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中國出現了女拳王?成為38婦女節最火的女人,2850萬人在快手上為他點讚?
3月8日。UFC世界冠軍賽上,中國女拳王張偉麗霸氣擊敗對手,成功衛冕冠軍。看到這姑娘比賽的視頻和奪冠的瞬間,讓朋友圈都沸騰了。在比賽結束後,這位姑娘只說了三句話:我來自中國,我的名字叫張偉麗,請記住我,謝謝。簡短有力。
3.8婦女節,一場這樣的勝利,讓所有人看到,中國女性的力量,但是我們悲哀的發現,網絡上有著各種各樣對張偉麗的偏見。
「這樣的女人誰敢娶?」
「做她男朋友,一定會被打吧?」
對此,張偉麗笑著回應:
你想多了。我們打人是要給錢的,你給錢了嗎?
——沒給錢,憑什麼讓我打你?
也曾有媒體問她:一個女孩子為啥要這麼血腥和暴力?
她搖搖頭:
我覺得不能定義女性「應該什麼樣」,不能假設女性就該溫柔,就該結婚生子、相夫教子。女性是有很多面的,可以是溫柔的,也可以是勇敢的,堅韌的。(接受不了女人強悍),我覺得是男性的不自信造成的偏見。
不好嫁這麼能打,
一定沒人要太強悍,
所以至今單身看到這樣對女性偏見的詞。你會發現其實我們的身邊無所不在。
前兩天李娜跟男朋友董浩吵架,28歲的她邊工作邊自考本科,而董浩希望她把重心放在準備結婚上面,好好工作年底結婚就可以了,沒必要再自考本科浪費時間浪費錢。
她考慮了一個星期,提出分手,董浩無法理解要一個合理的解釋:你都一把年紀的人還讀啥書?都準備結婚了,安心相夫教子不就得了?女生讀那麼多書有什麼用?最後還不是要結婚生子帶娃?
李娜忍無可忍說:我受的教育,讀了那麼多書,就是為了不嫁給你這個傻X!
轉身收拾行李揚長而去。在很多人的觀念裡,女性永遠是某人的女兒,某人的妻子,某人的母親,而不是她自己。可是,真是這樣嗎?
《小婦人》劇照最近有部火遍全球的電影《小婦人》它在今年的奧斯卡斬獲了6項提名,全球8萬多影迷給它打出了8.2的高分。
《小婦人》的故事圍繞美國19世紀一個普通家庭的四姐妹展開。在那個年代,女性唯一的歸宿就是「嫁得好」。
她們打扮漂亮,參加交際舞會,為的是找一個富有的夫婿,好改變自己的命運,甚至拯救貧窮的家庭,此外別無他想。
但在四姐妹中,唯有二姐Jo最特立獨行。她同樣漂亮可愛,但對戀愛結婚絲毫沒有憧憬,面對公子哥的追求也不為所動。
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寫作上,堅持編寫話劇、記錄生活片段,最終在沒人看好的環境下實現了自己的作家夢。
正因為這份肯定個人價值、強調女性意識的內核,電影的原作——美國女作家路易莎·梅·奧爾科特所著的同名小說《小婦人》才在現代文學史上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無數作家向它致敬,一百年來經久不衰。
作為一本半自傳體小說,現實中的路易莎·梅·奧爾科特也可以說是「小婦人」精神最真實完美的代言人。
出生於1832年的路易莎·梅·奧爾科特,為了生計,也曾當過女裁縫、護士,做過洗熨活。但她自小受當作家和教師的父親影響,十幾歲時就對寫作、戲劇演出產生興趣並為之努力。
路易莎沒有像自己的親姐妹一樣尋求良緣,也沒有被家裡貧窮的經濟條件擊倒,一直到出書成名後,都始終投身於婦女選舉運動。
在《小婦人》中,路易莎借人物角色之口,說過這麼一段經典的臺詞:「你擁有這麼多非凡的才能與天分,你怎甘願過一份普通的生活?」
李娜聊起28歲是不是應該嫁人的事,她說:已經不將就這麼久,為什麼要因為年齡增長而開始將就?我身邊大多朋友一到這個年齡就充滿危機感,恨不得趕快把自己嫁出去,如果只是為了把自己嫁出去,幹嘛浪費時間讀書、工作、去旅行?早早憑著一張膠原蛋白臉找個過得去的男人嫁了就是了,但是,既然讀了書,有了喜歡且能養活自己的工作,能夠自出國玩,那就不要輕易為了物質而選擇結婚,你早晚會因為看不慣對方而心生嫌隙,要麼一輩子用物質填完填坪緣分要麼中途放棄,選擇離婚,這都不是好結果,那再慢慢找就是了,如果對人來的晚一些,我等得起。
她已經完成了目標,因為興趣愛好本身也有英語底子,給小學生做家教,一年內她教過的學生,不但成績直線上升,並且對英語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被家長逼迫,變成主動自發地學習。她的努力得到了越來越多家長的認可,當年年底,她終於開辦了第一個英語培訓班。
姑娘,你那麼努力,不是為了嫁給世俗傳說的如意郎君;你那麼優秀,不是為了給娃當個娘就算了,你從不欠別人一段戀愛,也不欠任何人一個孩子,你只欠自己一個幸福的模樣 。
我們都曾一無所有,但我們會全力以赴。所有的努力,是為了不辜負自己,不必贏得世俗的認可,但要獲得內心的篤定。
我們這一生,尤其是女生,都在被不斷地貼上標籤。而人生更多的不應是你應該做什麼,而是你熱愛什麼,想要做什麼。
而拒絕被定義的最有力回擊,大概就是像張偉麗一樣,不為誰停下腳步,站到最高的地方,讓所有的質疑聲,變成一種自取其辱。
我是一個自由的人
其次才是一個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