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嫌棄的金基德的一生

2020-12-23 騰訊網

一方面,金基德曾是男權的受害者,在懦弱的童年生活中學會用自虐轉移痛苦,成年後宿命般地成為又一個施暴者,從自虐變成虐他。另一方面,60後的特殊成長經歷又讓他「卑怯」著,懦弱著,接手過隱忍、自憐的「恨文化」。

編輯:判官

金基德去世了,在2020年末。

據說金基德的下一部電影已經定好要在俄羅斯拍,這兩年他和俄羅斯、哈薩克斯坦關係很密切,去年還做了莫斯科電影節的陪審團主席。

上個月他剛從聖彼得堡到拉脫維亞,一位和他有私交的當地藝術家Виталий Манский說,金基德還有計劃在當地海濱城市Jurmala(尤爾馬拉)買房,沒想到一個月後他就死於了新冠併發症。

關於金基德,說起來有點複雜,好像沒有哪個導演像他這樣,擁有那麼多完全不同甚至嚴重相悖的評價。

喜歡他的人就愛得不得了,說從他的電影裡看到哲思,看到真實、純淨的人性;不喜歡的就無法接受,對粗暴的情色和暴力生理厭惡;還有一撮人直接把他的電影當作貓片,邊看邊衝。

在中國,金基德有影迷無數,甚至知網上專門研究金基德電影的論文期刊,數量之多足可以比肩張藝謀、陳凱歌這倆中國大導的研究文章。

金基德確實出名,歐洲三大常客,什麼金獅銀熊都拿過,對西方來說他就是韓國電影的代表,這樣一人,在韓國本土的名聲遠沒有在中國、歐洲好,媒體罵他,民眾不待見他,在韓國大眾眼裡他是一個異類、跳梁小丑,就是拿了獎也是一時得逞,根本登不上大雅之堂,遑論代表韓國電影。

複雜的、被嫌棄的、飽受爭議的金基德,你到底是一個啥樣的人?

1997年金基德拍出處女作《鱷魚藏屍日記》,在此之前他沒有任何做電影的經驗,他以前是個工廠工人,後來去學了畫畫。

《鱷魚藏屍日記》流浪漢強佔少女

《鱷魚藏屍日記》之後,金基德以一年一部的超快速度拍出《野獸之都》、《雛妓》、《漂流欲室》,國內沒有發行放映的渠道,金基德只好放棄本土觀眾,從這開始正式轉向歐洲的國際電影節。這很像我國第六代導演的早期境遇,拍電影靠國外影節的獎金過活。

《雛妓》

《漂流欲室》

2004年,金基德靠《撒瑪麗亞女孩》拿了柏林最佳導演銀熊獎,又憑《空房間》在威尼斯電影節獲得7項提名,拿下最佳導演銀獅獎,一時風頭無兩。

《空房間》經典鏡頭

此後金基德繼續拍了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弓》、《呼吸》、《悲夢》。

《弓》離奇婚禮《呼吸》死刑犯珍珍《悲夢》小田切讓奇幻虐戀

據金基德說在拍《悲夢》一場女主角李娜英上吊的戲時,她差點真的窒息死亡,金基德由此很愧疚,且當時他的弟子張勳、全宰洪投靠了別家公司,金基德覺得「人是可怕的」,險些因此患上抑鬱症,於是跑到山裡離群索居,這樣住了三年。

三年之後,他把隱居期間的感悟思考拍成紀錄片《阿里郎》。金基德的電影常常都是人物對白少得可憐,通常就幾句話,他覺得人物對白沒有必要,因為「如果拘泥於對話,情感就無法表達了」。

到了《阿里郎》的剖析自述,話就多了,比他之前所有電影的對白加起來還要多,金基德像精神分裂一樣,掏心掏肺地剖白自己。

那時他被傳還患上社交恐懼,明顯老了、憔悴了很多。

復出之作《阿里郎》拿了坎城「一種關注」單元的最佳影片,隨後金基德再戰歐洲,《聖殤》奪得威尼斯金獅獎,他的職業生涯又迎來新起點。

金基德有過經典凡爾賽發言:「沒算過得過多少獎,我住的地方太小,獎盃都放在袋子裡。」

在《聖殤》之後他陸續拍了《莫比烏斯》、《一對一》和最新的2018年的《人間、空間、時間和人》,都在歐洲國際電影節上展映。

金基德拍出第一部電影那年,韓國另一位獨立電影導演洪尚秀也推出處女作《豬墮井那天》,後來金基德和洪尚秀一樣,都在歐洲電影節上大放異彩,成為韓國電影的代表人物,金基德的作品甚至是「新古典主義的東方美學」。

