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晶片之母:造出「中國芯」打破美國壟斷,當初差點放棄

2020-12-27 騰訊網

曾有美國科學家說過:「美國可以隨時關閉中國發電廠的發電機,讓他們再也打不開!」

美國的這份自信來自於對晶片的壟斷,而任何電子產品尤其是關乎國家安全的北鬥衛星、戰機和航母,一旦離開了晶片,等於廢鐵一堆,甚至可能被有心人操控調轉槍頭打向我們自己。所以從某個角度講,晶片不僅決定了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還干係著國家安全。

曾經,我國的智能晶片領域一直受制於美國,每年從美國進口晶片的總價值超過石油達到2000多億美元,而西方國家也正是利用在晶片領域的優勢,遏制住了中國的發展。

為了不讓中國的裝備被其它國家「卡脖子」,研發自主晶片的任務迫在眉睫,我國中科院院士在得知這一情況後,放棄安度晚年的機會,

66歲重新回到崗位上,主持中國龍芯的研發。她就是曾經研發過兩彈一星晶片的黃令儀院士。這個名字值得我們每個人銘記。

目睹過山河破碎

1936年,廣西南寧市的一家普通小院裡,一個女娃呱呱墜地,時值內憂外患,她與父親母親過著顛沛流離四處逃難的日子。

有一次逃難途中,一架敵機從頭頂呼嘯而過,經歷了敵機在頭頂機槍掃射的黃令儀,把恐懼深深地印在了腦海裡。戰爭的殘酷,在她的心裡種下了一顆種子:一雪前恥。

她說:「我這一輩子最大的心願,就是匍匐在地上,擦乾祖國身上的恥辱!」

目睹了山河破碎和妻離子散,黃令儀從小就明白了弱小被人欺的道理,戰亂結束後,在父母的支持和自己的努力下,她憑藉著優異的成績考上華中工學院,當時清華開辦半導體專業,開始廣招賢能,黃令儀前往清華進修,從此與半導體結緣,此時她22歲。

親歷過三年災害

拿到碩士學位的黃令儀回校創辦了半導體實驗室,即便沒有優越的條件,還是憑藉著努力和熱忱研製出了二極體,受到了當時科學院院長郭沫若的鼓勵。可就在黃令儀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三年災害來了,糧食供應不足,半導體沒有資金支援,被迫中止,黃令儀被分到中科院計算機研究集成電路。

65年,國家批准微型計算機的研究,隨即中科院副院長張勁夫宣布成立計算所二部,這就是代號「156」的中國第一個晶片團隊,專攻微型計算機。黃令儀此時負責研製半導體三極體,由於難度大條件差,黃令儀將組員排成三班倒,自己更是一幹就是13個小時,在夜以繼日的努力下,終於在1966年國慶之前,給祖國報了喜。

四年後,「東方紅一號」發射,156計算機晶片在浩瀚的夜空中飛行,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製並發射成功的國家。

經費緊張,晶片研究再次叫停

1984年,電晶體的研發正如火如荼,科技處卻叫停了項目,黃令儀聽到後先是大吃一驚隨後斬釘截鐵的說:「計算所若不研究晶片,今後做計算機設計的人只知道用晶片,晶片怎麼製作完全不懂,怎麼能設計一臺好的計算機呢?」

但得到的回答卻是:「所裡經費太緊張了,拿不出錢來支持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研究。」十幾年創立的研究因為經費結束,走出大樓的黃令儀失聲痛哭。

萬般無奈下,黃令儀到微電子中心報到,此時黃令儀50歲。

琳琅滿目非國貨

1989年,黃令儀去美國洽談項目的時候,恰好遇到了一個國際晶片展覽,一周的時間裡,黃令儀仔細觀察每一個展位上的產品,但讓她失望的是,近千個展位裡,沒有一家是中國的,她在日記裡寫道:「琳琅滿目非國貨淚水漣漣」。

