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文學獎與打工詩人

2020-12-09 騰訊網

文學新加坡:新加坡文學獎、謝裕民、打工詩人

8月27日,新加坡文學獎線上揭曉。華文組的獲獎情況如下:黃凱德以《豹變》、謝裕民以《建國》獲小說獎;黃凱德以dakota獲非虛構寫作獎;吳耀宗以《形成愛》獲詩歌獎。英文組的獲獎情況如下:阿什塔·南達(Akshita Nanda)與詩人黃毅聖(Ng Yi-sheng)獲小說獎;陳瑞琳(Marylyn Tan)以Gaze Back獲詩歌獎。淡米爾組的小說和詩歌獎均被西蘇拉·龐拉吉(Sithuraj Ponraj)摘得。

本屆新加坡文學獎主題是「#WhyWeWrite」(為何寫作),探討作家的寫作初衷。本屆獎金由往屆的1萬元減少至3000元。新加坡文學獎的歷屆得主主要有:英培安、謝裕民、希尼爾(謝裕民哥哥)、尤今、吳耀宗。其中,英培安四獲新加坡文學獎,目前是歷屆最多,分別是在2004年、2008年、2012年、2016年。

《建國》此前曾入選《亞洲周刊》年度十大小說。《建國》綜合了兩種敘事方式,其一是以「建國」為主線的歷史故事,其一是「SG50詞典」的新聞式連載。兩種敘事交織重合,構建了新加坡建國後複雜的國家故事、人物流動、全球局勢。

謝裕民

此前,謝裕民對《聯合早報》表示,《建國》就是一個男人在嘮嘮叨叨,也許就像伍迪·艾倫電影裡的中年男人的牢騷。「日常的牢騷最難寫。日常像細沙,一抓,它便不斷從指間溜走」,謝裕民表示。謝裕民認為一般作家從一樓升到三樓,天才作家一下子就跳到第四、第五樓。靠努力的人,1之後甚至只能是1.1、1.2、1.3……「60歲之後發現,其實0跟1之間,就很多學問,已經夠你活了,不用去到2和3。我寫過一個極短篇,寫井底之蛙不需要太大的天空,當它跌下來的時候才發現,井裡面還有一個小洞,那裡更寬闊。」

作家林高稱謝裕民的文筆貼地氣,「語言到了你手裡都能隨人物身份、環境氛圍、題材可能潛藏的信息等因素作適當的調整。譬如《放》的敘事語言,讀者能感受到那年代的心理氛圍,這是你著力之處。」

於2006年獲得新加坡文學獎的《重構南洋圖像》,在黃曉燕看來,是慣於都市書寫的謝裕民開始嘗試文化尋根之旅的重要轉型之作。《重構南洋圖像》聚焦於「我」隨父親去印尼馬魯古群島的安汶島尋找十世祖父和曾祖父的歷程,穿插荷印殖民時期的東印度公司的歷史。於2010年獲新加坡文學獎的《m40》寫的是一個40歲的都市男人「你」面對都市文化和苦悶及其他的尋根痴想,「不知道會不會像你爸爸,在所有記憶被連根拔起後枯萎掉」。有人視之為「尋根文學」。

謝裕民祖籍廣東揭陽,1959年生於新加坡,1995年受邀參加美國愛荷華國際寫作計劃。他曾任《新明日報》文藝副刊編輯,現為《聯合早報》副刊組資深高級編輯。2019年,謝裕民獲頒泰國王室主持的東南亞文學獎(2017年),同時頒發的還有餘王敬瑩(2016年)、吳彼得(筆名Peter Augustine Goh,2018年),東南亞文學獎因泰王逝世延期兩年。

此前,在新加坡疫情蔓延,國家採取一級防範,工人受劣待的情況下,《亞洲藝術觀察》(Art Review Asia)發表了新加坡建築監理Zakir Hossain Khokan的詩作。

《初稿》

……

政府已經聲明,

戴口罩是強制性的。

但他們沒有口罩。

宿舍,政府,公司——

有誰會給他們口罩?