2020年洪尚秀 柏林銀熊

不過這僅限於歐洲對他的討論。2012年,69屆威尼斯電影節,在電影《聖殤》的記者發布會上,金基德說:我是一個歐洲著名的韓國導演……很遺憾,我的電影作品在自己國家不怎麼受待見……但這種情況在《聖殤》這部電影上映時可能會好轉,希望將來會越來越好。

《聖殤》威尼斯發布會

沒成想,將來不僅沒有越來越好,金基德在韓國的名聲反而徹底變臭,以至於後來遠去他鄉。

金基德喜歡拍邊緣人,早年間他的處女作《鱷魚藏屍日記》拍流浪漢,《野獸之都》拍偷渡者,而且都是暴力奇情故事。

同時期,韓國還活躍著兩個大導林權澤、姜帝圭。在金基德拍底層妓女扭曲愛情的時候,姜帝圭剛剛拍出了載入韓國電影史的《生死諜變》,創下620萬的觀影記錄,定義了韓國電影的標準。標準就是說,以後韓國人再看電影,好電影,成功電影就得是《生死諜變》那樣的。

林權澤 韓國電影教父

姜帝圭 「韓國的史匹柏」

金基德那些擰巴扭曲還有點變態的底層敘事,韓國人看不明白,不明白他拍這些要幹什麼。

韓國後來的電影體系主要是建立在模仿好萊塢的基礎上,從1999年韓國電影分水嶺的《生死諜變》開始,到2019年拿獎到手軟的《寄生蟲》,實際都是好萊塢類型片的變奏,即是從模仿變成本土化,要用民族講世界故事。

《生日諜變》間諜愛情last shot

《寄生蟲》階層矛盾老話題

韓國電影的忠武路制度崇尚規模化製作,和系統化規模化的訓練,金基德這樣野路子殺出來的導演自然不受主流電影圈的待見。

另外金基德的電影大多是把性和暴力作為主題。按尼採的話說人是走在懸崖的鋼絲上,人猿相別揖之後,靠薄薄一層臉皮從動物變成社會人,到金基德這裡,他用性和暴力又把這層臉皮撕碎,拍下原始的禁忌的真實人性。韓國人覺得他拍的人都形象醜惡,面目可憎,是對民族形象的醜化。

而且那種過於極端赤裸的影像表達太野性了,《漂流欲室》在威尼斯首映的時候,據說有觀眾直接嘔吐當場。韓國觀眾也接受無能,觀眾和媒體大罵他譁眾取寵:「金基德只是徒有皮毛的表象。」

《漂流欲室》的魚鉤

而《漂流欲室》、《雛妓》、《撒瑪利亞女孩》三部曲又徹底得罪了韓國的女權主義者,金基德電影裡被殘暴對待的女性形象,讓他因為厭女、賤視女性再次飽受非議。

之後又發生了一件大事,2017年金基德被指控性侵女演員。

韓國MBC電視臺的新聞調查節目《PD手冊》做了一期節目「電影導演金基德,大師的真面目」,曝光女演員聯合指控他在拍攝《莫比烏斯》時掌摑女演員、強加床戲,導演和主演趙宰賢一起性侵女演員。

韓國歐尼們一直都很厲害,從「Me too」到N號房事件集體應援,再到最近的墮男運動,女性聲音始終是重要社會力量。

那段被指控的日子,金基德整個跌落谷底,名聲從此徹底臭了。

有傳言說他跑到拉脫維亞就是為了逃避法律制裁,但是沒成想一個萬眾矚目的金基德晚年結局就這樣匆匆謝幕了。

金基德帶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懦弱。

在他的自述中,童年時期他一直很懼怕父親。他父親參加過韓戰,一身傷疤,求助政府多年不得,把怨氣都撒在孩子們身上。他很怕父親,常常躲到廁所,後來他形容那種農家廁所:掛滿農具,非常適合上吊。因為他小時候在課本上塗鴉,父親就把他腿肚各抽了100下,挨揍慢慢變成金基德的痛苦訓練,他學會了和痛苦共處。

