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看似充滿意外的對決,卻體現出了瓜迪奧拉與齊達內兩位名帥的精妙部署。但是,做得更加細緻的顯然是瓜迪奧拉。抓住拉莫斯缺席的實際利好,曼城的針對性逼搶大獲成功,瓦拉內一戰丟掉了此前在皇馬數年積攢下的聲望。
而且,下半場比賽瓜迪奧拉的前場微調,讓他們在保有逼搶力度的情況下,製造出足夠多的進攻機會。雖然曼城將士未能擴大比分,但雙殺皇馬晉級八強他們實至名歸。
曼城(4-3-3):31-埃德森/2-沃克、25-費爾南迪尼奧、14-拉波爾特、27-坎塞洛/16-羅德裡(89&39;21-大衛-席爾瓦)、47-福登(67&39;17-巴斯克斯)、3-米利唐、5-瓦拉內、23-F-門迪/14-卡塞米羅、10-莫德裡奇(83&39;20-阿森西奧)、9-本澤馬、7-阿扎爾(83'18-約維奇)
拉莫斯對於皇馬有多重要?在最近7次沒有「水爺」的歐冠淘汰賽中,皇馬只取得1勝1平5負的慘澹戰績,而且丟了17球。代表性的例子,就是上賽季皇馬在主場被阿賈克斯翻盤淘汰。
拉莫斯的作用不僅僅體現在防守端的上搶、協防與保護,他還是皇馬最為重要的後場出球點。
於是,瓜迪奧拉的曼城沒有因為首回合客場2-1取勝的情況下選擇求穩,而是激進地進行高位逼搶——讓年輕的福登在鋒線中路進行大幅度的跑動幹擾,讓熱蘇斯與斯特林去逼搶肋部區域,這與首回合異曲同工的「偽鋒陣」部署,更是精妙。
曼城高位逼搶下的相關數據展示
通過激進的高位逼搶,曼城成功把皇馬壓制在後場。從上圖上端可以看到,比賽前20分鐘皇馬完全被壓制;而從整場比賽來看,曼城的23次搶斷嘗試成功了多達16次,而且完成了10次攔截。
如果擴大到比賽前70分鐘,曼城的搶斷嘗試為19次,攔截數據為7次——也就是說,再度領先之後,曼城才稍稍放緩了他們的高位逼搶。
這種高位逼搶讓皇馬全隊在90分鐘時間內15次丟失球權,更直接的體現就是熱蘇斯兩次製造了瓦拉內的低級失誤,然後製造進球。
曼城此役第1球
曼城此役第2球
要想逆轉晉級,皇馬此役需要淨勝2球或取得大於2-1的一球小勝,基準就是進攻。那麼,如今的曼城後防短板在哪裡呢?中衛!
雖然拉波爾特已經回歸,但是在斯通斯狀態不達標且埃裡克-加西亞尚顯稚嫩的情況下,瓜迪奧拉再度讓費爾南迪尼奧客串中衛。這對中衛組合的問題在於,高空爭頂能力存在不足,而且,面對衝擊時協防保護的力度與機動性不足。
不斷瞄準曼城兩名中衛之間進行傳遞,這是齊達內的策略
不斷去衝擊身後,抓住曼城雙中衛在協防上的問題,齊達內的戰術安排是很明確的。活動範圍大而且能提供策應的本澤馬是重要棋子,再加上阿扎爾以及三名中場都具備的出球能力,皇馬還是能在被動的局面下製造攻勢。
在前場左側陣地進攻效果極為一般的情況下,皇馬的右路進攻最終兌現了進球,而其中關鍵,還是抓住曼城中衛的協防保護。
本澤馬頭槌破門
如上圖所示,右側本澤馬主導肋部配合之後,羅德裡戈的撥球過掉了坎塞洛;這時候,本澤馬與卡塞米羅的前提很有針對性,就是衝擊曼城兩名中衛與中場的結合部。縱然羅德裡回位進行保護,但是他卻與費爾南迪尼奧搶到了一起,本澤馬抓住羅德裡冒頂的機會頭球扳平比分。
讓福登頂在鋒線中路,瓜迪奧拉的思路不僅僅是發揮他年輕、體能好的優勢去逼搶,進一步策略是讓熱蘇斯與斯特林佔據肋部,從而福登能與德布勞內在高位形成兩個出球點,去聯繫鋒線。
在這種策略下,倆人不斷將球過渡給前鋒線,斯特林與熱蘇斯在肋部區域不斷衝擊皇馬防線。
德布勞內與福登在中路聯繫鋒線
德布勞內在高位聯繫鋒線更多的是通過中長距離的直塞傳遞;而福登在機動性的跑位下,更多的則是接球之後觀察兩名前鋒隊友的肋部斜插,然後送出身後球。於是,斯特林與熱蘇斯得以將皇馬防線完全衝亂。
那麼,瓜迪奧拉為何會在下半場比賽中將福登調整到右路,而讓京多安和德布勞內更多前提呢?主要目的還是希望增加進攻的寬度。福登拉邊之後,帶來的是邊路傳球能力的提升,這是重點打擊的新思路。
而且,卡塞米羅本場比賽狀態糟糕,已經被德布勞內和福登的調度消耗得狼狽不堪,而克羅斯和莫德裡奇又很難完成快速回追與協防。如此,曼城完成逼搶限制皇馬推進之後,二次反衝就會獲得足夠多的寬度空間。
下半場曼城浪費了不少進球良機
從上圖可以看到,在前場逼搶的情況下,前場中路的德布勞內示意右側的福登前提去保證逼搶力度;最終,卡塞米羅的橫傳失誤被斷下;這時候,皇馬的中場回追能力並不足夠,福登在右路持球內切時的橫傳讓京多安與斯特林都獲得了射門機會。不過,京多安糟糕的傳遞浪費了這次絕佳機會。
缺少拉莫斯對於皇馬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這已經在此前數次歐冠淘汰賽中直接體現了。瓜迪奧拉針對性的高位逼搶,成功掐住皇馬防線「七寸」,最終導致瓦拉內直接出現2次致命失誤。
齊達內打擊曼城中衛協防的策略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對手的逼搶限制與針對性衝擊下,皇馬中後場的短板完全暴露。
另外,與首回合有異曲同工之妙,瓜迪奧拉的「偽鋒陣」部署效果堪稱神作——瓜帥並沒有讓熱蘇斯頂在前面,而是讓他與斯特林去佔據肋部,福登與德布勞內在上半場形成送威脅球的雙核,下半場福登的拉邊調整也非常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