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陽地產的「千億」之痛:物業拆分上市,靠高息借錢還債

2020-12-16 界面新聞

文|槓桿遊戲  杆姐

編輯|雯雯

弘陽服務算是趕上了好時運。

3月黑天鵝觸底後,近期全球股市,都一片欣欣向榮。

再次看到股市拉升起來的震撼,讓人不得不感嘆,企業上市好處實在是太多了。

滬指近期的走勢,特別是近一個月的氣勢如虹,在7月6日達到高潮,直線拉升感覺你想想。

只是略微可惜,這兩年一眾新上市的房地產企業,不能享受。

內地股市大門,對房企這2年基本是關閉的。他們多數,選擇去港交所上市。雖然部分香港內房股走勢也不錯,但更多是頭部房企受益,且和內地的大勢比,稍微弱一點。

上周,我的朋友槓桿遊戲寫了篇文章,《缺錢了?世茂分拆物業上市背後的「陽謀」》(6月30日)。

和世茂的物業一樣有,弘陽服務,也是從地產平臺拆分上市的。拆分物業獨立上市,是這兩年的流行潮。

今天,槓桿地產不準備寫弘陽服務,畢竟體量不算大,我更想看看他背後的大佬——弘陽地產。

話說弘陽地產,也是2018年的7月才在港上市。

1、火箭速度,衝擊千億?

一個集團,2年內,實現2家公司上市。在槓桿地產看來,不得不服。

相對很多大房企,弘陽地產在長三角之外知名度不算高,但是其拆分出來的弘陽服務,從3月23號遞交資料,到7月7日掛牌,IPO僅用106天,創造了近期同業在港上市的最快紀錄。

不僅如此,弘陽服務IPO公開發售部分超額認購達112倍,也創造近期同規模物管企業IPO認購倍數新高。

7月7日報收4.4港元,上漲6.02%,也是對得起上述紀錄。如上圖。

這家物業公司背後的大佬,弘陽地產,到底是何方神聖?

公開資料顯示,弘陽地產,1996年創立於江蘇南京,前身為香港紅太陽集團,以家居建材起家,後來轉入房地產行業,公司名稱也由「紅太陽」變更為「弘陽」。

此前,槓桿地產對弘陽幾乎沒有關注。這是我第一次看他官網,感覺好極了。

在弘陽集團的官網投資者關係一欄,專門開闢了「弘陽通訊」一欄,每月製作一份精美的簡報,供投資者查閱。

這的態度,讓我驚喜。

我將「弘陽通訊」拉到最後,發現從2017年6月開始製作發布,彼時弘陽地產尚未上市。除了2018年7月上市前略有中斷,一直對外發布。

曾經偏居南京、長三角一隅的公司,可以快速擁有2家上市公司,意識確實很重要。

2015年時,弘陽銷售100億元都還不到,到了2019年實現600億元銷售目標。處於爆發期的弘陽,又向下一個目標,千億元發起了衝擊。

為了大踏步邁進,這幾年弘陽一邊是努力拿地,走出長三角,官網顯示中山、昆明、重慶分公司都在籌建。

還進入了濟南、青島、西安、長沙、溫州等城市,各大區基本都實現布局。

另一方面,21世紀最重要的是什麼?人才。

弘陽老闆曾煥沙確實霸氣,有氣魄、有衝勁,從旭輝、萬達、龍湖、泰禾等起碼挖了7、8個明星職業經理人——這是據槓桿地產和其他媒體的不完全統計,可能還不止。

在一眾人才的操作下,弘陽通過高周轉,實現資金的高效利用、規模的快速提升。

就像此前弘陽地產招股書中坦言,拿地85天內開工,180天內開盤。

前2年,客觀說,弘陽趕上了好周期。

從600億元級,要完成千億元的跨域,難度可能就要大很多了。根據「弘陽通訊(2020年5月)」,槓桿地產看到,弘陽地產2020年首五個月合約銷售金額達人民幣206.41億元,其中五月份合約銷售金額為88.56億元。

千億目標,難度可能不會小。

2、毛利、淨利增長乏力;毛利率、淨利率連續2年下滑

2019年,弘陽集團營業額為151.70億元,較上年增加約64.2%。增速不可謂不高。同時,實現母公司擁有人的淨利潤約14.6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約3.9%——增速則是低了很多。