在《春夏秋冬又一春》裡小和尚抓住青蛙在他背上畫畫,這是金基德小時候玩的遊戲;《漂流欲室》虐殺電魚也和他同年的某種情感類似,那就是對自身痛苦的轉化。就是在自虐和虐他中,滿足暴力帶來的原始快感。

小時候金基德拿100元幫媽媽去買東西,總是希望價格不多不少是100整,這樣就不用找錢,也就不用看店家臉色,以免「招惹不快」。那時候他就有受虐意識的妄想,多年以後有人和他說他電影裡的SM傾向,他沒聽過也不以為意,他拍的都是自己的直接經驗。

金基德是60後,非常特殊的年代,懂都懂,這代人就這樣「卑怯」地生存。雖然金基德憑著和底層人交往的豐富經歷,用一股野蠻勁兒衝出來,但多少還受了所在時代給他的影響,即「恨文化」和自憐。

韓國總統金大中曾經說:「朝鮮文化已經變成一種恨文化,在整個歷史過程中,我們一直生活在恨之中。」這種「恨」當然有它自己的歷史社會原因,後來慢慢變成一邊恨,一邊品嘗「恨」帶來的美,變成一種舔舐傷口的自憐,非常矛盾的一種集體心理。

這種心理反映在金基德的電影裡,就變成他作品中常出現的主題:無論男人女人,都在自憐和忍受。

一方面,金基德曾是男權的受害者,在懦弱的童年生活中學會用自虐轉移痛苦,成年後宿命般地成為又一個施暴者,從自虐變成虐他。另一方面,60後的特殊成長經歷又讓他「卑怯」著,懦弱著,接手過隱忍、自憐的「恨文化」。

金基德沒有學過電影,甚至連書都沒有念完,初中畢業就接受父親命令跑到工廠做工,在《野生金基德》一書裡,他自述傳奇經歷,從工廠廠長到參軍服役,後來法國遊學,從學畫畫到寫劇本,從野路子殺出重圍,成了國際導演,金基德曾說電影不是學出來的,是做出來的。

然而沒有系統專業理論支撐,到後期他的創作已經顯示出頹軟。2007年《呼吸》開始,他就陷入對瘋狂的重複中。

在像精神分裂患者囈語一樣的紀錄片《阿里郎》裡,金基德逃避現實躲進山裡,意識到自己創作靈感枯竭,再拍不出新東西時,他就不想活了。早在那時候金基德就自己做了一把手槍,嘗試開槍自殺。

