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揮別農險「一省一費率」
11月10日,國內首個《稻穀、小麥、玉米成本保險行業基準純風險損失率表(2020版)》正式發布。
據了解,目前,我國農險的費率定價模式基本是一種作物在一個省區內執行一個費率。這種做法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例如,缺乏產品定價的科學性、易產生逆選擇現象、易誘發違規問題等。
為貫徹落實《關於加快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精神,按照中國銀保監會農業保險風險區劃和費率分區工作整體部署,中國精算師協會和中國銀保信組織行業力量,組建了農險風險區劃研究測算小組,聯合開展稻穀、小麥和玉米的保險風險區劃和費率分區研究工作。
今年以來,測算小組通過「一體兩翼」工作方法對三大主糧風險區劃和費率分區開展創新研究。「一體」即運用全國農險平臺匯集約11.6億條保險保單賠案信息為核心基礎,結合已經掌握的行政區劃空間矢量、耕地範圍、植被長勢等,運用「保險+遙感」的多源融合損失樣本生成、空間平滑損失估計、信息擴散風險分析、智能約束區域劃分等技術,以地市為單元評估全國農業保險風險。「兩翼」即以災害模型法、產量統計法的評估成果為重要補充,對保險精算法的測算結果做出修正。經多輪行業測算、內外部專家研討及廣泛徵求意見,行業最終形成了《稻穀、小麥、玉米成本保險行業基準純風險損失率表(2020版)》。
根據測算結果,水稻純風險損失率值在1.7%-6.1%之間,呈現由北向南降低的總體規律,中部地區的湖北等地區風險相對周邊更高;小麥純風險損失率值在1.4%-7.5%之間,呈現由北向南高-低-高的總體規律,低風險地區分布與北京到騰衝聯線兩側;玉米純風險損失率值在1.5%-9.9%之間,呈現由東北向西南方向降低的總體規律。
本次發布的《稻穀、小麥、玉米成本保險行業基準純風險損失率表(2020版)》以行業2007年以來全量農險業務數據為基礎,形成了31個省(直轄市)338個地市的三大主糧成本保險純風險損失率,更加客觀真實地反映出農業生產風險狀況,填補了行業農險基準純風險損失率的空白,為保險機構產品開發和精算定價提供了技術支持和行業標準。三大主糧成本保險行業基準費率的發布,對於完善農業保險定價機制,促進農險業務高質量發展和農險資源有效配置,推動國家惠農政策落地落實,維護農民利益有著重要作用。
中國精算師協會表示,下一步將加強精算研究,構建農業生產風險地圖,發布農業保險純風險損失費率,建立科學的保險費率擬訂和動態調整機制,不斷完善測算方法,優化測算模型,更好地服務農業保險發展。
(文章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網)
(責任編輯:DF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