他們被禁止外出。

如果他們沒有口罩,他們怎麼戴口罩!

他們目瞪口呆地看著自己。

他們無法理解是誰在輕視誰,

在這個生命的鏈環中。

……

他們很焦慮。

他們知道高級專員公署在那裡

把他們的屍體裹回家。

……

有時候文人和知識分子也會拜訪他們。

他們鼓勵他們閱讀、發言、寫作、繪畫、攝影、拍電影,

但強調他們的藝術應該是冷靜的,而不是爆炸性的。

……

Zakir Hossain Khokan生於孟加拉國達卡,畢業於孟加拉國立大學,於2003年到新加坡工作。目前,他在建築行業任質量控制項目協調員。自2014年、2015年連續兩次獲獎後,他就成了新加坡移民工人群體的代表人物。他已經出版了兩本詩集。他是新加坡孟加拉移民詩人詩集《移民故事集》(Migrant Tales)和《呼喚與回應:移民/本地文集》(Call and Response: A Migrant/Local Anthology)的聯合編輯。2015年,Zakir Hossain Khokan受邀做了一場Ted演講,名為《口袋裡的詩歌》(Poems from my pocket),歡迎觀看。

阿莉·史密斯和她的季節四部曲

阿莉·史密斯季節四部曲以《夏》收尾,它表現了身臨其境的怒火、熱情、高調。此前,《秋》《冬》《春》分別出版於2017年、2018年、2019年。《夏》從2020年2月開始,其時新冠新聞正在洶湧,到2020年5月結束,世界各地都在不同程度的封鎖中。另外,史密斯還帶我們回到了二戰時期,像其他三部那樣,一段相得益彰的歷史時期和現在當下構成了一個平行世界。

《夏》

在《夏》中,史密斯帶我們重溫了脫歐、川普、澳大利亞森林大火、新冠病毒等等一系列世界重大危機事件。事情是糟糕的,生活是複雜的。「全英國乃至全世界的人都見證了謊言,看到了施加在人類和地球之上的虐待,他們還發了點聲音,遊行、抗議、書寫、投票、交談、激進主義、播客、電視、社交媒體、推特、一頁又一頁…… 」這裡還有卓別林、保利娜·博蒂、塔西塔·迪恩、芭芭拉·赫普沃斯、莎士比亞、狄更斯、凱薩琳·曼斯菲爾德。史密斯借書中的人物說,「夏天,實際上是一個想像的結局。我們本能地衝向它,好像它一定是有什麼含義。」

《夏》以薩莎·格林勞(Sacha Greenlaw)的視角展開。薩莎試圖保持清醒,她從不乘坐汽車,因為它使用化石燃料。弟弟羅伯特很調皮,他崇拜有暴力傾向的電子遊戲。在這個夏天,各種各樣致命的事情發生了。再次出現的人物丹尼爾·格魯克(Daniel Gluck)將我們帶到上世紀四十年代,關於崩解、戰爭、夢想破滅。像詹姆斯·伍德此前在《紐約客》為其《冬》寫的書評裡面寫道的那樣,史密斯尋找到了一種並置:英國式的奇思妙想與蘇格蘭式的後現代主義;傳統資產階級小說的現實情節與超現實主義、實驗主義、無政府主義元素的拼貼。

詹姆斯·伍德認為史密斯是當代小說中最痴迷於雙關語的作家,勝於託馬斯·品欽。雙關語的應用給她的作品一種擴展和延綿的可能性。在歡快的語調之下是現實的不堪和臃腫。史密斯是高智商的,但她放棄高雅和舒適,而她的人物也往往是不那麼體面的紳士。更重要的是,在史密斯看來,這個世界不再有高貴了,這個世界是「骯髒的、英式的、矮小的」,起碼這是它目前的基本狀況。在《夏》中,薩莎致信一個被拘留的人,「現代意義上的英雄正在照亮那些需要被看到的東西」——這正是我們需要關注的。崇高,在今天比任何時候都顯得更為迫切和重要。

