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不是所有伏地挺身的形式都適合練胸肌,也不是越難的伏地挺身練胸肌的效果更好,這種認識是錯誤的。
比如單臂伏地挺身這個動作,對於胸肌的訓練效果就不是很好,因為這個動作的難度在於穩定身體平衡,所以對肩部和腰腹依賴比胸肌要大。
同樣的,很多人都推薦玩家用印度伏地挺身來練胸肌,但其實這個動作效果更差,因為這個動作屬於複雜動作,體能都浪費在完成動作方面了,針對胸肌其實很少。
那下面這個就是印度伏地挺身,這個姿勢我們可以看得出來,很複雜,而且涉及到的肌肉比較多,不太適合肌肉孤立。
用伏地挺身徒手練胸肌,我們練的伏地挺身要具有穩定性高、孤立性強的特點,如果不具備這兩點,很難用徒手練出飽滿胸肌。
而下面我將要介紹的這6種伏地挺身,則滿足了徒手胸肌訓練的要求,如果你是徒手增肌路線的玩家,可以適當考慮一下。
(1)夾胸伏地挺身
從動作形式上來說,這個動作跟鑽石伏地挺身很像,但是鑽石伏地挺身其實不適合練胸肌,而夾胸伏地挺身卻很適合。
鑽石伏地挺身的時候,對手腕的依賴性太強了,而且手腕不中立,所以鑽石伏地挺身很多人在做的時候很容易聳肩,而且小臂不能垂直地面,硬要垂直會傷手腕。
夾胸伏地挺身因為手腕中立的緣故,對肩部要求較低,同時具有很好的夾胸效果,連推帶夾對胸肌刺激會很深刻。
(2)射手伏地挺身
射手伏地挺身一般用來作為學習單臂伏地挺身的動作,但是其實說到練胸肌的效果上面,單臂伏地挺身效果沒有射手伏地挺身來的猛。
射手伏地挺身這個動作既加強了伏地挺身的負擔,同時另一隻手也起到了維護身體穩定的作用,所以適合作為胸肌訓練。
但在練習的時候,射手伏地挺身儘量採用單側力竭的方式訓練,不要這邊做一個那邊做一個,那樣練胸肌效果就會降低一些。
(3)偏重伏地挺身
偏重伏地挺身跟射手伏地挺身具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是偏重伏地挺身要比射手伏地挺身簡單一些,在進行射手伏地挺身之前,不妨先做偏重伏地挺身。
偏重伏地挺身的時候採用高低手方式,這樣我們的伏地挺身深度會加大不少,而且離心過程也會變長,所以更有利於胸肌刺激。
偏重伏地挺身也是一樣的訓練方式,採用單組力竭,不要兩邊各一個的方式來做,低位那側的手出主力。
(4)單腿伏地挺身
單腿伏地挺身是其實是常規伏地挺身用來增加負重的形式,我們用單腿伏地挺身會獲得比常規伏地挺身更好的胸肌刺激效果。
單腿伏地挺身的時候,身體一定要往前傾,如果你做不到身體前傾的,小臂不能垂直地面的話,那單腿伏地挺身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倒反而因為重量不能轉移到上肢的原因,一隻腿承受不住負擔,會讓我們更加容易塌腰,那樣就有點得不償失了。
(5)爆發伏地挺身
其實爆發伏地挺身也屬於不適合胸肌訓練的練習,因為爆發性訓練往往更多針對關節,所以爆發性伏地挺身會對手腕、手肘、肩關節的衝擊比較大。
但是爆發伏地挺身同樣有利於胸肌的快速充血,如果你吃補劑的話,爆發伏地挺身可以讓補劑吸收效果變好。
為了更好針對胸肌充血,我們可以適當減少爆發伏地挺身的難度,比如採用上斜爆發伏地挺身形式,並且採用半程形式,不需要完全伸直手臂。
(6)常規伏地挺身
常規伏地挺身這章沒什麼要說的,反正訓練效果中規中矩,我們需要了解的是伏地挺身的胸肌刺激標準。
無論是常規伏地挺身還是其它的伏地挺身變式,要想更好的刺激胸肌,首先第一步要手肘夾緊身體兩側,這樣身體會更加穩定,胸肌擠壓感會更強。
第二是小臂與地面垂直,也就是身體儘量要往前傾一點,很多人練得時候手掌太靠前了,那樣會對肩部和肱三頭肌刺激深刻,但對胸肌刺激就會降低。
以上這六個伏地挺身才是最適合徒手胸肌訓練的動作,徒手健身有增肌和體操兩個流派,練胸肌屬於徒手增肌流派,動作難度和複雜沒有用,還是上面這六個動作最實用。
作者|:旺旺的封神日記
記得點讚關注和評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