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電影《三十七計》劇本研討會在陝西省作家協會會議室舉行。
劇本研討會全景圖
電影《三十七計》劇本改編自省作協黨組成員、省文學院常務副院長李鎖成的同名小說。李鎖成是榆林人,一直對故鄉有著深深的眷戀。煤炭資源給榆林市尤其是神木、府谷等地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貢獻,也給創業者們帶來了很多酸甜苦辣。如今,第一代創業者普遍到了新老更替的時代,如何選擇接班人,讓企業得以可持續發展也困惑著很多老企業家。小說以輕鬆幽默的方式展開敘述,從榆林私有煤礦企業老礦長劉興漢的家庭生活展開,深入探討老一代的創業者在家庭、社會、責任、情感、理性中的擔當、困境和選擇。同時,展現了榆林煤炭產業在產業轉型過程中對資源的開發與保護,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據出品人、西安長禾影業總經理謝思琴介紹,這部電影作為當代現實主義題材的院線電影,將由長禾影業和秦嶺世界文化傳播機構聯合出品,預計明年6月在榆林開機。電影將圍繞煤礦老礦長劉興漢、兒子大強、女兒二妮和青年礦工蘇子之間的愛恨展開:蘇子大學剛畢業,為了照顧多病的母親,迫於生計來到了興漢煤礦下井就業,成功地解決了一起礦難,獲得礦長劉興漢的認可,和他女兒二妮成婚,並接過了煤礦的管理權。但此後蘇子和劉興漢家庭尤其是大強的矛盾一再升級,和二妮也離了婚,決絕地離開後,他又選擇了煤礦生態修復產業,並且做得風生水起,當興漢煤礦陷入困境時,蘇子再一次做出了自己新的選擇……蘇子最終也理解了劉興漢嘴裡常說的「第三十七計」,即「人生之生計」,要生計,就得實現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才是大計,否則,生計就成問題。
張阿利點評劇本
省作協黨組書記齊雅麗、省電影家協會主席張阿利、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李震、陝西日報社副社長康愛軍、文化學者關寧、青年導演孫軍等專家以及部分省市縣委宣傳部門的負責人對劇本給予了肯定,認為「題材好」「站位高」「框架清晰」,已經具備了拍攝一部好電影的「坯子」,但是仍存在人物塑造還不夠飽滿、矛盾衝突設計還不夠激烈等問題。
李震點評劇本
聯合出品人、秦嶺世界文化傳播機構總經理席威斌代表出品方表示,主創團隊將認真吸收研討會上各位專家學者提出的寶貴意見和建議,精心修改打磨劇本,一定把《三十七計》拍攝成一部反映榆林煤炭行業發展、傳承、變革、生態、責任的精品電影。
作者/來源:榆林新鮮事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