史密斯1962年8月24日生於一個蘇格蘭工人家庭。她曾在阿伯丁大學讀書,後來又在劍橋紐納姆學院攻讀愛爾蘭現代主義的博士。大學期間,史密斯寫了很多詩歌。她曾短暫在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教過書,但事與願違,不久就離開了這所學府,從此以寫作為生。1995年,她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書,是一部短篇小說集,此後連出幾本短篇小說集。史密斯從未獲得過重量級獎項,除了橘子小說獎(現在更名為女性小說獎)和科斯塔文學獎——這兩個獎項並不為我們所熟知。2007年,史密斯當選英國皇家文學學會會員。史密斯對《新政治家》表示,如果一切重來,她會做好交際的隱士、鳥類學家、貓語者、街頭藝人、煲湯大師、清潔工人,並非理想意義上的,而是現實意義上的,史密斯當過服務員,她的自我認可也是正像她所言的。

史密斯並不認可網際網路,在她看來,算法只是一個簡化的系統,而語言——並不是文學意義上的語言——是一個意義系統。這個觀點應該為我們所見證和警醒。「當政治語言把我們和自己簡化為數據或者社交媒體的關注/被關注,而不是這個現實世界的公民時,我們身上的各個方面的悲哀的事情就會發生……並不是說社交媒體不美好。所有的連接方式都是美妙的,直到它們習慣服務於機器而不是人類。」

愛麗絲·奧斯瓦爾德:牛津詩歌教授、園藝師、水的樂師

在最新一期《詩歌》雜誌中,Kit Fan發表了一篇關於英國詩人愛麗絲·奧斯瓦爾德(Alice Oswald)的新作《無名者》(Nobody)的評論。文中說,「紙上的音樂引發了一連串的氧氣狀和策略性的停頓,這些停頓可以重塑意義…… 」在他看來,奧斯瓦爾德的詩歌因其詞和意的模糊和雙重,恰恰為閱讀和欣賞提供了一種助力。

《無名者》是對《奧德賽》的改寫,延續了奧斯瓦爾德對於水的熱愛,這種熱愛讓她對海洋有一種即興的、富有色彩的想像。同時,她對荷馬——既是古典學的荷馬,又是自然意義上的荷馬——的熱愛也表現了出來。她試圖傳遞給我們這樣的信念,「在巨浪之下,人只是一個無名者」。「一個人有塵土的性格/另一個人有一個箭頭代表靈魂/但他們的故事都結束了//在某個地方//在海裡」。

愛麗絲·奧斯瓦爾德

在一次新書發布會上,奧斯瓦爾德稱自己的詩歌為「聲雕」(sound carvings)。所謂聲雕,大概是在人與世界間的那張已死的紙張。死亡、消失、溶解,愛麗絲·奧斯瓦爾德寫得最多,對她來講,所有腐爛的跡象似乎蘊含著生命、生機。她會和音樂家合作,她喜歡這樣,這涉及她對詩歌的理解。同樣的,她在意詩歌呈現在紙上和書中的質感,關於裝幀、設計、排版、色彩。

奧斯瓦爾德並非強調聲音,而是強調詩歌的可能性。在答《白色評論》的訪談時,奧斯瓦爾德表示,「詩歌不需要假定它會被朗誦。詩歌必須有能量來創造自己的必需品……口頭詩歌,比如《奧德賽》,甚至沒有A4紙,只有氣息。這樣才能讓詩人集中精神。我感興趣的是,怎樣才能恢復現代詩人的壓力——拿走所有的道具和類別,讓詩歌自生自滅。」安格·姆林科(Ange Mlinko)在7月刊的《紐約書評》中表達了同樣的觀點。

作家珍妮特·溫特森將奧斯瓦爾德視為特德·休斯的最佳繼承人。他們都訴諸自然,共享了相似的語調。奧斯瓦爾德反駁了類似的評判。她說,「我並不是大自然的詩人。的確,我喜歡植物,但落實到詩歌,我喜歡的自然詩歌形而上的部分。」她的楷模是荷馬、奧維德、莎士比亞,這些人把人與非人囊括在自身的語言裡。不管她多麼拒絕和特德·休斯扯上關係,讀者還是很自然這樣想。特別是在她的作品《野草和野花》獲得特德·休斯獎後,她更加擺脫不了這一聯繫。《野草和野花》無疑是她的園藝事業的一部分。在這部書裡,她將24種花草記錄在案,包括百合、石竹等。

