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開局,已經是一個災難片式的開場,綿延數月的澳大利亞山火,接近兩億隻動物在失去生命,328大涼山森林火災,泰國乾旱,東非遭遇嚴重蝗災……
今年的世界地球日似乎格外重要,從前覺得國外的災情似乎與我們毫無瓜葛,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把我們全球人類,都拉到同一個對抗戰線上,我們是命運共同體,我們該一起守衛我們共同的家園。
或許你們質疑過中華文化的發源地,黃河流域的中上遊為何是黃土高原,荒蕪的土地是如何衍生出繁華的華夏文明?原因很簡單,不過是人類對土地過度砍伐開墾,一代接一代人無節制的掠奪,終於耗盡了土壤的養分。
國家推行的「退耕還林」,「退耕還草」政策,將土地還給大自然,讓土地得到休養生息,讓這片土地得以休憩。
地球已有45億歲,人類存在的時間對於地球不過一瞬,地球本身有著豐富的調節系統,只要人類不過度消耗地球資源,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都能恢復,不過人類能不能見到這一刻那就兩說了。
很多人看到生態環境被破壞,內心想著我能為地球做些什麼。去種樹吧?我們人工種植的樹木存活率並不高,而且品種單一併不符合生態的要求。簡單點,少用些紙吧,每減少一張紙的使用,就可以減少砍伐林木,四捨五入就是在植樹造林了。去放生吧?不符合生態的放生會因為缺乏天敵而造成動物入侵的情況,當然小龍蝦是個例外。
為了公益而公益的行為,只是為了掩飾內心的慚愧哦。正確投放垃圾,減少塑膠袋的使用,減少浪費紙張,結結實實是可以從自身做起的小事,卻能為保護地球出一份力哦。
世界地球日小知識:
2020年4月22日,是第51個世界地球日。世界地球日起源於美國,1970年,由蓋洛德·尼爾森和丹尼斯·海斯發起,呼籲創造一個清潔、簡單、和平的生活環境。1990年4月22日,全球140多個國家、2億多人同時在世界各地舉行形式多樣的環保宣傳活動,這項活動得到了聯合國的肯定。此後,每年的4月22日被確定為「世界地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