然而對於金基德來說,自殺需要太多勇氣。

很多人以為他會繼續拍攝驚駭世俗的電影,到80歲的時候死在片場,沒想到卻是以這樣一種方式離開世界。被嫌棄的一生竟然這樣就結束了,比他的電影還要魔幻。

就,2020年快過去了,希望所有人都平安。

設計/視覺:SaiBO XiaOsI Men

相關焦點

  • 被女人厭惡的金基德的一生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金基德的一生中,無論是他的「19禁作品」還是私人生活都飽受爭議。三年前,他被女演員因性侵和性侵罪名起訴,妻子向他遞交了離婚協議,女兒被新聞困擾到不吃藥就睡不著覺。但他預言:「如果死去,我會馬上得到人們的重新評判。甚至是那些討厭我、否定我的人,他們會爭先恐後地轉變態度,重新解讀我的電影。」
  • 金基德的一生毀譽參半,私德有虧的名人應該被包容嗎?
    金基德這個名字,在中國普通觀眾看來很陌生,但對於喜愛電影的影迷來說,這個名字也算是如雷貫耳。因為它代表的是一名韓國著名導演,而這名導演的作品在電影界享有盛譽,他的多部作品更是入圍了柏林、坎城、威尼斯等國際頂級電影節,本人及作品所獲的權威大獎無數。
  • 金基德:死於七千公裡之外
    拉脫維亞、金基德、新冠、去世,似乎八竿子都打不到一塊去的幾個詞,怎麼就能同時出現在一條新聞裡。為此還特意去看了一眼拉脫維亞在哪。這是一個遠在北歐的國家,位于波羅的海東岸,和瑞典、芬蘭隔海相望,與莫斯科相距不過數百公裡。據媒體報導說,金基德是11月20日去的拉脫維亞,原本計劃在尤爾馬拉買房定居。
  • 一生爭議不斷的金基德去世,他生前這話竟一語成讖
    但因為大哥讀書不好,金基德的父親感覺失望,「我看你們都不是什麼學習的料,去工廠學習技術吧,那也是條出世的路」。金基德沒讀初中就被安排進了一家農業技校學習。畢業後,才15歲的金基德在首爾九老工業園區和清溪川一帶的工廠工作,一直工作到20歲入伍。
  • 一生傳奇飽受爭議,金基德悽涼去世,上百位影視工作者被新冠帶走
    昨晚傳來噩耗,著名韓國導演金基德因新冠肺炎併發症去世,享年60歲。11月20日,金基德前往拉脫維亞,打算在一座海邊小城買房並尋求居留權。11月25日,親友們發現聯繫不到他了。原來,他因為出現新冠肺炎症狀入院,搶救兩天後去世。
  • 金基德的人生,就是一場毀譽參半的電影
    著名導演金基德因為新冠併發症,在拉脫維亞不幸逝世,距離60歲生日僅剩9天。回顧金基德的一生,他絕對是全亞洲最富有爭議性也頗具傳奇色彩的「問題」導演——直男、厭女、大尺度。也正因如此,國內業界難再有聲音的金基德最終才落寞的客死他鄉,人生最後幾年其輾轉於哈薩克斯坦、俄羅斯和沉眠地拉脫維亞。2018年時MBC電視臺播出了關於金基德的調查報告,被他一紙訴狀連同女演員一起告上法庭索賠10億韓元。
  • 細數韓導演金基德的雙面人生:一生獲獎無數,卻也曾聲名掃地
    "我問你們,你們有不看金基德電影的信心嗎?我想如果我現在死了,金基德會被重新提起。那些憎惡我的、否定我的人,在我死後,會以另一種態度爭先恐後地看我的電影。我的這種想法是不是太自大傲慢了,不過這應該不是什麼丟臉的事。"
  • 「瘋子導演」金基德因新冠去世,結束了倍受爭議的一生
    可以說金基德導演是迄今為止,死於新冠肺炎的最重量級的名人了。三、醜聞金基德多次XQ女星,前幾年在韓國有專門的節目披露,可謂證據確鑿,無從抵賴。從被披露的信息,其中一名演員曾經被金基德暴力毆打和侮辱,她還曾經被金基德以指導演技為由毆打並被開除出劇組的原因是她拒絕了金基德讓她和另一個女演員一起陪睡的要求。此外還有整個劇組女演員都被以指導演技為由,輪流叫到房間性侵。
  • 「壞小子」金基德死於新冠,春夏秋冬不再有下一春
    在憤怒壓抑的時候,少年金基德會把石頭塞進青蛙的肚子裡,很多年以後,他會把這個殘忍的情節,拍進他一生中最不殘忍的電影裡。當年全家都把希望放在他哥哥身上,為此全家從南方廣尚北道的奉化搬到漢城附近的逸山。有一天父親突然對金基德說,你不用上學了,原因也是哥哥的表現嚴重打擊了他父親。
  • 韓國電影導演金基德因新冠併發症去世,一生獲獎無數但爭議頗多
    據媒體消息,韓國著名導演金基德因新冠肺炎併發症在拉脫維亞去世。金基德,著名導演、編劇,其作品多次入圍威尼斯等國際電影節並獲獎。金基德曾憑藉劇本《二次曝光》、《非法穿越》兩次獲得韓國電影委員會最佳劇本大獎。1996年,金基德拍攝處女作《鱷魚藏屍日記》。2000年,推出實驗作品《真相》,並組建自己的電影公司。2003年,推出作品《春夏秋冬又一春》,該作品曾角逐2004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 韓國導演金基德染病去世,享年60歲,曾獲威尼斯最高榮譽
