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覽丨來自阿富汗的國寶,帶你走進這個戰火紛飛國家的另一面

2021-02-06 大河報大河收藏

□大河報記者 張弋文 吳國強攝影

提到阿富汗,人們對她的印象往往是戰火紛飛、炮火連天、民不聊生的「窮國家」。然而,阿富汗還有你不曾了解的另一面。

5月25日,一場名為「阿富汗國家寶藏」的展覽在鄭州博物館正式上線。自2006年開始,為躲避戰亂,這批231件來自阿富汗國家博物館的國寶就在世界各地巡迴展出,足跡走過了法國、義大利、荷蘭、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等,並來到中國。據了解,如果這批文物找不到下一個展出地點,將回到安全局勢尚不穩定的阿富汗。

這是一場與眾不同的巡展,它不僅是一場風光無限的世界巡遊,更是一場令人唏噓無奈的世界逃亡。

想了解阿富汗的更多?那就快跟著收藏君的腳步,零距離接觸這批國寶吧,您也可以在文末的留言欄留下您的感想!

第一單元的展品不多,基本都是古阿富汗青銅時代的幾件殘杯碎片。雖然殘破,但金子的光芒依舊,金杯上依稀可見古代遊牧民族的文化痕跡,牛、野豬等草原動物形象頻繁出現。

▲幾何紋杯 公元前2200年~前1900年法羅爾丘地出土

此杯器型和紋飾在中亞青銅時代中頗具代表性。階梯狀方形紋飾大約距今7000年前開始出現,流行久遠。

野豬紋金碗 公元前2200年~前1900年法羅爾丘地出土

口緣外為一圈連珠紋,外壁有野豬、樹木、山丘等圖案,真實反映了4000年前阿富汗北部的生存環境。

這樣的乳丁也經常出現在同時期古代中國的青銅器上,只不過用量更多更密。

這個版塊中提到的「阿伊哈努姆」是曾經在阿富汗這片土地上建立的一個名叫「巴克特裡亞國家」的城池遺址。而巴克特裡亞就是一個典型的希臘化國家,是亞歷山大東徵的霸權體現,所以它誕生出的文化也是典型的希臘化文化。

原本阿富汗這片土地被古老的波斯帝國佔據,生活的大多是生性自由散漫的草原兒女,他們的文明產物也是以遊牧草原藝術形式為主。

▲石頭浮雕 阿伊哈努姆 公元前145年

自從亞歷山大東徵的鐵蹄踏入這片土地,從摧毀波斯帝國的那一刻起,這位大帝就一直有計劃、有預謀地企圖將野蠻浪蕩的草原兒女,甚至整個「東方人」改造成「知書達理」的希臘人,他全面推行希臘文化,消滅古老的亞洲文明,以希臘文明去統一東西方。

在這個單元中,最讓人驚嘆的應該是這個圓形的青銅裝飾板,板上多處金箔都已脫落,但它斑駁的金色痕跡卻依然奪目。

▲神像圖案飾板 公元前3世紀 阿伊哈努姆神廟出土

頭戴花冠的人像是希臘自然女神希布莉,手持長棍和韁繩,有翼的人像則是勝利女神。二神立於一輛雙獅拉的戰車上。其衣冠、巨輪高欄的阿契美尼德式戰車、階梯狀的祭臺,明顯具有敘利亞和伊朗地區的元素。這樣的刻畫無論是從主題還是描繪技法上都帶有典型的希臘風格。

▲瓦簷飾 出土於阿伊哈努姆神廟 公元前3世紀

▲羽翼感的瓦飾 出土於阿伊哈努姆神廟

▲人物面具噴水口 公元前2世紀 阿伊哈努姆阿姆河畔出土

此噴泉很可能是提供附近競技者們使用的淋浴場所,其水流是從平原上的灌溉渠中引導而來。它皺眉怒目,瞪大了雙眼,張著大嘴,非常像希臘戲劇人物的造型。

因為阿伊哈努姆地區缺少合適的大理石材質,所以匠人們並非沿用傳統的希臘雕塑手段,而是用一種特殊的材質製成,將生黏土和灰泥和在一起,糊在木製的模子上。這種方式在中亞與東亞地區普遍適用,尤其是製作佛像,通常只有人像的手和腳才會使用珍貴的大理石製作。

