、爆炒鱔絲、紅燒海蝦這些家常菜。東南沿海、太湖南岸、江南水鄉,各種海鮮、湖鮮,河鮮少不了,年夜飯桌上定要有一道完整的燒魚,寓意著年年有餘。點心有春卷、八寶飯、細沙羊尾,梅花糕、定勝糕等。
八寶飯由糯米、豆沙、蜜棗、果脯、蓮心、米仁、桂圓、豬板油等配合而成。糯米飯裡包滿蜜棗豆沙,表面上再撒上果脯、紅綠蘿蔔絲點綴,是家宴上一道必不可少的飯後甜品。
細沙羊尾,把豬板油壓成薄片,把包有一塊冬瓜糖的紅豆沙球裹起來,滾上麵粉入油炸。色澤金黃、酥脆香甜,入口即化,狀如湖州盛產的「湖羊」的尾巴,故得名曰「細沙羊尾」。是湖州著名的甜菜。
大年初一早上一定要吃甜的,糖拌湯圓、糖滾蛋或者是喝杯糖水,寓意來年生活甜甜蜜蜜。要去廟裡燒頭香,祭拜菩薩。這一天還不能掃地,且正門不開,只開側門。
春節期間到古剎寺廟中燒香祈福許願還願亦是很多人出行事宜安排的選擇。
耒陽的春節是比較隆重的,俗稱過年。耒陽人過年從進入臘月就開始籌備,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年」才算過完。
過完小年、殺雞鴨,是耒陽人過年的傳統,因為臘月廿八,是家禽的誕日,忌宰殺禽類。不過宰年豬正當時,當肥豬們的嚎叫伴隨鞭炮聲時、終於體現了「過年」的年味。
臘月三十(小月廿九)在耒陽俗稱「大年三十」。家家戶戶都「吃年飯」,耒陽俗語叫「呷三十滿漢」,當然不是「滿漢全席」了。餐前家家戶戶以三牲酒餚擺中堂供敬祖先天地,再合家團圓歡飲。這天吃雞也有講究,雞腿夾給男孩,謂之「健腿」;雞翅夾給女孩,謂之「高飛」;雞腎夾給爺爺,以示敬畏。剝皮豆腐、酸菜牛肉絲、幹椒臘牛肉、清蒸土雞、幹煸豆角扣肉、白菜苔、金針菇粉絲湯——這些傳統地道的耒陽家鄉菜便是今年年夜飯的主角。
入夜,人人換新裝,合家團聚,謂之「團年」。長輩給晚輩紅包、壓歲錢及爆竹,謂之「進歲」,告之不亂講話,不損壞東西。主婦把灶火燒旺,家主坐以通宵達旦,謂之「守歲」。
正月初一早晨,家家擇吉時放鞭炮開門,謂之「開財門」。全家起床後,要做九蝶盤子糖果糕點打「早夥」(忌瓜子花生有空殼)。早餐素食,一般吃湯圓、糯米粑粒、油豆腐等,象徵團圓。
正月初五「迎財神」,耒陽的財神爺畫像,身騎猛虎,右手執鐵鞭,左手舉著金元寶,笑嘻嘻地向人間進寶。許多鄉村從初四晚上起,整夜鑼鼓喧天、鞭炮不斷,讓這位財神將手中的元寶撒上人間。
階馥舒梅素,盤花卷燭紅
共歡新故歲,迎送一宵中
於天南海北的鹹師人們
雖然慶祝方式不同,桌上佳餚也千滋百味
但傳遞的都是一份不約而同的
對過去的敬頌
對未來的期許
慶祝新禧的儀式感
是我們一份對生活的熱愛
對生命的認真
也是中華民族傳承千年的一份
於民族傳統的精神認同
在此
小苑再次祝大家
新春快樂,萬事順遂
編輯 | 韓靜姝
圖源 | 鹹陽師範學院融媒體中心攝影組
責編 | 李文婷
審核 | 王書宇
監製 | 郭小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