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會疑惑給孩子報了機器人教育課程還需要學習再編程嗎?機器人教育跟編程教育有哪些區別傻傻分不清楚,今天格物斯坦小坦克為大家詳細介紹機器人教育與編程之間的區別。
涵蓋範圍不一樣。機器人教育:機器人教育需要軟硬體結合,注重多學科的綜合運用,需要融匯貫通多門類知識,如物理、數學、生物、歷史等,涉及的範圍廣,對孩子的綜合素質提高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機器人教育在特定年齡,會加入編程教學。編程教育:純軟體教學,注重編程的邏輯能力訓練,對於孩子的邏輯推理思維能力要求高。
建構基礎不一樣。國內大部分創客機器人,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對智能編程機器人套件內的特製零件材料的組裝搭建;另一類是開源硬體平臺結合電子元器件等零件進行DIY拼搭。
拼接成型的機器人,能夠行走,按照指令完成各種動作。有的機器人還配有設計優良的控制系統,通過自身智能編程軟體便能自動完成整套動作。編程教育:編程教育是以程式語言的學習與計算思維的培養為目的,需要將模塊一層層剝開,學習核心的邏輯、算法、語法和結構。編程學習能夠幫助青少年培養計算思維和邏輯思維方式:計算思維是指,人們在理解事物、解決問題時,能夠以計算機科學概念、邏輯還有算法來理解、判斷的一種思維方式。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繫作者。
培養孩子的側重點不一樣。機器人教育:機器人教育主要培養孩子的動手搭建能力、創造能力,偏重於工程思維的學習與實踐,其中涉及到讓機器人動起來和完成指令的編程應用,趣味性較強,對孩子綜合能力有了較全面的培養。編程教育:編程教育可以通過可視化圖形編程、代碼編程和機器人編程。編程學習能夠幫助青少年掌握一門新的語言工具:代碼,它是計算機世界的核心語言,就像書寫文字一樣,是人類用以表達的媒介。編程教育就像是學習這門新的語言,幫助學生搭建起與機器溝通的橋梁,用新的思維方式分析、解決問題。
不論是把編程納入機器人中還是機器人納入編程中,都不矛盾!我們認為二者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事實上,無論是讓孩子選擇機器人教育還是編程教育,都是為了給孩子們創建更多學習應用場景,通過跨學科的學習和實踐,提高孩子們的學習效率,培養孩子動手能力、邏輯思維等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這一切也都基於孩子有興趣,能夠堅持學習。
在STEAM教育中,強調的最多的還是孩子綜合能力的能升,同時也要讓孩子在接受機器人教育和編程教育的過程中清楚自自己的興趣所在,知道自己適合幹什麼,未來該往哪個方向努力,做好自己的生涯規劃。在接受機器人教育和編程教育的過程中,對於孩子來說,都是由易到難,先是趣味性為主,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玩中學」,在玩的過程中還能提升學習能力、創新能力、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進而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既然都是為了提升孩子的能力,所以真正的機器人教育從來不是要孩子造一個精美的機器人,寫一段完美無BUG的代碼,而是重點培養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綜合能力提升。作為未來人工智慧時代的主人,軟硬結合才是王道。這就要求我們在對孩子進行人工智慧方面教育的同時,不但要懂得科學原理,更是要學會應用實踐,以更好的知識、能力和心態來適應即將到來的人工智慧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