▲青銅柄部 約公元前145年 阿伊哈努姆神廟內庭出土

此為大型盆類容器的柄部。根據其裸露乳房、盤結成角的髮髻、頂戴葡萄葉的特徵,有研究認為是希臘神話酒神狄奧尼索斯的隨從女巫,其神情似含醉意。

這次阿富汗珍寶展中最令人震撼,吸人眼球的當屬「滿廳儘是黃金甲」,這批純金物件不是宏偉氣魄的大型器物,基本都是一些可攜式的生活器物,精緻小巧的首飾、衣飾、髮飾等,雖然沒有體量上的震撼,卻依然散發著咄咄逼人的氣勢,高貴、典雅、榮耀,也許這就是金的魅力與氣勢。

展覽的第三單元蒂拉丘地,是古代阿富汗歷經貴霜王國時的六處貴族墓穴,出土了兩萬件珍品,其中以金器眾多而聞名。

羅馬的金幣、伊朗的金銀幣、各式各樣的生活用品,被譽為「黃金之丘」。這些金器上鑲嵌著形狀各異的珍珠寶石,綠松石、青金石、石榴石、瑪瑙石、紅寶石,奢華到了極點,絕對是歷史上數一數二的土豪墓。

先一起來看衣服上的金飾,實在是太多了,收藏君就不一一發簡介了。

這些都是土豪們衣服上鑲嵌的飾品。時期均為公元25-50年,出土於蒂拉丘地墓地。

這片花朵胸針實在很美,五片自然起伏的花瓣,加上水滴形狀的寶石鑲嵌,就好像一朵盛開的孔雀花屏。

在這些小金片的凹槽處還鑲嵌著各種寶石,以綠松石為主。這樣的飾物中出現了大量的桃心形的圖案,有的人會說怎麼草原兒女如此浪漫,其實這依然是根據大自然中某種花形或者花瓣製作而成的,遊牧民族見到什麼就做什麼,很少異想天開。所以說,浪漫的不是古人,而是大自然。

▲金手鐲與金腳鐲 公元25-50年 蒂拉丘地2號墓出土

見過金手鐲,金腳鐲也了解一下?看起來都是實心的,現在打造一款這樣的金配飾估計也得不少錢呢,而且手鐲比腳鐲工藝還複雜!

▲項飾 公元25-50年 蒂拉丘地2號墓出土

此項飾由11個多面體金珠,4個多面體有機珠,2個六面椎體物按一定規律串聯組合而成。類似器物在蒂拉丘地3號和5號墓中也有發現。

▲鑲嵌瑪瑙徽章金項鍊 公元25-50年 蒂拉丘地4號墓出土

整條項鍊呈8字狀勾連,中心為一鑲嵌於橢圓形黃金底座上的雙色瑪瑙墜飾,其上刻人物側身肖像,頂戴希臘巴克特裡亞風格的頭盔。

▲金腰帶 公元25-50年 蒂拉丘地4號墓出土

這是一條由九根編織鏈將九枚大獎章串聯而成的金腰帶,佩戴它的絕非常人,應該是有權有勢的達官顯貴,甚至是天命所歸的王者。每個大獎章都是單獨鑄造,人騎獅子的中心造型也是單獨鑄造,後接在環中。一般認為徽章上的人物形象為希臘神話中的狄奧尼索斯。

全身都是金飾,這可太有錢了。不過還有更土豪的,您肯定想不到↓↓↓

▲金鞋底 公元25-50年 蒂拉丘地3號墓出土

由金箔裁剪後做成的鞋底,該物並非實用器,收藏君估計應為陪葬品。在甘肅省張家川縣戰國墓葬中也曾發現類似的銀鞋底。

本次展覽中,最璀璨奪目的就是這頂blingbling的金王冠了。

▲金冠 公元25-50年 蒂拉丘地6號墓出土

細看這些bling bling 的小金片,花朵、樹葉、圓形、三角形,它們迭代交錯地糾纏一起,極其繁複,具有典型的草原文化特徵。據說,這頂金冠可以拆成六部分,上面的裝飾物均可以拆卸,極其符合貴霜人遊牧的生活習慣。

它在最大程度上利用了金的延展性,金冠上的每一個小金片都輕薄地像紙一樣,難怪路人經過它的旁邊,哪怕在展櫃邊停駐腳步,地面輕微的震動,人走過時流動的氣息,都會導致金片的微微顫動。

