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世記詳解 第十四章

2021-03-01 擊活生命

【四王與五王的爭戰】

一、基大老瑪等同盟四王前來徵討背叛的五王(1~8節)

二、所多瑪等五王戰敗逃跑,羅得及財物被四王擄掠(9~12節)

【亞伯蘭救回羅得】

一、亞伯蘭聞訊率家丁追擊四王,奪回羅得及財物(13~16節)

二、回程受所多瑪王迎接(17節)

三、又蒙撒冷王麥基洗德祝福,亞伯蘭獻所得十分之一(18~20節)

四、拒絕所多瑪的財物(21~24節)

【創十四1】[當暗拉非作示拿王,亞略作以拉撒王,基大老瑪作以攔王,提達作戈印王的時候]

﹝原文字義﹞

[暗拉非]看守假神的;

[示拿]獅吼之地;

[亞略]如獅子;

[以拉撒]神是懲罰者;

[基大老瑪]老瑪(以攔國的神名)的僕人,滿手稻捆;

[以攔]年代,隱藏;

[提達]大首領,充滿恐懼;

[戈印]外邦,列國,異教徒。

這四王可能都位於美索不達米亞南部。[示拿]就是巴比倫,[以拉撒]可能位於吾珥東面50公裡,[以攔]在伊朗西南部,[戈印]可能是個赫人部落。

﹝文意註解﹞

[基大老瑪]:預表黑暗的權勢(注:該四王的疆土是在巴比倫及其鄰近一帶地方,而巴比倫預表偶像的世界)。

【創十四2】[他們都攻打所多瑪王比拉、蛾摩拉王比沙、押瑪王示納、洗扁王善以別,和比拉王;比拉就是瑣珥。]

﹝原文字義﹞

[所多瑪]焚燒,上腳鐐;

[比拉]禮物,毀滅,在邪惡中;

[蛾摩拉]淹沒,束縛,一片廢墟;

[比沙]罪惡之子;

[押瑪]堡壘,屬地的;

[示納]父親的牙;

[洗扁]瞪羚;

[善以別]高飛,翅膀;

[瑣珥]細小。

在4000年前,這四王(本章1節)居然長途奔襲1000多公裡來攻打迦南地,實際是神要讓這些事情發生,為了造就亞伯蘭。

這五王都位於死海周圍,所多瑪和蛾摩拉以罪惡聞名,所多瑪、蛾摩拉、押瑪和洗扁四座城後來遭神毀滅(申二十九23)。

﹝文意註解﹞

[所多瑪王]:預表罪惡的權勢(注:該五王的領土是在死海周圍和約但河平原一帶地方,在聖經中所多瑪和蛾摩拉以罪惡聞名,後來遭神毀滅,參閱創十八20;十九24~25)。

【創十四3】[這五王都在西訂谷會合;西訂谷就是鹽海。]

﹝原文字義﹞

[西訂]陷谷。

[鹽海]:就是死海,原為一深陷之谷,聚約但河水成湖,其水平面低於地中海的海平面約一千三百多英呎。此湖並無出口,因累年聚積礦物質,其水中含百分之二十五的氯化鹽及溴化鹽,是世上濃度最高的湖水,生物無法在此水中生存。

﹝文意註解﹞

[西訂谷就是鹽海]:意指那谷後來成了鹽海的一部分。

【創十四4】[他們已經事奉基大老瑪十二年,到十三年就背叛了。]

﹝文意註解﹞

[事奉基大老瑪]:指罪惡的世界原是在黑暗的權勢底下。

[背叛]:表明撒但手下的那些執政掌權者(弗六12),個個並非安份守己,不只是不服神,並且它們之間誰也不服誰。

【創十四5】[十四年基大老瑪和同盟的王,都來在亞特律加寧,殺敗了利乏音人,在哈麥殺敗了蘇西人,在沙微基列亭殺敗了以米人]

﹝原文字義﹞

[亞特律加寧]腓尼基的雙角女神;

[利乏音]巨人,強壯,死者;

[哈麥]熱,群眾;

[蘇西]顯著的,漂泊之物;

[沙微基列亭]雙城平原,雙城;

[以米]恐怖,可怕的人。

﹝靈意註解﹞

五至七節,這些被基大老瑪一路殺敗的人,預表屬肉體的人;全世界都臥在那惡者手下(約壹五19),肉體抵擋不住黑暗的權勢。

【創十四6】[在何利人的西珥山殺敗了何利人,一直殺到靠近曠野的伊勒巴蘭。]