這樣的目錄後來發展成了《紀念札:〈伊利亞特〉的一個版本》。像紀念碑熔鑄了死魂靈一樣,《紀念札》將《伊利亞特》裡死去的人一一銘記、一一憑弔。裡面大多是「除了死亡一無所有」的士兵。《紀念扎》是《伊利亞特》的翻譯,它完全繼承了荷馬史詩對戰爭的恢宏描寫和隱喻表達。《紀念扎》又是《伊利亞特》的再創造,它不講故事,它講述的是死亡的政治,是多聲調的民主。按詩歌類型判斷,《紀念扎》是一首地地道道的哀歌,它的主題既是死亡,又是新生。

奧斯瓦爾德生於1966年,父親是著名的園林設計師。奧斯瓦爾德在牛津修習古典學,畢業後她從事園藝工作。目前,她和丈夫子女定居在德文郡。她於2012年獲得了艾略特詩歌獎,於2017年獲得了獎金豐厚的格裡芬詩歌獎。

2019年6月21日,奧斯瓦爾德被授命為下一任牛津大學詩歌教授。在最後的投票中,她以1046票的壓倒性優勢贏得了這個席位。從當年10月1日開始,她將在牛津學府進行為期五年的兼職授課。牛津大學詩歌教授講席是1708年開始設立的。馬修·阿諾德(兩任)、W. H. 奧登、謝默斯·希尼、保羅·默頓、傑弗裡·希爾等著名詩人都曾在這個席位為學子講授詩歌。

在很多場合中,奧斯瓦爾德反覆講述了一個故事。八歲那年,她一個人熬過了整個夜晚,望著黎明前的藍天白雲,她驚訝得說不出話。如果說八歲時的黎明將其渡化為詩人,那麼她寫《提託諾斯》所經歷的黎明則是一次永不復歸的旅行。這是一首46分內的配樂即興之作。完成後,她再也沒有重讀它。故事講的是一場悽美的愛情故事,抑或是生命故事。厄俄斯愛上美少年提託諾斯,她請求父親宙斯賜予他長生,但卻忘記說賜予他青春。厄俄斯最終離他而去,而衰老的提託諾斯一直在相思、一直在等待。

奧斯瓦爾德的住處從不缺植物,它們通常是些瘋長的蕁麻。鄉居旁邊就是達特河,她常年在這裡遊泳嬉戲。為她贏得T·S·艾略特詩歌獎的詩集《達特河》就是獻給這條河流的。在《達特河》中,詩人將詩歌和散文雜糅結合在了一起,這個形式雖然特殊,但已經有很多詩人以這樣的形式來創作。在不得不暫離舊居時,愛麗絲為她的河作了一首長詩《重創:給一條乾枯的河流的詩歌》:

「極細的、凋敝的、幾乎乾涸的

一個骨頭造就的羅馬寧芙

脫力從石灰巖裡喚起一條河」

《迴響》:一本粵語文學雜誌

7月,華語世界第一本粵語雜誌《迴響》在香港發行。它的發行有賴於眾籌,籌得目標金額五倍以上。第一期在發出兩周後告罄,第二期也於上月下旬發行。

《迴響》由粗通文學的「山城豬伯」主編,他希望憑一己之力改變市場。刊物本名《粵刊》,足見其野心。「山城豬伯」曾對「文學性」頗有微詞。他接受立場新聞的專訪時批評:「香港文壇偏重文學性,故事性強的作品受到貶抑」,而他以「賺到錢」為《迴響》日後成功的指標,相信做旺「巿場或者產業」就能「推廣文學」。