展覽最後一個單元的展品全部出自絲綢之路上的兩間神秘的「小黑屋」,它們位於阿富汗的貝格拉姆,被封存了兩千多年,當它們重見天日時,人們被震驚了。

兩個房間裡裝滿了琳琅滿目、各式各樣的商品,它們的主人是何人,它們是由哪個地區的匠人打制,它們要運往何處,我們統統不得而知。

最初考古專家看到這批文物,因為它們的藝術水準與精美程度非常高,曾一度被視為貝格拉姆皇室珍藏,後來的研究表明它們是用來儲存「絲綢之路」貨物的巨大庫房。

我們在參觀時也會發現,最後一個單元的展品最紛繁雜亂,不光器物形式多樣,藝術風格也繁多。但是細心觀察會發現,同一材質的器物基本上也是同一種藝術風格,換句話說,是來自於同一地區的藝術風貌。譬如象牙製品主要以印度藝術風格為主,青銅製品主要以希臘化風格為主等等。

▲門下女人大型象牙飾板 公元1世紀 貝格拉姆13號房間出土

飾板中雕刻的建築造型與古代印度佛教寺院的塔門基本一致,頂部有動物或花瓣的紋飾,兩位女子站立於門下,梳著盤頭,審批瓔珞,體態豐滿。其中右邊者左手持鏡正在化妝,左邊者侍立在身旁,手捧化妝用的小壺。化妝的女性形象是印度美術中常見的主題。

這批庫存中數量最多的就是象牙製品,多達2000多件。形式主要以象牙浮雕牌飾與象牙圓雕作品為主。這些牌子原本是家具上的裝飾物,可以裝在箱子、衣櫃、桌子、椅子上,我們在每件殘片上幾乎都可以發現紅色圈起的洞眼,以便固定在大物件上。

譬如這是學者將殘片組裝還原後的家具模擬圖,這應該是一件椅榻的靠背背板。因為這些大型家具都是木頭材質,所以早已被酸性的土壤腐蝕,留下的都是這些破損殘缺的象牙裝飾片。據專家分析,很多裝飾牌都是在印度製作,然後運到貝格拉姆再組裝到家具上。

這個單元的玻璃器皿數量也很多,造型也頗具有希臘化風格,譬如魚和海豚造型的長頸細口瓶,十分寫實。

這隻透明的水晶雙耳杯,小巧精緻,細細的雙耳像冰柱一樣,輕薄的杯身刻有葡萄葉,晶瑩剔透。這樣的工藝出現在二千年前僅憑雙手精雕細琢的年代,實在令人感嘆。

為什麼這些顏色能夠保持這麼久,工匠們畫好圖案後還要放在爐子裡燒制,也許這就是原因。專家分析這些玻璃材質的產地均不相同,分別有埃及、美索不達米亞、羅馬和阿拉伯地區,並沒有中亞地區的玻璃,從而也排除了這些器皿在貝格拉姆生產的可能性。

▲來通杯 公元1世紀 貝格拉姆10號房間出土

還有一件展品造型很有趣,它是中亞和西亞地區十分常見的來通杯Rhyton,「來通」只是音譯,後來它也出現在愛琴海地區,是一種飲酒或儀式祭酒的容器,多為牛、馬、鹿等草原動物的頭部造型,液體從動物口中流出。來通杯象徵著勝利與榮耀,這隻金色的杯子隱約還能看到杯壁上殘留的金箔痕跡。

▲仿瑪瑙玻璃碗 公元1世紀 貝格拉姆10號房間出土

該器用茶色和白色的玻璃裹成圓柱,然後切成薄片排列在一起加熱鑄造,形成瑪瑙一般的質感。

這次阿富汗的展覽雖說規模不大,但信息量卻很大,足以讓人嘆為觀止,驚嘆它的金光竟然兩千年依然璀璨,驚嘆它雖然小巧卻依然精緻有餘,驚嘆在這樣一個戰火不斷的國家竟然曾經能迸發出如此輝煌的藝術成就。如有機會,您一定要來鄭州博物館近距離欣賞它們,相信一定會給您帶來無比的震撼。

(部分內容整理自微信公眾號:那些不能錯過的展覽)