﹝原文字義﹞

[何利]穴居者,我的潔白,我的尊貴者;

[西珥]有毛的,崎嶇的;

[伊勒巴蘭]巴蘭的神。

【創十四7】[他們回到安密巴,就是加底斯,殺敗了亞瑪力全地的人,以及住在哈洗遜他瑪的亞摩利人。]

﹝原文字義﹞

[安密巴]審判之泉,公義之泉;

[加底斯]聖的,分開;

[亞瑪力]谷中居民,好戰者,舔淨的民;

[哈洗遜他瑪]修剪棕樹;

[亞摩利]山地居民,卓越的。

四王的軍隊勞師遠徵1000多公裡,卻輕易地打敗了以逸待勞的這6族(5-7節),其中[利乏音人](申二11)、[蘇西人]還是身材高大的民族,可見四王的戰鬥力很強。這6族可能是死海五王的盟軍,四王的策略是先清掃外圍。

﹝靈意註解﹞

五至七節,這些被基大老瑪殺敗的人中,在聖經裡以亞瑪力人為代表,以色列人必世世代代和亞瑪力人爭戰(出十七16),象徵靈與肉體相敵相爭(加六17原文)。

【創十四8】[於是所多瑪王、蛾摩拉王、押瑪王、洗扁王和比拉王(比拉就是瑣珥)都出來,在西訂谷擺陣,與他們交戰;]

【創十四9】[就是以攔王基大老瑪、戈印王提達、示拿王暗拉非、以拉撒王亞略交戰;乃是四王與五王交戰。]

【創十四10】[西訂谷有許多石漆坑;所多瑪王和蛾摩拉王逃跑,有掉在坑裡的,其餘的人都往山上逃跑。]

﹝原文直譯﹞

[...所多瑪王和蛾摩拉王逃跑而掉進坑裡...]

﹝文意註解﹞

五王[在西訂谷擺陣](8節),是因為那裡[有許多石漆坑],他們想利用地理上的天然障礙,結果卻自己[掉在坑裡]。人所依仗的,往往成了人的陷阱。[石漆坑]指開採瀝青的礦井。死海鹽度高、浮力大,南部常有大塊瀝青漂浮,古埃及人在製作木乃伊的過程中使用死海的瀝青,古人也用死海瀝青作為天然殺蟲劑,古希臘人稱死海為瀝青湖(LakeAsphaltites)。

﹝話中之光﹞

(一)人所依仗的,往往反成了人的陷阱。

(二)這個世界的人事物,無何可恃;只有神是人最佳的保護。


【創十四11】[四王就把所多瑪和蛾摩拉所有的財物,並一切的糧食,都擄掠去了。]

﹝文意註解﹞

四王所擄掠的,除了財物和糧食之外,還包括[人口](參21節)。

﹝話中之光﹞

(一)萬國的榮華富貴都是屬於撒但的(太四8~9)。

(二)世上有很多人,乃是被魔鬼任意擄去的(提後二26)。

【創十四12】[又把亞伯蘭的侄兒羅得,和羅得的財物擄掠去了;當時羅得正住在所多瑪。]

﹝文意註解﹞

[羅得]:預表失敗的信徒;魔鬼不只擄掠不信的世人,並且也擄掠失敗的信徒。

[當時羅得正住在所多瑪]:表示信徒若與罪惡的世界為伍,就會被魔鬼所擄掠,隨波逐流,不能自拔。

﹝話中之光﹞

(一)信徒不可與惡人同行、同住(詩一1),否則必與惡人同受遭害。

(二)羅得以為找到了最美好的居處(參創十三10~12),但結果卻是不美的遭遇。

(三)信徒若被引誘而尋求地上的名譽、地位和錢財,遲早必會遭遇屬世的騷動和變遷。

(四)羅得原為[財物]而離開亞伯蘭,如今[財物]都被擄掠去了;可惜羅得並未因此而學會功課,故其結果相當悽涼(參創十九23~38)。

羅得因為[財物甚多]而離開亞伯蘭,定居在繁榮的所多瑪,結果連人帶[財物]都被[擄掠去了]。仇敵不只擄掠不信的世人,也擄掠像[羅得]一樣與世界為伍的信徒。信徒若在世界隨波逐流,尋求地上的名利地位,結局必然是連人帶錢財一起被魔鬼擄去,不能得著安息。神借著羅得的遭遇讓我們看見,人眼中看為美的,結果往往是不美的,選擇神才是最美的。

