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青奧會被推遲到2026年。於觀眾而言,可能只是一場被延遲的盛會,但對運動員來說,或許失去一個脫穎而出的機會。四年之後,他們還會是他們嗎?這次錯過,又是否會成為終生遺憾?
撰文/應虹霞 張楠 徐思佳 葉珠峰
編輯/王麗梅
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15日宣布,原定於2022年10月至11月在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舉行的第四屆夏季青奧會將推遲至2026年舉行。
消息猶如一顆石子,在湖面砸出一圈漣漪。
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簡稱「青奧會」)歷來都是希望之星脫穎而出的絕佳舞臺,號稱「年輕版奧運會」。從國乒名將樊振東、國羽名將石宇奇,到國外的張本智和、平野美宇,國內外許多運動員藉此舞臺,步入了體育生涯的快車道。
他們似初生牛犢,在青奧舞臺初露鋒芒,颳起「青春風暴」。而當四年一度的機遇因疫情突然隨風而逝,新生代青奧人該何去何從?
若說從青奧會脫穎而出的知名運動員,那就不得不提到國乒名將樊振東。
2014年,樊振東問鼎了在南京舉行的第二屆青奧會桌球男單冠軍。
期間發生了有趣的花絮。當時,東道主高層人士赴運動員村看望中國代表團,見到個子嬌小的「小胖」還以為他是練體操的。「97後」的樊振東當時只有17歲,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將。
2014年南京青奧會上,年僅16歲的蔣惠花在女子舉重48公斤級決賽中,以193公斤的總成績(抓舉88公斤、挺舉105公斤)為中國代表團奪取首金。這個成績即使放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也可以拿到銀牌。
2013年亞青會奪金時,有很多記者圍住小蔣採訪,結果攝像機鏡頭開始錄影后十幾秒,她因為緊張都沒說出話來。而南京青奧會奪冠後,蔣惠花的笑容十分燦爛,看到媽媽來到場邊時,她不顧一切地撲了上去擁抱,頒獎儀式上,她還主動與奪得銀牌和銅牌的運動員握手致意。
對於國羽來說,青奧會也一直都是讓國青隊隊員迅速成長的奠基石,也是隊伍選拔人才最重要的一個舞臺。羽毛球世青賽、青奧會羽毛球比賽通常都是國羽青年隊隊員第一次面對的大型國際大賽,也能夠更全面地檢驗他們的能力。
國羽現在當打主力石宇奇、何冰嬌都曾經在青奧會上獲得冠軍。兩年前的2018年,在當年布宜諾斯艾利斯青奧會上奪得冠軍的男單選手李詩灃,還曾因此成為「70年國慶」羽毛球運動員代表,載譽登上了國慶花車。
這待遇,絲毫不遜色於其時奪得世界冠軍而歸的中國女排姑娘們。
除此之外,如今中國體操女隊主力唐茜靖,是2018年布宜諾斯艾利斯青奧會平衡木冠軍。而現國家遊泳隊女子自由式名將沈鐸是南京青奧會6金王,李廣源也一舉拿下四金,如今是僅次於徐嘉餘的中國男子仰泳名將。
對許多運動員來說,青奧會是他們職業生涯參加的第一個國際級綜合大賽。某種意義上,這是他們出道的「成人禮」。
蔣惠花清晰記得,南京青奧會算是她參加的第一個國際級綜合大賽,這個意義不凡的首金給「小花」建立了自信,也讓她一下成熟了起來。
2026年青奧會推遲的消息傳來,回憶起南京青奧會的賽場,蔣惠花首先想起的就是第一次在父母面前證明自己的興奮感。
「因為是東道主,加上13年的亞青會也是在南京比的,我對場地還有我們南京的觀眾、志願者們都感覺特別親切,唯一不同的就是我爸媽有機會第一次去現場觀看我比賽。那時年輕,表現欲比較強,但比以往緊張,雖然前面有一把失敗了,最終發揮還是挺不錯的!」
「青奧會比賽時,我把自己最好成績提升了10公斤,還打破了當時的世界青年紀錄,發揮還算不錯,給我奠定了以後在賽場上繼續拼搏的信心,也給我帶來了要往更高方向衝擊的決心。」蔣惠花開心地回憶說。
如今,蔣惠花已經是世錦賽的冠軍,這個曾經因青奧會首金家喻戶曉的小姑娘,漸成為了中國舉重軍團的主力選手,為東京奧運會作準備。
何冰嬌感恩青奧會帶給她的巨大成長。在她看來,因為這一盛會和同時期優秀對手的存在,不僅僅是青奧會,亞青賽、世青賽,「我的整個青年時期都享受著這樣高水平的對抗。」她尤其感恩青奧會時期帶過她的朱偉倫教練,稱朱教練的指導「影響了自己很多」。
石宇奇將青奧會稱作「跨過年輕人,成人的一個重要比賽」,是「青年階段最重要的比賽「。在他看來,青奧會是檢閱能力,也是收穫自信的舞臺,「能在這樣的大賽中獲得一些成績,當然是這一批青年隊員實力的體現。」
2022年青奧會延期的消息傳來,圈內反應不一。
國羽歷來重視青奧會。2022年青奧會延期,對於國羽青年隊的備戰造成不小衝擊。
中國羽協秘書長、二隊主教練王偉談到此事時向騰訊體育表示,國際奧委會突然宣布這一變動對於隊伍的備戰,的確帶來一定困難。
