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麼一個國家,離我們十萬八千裡,卻是新聞聯播的活躍分子,也是各種智商教育分析的常客。它的國土面積還沒我國北京城大,雖然身處荒漠,卻變身農業大國,全民實現番茄自由。它還盛產諾貝爾獎得主,也是很多科技的發源地,比如U盤、QQ微信的即時消息傳輸技術等等。
今天的主角就是,以色列。一手好牌打爛的國家見多了,比如我們前面說過的阿根廷、巴西。但一手爛牌打好的國家還真不多,中國算一個,以色列算一個。在中東27個國家中,雖然沙漠環伺,但絕對跟窮不沾邊,卡達、阿聯、科威特等國都靠石油賺得缽滿盆滿,不過令人意外的是,阿拉伯的石油資源並不豐富,卻混成了人均GDP 4萬美元以上,中東唯一的發達國家!
1、一手爛牌打好
以色列是個年輕的國家,但講起歷史卻非常悠久~~~且悲慘。公元前1000年左右,以色列國就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之後被亞述、巴比倫、波斯、古希臘和羅馬帝國輪番徵服。公元70年,還被「掃地出門」,開始長達近2000年的"大流散",遭遇眾多排擠和迫害,我們最熟知的莫過於二戰的納粹大屠殺,導致600多萬猶太人失去生命。"回家的誘惑"對於猶太人來說可太大了,他們想要在獨立國家裡當家做主。1947年,這場大流浪迎來終結的號角。
這年的11月29日,在英美的支持下,聯合國大會在紐約法拉盛草地公園通過181號決議,決定在巴勒斯坦地區分別建立一個阿拉伯國家和一個猶太國家,也就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1948年,以色列宣布建國,一個消匿了近兩千年的國家在原址復活,成為世界上唯一以猶太人為主體民族的國家,笑到原地打鳴就是猶太人當時的心情,但事情沒那麼簡單。
阿拉伯人一向都反對分治,在猶太人大流散的時間裡,有一千多年阿拉伯人都是這地區的主體民族,1947年阿拉伯人佔總人口的2/3以上,擁有一半以上的土地,可是分治決議卻把巴勒斯坦地區57%的土地劃給了猶太人,加上文化和宗教上的衝突,阿拉伯人更不服氣。直到現在,大部分阿拉伯國家都不承認以色列,也沒有和它建立任何正式的外交或經濟關係。
所以,以色列從建國之初,就面臨著險惡的環境,周邊都是阿拉伯國家,都想"弄死它"。從1948到1982年,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爆發了5次中東戰爭,此後衝突動蕩也沒停過,當地人已經習慣了天空的火箭彈和半夜的空襲警報。
周邊環境如此難堪就算了,自身資源也是一塌糊塗,以色列一半的國土都是沙漠不毛之地,淡水、石油資源和可耕種土地非常匱乏。在上世紀建國之前,以色列是英國的殖民地,那時英國人的官方預言是,巴勒斯坦地區能養的人最多不超過200萬人。但打臉的是,如今以色列人口已經超過900萬,坊間甚至有說法,按照以色列的農業科技水平,大概可以養活目前地球3倍人口。
除了人口穩增,經濟也突飛猛進,在短短幾十年時間內,生活水平已經和德國、英國、加拿大等西方國家齊頭並進。以色列最為人稱道的不是他的富裕程度,而是他怎麼把一手爛牌打好,舉幾個典型例子
1、農業上,缺水沙又多,卻發展出高度發達的節水農業,滴灌設備、新品種開發舉世聞名;
2、石油資源匱乏,轉身點亮了可再生能源先進技能,95%以上的家庭使用太陽能熱水器。
3、雖然不產鑽石,卻是全球鑽石加工業一哥,包攬了世界上約六成的寶石級鑽石加工,鑽石出口佔了全部工業品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
4、四面楚歌,硬被逼出一身好武功,國防科技精益求精,鐵穹飛彈攔截系統也是臨危受命、頂著加沙的飛彈研發成功。綜合科技實力強悍,有第二矽谷之稱。微軟、蘋果、英特爾等200多家跨國企業在以色列都有科研中心,大家熟悉Windows XP系統就是從這裡走向世界的。
在先天不足、四面楚歌的環境下,逆天改命、絕地逢生、變廢為寶,將一個國小而多難的國家變成發達國家,以色列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2、中東神話,全靠美國buff?