陳子謙撰文指出,《迴響》團隊的角色就好似一個策展人,或是一個中間人,將文學同大眾、通俗同嚴肅的文學放在一起,建立起整個閱讀文化。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山城豬伯」觀察到愈來愈多香港人用粵語文字表達自己,甚至成為身份象徵,正如「你見到寫繁體中文字,通常都會assume佢系(是)臺灣人」。

《迴響》也有爭議存在。作家黎國威質疑「書面語」和「口語」是否可以二分,像《迴響》主編所言的那樣。作家沐羽撰文指出,雜誌漠視前人耕耘,「舉著立意良善的旗幟先踩別人幾腳,再吹奏自己踩的角度多麼精準」,結果「一開口就得罪大半個文學場域的人」。

陳智德認為,粵語入文早已有之,不必強調用了粵語才能代表香港文學,至於近五六年對「粵語文學」的提倡和討論,其實是一種反彈。「討論這個現象,要把政治情結和學術分開,我擔心混淆它和學術,會扭曲了文化的問題。」

陳子謙撰文指出,粵語入文,在香港起碼可以追溯至晚清。黃仲鳴在訪問中說,「粵語入文,一開始無非為了吸引更多讀者。第一個應該是清末的鄭貫公,他本來崇拜康有為,後來跟從了孫中山的革命派。為了讓百姓更容易接受,他在自己創辦的《唯一趣報有所謂》(簡稱《有所謂報》)加入了廣東話,結果比孫中山的《中國日報》銷量更高,可見粵語入文真的能夠吸引讀者。」

現在在世的作家中,董啟章、黃碧雲、飲江都有大量的粵語入文的嘗試。飲江表示,「我在粵語環境長大,自然會講粵語,但其他人呢?比如維根斯坦,會怎樣說?川普又會怎樣說?我就會模擬、想像,藉此活化自己的想法,也在語言裡和他們打個照面。我有些頑皮,而粵語對我來說比較自在,可以來一點無稽、非份的想法。」

