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他們浴血奮戰保衛家國;70年後,國泰民安,山河無恙。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CCTV-6電影頻道《今日影評》欄目推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特別策劃系列節目,邀請英雄老兵、軍事專家、青年學子與中國電影人匯聚一堂,透過抗美援朝題材影片之經典光影,帶領觀眾重溫那段盪氣迴腸的歷史。
10月20日,《今日影評》「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特別策劃系列節目推出「我的祖國」篇。創作電影《上甘嶺》主題曲《我的祖國》經典旋律的作曲家劉熾之子、音樂家劉欣欣,抗美援朝老兵後人、電影人常遠及電影頻道年輕的電影修復工作人員分別做客CCTV-6電影頻道,循著時代之聲回溯抗美援朝戰爭中文藝工作者的力量。
《我的祖國》代代相傳
讚歌唱給最可愛英雄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熟悉的《我的祖國》旋律在《今日影評》特別節目中唱響,年輕觀眾們也透過採訪分享著對於歌曲的不同記憶。一些觀眾在國慶檔影片《我和我的家鄉》片尾深受歌曲感動,而也有年輕觀眾可以說出它在經典影片《上甘嶺》中最初出現的段落情境:衛生員王蘭向坑道中剛剛抵禦完敵人進攻的戰士們唱起這支歌……「所有的戰士、所有的人都一起眼裡帶著光,把這首歌唱完了。」《今日影評》主持人瑤淼至今還記得幼時看到這一部分的震撼與感動。
創作《我的祖國》的作曲家劉熾之子、音樂家劉欣欣,受《今日影評》邀請連線做客節目。據他介紹,這首歌是唱給那些殊死搏鬥、不知道第二天太陽升起時還在不在人世的戰士們聽的,「家鄉的美好、親人的可愛(這樣的)家國情懷,才是他們能夠在那麼殘忍和艱苦的環境裡堅持下來的動力。」劉欣欣向《今日影評》追憶道,父親當年表示很認可喬羽貼近百姓話語的詞風,電影導演沙蒙也在聽完完整錄音版後流下熱淚。談及父親為《英雄兒女》創作的《英雄讚歌》,劉欣欣指出片中演唱該曲的王芳代表的正是「被低估」的文藝兵們,因為他們為戰士們提供了一種精神上的力量。「(父親)晚年就說,祖國、人民、中華民族,這是我永恆的主題。」
戰地文藝兵造精神力量
新時代工作者持續奮進
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很多文藝工作者都曾奔赴朝鮮戰場,去為志願軍戰士們加油。其中,就包括電影人常遠的大爺爺常寶堃及爺爺常寶華。透過《今日影評》連線,常遠向廣大觀眾講述起大爺爺前線殉國及爺爺受此激勵毅然奔赴前線的往事。「雖然說他們是文藝兵,但是像轟炸等各種情況都會發生,他們可能想做自己能做的。」 近來,常遠也在為電影頻道融媒體中心發起的「我家的抗美援朝老兵」公益活動發聲助力,在新媒體時代發揮青年文藝工作者的社會責任。「我們可能不拿槍、不扛炮,但是我們可以用文藝作品,給當時在作戰的那些戰士們一絲安慰。」
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七十周年,全國的文藝工作者都在積極開展相關影像資料的宣傳報導。院線方面有《金剛川》《最可愛的人》等影片上映在即,電影頻道的工作人員也為抗美援朝題材老電影展開修復工作。據電影頻道兩位「90後」修復員申坤與張超然向《今日影評》介紹,透過對修復工作的接觸,他們發現這個過程可能就是為過去和現在建造一所橋梁,儘量為觀眾提供更好的觀影體驗、讓他們了解那些鮮活可愛的人。「反觀七十年後,我們這些文藝工作者,仿佛隔著時空也感受到了這種家國情懷,也為他們加油鼓勁。」
據悉,電影文化評論類日播欄目《今日影評》每周一至周五晚22:00檔於CCTV-6電影頻道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