    #12月11日,據媒體報導,韓國著名導演金基德去世,享年60歲,據悉,金基德導演因為感染新冠在拉脫維亞逝世。金基德,韓國導演,1960年12月20日出生於韓國奉化。金基德的導演生涯讓人印象深刻,他曾憑藉《撒瑪利亞女孩》摘下第54屆柏林電影節最佳導演的榮譽,還曾憑藉《空房間》獲得第61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同時他也憑藉該片提名金獅獎。
  • 韓國導演金基德去世,享年60歲,回顧與他合作過的明星
    #1960年12月20日,金基德出生在韓國,當時熱愛繪畫的他很是有天賦,但因為出生貧困,他的一生並非是那麼容易的,坎坷的人生路中,金基德更是中學沒有必要就輟學了,而後進入了工廠。金基德離開的消息也是由外媒傳開的,在11月20日進入拉脫維亞之後,金基德便開始尋找自己的住所,也正是因為此,在本月5號之後,卻再也聯繫不到他了。在多番排查之後發現,金基德因為眼暈症而入院之後離開了我們,疑似是感染了新冠,但目前整件事依舊在進行中。
  • 金基德:那個用身體說話的人開始沉默了
    圖/IC編者按:作為韓國最著名的導演之一,金基德一直因其作品風格的大膽和出格享有盛譽也備受爭論,他的多部作品都曾入圍柏林、威尼斯等頂級電影節,並屢獲殊榮。但近年來,金基德的個人生活也備受詬病,捲入諸多性侵和毆打女演員之類的醜聞。據韓國《朝鮮日報》援引俄羅斯消息人士11日報導,金基德因新冠肺炎併發症在拉脫維亞去世。
  • 金基德 在極度熱愛與難以忍受之間
    在世紀之初的十年裡,金基德的《漂流欲室》《撒瑪利亞女孩》《收信人不詳》《壞小子》等一系列作品成為他們的青春佐證。有網友留言:「比起很多在閱讀電影史時才知道的大師名字,金基德是真正伴隨我青春的那個人。」人們懷念金基德,同時懷念那個信仰藝術電影的歲月,通過他找到對慘綠青春的最佳寫照,發洩出自己對世界的恨意。
  • 以這樣的方式死亡,很金基德
    2020年,韓國導演金基德死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之前對《野生金基德》的書評裡,我將當時的金基德作品,劃分為三個階段。事實上,他是金基德(作品)的前半生,也是廣大中國影迷最熟悉的階段。野路子出身的金基德,為了逃脫父權魔掌,逃到了巴黎學畫,陰差陽錯寫劇本走上了電影之路。另一面的金基德,他在片場性侵女演員,以職務之便行各種不軌之事,也遭致其他電影人的不齒,直到近年被曝光,不敢回國。我曾經這樣理解金基德的前半生。
  • 韓國導演金基德意外去世!18年離婚,生前最後一次露面老態明顯
    12月11日,有媒體報導稱韓國著名導演金基德因新冠肺炎併發症在拉脫維亞去世,享年60歲。很多網友看到這個消息後都表示不可相信和深深的惋惜。有網友悼念稱"一路走好,別的我不知道,他的電影是真的不錯,太可惜了,是個好導演"。
  • 金基德與山西的電影緣
    有太多人熟悉「金基德」這個名字,熟悉他的所有電影作品,以及他在國際獲得的獎項和榮譽。但鮮有人知道,他在近兩年與中國電影人的合作,與山西電影人的緣分。  2019年10月,平遙國際電影展「發展中電影計劃」單元迎來一部神秘的影片——《青玉》。這是韓國導演金基德擔任監製的首部中國影片,僅有50分鐘的「縮小」版。
  • 韓國導演金基德因新冠去世,特立獨行拿獎無數
    當地時間12月11日,將於本月20日年滿60歲的韓國著名電影導演金基德被證實死於新冠病毒感染併發症。據拉脫維亞門戶網網站的報導,韓國導演金基德日前因新冠病毒,在當地醫院去世,得壽59歲。1960年12月20日,金基德出生在韓國慶尚北道奉化郡,在一個貧窮的小山村長大。9歲的時候全家移民漢城,金基德在一所農業技校就讀,因為家庭貧困,中學沒讀畢業就被迫輟學了。
  • 韓國導演金基德因新冠去世……特立獨行拿獎無數卻又醜聞不斷
    下面,我們來回顧一下這位有「韓國之光」稱號的導演滿爭議的一生…1960年12月20日,金基德出生在韓國慶尚北道奉化郡,在一個貧窮的小山村長大。9歲的時候全家移民漢城,當時金基德在一所農業技校就讀,因為家庭貧困,中學沒讀畢業就被迫輟學了。
  • 金基德,你現在在幹什麼?
    2011年5月,坎城,韓國導演金基德肖像寫真。圖片:視覺中國他的作品之所以無法成為主流,和金基德的電影風格有很大關係。2008年後,金基德宣稱自己換上了社交恐懼症,開始離群索居。沒辦法社交,但他仍然要拍電影。2011年的紀錄片《阿里郎》,編劇、導演、演員、後期製作、主題曲演唱,全部由金基德一人完成,加之大量的自問自答和獨白,整部影片猶如金基德的一次自我獨家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