受了打擊之後,黃令儀給自己立下軍令狀,一定要研發出屬於中國的晶片。

2001年,黃令儀接到「中國計算機之母」夏培肅院士學生的邀請,參與研究計算所CPU物理設計,黃令儀馬不停蹄的趕過去,可當聽到這個項目的研究經費只有100萬元的時候,黃令儀心涼了,她又怕資金不足半途而廢,此時的她已經65歲,她在退休和堅持之間搖擺不定。最終,她心中的信念戰勝了放棄的念頭。哪怕是無功而返,也要拼一把試試。2002年,開始主持中國龍芯的項目研究。

中國晶片之母

66歲的黃令儀為了能保持精神頭,每天早起鍛鍊,再乘車趕往計算機所工作,這一幹就是15年,從1B,1C到3A,3B,再到再到GS464E,每一張設計圖,每一項研究數據,她都一一過目,不容許一點點錯誤。終於在2018年,82歲的黃令儀研製出了「龍芯3號」,打破了美國豔芳多年的技術,實現了中國復興號,百分之百的國產。中國人在晶片領域,終於能站起來,挺直腰杆,大聲說話了!

2019年,黃令儀再接再厲,龍芯3A追上了美國AMD的挖掘機CPU水平。

由於貢獻卓越,2020年,中國計算機學會給黃令儀頒發了CCF夏培肅獎項。獲獎理由寫著:

「黃令儀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裡,一直在研發一線,參與了從分立器件、大規模集成電路,到通用龍芯CPU晶片的研發過程,為我國計算機核心器件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如今,84歲的黃令儀仍然奮戰在一線,在與晶片打交道的幾十年裡,有過失望,有過困難,但她都未曾放棄過心中的信念:為中國造成高端晶片,為祖國抹去恥辱。