相關焦點

  • 譯聞:在日中國詩人田原獲詩歌翻譯獎
    在日中國詩人田原獲詩歌翻譯獎。從2006年開始的太平洋詩歌節,十二年來已成為海內外詩人最重要的活動。詩歌節期間,2017「太平洋國際詩歌獎累積成就獎、年度詩人獎、詩歌翻譯獎三個獎項隆重揭曉。日本當代家喻戶曉的國民詩人谷川俊太郎,著名漢學家、翻譯家、作家顧彬獲得累積成就獎;當代最為重要的日語詩的譯者之一田原獲得詩歌翻譯獎;傑出的臺灣詩人零雨,大陸青年詩人、作家戴濰娜獲得年度詩人獎。
  • 林珊獲2016江西年度詩人獎
    在當晚舉辦的詩歌朗誦會上,2016江西年度詩人獎揭曉,因詩歌創作領域的不懈努力和綜合表現,詩人林珊榮獲該獎。《詩探索》主編、著名詩人林莽宣讀頒獎詞《詩探索》主編、著名詩人林莽宣讀了頒獎詞:「林珊精心於用樸素而靈動的語言去呈現自然和生活的詩意。
  • 阿根廷92歲女詩人獲得卡丘·沃倫詩歌獎
    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著名作家、詩人邱華棟致賀,他說「湖南詩人有屈原的楚辭詩歌傳統,慄山是詩人周瑟瑟的出生地,詩人的故鄉就是文學出發的地方。詩人田野調查的創作讓文學更加鮮活,周瑟瑟與他的湖南詩人朋友舉辦了五屆慄山詩會,讓基層文學愛好者參與進來,把外地詩人請回去,並且給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外國詩人與翻譯家頒獎,向國內讀者介紹他們的作品,從而使一個地方的詩歌活動有了更大範圍的影響,推動了文學的國際交流。」
  • 第18屆華文青年詩人獎頒獎活動在內蒙古舉行
    10月10日至13日,第18屆華文青年詩人獎頒獎活動在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舉行。湖北青年詩人談驍、雲南青年詩人芒原、江西青年詩人周簌獲獎。第18屆華文青年詩人獎詩歌座談會華文青年詩人獎創辦於2003年,每年評選一次,因其嚴謹、嚴肅、公平、公正的原則,該獎已經成為青年詩歌寫作者的一個健康向上的路標。
  • 2019深圳寶安文學:千帆競秀,百舸爭流
    數十年來,寶安打造出了「打工文學」這一獨具特色,閃光的文學名片,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的文學新人,一個個富有文學才華的文學新人,在此嶄露頭角,迅速走向全國。在寶安,擁有非常良好的文學生態,正是因為有了這樣優良的文學土壤,寶安的文學創作才形成了一種千帆競秀,百舸爭流的可喜創作現象。2019年,寶安作家發表作品之多,呈現出了一種更加活躍的文學態勢。
  • 《京華文學》新聘任編輯公示:詩人王藝傑
    經我社副秘書長《京華文學》編輯:邢師文推薦京華文學社常務理事會理事《京華文學》副主編:許天成審核《京華文學》主編 京華文學社社長京華文學社常務理事會主席:紀天然審核批准現發展詩人:王藝傑為《京華文學》實習編輯特此公示如有人發現詩人王藝傑作品抄襲,賄賂推薦人,審核人,批准人。
  • 著名詩人、兒童文學作家、文學評論家樊發稼逝世,享年83歲
    著名詩人、兒童文學作家、文學評論家樊發稼逝世,享年83歲 澎湃新聞記者 程婷 2020-12-06 21:02 來源:
  • 「瑞德堡杯」第三屆易水詩歌獎暨保定詩人群展徵稿
    長城網保定1月7日訊(燕銳)1月7日上午,「瑞德堡杯」第三屆易水詩歌獎暨2016保定詩人群展開始向社會徵稿,保定籍及在保定生活工作的外地詩歌作者均可參評,徵稿至2017年1月20日結束。據悉,易水詩歌獎是唯一全面梳理當年度保定詩歌發展的年度詩歌獎。此次組委會特別邀請了韓文戈、晴朗李寒、辛泊平、唐小米等國內優秀詩人擔任評委。
  • 保定市第三屆易水詩歌獎頒獎 70後女詩人七葉獲獎
    頒獎典禮現場。姚淑婭 攝 獲獎詩人留影。姚淑婭 攝  長城新媒體保定11月18日訊(記者 孟捷)11月18日上午,第三屆易水詩歌獎舉行頒獎典禮,保定市幼兒女教師七葉獲獎,清夢無痕、墨剛、雪慈獲提名獎。
  • 2020諾貝爾文學獎點評:終於把獎給了一位正經的美國詩人
    二、時隔四年,諾獎終於嘉獎了一位正經的美國詩人 下面是兩句互不矛盾的話:上次諾獎頒給一位詩人是哪年?2016年。上次諾獎頒給一位正經的詩人是哪年?2011年。
  • 愛爾蘭諾獎得主謝默斯去世 公認當世最好的英語詩人