看弘陽這幾年,無論營收多少,從2015年的50多億元,到2019年的超150億元,毛利卻長期只有20-30多億元。

其中也僅有2019年毛利超30億元,達到38.13億元。如下圖。

如果看歸母淨利潤,更是如此。2015年至今,從來只有10來億元,2016年甚至只是接近10億元,還略差一點。

特別是近2年,營收從2018年的92.39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151.70億元,歸母淨利分別14.12億元、14.68億元。

毛利和淨利的低增速,意味著毛利率、淨利率註定悲催。槓桿地產看了弘陽地產這5年的這2個指標,實在不忍展示。

如上圖,從2017年至今,弘陽的毛利率、淨利率持續下滑。

2017年,毛利率超過40%,2018年下降到31%出頭,2019年更是只有25%略多。

弘陽的年報解釋說:

該下降主要是由於毛利率較高的產品收入確認比例較2018年有所下降。

淨利率也是如此,2017年19.47%,2018年只有14.32%,2019年僅10.78%。

上述兩組數據,拿去和同行比,可能會是一組有趣的對照。

其實2016年時,弘陽的毛利率29%出頭,淨利率也只有10.61%。上市以來的2年,槓桿地產發現,弘陽2019年,其實是回到了上市前的水平。

話也就點到為止。

2019年報披露,弘陽土地儲備總建築面積約為16,931,996平米(弘陽應佔土地儲備建築面積約為9,254,340平米),較截至2018年末的13,084,376平米增加29.4%,為未來發展提供了充足的支持。

土地儲備增長確實不錯,跨越式發展,做大規模,犧牲很多指標在所難免。

3、融資成本走高,多項成本暴增

在弘陽跨越式發展的同時,槓桿地產還注意到,2019年其銷售及分銷開支6.52億元,較去年同期約3.42億元,增加90.8%。

年報解釋說:

此增長是由於本集團於2019年推出新物業項目以供預售所導致。

這個話並沒有錯。

同時,行政開支2019年為10.90億元,較去年同期6.86億元,增加58.8%。

年報解釋說:

該增加主要由於本集團業務擴充以致員工人數上升所致。

年報還披露,2019年,弘陽集團支銷的融資成本約為6.34億元,較去年同期約4.99億元,增加27.0%。

弘陽的解釋是:

融資成本的變動主要由於報告期間內本集團土地獲取及物業開發擴張導致借貸增加所致。

雖然多個指標走高,單純從財報角度說,弘陽的資產負債率其實比較穩定。

資產負債率,僅僅從2018年末的79.61%,上升到2019年末的81.08%。近些年,這個指標看上去都比較穩健。

需要注意的是,年報披露,2019年末,弘陽現金及銀行結餘約為168.4億元,2018年末為124.6億元。

其中,受限制銀行存款約230億元,2018末為26.4億元,及已質押存款約幣58.5億元,2018年末為35.8億元。

如上圖年報披露,一年期債務還是不低的。弘陽2019年末可以使用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不到90億元,這壓力……

另外,還有些或然債務。84.5億元的按揭貸款擔保就不說。

截至2019年末,向關聯公司提供約36.5億元之擔保,2018年末為17.8億元。

具體到借錢成本方面,如年報披露:

2019年這些融資活動基本都在10%左右,高的13%。不算低吧。

看完上述簡單分析,不得不說,弘陽集團也好,弘陽地產也好,日子其實挺不容易的。要做大,沒有坦途。祝弘陽一路走好。

相關焦點

  • 奔馳S、股權獎勵,為何留不住弘陽總裁張良?
    按照弘陽集團官網《弘陽通訊》的披露,截至10月,該集團實現累計合約銷售金額645億元,幾乎無法實現曾煥沙當初設定的千億目標,如果從權益金額來看,可能離千億更遠了。事實上,此前高周轉之下,頻頻高溢價拿地、瘋狂借債、加大合作降權益衝規模成為了弘陽的常態表現,而今狂奔之下的高息負債正成為弘陽的一大負擔,相比規模之爭,或許如何安全落地才是最重要的。
  • 弘陽地產大範圍激進擴儲,或棄利潤為千億規模「讓路」?
    今年以來,弘陽地產集團有限公司(HK:01996,簡稱「弘陽地產」)成為了各地土拍市場的「常客」。8月12日,弘陽地產再度出手,一天之內在江蘇南通(樓盤)、浙江烏鎮斬獲兩個項目。其中,江蘇南通地塊更是以54.79%的高溢價率成交。在房地產市場下行趨勢中,弘陽地產在土地市場上表現出的積極性,讓業內頗為疑惑。
  • 前10月房企銷售目標完成率排行榜發布 弘陽地產位列第十一
    得益於公司持續穩健的業績增長,弘陽地產在資本市場的認可度也在逐步提升。除了多家評級機構均對弘陽地產的發展給出了展望穩定的評級。10月19日,恒生指數公司新推出了四項新指數。其中,弘陽地產獲納入恒生小型股(可投資)指數,投資價值再獲資本市場認可。
  • 四川「養豬首富」劉永好要拆分物業上市,但外拓能力成大短板
    但在公眾的視野之外,作為一家大型民營企業集團,新希望的地產業務也在不斷加速擴張。2017年-2019年,新希望地產的全口徑銷售分別為141.5億元、303.1億元、735.9億元,增速驚人。2020年12月24日,新希望地產更是官方通報其年度銷售額突破1000億元,正式跨入千億陣營。
  • 祥生千億房企上一輪上市,祥生地產基本面更加穩固鞏固
    祥生千億房企上一輪上市,祥生地產基本面更加穩固鞏固 來源:壹點網 • 2020-12-19 18:25:47 祥生控股是一家總部位於上海,有著20多年房地產開發經驗的資深地產開發商,祥生地產致力於國內優質住宅物業的開發
  • 弘陽地產4月業績增速大幅跑贏行業,品牌戰略持續發力
    探索版圖:以「誠」探城,走出「蘇」適圈,布局全國 自1996年在南京開啟創業歷程,現已成為以「雙輪雙翼」為戰略的總資產過千億的綜合產業集團。弘陽地產更在2018年成功上市,憑藉可持續的高質增長,躋身「2020中國房地產500強」TOP47,成功進入TOP50門檻,同時位列「2020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成長速度10強」第2,發展潛力再獲認可。
  • 拆分上市後的花樣年,又在玩什麼套路?
    靠政府銀行的錢玩「高周轉」的套路行不通了,房企的超額利潤也一去不復返。房企想要多拿地多拿錢,就必須降低自己的負債和槓桿。倒逼著他們只能做好產品,抓緊賣出去才能回血。不能靠借錢盲目擴張,像過去那種拼負債的方式進入行業前50,現在只會越來越難。花樣年,深圳起家的老牌房企。剛開始叫作星彥地產,成立三年後才改了名。套路深,看得懂?
  • 分拆物業上市,越秀地產有新的資本故事?
    兩天前(11月23日),越秀地產發公告明確了擬分拆物業上市的態度,同時發布了相關收購消息,開始給資本市場講故事。 有意思的是,越秀地產本身已上市28年,其股價堪稱"始終如一":上市發行價為 1.05港元/股,今日(11月25日)收盤價為1.57港元/股。
  • 國泰君安首予弘陽地產買入評級 目標價3.6港元
    樂居財經訊 12月7日,國泰君安首次給予弘陽地產「買入」評級,目標價3.6港元。國泰君安分析認為,看好弘陽地產高於行業平均的利潤增長, 且公司多年紮根江蘇和長三角區域開始收穫成效。總體而言,弘陽地產估值倍數應隨著其顯著的利潤增長而持續上升。
  • 正榮地產負債直擊 千億房企含金量幾何?當家人「流沙之鑑」
    作者:長安來源:銠財-銠財研究院2020年,物業股成了投資者新寵。7月10日,正榮服務正式港交所主板掛牌。這是繼興業物聯、金融街物業、建業新生活、燁星集團、弘陽服務後,第六家物業上市公司。資本看好,自有邏輯。面對新冠來襲,物業提供的社區家政、商品採購、教育、金融理財等粘性服務,更顯「剛需」。
  • 淨利超16億大增23%, 弘陽地產雙輪驅動戰果顯著
    在樓市資本論看來,弘陽地產碩果纍纍的背後,是其深厚的盈利根基、土儲根須,以及貫通整個弘陽集團上下的「雙輪雙翼」戰略神經,三者結合成為支撐弘陽地產的蓬勃發展的命脈。從物業形態來看,普通住宅佔比為69%,別墅佔12%、洋房佔9%,其餘為商辦、公寓、車儲。中國城市群研究中心研究員馬可認為,作為經濟發展最活躍的區域,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又升格為國家級規劃,未來必然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弘陽地產以長三角為主的全國發展布局很務實,並極具前瞻性。