以色列國土非常小,資源又很有限,註定不會成為很大的市場或搞出大規模的工業,所以它唯一的選擇,就是走小而精這條路,追求高精尖。但這一切都有個前提,就是得先確保自己不會被周圍國家幹掉,而它最大的貴人,就是美國。直到現在,以色列的安全還是美國在中東的核心安全利益之一,那麼,美帝為什麼要罩著以色列?
其中一大原因,就是美國猶太人對以色列的天然情感。大家想想,在全世界流散近兩千年後,猶太人還能聚一起組建一個國家,這種認同感和凝聚力是很不可思議的。
在美國,就有著為數眾多的猶太人,根據2018年的數據,世界上猶太人口約1460萬,在以色列的最多,有超過600萬人,美國其次,有570萬,佔比都在四成左右。諸如愛因斯坦、米爾頓·弗裡德曼、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還有摩根家族、狙擊過泰銖的索羅斯等,都是其中代表,有錢又有權,政治遊說力量強悍。
文化上的認同、政治遊說集團的因素,加上美國在中東的戰略和安全利益考量,使得美國和以色列結成了特殊的同盟關係,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多方面,美國都罩著以色列,以色列也一路緊跟美帝走。
1987年以來,美國平均每年給以色列30億美元的經濟和軍事援助。以色列用著美國最精良的武器,是全世界唯一一個拿了美國的經濟援助,還不用解釋錢花在哪裡的國家。雙方的貿易上,美國是以色列最大的單一貿易夥伴國。這關係有多特殊,你細品。
有美帝罩著,周圍的阿拉伯國家動手都得掂量下輕重。但一個國家的發展,僅靠外力那只是扶不起的阿鬥。以色列之所以能活成小國神話,雖然有美國罩著,自身的底子也足夠硬。
3、被「逼」出來的中東強國
以色列周邊「群狼環伺」,明天和飛彈不知道哪一個先來,國防工業也自然成為以色列的立國之本。即便是有美國威懾還是不保險,打鐵還需自身硬。以色列建立了在全球範圍內都一枝獨秀的飛彈攔截系統,不僅自己用,還外銷。2018年,以色列武器裝備和技術70%以上用於出口,客戶遍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再者,以色列實行全民兵役制,無論男女年紀到了都得參軍,一般男性服役3年,女性服役2年,然後自動轉成預備役。以至於在以色列面試時問得最多的問題不是:你是哪個學習畢業的?而是你是在哪個部門服役的?
其次,以色列非常注重教育,這也是科研之本。政府對教育的投入長期保持在國民預算的10%左右,金額佔GDP比例位列全球第一,可以說是不計成本。再來看一組數字:
以色列規定義務教育12年,還不足北京大的國土面積,擠下了66所高等教育機構,每5個人中,至少有1個是大學學歷,每一萬人中,就有135個科學家和工程師,遠高於美國的85人,居世界第一。大概每5個諾貝爾獎,就有一個是猶太人拿走的,1966年以來,就有12位以色列人將諾獎收入囊中。看到這些數字,文化水平有限的我,只想說句牛批
所以至今可以在以色列看到2種截然不同的經濟模式,一類是以卡達等國為代表,賣石油致富,另一類則是以色列從農業工業、生物醫療,到通訊電子等行業都高度發達,科技成為經濟的重要發動機,對GDP的貢獻率高達 90%以上。優劣很明顯了,石油會有挖光的一天,但科技只會越來越值錢。
最後我們來總結下,遊吟詩人萊昂納德·科恩曾說過:「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得以進來的地方。」這句話形容猶太人也挺貼切。從漂泊流離、四面受敵,到絕地重生、建立起世界上「最小的超級大國」,以色列活成了中東世界一個經濟奇蹟。據說猶太母親對放學回家的孩子,不問考試也不問成績,只問「今天有沒有問過一個好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