本期編輯 張筱一

商務合作,請聯繫微信號manaro

公眾號轉載,請聯繫我們並取得授權。

長按二維碼,自動識別,添加關注

↑大河收藏藝術市集↑

歡迎光臨 (ノ・ω・)ノ゙

相關焦點

  • 18年前,中國送給阿富汗的那隻豬,如今成為國寶每天被圍觀
    眾所周知,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國寶。這些珍貴的國寶會受到國家的保護,成為國家的驕傲和象徵。中國的國寶是熊貓,德國的國寶是灰熊,泰國的國寶是大象,但是你能想像阿富汗的國寶是只豬嗎?在18年前,中國送給了阿富汗一頭豬,而這隻豬現在已經成了國寶,每天被人圍觀。
  • 老撕機帶你看國寶——陶鷹鼎-國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真的只靠萌?
    首批64件禁止出境展覽文物之一,國寶中的國寶,仰韶文化陶鷹鼎,中國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之一。今天陶鷹鼎陳列在國家博物館古代中國陳列-遠古時期展廳一進門的左手邊,有一個獨立展櫃,你一進去就會看到,位置顯眼,地位尊貴。
  • 海河話廉丨走進新中國反腐敗第一大案展覽
    海河話廉丨走進新中國反腐敗第一大案展覽 2020-08-09 18:0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18年前,我國送給阿富汗的那隻豬,如今成為國寶每天被圍觀
    由於阿富汗是一個信仰伊斯蘭的國家,所以他們嚴禁吃豬肉,所以在整個國家內部沒有任何養豬場,並且也很少看見過豬。因此豬對於他們來說,那可是一種非常稀罕的東西,但是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見過豬的形象。
  • 實拍阿富汗200件富麗堂皇的國寶,見證阿富汗文明,成旅途中的驚喜
    如果說哪一次博物館的旅行最讓我感動,那麼一定非在湖南省博物館中看到的特展阿富汗文物展。為什麼感動呢?可以說這是一場從2006年開始就在全世界10餘個國家進行巡展的展覽,這一目的就是為了讓這些珍貴的文物遭受戰火的破壞,畢竟阿富汗這個國家一度以來都非常的不安定。
  • 日本國寶帶你夢回唐朝
    90件展品全部來自醍醐寺珍藏,其中包括13件日本國寶、31件日本重要文物。它們將分別在上海博物館和陝西歷史博物館展出,上海的展期至7月10日結束。 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在展覽開幕式上稱,日本此次拿出的是一份「夢幻展品目錄」。此言絕非禮貌性誇獎,多件日本國寶確是從遙遠的唐宋時期輾轉而來,身世遼遠,承載日月。
  • VR帶你看文物「走進」考古現場? 三峽博物館館長:這個準備有
    記者從會上獲悉,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下一步也將在展覽和展廳中引入AR、VR等技術,讓觀眾「走進」考古現場。據了解,首屆中國科技考古學術討論會於1987年在南寧舉辦,它有力推動了我國科技考古事業的快速發展。今年的會議吸引了來自中國、美國、法國、英國等國內外50多家科研單位、高校的150多位專家學者參與。
  • iSpread||留學生帶你看世界——國寶篇
    英文播報欄目iSpreadinternational&inspirationspread國際化傳播&靈感傳播如果你喜歡iSpread,請你spread;如果iSpread激發了你的inspiration,也請spread~
  • 26件國寶,5條親子路線,這個「十一」帶娃花式玩轉臺灣!
    國慶假期,正是臺北故宮年度重磅大展「國寶再現:書畫菁華特展」上線的日子,王羲之、趙孟頫、閻立本等人的26件國寶現身。不僅如此,我們還為你整理出5條風格不同的親子路線,讓你和娃充實過完國慶假期。一邊看攻略,一邊訂票吧!
  • 適合帶娃娃去看的展覽,都在這裡!
    文丨團媽 每年的國慶大假期都是成都各種藝術展扎堆的黃金周。 今年國慶節,最值得帶孩子去逛的展覽除了iSTART兒童藝術節,自然還有成都市博物館的展覽,口碑不錯的三和老爺車博物館的老爺車展團媽也推薦!
  • 這件文物乃國寶中的國寶,嚴禁出境展覽,發現者被獎勵五雙白手套