【創十四13】[有一個逃出來的人,告訴希伯來人亞伯蘭;亞伯蘭正住在亞摩利人幔利的橡樹那裡;幔利和以實各、並亞乃,都是弟兄,曾與亞伯蘭聯盟。]

﹝原文字義﹞

[希伯來]過來,渡過河,屬於希伯的;

[亞摩利]山地居民,卓越;

[幔利]能力,剛強,肥沃;

[以實各]一掛葡萄;

[亞乃]年幼,發芽,瀑布。

亞伯蘭原住在伯拉大河的東邊,蒙神呼召渡過大河移居迦南地,故稱為[希伯來人];本節是聖經裡第一次出現這名,後來這名也用來稱呼以色列人(創卅九14,17)。[幔利]、[以實各]和[亞乃]都是當地部落的首領。

﹝文意註解﹞

神顧念屬他的人(羅得),特意安排人事物([逃出來的人]),使其他信徒([亞伯蘭])得知弟兄被擄的消息。

[希伯來人]:預表真正[渡過河的人],即與基督同死同活的人(羅六3~11),置舊人於死地,憑信心向神活著;亞伯蘭此時正住在[希伯侖](創十三18),表明他的屬靈光景,因著與神有美好的交通(希伯侖),而顯得剛強且豐富([幔利]),並且從安息([橡樹那裡])中更加得力(賽卅15);只有這樣的人,才有能力打屬靈的爭戰。

﹝話中之光﹞

(一)信徒若不藉交通安息於神,就不能打屬靈的仗。

(二)我們堅固的人,應該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羅十五1)。

【創十四14】[亞伯蘭聽見他侄兒(原文作弟兄)被擄去,就率領他家裡生養的精練壯丁三百一十八人,直追到但;]

﹝原文字義﹞

[壯丁]受過訓練的人;

[但]伸冤,審判。[但]在迦南地的最北端,離[幔利的橡樹]大約200公裡,此時叫[拉億],但支派佔據此地以後才改名為[但](士十八29)。[但]的字義是[審判],用[但]來代替[拉億]有特殊的寓意。

﹝文意註解﹞

以數百名家丁去追擊四王的聯軍,這事證明亞伯蘭對人有愛心,對神有信心,他知道神必為他爭戰(出十四14)。

[三百一十八]正是亞伯蘭的管家大馬士革人[以利以謝 אֱלִיעֶזֶר](十五2)的希伯來文數值(1+30+10+70+7+200=318),而[以利以謝]的字義是[神是幫助],表明亞伯蘭是依靠神的幫助。[家裡生養的]表明這些僕人不是從埃及獲得的僕婢(十二16),比較忠誠。[精練壯丁]表明還有其他老弱婦幼,整個部落可能有1000人左右,這在當時是一支不小的勢力。古代文獻表明,當時的戰爭常常只有幾百人參戰。[但]在迦南地的最北端,離[幔利的橡樹]大約200公裡,此時叫[拉億],但支派佔據此地以後才改名為[但](士十八29)。[但]的字義是[審判],用[但]來代替[拉億]有特殊的寓意。

﹝話中之光﹞

(一)亞伯蘭敢於以寡擊眾,正是愛裡沒有懼怕(約壹四18)的明證。

(二)弟兄為患難而生(箴十七17);一個真正有愛心的信徒,決不會見到弟兄陷於困境而漠不關心(約壹三17~18)。

(三)信徒在信心上的成就雖是個人的,但對其他肢體的感受並不是冷漠的(林前十二26);獨享屬靈的榮耀,絕非正常基督徒的心態。

(四)雖然羅得曾經虧負過亞伯蘭,但亞伯蘭還是關心他的安危;即使弟兄對我們不起,但弟兄有難,我們還得甘心樂意的幫助他。

(五)不要一直記掛著別人對我們的虧欠;心懷不平的人,不能為對方禱告與爭戰。

(六)信徒當以信心支取神的能力,倚靠他的大能大力,作剛強的人(弗六10)。

(七)信徒平時應當以神的話來裝備自己和親人([家裡生養的精練壯丁]),必要時才能夠打屬靈美好的仗。

【創十四15】[便在夜間,自己同僕人分隊殺敗敵人,又追到大馬色左邊的何把;]

﹝原文字義﹞

[大馬色]審判官,織喪服者默然無聲;

