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不安全了嗎?
年終將至,銀行「攬儲大戰」卻遭遇政策大調整。近日,多家頭部網際網路金融平臺下架網際網路定存產品。
12月18日,受監管政策影響,支付寶平臺上的銀行存款產品被清空。
緊接著,各大App等平臺都相繼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網際網路存款產品是指商業銀行藉助網際網路金融平臺銷售存款產品,產品和服務由銀行提供,平臺提供存款產品的信息展示和購買接口。
這類產品的特色在於,它門檻低、利率高,因此備受投資者們的青睞。
近年來,網際網路存款產品漸成部分中小銀行吸收存款的重要渠道之一。平臺成為銀行網點服務的線上延伸,這類平臺沒有相關業務的金融牌照,游離於金融監管之外。
為什麼網際網路存款被集體叫停?
歸根結底,仍然是金融監管的防患於未然。
因為在金融監管趨嚴的背景下,網際網路存款潛在的風險引起了國家的注意,網際網路存款有潛在的風險,才導致該類產品的下架。
第一、首先要知道普通存款與網際網路存款的區別。
普通存款,是簡單存款人和銀行的關係,作為存款人的我們在當地的銀行存款。
而網際網路存款,在銀行和存款人中間,加入了第三方金融平臺,比如微信、支付寶等。作為存款人的我們,存款的銀行可能跨區域,甚至出現深圳人存款到北京某銀行的可能。
第二、看似三方共贏的局面,卻有兩大風險隱患,如果不能控制,風險早晚爆發!
1、網際網路存款的大量引入,致使中小銀行存款結構產生了變化。
央行數據顯示,一家吸收儲蓄存款能力很弱的銀行,加入網際網路存款平臺之後,儲蓄存款飆升,由一年前佔比36%,飆升到現在85%,而平臺存款貢獻了8成以上。
2、利率越高,銀行壓力越大,風險也越高,容易出現暴雷。
中小銀行在平臺上給出的利率基本上在4.5%-5%之間,遠比線下同期限的存款高的多。比起大銀行,這些中小銀行實力不夠,壓力又大,風險控制不足,暴雷也不過是早晚的事。
叫停網際網路存款很簡單,但本質問題仍存在,比如儲戶高存款利率需求,中小銀行吸收存款需求。滿足這些需求,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將何去何從?對此,你怎麼看,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眾望財富研究團隊:網際網路平臺銀行存款的下架標誌著網際網路金融、網際網路平臺即將進入一個新的時期,同時網際網路領域的「無照駕駛」將逐步受到監管的嚴格約束。
而對於銀行和存款人,則應該有一個新的適應期,金融監管不論何時都是不可鬆懈的緊迫工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