黃令儀的貢獻將會被歷史和人民永遠銘記。

相關焦點

  • 中芯國際取得巨大進展,打破晶片壟斷指日可待
    不要小看那小小地一枚電子晶片,可以說光是造它的工具都是世界頂尖的科技結晶,而在晶片技術方面,中國一直是處於後起之秀的位置,雖說比上不足,但是比下有餘,然而就在最近,國產版7nm正式出動!中芯國際取得巨大進展,打破晶片壟斷指日可待。
  • 「中國芯」橫空出世,打破美國技術壟斷,82歲科學家做出巨大貢獻
    中國的發展是世界有目共睹的,這也是非常值得讓國人驕傲的。然而和發展了200多年的美國相比,我國至今仍然有很多差距,不過胖子不是一口吃成的,相信以我國如今的發展速度,總有一天會超越美國。
  • 156億資金到帳,耗時3年打破壟斷,造出中國最先進的內存晶片
    提及中國晶片巨頭,大多數讀者都會想到成功出圈的華為、紫光展銳等企業。但這兩家企業都擅長處理器晶片的設計,而晶片的種類有很多,除了手機SoC之外,還有基帶晶片、存儲晶片等等。 受歷史因素影響,目前全球存儲晶片市場的大多數份額都被掌握在韓國三星、SK海力士、英特爾、美光等海外巨頭手中。
  • 打破美日韓壟斷?中國晶片加速國產化,國家開始「放大招」了
    美國對華為科技封鎖以及晶片限制,驚動了整個晶片產業,非要用一句話形容華為的話,就是「沒有傷痕累累,哪來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難!」  可是這依然擺脫不了華為存在的「軟肋」,亦或者是我國科技企業在半導體晶片領域的最大「短板」。  眾所周知,自華為被制裁以來,美國就多次修改晶片出口規則,導致了包括臺積電、美光、三星、索尼、高通、中芯等在內的晶片企業無法在供應華為晶片。不難發現,這些企業都是華為的供應鏈,但是他們大多都是美日韓晶片企業,而為數不多的中企卻也受到了限制,是因為都用到了美國的技術。
  • 打破歐美企業核心技術壟斷 萬州造「中國芯」即將投產
    近日,隨著萬州首顆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3D感測VCSEL晶片在威科賽樂公司正式下線,成功打破了歐美企業核心技術壟斷。目前,該晶片生產線已全面進入工藝優化階段,預計下半年進行小批量投產。「以前,VCSEL晶片核心技術掌握在歐美等發達國家的手中,該晶片的下線,意味著威科賽樂成功擠入了全球為數不多可以自主研發VCSEL晶片的企業陣營。」
  • 比晶片更「迫切」!美國壟斷95%市場,中國花20年時間嶄露頭角!
    美國是世界上科技實力最強大的國家,掌握了科技霸權,然而隨著中美科技摩擦日趨激烈,近年來美國升級晶片出口管制,卡我們的脖子,一時間「缺芯少魂」引發廣泛關注。所謂的「芯」指的就是晶片,而「魂」則指的是作業系統。
  • 中國晶片巨頭助攻華為,打破海外的壟斷
    中國晶片巨頭助攻華為,打破海外的壟斷我們現在生活的21世紀時代是一個被科技包圍的幸福的時代,因為有各種各樣高科技電子產品還有發達的網絡出現,讓我們的生活變得非常快捷,尤其是手機這個電子產品更是在我們生活中佔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這樣說我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手機了,因為有了手機我們不用出家門便可以了解到外面的信息,購買到外面的東西,而且手機也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增添了很多樂趣
  • 打破日本技術壟斷,中企巨頭突破晶片材料,關鍵性堪比光刻機
    只不過光刻膠一直被日本企業壟斷。包括東京應化,富士膠片等日本企業都是光刻膠領域的巨頭。 因為在光刻膠產業有著極大的話語權,所以不少國家都要選擇與日本合作,進購光刻膠。日本長期維持對光刻膠的壟斷,但中國企業傳來好消息,突破了關鍵晶片材料,打破壟斷。
  • 中國晶片再傳佳音,打破美國技術封鎖,速度之快讓美方始料未及
    對於各個國家而言,晶片是最高科技水平的代表,是科學製造的王冠。如果繼續深究,晶片又屬於半導體領域。但是,我國在半導體領域的發展遠遠落後於美國等發達國家。在自己無法生產出高水平晶片之時,我國眾多手機企業只能寄希望於向外國進口成品晶片,臺積電就是華為長達十年的晶片代工商。在此之前,華為對其有著超乎尋常的依賴。
  • 中國晶片真的來了!「魂芯二號A」震撼發布
    中國晶片真的來了!「魂芯二號A」震撼發布 工程師3 發表於 2018-05-17 11:18:32 中國晶片來了!
  • 中國北大教授突然宣布,打破美國晶片壟斷時機日漸明朗
