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易經》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寓意深遠,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慶祝重陽節的活動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雙九寓意生命長久、健康長壽,人們把重陽節又叫老人節。
今天的重陽節,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在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全國各機關、團體、街道,往往都在此時組織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的老人們秋遊賞景,或臨水玩樂,或登山健體,讓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懷抱裡;不少家庭的晚輩也會攙扶著年老的長輩到郊外活動或為老人準備一些可口的飲食。
關於重陽節的由來,源於道教的一個神仙故事: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它一出現,家家戶戶就會有人病倒甚至喪命,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慘不忍睹。
汝南縣有個青年叫恆景,瘟疫奪走了他的父母。恆景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害。恆景歷經艱險,在一座古山裡找到了仙人,仙人給他一把降妖寶劍,並傳授降妖劍術。恆景日夜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有一天,仙人把恆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如今你的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人送給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瓶菊花酒,並授以避邪秘訣,讓恆景趕回家去。
恆景回到家鄉,在九月九日早晨,他按照仙人的囑咐把鄉親們領到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中午時分,瘟魔衝出汝河,撲到山下,聞到茱萸的奇味和菊花酒的醇香,臉色突變,瑟瑟發抖,不敢近前。恆景手持寶劍,奔下山來與瘟魔搏鬥,恆景將溫魔刺死,瘟疫消除。從此,每年的農曆九月九日,登高避疫的風俗便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形成重陽節。
感謝關注傣鄉韻工作室!傣鄉韻工作室致力於傳承和保護傣族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傣戲,繼承和發揚民族優良傳統,展示傣族民俗風情,人文美景,打造魅力傣鄉!我們期待您的大力支持。請持續關注傣鄉韻工作室,歡迎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衷心感謝您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