    這其中有一件文物乃是國寶中的國寶,嚴禁出國展覽。這一件文物在剛開始出土之時,並沒有受到眾人的重視,發現者看到了它們的價值,經過了多方努力才將它安置在了文化館,而這一發現者也只是獲得了五雙白手套的酬勞。到底是什麼樣的文物,在剛開始的時候不受人重視,最後卻成為國寶中的國寶呢?
  • 阿富汗國家館——「松子包機」今直飛上海
    阿富汗國家館 本報記者葉辰亮攝阿富汗國家館在136平方米區域內,展示地毯、掛毯、青金石、松子、藏紅花等。展館體現了傳統與現代的結合。其設計力求最大程度地體現空間開放、本國特色、現代元素的結合,負責組展的阿富汗工業與貿易部五易其稿。伊斯蘭風格拱門,飾以綠色柱條,簡單明了;地上鋪著地毯、牆上掛著掛毯、桌上擺著青金石……一看便知,來到了阿富汗國家館。阿富汗國家館展品種類不多,包括松子和藏紅花在內,不過六七類,但實在價格不菲。
  • 國寶「馬踏飛燕」很少拍正面照?看了這組表情包你就知道原因了→
    國寶「馬踏飛燕」很少拍正面照?看了這組表情包你就知道原因了→ 2020-07-09 15: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世界各國「國寶」排行榜,印度孟加拉虎排第四,中國大熊貓排第幾
    世界各國「國寶」排行榜,印度孟加拉虎排第四,中國大熊貓排第幾眾所周知,每個國家幾乎都有自己國家的國寶,像中國的大熊貓那樣,不僅是瀕臨滅絕的物種,成為國寶的原因也很多,可能是因為它代表了本國文化特色。今天小編帶大家來看看世界各國的「國寶」排行榜吧。其中印度孟加拉虎排第四,中國大熊貓排第幾?接下來大家和小編一起看吧。第五位是阿富汗國寶,雪豹,他們經常在雪上活動,並且一般在夜間移動,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現在,他們也瀕臨滅絕,主要是由於人們的高強度建設,雪豹的食物來源大幅度下降,而且皮毛非常珍貴和珍貴,經常有獵人捕殺它們,剝掉雪豹的皮毛,高價銷售,獲得暴利。
  • 同樣是國寶,差距為何這麼大,中國的國寶用來觀賞,而這個國家居然?
    我是傑森,今天和大家來說說天下奇聞趣事,大家都知道「國寶」是用來觀賞的,但是唯獨有一個國家,卻幹出這種事情,他們究竟幹出了哪種事情?咱們往下接著看。 澳大利亞的國寶大家都知道,是袋鼠,中國的國寶用來觀賞的,澳大利亞的袋鼠居然是用來吃的,好傢夥,國寶都跑到餐桌上了,看來不是國寶,是吃飽啊!!
  • 宅家看展|國家文物局徵集線上展覽,《國家寶藏》國寶音樂會今晚播出
    1月28日,錢報記者報導了浙江省各大博物館陸續推出「線上遊」的消息,回顧請戳:這個春節線上博物館火了,快和娃一起打卡這些大展宅家看展|「線上遊國絲」乾貨滿滿:VR看展,講座全放送,小姐姐講故事而這幾天,國家文物局也急需一批線上展覽上架。
  • 歷史4大珍貴的國寶:第二個似手機殼,最後一個被禁止出國展覽!
    歷史4大珍貴的國寶:第二個似手機殼,最後一個被禁止出國展覽!1、人頭壺。這件器物即是壺,也是人的身體,那寬大渾圓的腹部,暗示了古代女性的繁衍能力。 3、陶壺。
  • 每個國家都有國寶動物,排名第一的動物你們知道是什麼嗎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歷史,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動物們了,每個國家的動物代表不同的含義,這些動物們有一些在人類心中都有著不一樣的影響力。第四位是美國國寶,稱為白頭海雕,也稱禿鷹,實際上這個名字與它們並不匹配,禿鷹充滿了羽毛,沒有禿頭的表情,它們作為一種大型的飛禽動物,張開翅膀能達到兩米多長,具有很強的飛行和捕食大魚的能力。
  • 文藝周末丨展覽講座精彩紛呈 文藝活動等你打卡
    多看一些建築,多了解一些建築方面的知識,某種程度上意味著你又換一個鮮活的角度,看見了一段歷史。關於建築、關於歷史,我們邀請到了四位,來自湖南大學建築學院的老師,本周六下午在長沙圖書館一樓•樂之書店,一起和對建築感興趣的讀者朋友聊一聊新書、聊一聊建築。
  • 餐桌上的真心話大冒險,有趣的展覽帶你漲食品安全知識
    你知道人的腸道中有100兆個細菌嗎?你知道怎樣辨別地溝油嗎?你知道沒有冰箱的年代人們如何保存食物嗎?你知道黑枸杞預防癌症的說法其實並沒有直接的臨床實驗數據嗎?一場餐桌上的真心話大冒險,告訴你很多你不知曉的食品安全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