    相信最近一段兒時間,大家對中美貿易摩擦不斷的新聞有所耳聞,其中引起大家廣泛討論的就是華為,作為一個中國民營企業被列入美國實體清單、眾所周知,華為在5G技術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佔據了行業發展的制高點。
  • 日本媒體:美國打開潘多拉魔盒,中國獠牙漸顯有望壟斷晶片市場
    當然,這還是因為中國的科技和經濟發展迅速,我一直都為我的祖國感到驕傲,同樣的,我們現在也能感受到中國科技在世界上有怎樣的影響力。我國的科技在世界上也是開始佔據了更大的比重,可能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吧,美國才開始打壓中國的發展的,尤其是美國開始打壓中國的科技企業,其中先後就有聯想,大疆,華為等企業遭到了美國的「襲擊」,其中華為無疑是被美國針對的最慘的中國企業。
  • 打破美日韓壟斷?國產存儲晶片取得新突破,官方聲明暗藏玄機
    中國是世界第一大晶片進口國,2018年、2019年、2020年連續三年的晶片進口金額都超過了3000億美元,是中國第一大宗進口商品,比石油還緊缺,而我國的國產晶片自給率僅有12%,88%的市場需求都要從國外進口。因此某種程度上來說,中國市場養育了海外的晶片巨頭,讓它們賺得盆滿缽滿。
  • 美國制裁中國晶片,對我們來說利大於弊
    一言以蔽之:在一個成熟且注重安全的市場,要打破行業巨頭壟斷是極為困難的。 有人或許會說,中國市場那麼大,我整套搞行不? 當然可以,但你要注意,進口世界最好的生產線,如果造出的產品不能出口,損失的國有資產就是天文數字! 要知道,二戰後的南美諸國也曾嘗試這樣的工業化,結果那真的是悽慘!
  • 打破美歐壟斷,中國伽馬刀實現100%國產化!國產替代潮來了?
    來源:金十數據打破美歐壟斷,中國又一領域實現100%國產化!《浙江日報》12月8日報導,近日上海長徵醫院、成都華西醫院等伽瑪刀設備上,都已裝入國產醫用鈷-60放射源,用於腫瘤精確放射治療的伽瑪刀終於有了"中國芯"。資料顯示,鈷-60是鈷元素的一種同位素,其鈷-60放射源在農業、工業、醫學等方面應用廣泛,尤其是醫用鈷-60更是被稱之為伽瑪刀設備的"心臟"。
  •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傑發科技打造智能汽車「中國芯」
    本報記者 向炎濤「汽車電子晶片市場非常大,容得下很多公司;汽車電子晶片是汽車的大腦,決定著汽車的核心技術水準。希望汽車整車和零部件廠商要敢於使用國產晶片,這樣才有利於中國本土汽車產業的發展,強化核心技術。」
  • 打破投影壟斷格局 投影中國芯LCOS再升級
    何謂之卡脖子呢?其實也不一定就是「技術掛帥」或者「獨家壟斷」的領域——但凡那些,你沒有、人家有、你又必須用的,都是卡脖子產品。 在蓬勃發展的投影產業中,「光閥」即是國內投影產業鏈被卡脖子的關鍵器件:從全球市場份額分布看,2019年全球1400萬臺投影,差不過近400萬臺在國內市場銷售;如果從產能看,國內投影產業鏈更是佔據全球多一半的製造和配套份額。
  • 國產芯再傳好消息!中芯國際巨資購買晶片機器:加速量產14nm晶片
    相信大家都知道,近日,美國再次加碼限制華為晶片業務的發展,試圖通過對臺積電施壓,來進一步達到全面「斷供」華為的目的,如此可見,在這樣的「大環境背景」中,國產晶片全面替代無疑已經成為了大勢所趨,而目前整個國產晶片產業鏈最薄弱的環節,無疑就是在晶片製造領域,雖然目前國內最大的晶片代工企業
  • 比晶片更緊迫,美國幾乎壟斷全球市場,中國用20年才嶄露頭角
    「缺芯少魂」一直是中國信息產業的痛點。而無論是晶片還是作業系統,美國都處於壟斷地位。目前,我國半導體產業就因為沒有掌握晶片的核心智慧財產權,而處處受制於美方。華為、中芯國際等在晶片技術的研發方面取得顯著成就的中國科技巨頭,更是成為美國商務部制裁的主要目標。
  • 對中國芯貢獻最大的人?創辦大陸首家晶片代工廠,唯一12寸晶圓廠
    眾所周知,為了中國芯能夠崛起,國內眾多的企業、眾多的有識之士,都貢獻出了自己的力量。大名鼎鼎如倪光南院士,時至今日依然在為中國芯崛起而奔走,還有像華為海思總裁何庭波等等。但真要說起來,從對整個中國芯的貢獻來看,我認為張汝京博士,或許是對中國芯貢獻最大的人。為何說他才是對中國芯貢獻最大的人呢?有兩大典型事例可以說明,第一是他創辦了中國大陸首家晶片代工企業,它就是中芯國際。第二是他創辦了中國大陸唯一一家12寸晶圓廠,它就是上海新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