「因為我們的青奧會布局一直都是提前安排的,這一批04年往後的球員都是備戰2022年青奧會的。」比賽推遲不可抗拒,令人無可奈何,但王偉也表示,國羽在尊重和支持這一決定的同時,也將積極準備預案。
面對突如其來的延期,有些隊伍顯得不慌不忙。
據了解,包括中國體操隊和遊泳隊,眼前還沒有建立起一支備戰青奧會的隊伍,目前適齡年齡段的青年運動員也還沉澱在各支省隊。目前,其主要任務還是建設國家隊,主要面向東京奧運會;等到東京奧運會結束,正式備戰青奧的時候,再從省隊選擇苗子備戰。
圈內人士指出,錯過2022年青奧會,對於國乒人才隊伍建設影響不大,「只是損失了一次考驗隊員的重要機會。」
以樊振東的經歷為例:先打世青賽,再打青奧會;2015年在僅有的5個男單入圍資格中拼下一席,代表國乒參加世乒賽男單;通過男單考驗之後,要看他能否進入世乒賽團體決賽的陣容。然後是拼世界盃男單資格,拼亞運會男單資格。每一步都是挑戰,但每一步也是機會。
但對中國隊的對手來說,錯過青奧會,影響恐怕就不是這麼簡單了。
近年來,在桌球、羽毛球等項目上重點發力的日本隊,祭出了JOC精英企畫,幻想實現對中國乒羽的「彎道超車」。
事實上,2018年青奧會,就集齊了王楚欽、張本智和等「青年四大天王」。而張本智和最終也拿下了亞軍,僅屈居樊振東拍下。
區區一個張本智和,並非日本追求的目標。他們一直在試圖尋找批量製造「天才」或者「怪物」的辦法,這就是重點強化青少年運動員的所謂JOC精英企畫,而張本智和、平野美宇,不過是這條「流水線」的產品之一。
毫無疑問,錯過了青奧會,日本欲彎道超車中國,難度加大。
青奧會延期對韓國的衝擊,恐怕韓國運動員失去了一次奪冠而獲免服兵役的絕佳機會。 這些項目包括足球、跆拳道、射箭等韓國體育傳統優勢項目。
韓國法律規定,男子在18歲到35歲期間必須服兩年兵役,體育運動員方面,若能夠在所在項目取得出色成績,可以被免除兵役,2002年打入世界盃四強的那支韓國隊就被免除兵役。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韓國球迷都盼著孫興慜等球員奪冠,這樣他們可以被免除兵役,事實上後者做到了。
如果說,從備戰層面,隊伍反應還算平靜的話,那麼對年輕運動員的影響是大家公認的。2022年青奧會延期的消息傳來,推特的反響有些炸。
一名日本網友質疑稱,「為什麼要延期?要知道,青奧會是有年齡限制的。」
多名外國網友轉發了擊劍運動員sabar,在2010年新加坡青奧會上的文身。那是一枚紋在手臂上的首屆青奧會LOGO,而這一天(4月30日),恰好是他母親的生日——對於這一年齡段孩子們來說,這或是他們離家最遠的一次旅行。
網上「炸」出的一幅幅新加坡青奧會領獎臺,特寫鏡頭中,是一張張世界大賽上不多見的稚氣未脫的面龐,膠原蛋白滿滿。
青奧會規定,參賽運動員年齡在14歲-18歲。這一年齡限制的存在,無疑將使諸多深具潛力的新秀完美錯過。也因此,在宣布青奧會推遲的同時,國際奧委會也表示「青奧會將使許多年輕運動員感到失望」,措辭中流露歉意。
多名資深體育記者向騰訊體育指出,不可否認,青奧會是隊伍考驗希望之星很重要的一個比賽,「希望之星都會從這裡走出」,但並不是絕對重要的比賽。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當年跟樊振東一起出徵布宜諾斯艾利斯青奧會的一名高姓乒球女單選手,她最後並沒有「出道」。2014年南京青奧會體操冠軍王妍,最後雖然入選了裡約奧運會大名單,隨同女隊獲得銅牌,「但這已經是她職業生涯的天花板」。如今王妍已經退役。
「隊伍給機會,說明看重你,想培養你。但最後能不能出來,還要看自己。」
而一名運動員要完成正式出道,青奧會,或只是一個過站。
幸運的是,樊振東在「後青奧」階段的每一步,都走得非常紮實:在南京青奧會上完成了世界青年頂級桌球賽的「大滿貫」之後,2015年1月世界盃團體賽男團冠軍,2月獲得蘇州世錦賽第一張男單入場券;2016年9月中國公開賽男單決賽中4-0完勝新科大滿貫得主馬龍,收穫男單冠軍,10月世界盃男單決賽4-1戰勝許昕,奪得個人生涯首個世界三大賽的單打冠軍,一步一個腳步,成長為當今世界排名高居前二的國乒當打主力。而未來等待他的,還有世乒賽、奧運會這樣的「終極大考」。
樊振東17歲出戰南京青奧會。圈內人士指出,國乒基本會派16-17歲,也就是2004年以後出生的運動員參加青奧會,青奧推遲四年對國乒二隊隊員影響較大,「沒有了青奧這條路,就要走別的路。」
2022年的青奧會延期至2026年後,身為前輩的蔣惠花也不忘為後輩小將打氣,「作為過來人,我覺得雖然可能錯過了這次青奧會,但沒關係,你們後面還有很多機會向更大的賽事發起挑戰,所以不要焦躁,不要放棄,打好基礎,未來是屬於你們的。」
對於真正有實力的運動員,沒有青奧會,並不意味成長的大門提前「關閉」。是金子,總會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