  • 市相|物業股的中場戰事:破發抵不住上市熱
    因此,昔日在房地產公司不受重視的物業管理業務正成為自家地產公司的香餑餑,紛紛被拆出母公司主體單獨上市,以豐富公司的融資渠道。截止到11月5日,已經有10家物企在港成功上市,1家處於全球招股階段,預計本月17日正式掛牌,還有1家通過聆訊,若這2家公司在今年底完成掛牌,則今年上市物企數量將追平去年上市數量,而去年是物企上市井噴之年。
  • 直擊物業百強大咖丨弘陽服務楊光:細緻服務、高效運營,以智慧引領...
    生活之美起於心落於形,物業恰好是將生活注入美好的未來,將建築與業主、業主與業主之間連接起來,讓生活更有溫度,不僅僅是弘陽服務的價值體現,也體現在日常每個服務細節中,傳遞的更是一種人文的關懷,讓業主的每一次歸家都能享受社區的人情,讓每一次歸來之心都能在社區被美好安放。作為物管行業的領先品牌,弘陽服務的業務已經涵蓋住宅物業服務、商業物業服務各大業務板塊。
  • 快訊丨弘陽集團與德信集團達成戰略合作
    10月27日,弘陽集團官微發布,弘陽集團和德信地產集團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重點圍繞地產開發開展戰略合作,包括但不限於上海、江蘇、浙江、川渝和大灣區範圍內的重點城市。   資料顯示,弘陽集團創立於1996年,主營業務涵蓋商業運營、地產開發、物業服務、資本運營等,集團旗下弘陽地產(01996.HK)和弘陽服務(01971.HK)在香港主板上市。今年上半年,弘陽集團將戰略布局優化為「做透大江蘇、深耕都市圈、做強中心城」。都市圈的中心城,一般為省會或經濟強市、重要節點型城市,經濟發展強勁,人口紅利持續。
  • 千億之後 林龍安分拆禹洲「微型」物業平臺上市
    來源: 觀點地產網觀點地產網四天前剛剛宣布晉升「千億俱樂部」的禹洲集團,因一紙招股書再度站到了鎂光燈之下。 12月11日晚間,禹洲集團旗下的禹佳生活服務在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今年8月中期業績會上,禹洲管理層表露出了分拆物業上市的意願。
  • 2020CIOC中國地產數字力榜單首次亮相!弘陽集團躋身TOP20
    當天,易居克而瑞與全國房地產 CIO 聯盟聯合發布了首屆 2020 CIOC 中國地產數字力測評成果。弘陽集團躋身「2020年度中國地產數字力TOP20」。弘陽服務躋身「2020年度中國地產數字力物企TOP20」;弘陽智慧小鎮一體化平臺獲得「2020年度中國地產數字力應用創新獎」。
  • 年報觀察|弘陽地產「爬坡」:逆勢加投資,還要保利潤
    在業內紛紛減速的背景下,弘陽地產逆勢追加投資,提出要高於同行增長速度的目標。3月26日,弘陽地產集團執行董事、總裁何捷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2020年銷售目標設定為750億元,預計推出貨值達到1100億元以上,主要分布在長三角,同時公司堅持地產和商業雙輪驅動,2020年將新開業3座弘陽廣場。」
  • 「弘圖共進 誠者同行」 —弘陽地產2020年度供應商大會成功舉辦
    10月9日,弘陽集團2020年度供應商大會在上海虹橋綠地鉑瑞酒店舉行。大會特邀320餘家地產及商業的優秀合作夥伴代表共460餘人齊聚一堂。回顧過往,弘陽感謝各位合作夥伴對弘陽高速發展的支持;展望未來,弘陽著力打造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平臺,實現與各領域合作夥伴的攜手共贏!
  • IPO簡報|全國地產排名前十的世茂集團被傳加速分拆物業板塊上市
    來源:王雅媛港股圈2020年的物管上市潮,似乎比往年來的更早了一些。近日,在繼華潤物業、朗詩生活等物管公司被曝出赴港上市的計劃後,躋身全國前十的世茂房地產也被傳計劃於今年拆分物業管理業務香港上市,擬集資5億至6億美元,目前正與潛在投行商討。
  • 弘陽地產成功發行4年期3.5億美元優先票據 票面利率創新低
    2021年1月7日早間,弘陽地產集團有限公司(01996.HK)(以下簡稱「弘陽地產」)發布公告,擬發行3.5億美元票據,該票據將於2025年到期,票面利率7.30%。此次發債創下弘陽地產在境外發債利率最低紀錄,同時也是弘陽地產歷史上年期最長,單筆規模最大,帳簿規模最大的一次發行,充分體現弘陽地產融資渠道多元化、財務狀況穩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