    東方網9月2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食指與拇指之間靜靜地/躺著短粗的鋼筆/像握著一把雅致的槍」,這是愛爾蘭詩人謝默斯·希尼的金句。遺憾的是,這位1995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於8月30日因突發疾病在都柏林一家醫院離世,享年74歲。愛爾蘭總統希金斯當天稱讚希尼「對愛爾蘭文學、良知和博愛貢獻巨大」。
  • 新加坡留學最真實打工、實習的薪資科普!快收藏!
    (新加坡教育 圖)留學兼職打工新加坡留學不僅是學制短、能夠用較低的學費享受高質量的高等教育,同時到新加坡的公立學校留學更可以選擇在課餘時間打工但是小夥伴們一定很好奇,新加坡課餘兼職打工到底能夠賺多少錢呢?今天小翼君就帶你看看最真實的留學打工、實習工資!誰能夠合法的打工?
  • 「朋克教母」獲美國筆會2020年文學服務獎
    記者丨餘雅琴近日,美國筆會(PEN AMERICA)宣布,將2020年文學服務獎(Literary Service award)授予帕蒂·史密斯(Patti Smith),用以表彰她的文學成就和對公眾的影響
  • 安徽詩人陳榮來獲得「郭小川詩歌獎·第五屆中國青年詩人獎」
    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訊   記者從安徽省作協了解到,由網友投票和專家評委評選相結合產生的「郭小川詩歌獎·第五屆中國年度詩人榜」評選日前揭曉,安徽詩人陳榮來獲得「郭小川詩歌獎·第五屆中國青年詩人獎」。郭小川是中國當代文壇具有代表性的詩人,其作品組成了中國民族精神的一部分。郭小川詩歌獎是由郭小川之女郭曉惠教授總策劃,並聯合「第三評價」機構中國觀網共同發起,至今已舉辦第五屆。
  • 去新加坡或紐西蘭打工收入怎樣?
    新加坡主要缺乏電工、焊工一類的工人;新加坡工作籤證2年的全部辦完大概1.5萬左右(含保險);紐西蘭主要缺乏園藝工人、紐西蘭的籤證費比較難辦。最重要的是紐西蘭雅思需要5.5的水平。商務籤證是3個月,要交6萬的辦理費用。收入比國內高多少?在新加坡打工的工資要看你從事什麼工作了。1新幣=5人民幣。
  • 國際詩酒文化大會舉行 愛爾蘭詩人獲2020年「1573國際詩歌獎」
    本次盛會以「讓詩酒溫暖每個人」為主題,開展「走向小康詩歌輕騎兵」、詩歌精神研討會、詩歌傳媒論壇、文學大師課等一系列詩酒文化活動,傳播中華詩酒文化,促進中外文化交流。、董事長劉淼,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王洪波出席開幕式,與兩百餘位國內外詩人、作家、翻譯家、文化學者、媒體記者等各界嘉賓共襄盛舉。
  • 諾獎花落美國女詩人 「格麗克的詩意之聲讓個體的存在普世化」
    美國桂冠詩人「拯救詩歌」露易絲·格麗克於1943年在紐約出生,1968年發表首部作品《頭生子》,並很快被公認為美國當代文學中最傑出的詩人之一。這位女詩人已出版12本詩歌集和一本隨筆集,在摘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前,已在美國詩歌界獲得眾多獎項肯定:她的作品《野鳶尾》獲得1993年的普立茲獎,詩集《忠誠與善良之夜》獲得2014年美國國家圖書獎。2003年8月28日,美國國會圖書館授予她「美國桂冠詩人」稱號。「拯救詩歌」,德國新聞電視臺8日評論稱,格麗克的獲獎讓世界再次關注困境中的詩歌。
  • 第三屆中國新勢力文學獎徵稿啟事
    第三屆中國新勢力文學獎徵稿啟事  中國詩歌學院、白浪書院作家詩人高級研修班,系中國詩歌會組織的重要文學研修活動之一
  • 新晉諾獎得主阿爾特:諾獎得主也是瘋狂打工人,為科學打工
    沒有進過實驗室,卻是諾獎得主阿爾特最好的實驗搭檔黛安妮。圖|Gfycat黛安妮帶來了兩個繼女莉迪亞和艾琳,我將她們視為己出,她們又給我帶來了五個孫輩。我的直系親屬現在差不多有個小村子的人口規模了,一個棘手的問題是如何給每個成員足夠的時間,尤其是還要工作。時間是我永恆的敵人。我的時間從來都不夠用,也沒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家庭。
  • 有獎徵文|詩人謝智賢作品入選《百家詩詞鑑賞》
    四川通江人,曾教過書,後棄教從建,自幼愛好文學,現為依安縣詩歌協會籤約詩人,江蘇省廣播電視報《文學欣賞》編輯部籤約作家。時有作品在《壁州詩社》 《九州詩刊》 《巴蜀風文學》 《新浪網》 《中國晨報》 《文學欣賞》 《時代作家》 《鴨綠江》 《文學家》等全國多家知名微刊、報刊雜誌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