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節,各家企業各出奇招刷存在感,而在海信青年節的傳播中,卻另闢蹊徑,突出「90後」,其表達的「青年」形象著實與老牌國企、行業大佬的刻板印象不符。海信作為國內家電行業48歲的「老人」,其企業員工年齡卻顯現出「年輕化」。
在這組海報中,海信對90後員工的個性表述,表示了極大的認同和讚賞。
據相關人員透露,海信員工平均年齡30歲出頭,年齡中位數更是僅有29歲,與國外網際網路企業相差不多,而高達67%的青年(35歲及以下)員工、42%的90後員工佔比,使得企業呈現出一種「青年」狀態。
細思則並不奇怪。在家電行業和B2B業務板塊,海信向來以創新者的形象出現。不僅有傳統家電業務ULED、雷射電視的變革引領,智能交通、精準醫療和光通信等新興科技領域同樣風生水起。這樣的業務延伸和升級發展之路,沒有「年輕的身體」,恐怕經不起折騰。
企業年齡可以分為兩個維度,一是企業自身的年齡,即創立至今的年頭,可以看出企業的持續經營能力,當然是越大越好;二是企業員工的年齡,能夠知曉企業是否有活力和創新力,穩定在一個區間是比較理想的狀態。
以網際網路行業為例。由於網際網路自身發展時間短,從業者也普遍年輕。百度17年、阿里18年、騰訊19年的歷史,對應的員工平均年齡分別26歲、27歲、27歲。除行業自身的年輕因素外,與網際網路公司對不斷創新創造能力的需求不無關係,而「青年」正是能滿足這樣需求的群體。
平均年齡外,年齡中位數(年齡中間值,可以反映人口年齡分布和集中趨勢,如老齡化)也是一個有趣的維度。據美國薪資調查網站PayScale2013年調查,Epic Games(26歲)、Facebook(28歲)、谷歌(29歲)等網際網路科技企業是最年輕的代表,作為對比,老牌科技公司的年齡中位數普遍偏大,如惠普(41歲)、IBM(38歲)、索尼(36歲)。但在2011年的調查中,Facebook的年齡中位數還是26歲。
回到開始的疑問:企業多少歲算「青年」?對企業而言,保持青年狀態,是擁有活力和創新力以持續經營的核心,而這個核心,就依託在企業的員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