[何把]隱匿處,親愛的。

﹝文意註解﹞

[便在夜間]:表明他有聰明智慧,懂得利用夜色的掩護,以發揮奇襲的效果。

[自己]表明他有勇氣與膽量,親身臨敵。

[同僕人分隊]表明他有組織與謀略。

[又追到]表明他有體力和毅力,不達目的決不幹休。

【創十四16】[將被擄掠的一切財物奪回來,連他侄兒羅得和他的財物,以及婦女人民,也都奪回來。]


﹝文意註解﹞

本節說明他的爭戰並非沒有目的,也並非沒有結果。神應許亞伯蘭[你也要叫別人得福](十二2),此時神讓他看見了應驗。人只要一沾上了活在神應許裡的亞伯蘭,神就讓他得拯救,最終是[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十二3)。

﹝話中之光﹞

(一)屬靈的爭戰,切忌奔跑無定向,鬥拳像打空氣(林前九26)。

(二)信徒若能自己分別為聖,就必能幫助軟弱失敗的弟兄脫離困厄。

【創十四17】[亞伯蘭殺敗基大老瑪,和與他同盟的王回來的時候,所多瑪王出來,在沙微谷迎接他;沙微谷就是王谷。]

﹝原文字義﹞

[殺敗]打擊;

[沙微]山谷,平原。[王谷]可能就是耶路撒冷城外的欣嫩子谷或汲淪溪谷(撒下十八18),距離所多瑪大約100多公裡,海拔比所多瑪高1200多米,所多瑪王並不是碰巧出現在這裡。

所多瑪王[比拉](2節)的字義是[罪惡之子]。

[基大老瑪]有如[吼叫的獅子](彼前五8),[罪惡之子]有如狡猾的[蛇](三1)。當我們的屬靈爭戰得勝之後,常常很快會遇到撒但[裝作光明的天使](林後十一14)出來迎接我們,要讓我們在得勝後驕傲、跌倒。

﹝話中之光﹞

(一)許多信徒能勝過魔鬼明顯的作為,卻不能勝過魔鬼詭詐的陷阱。

(二)信徒對付兇惡的仇敵,務用堅固的信心抵擋它,它就必離開我們逃跑(彼前五9;雅四7)。

(三)撒但若不能用威嚇來勝過我們時,就會像蛇用詭詐誘惑人,裝作光明的天使和仁義的差役(林後十一3,13~15)。

(四)當我們剛打完勝仗(殺敗敵人回來)時,要小心,魔鬼可能會設法挑動我們今生的驕傲(在王谷迎接)。

【創十四18】[又有撒冷王麥基洗德,帶著餅和酒,出來迎接;他是至高神的祭司。]

﹝原文字義﹞

[撒冷]平安,和平,完美;

[麥基洗德]仁義的王(來七2)。

﹝文意註解﹞

[帶著餅和酒,出來迎接]:慰勞凱歸之師。

[他是至高神的祭司]:意即他事奉的是獨一的真神。

[麥基洗德]:預表耶穌基督,是我們永遠、完美、公義、高過諸天、[尊榮的大祭司](來四14;七11;詩一百一十4)。

[餅和酒]:兩者均預表屬靈生命的供應,前者滋養、飽足、加力,後者舒暢、復甦、激勵。

注意:當亞伯蘭追擊基大老瑪的時候,麥基洗德並沒有出現;而在所多瑪王迎接亞伯蘭的時候,他才前來,這說出:

(一)主代禱的服事,有隱藏的一面,也有明顯的一面。

(二)信徒真正屬靈的危機,並非在跟魔鬼發生正面衝突的時候,而是在魔鬼企圖以笑臉迷惑的時候。

(三)信徒在爭戰得勝之後,心靈往往會鬆懈下來,若不實時復原,便很有可能會被魔鬼趁虛而入。

﹝話中之光﹞

信徒常常參加擘餅記念主的聚會,也是一種重新得力的好機會。

亞伯蘭靠著神的幫助打敗仇敵之後,[罪惡之子]和[平安仁義王]一起出來迎接,表明更大的屬靈爭戰剛剛開始。[至高神的祭司]表明麥基洗德事奉的是獨一真神,身分是君王兼祭司。大衛是第一位坐在耶路撒冷城麥基洗德寶座上的以色列人,他預言將來彌賽亞基督要[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永遠為祭司](詩一百一十4)。[麥基洗德的等次](來七11)預表耶穌基督[尊榮的大祭司]職分(來四14)。

【創十四19】[他為亞伯蘭祝福,說,願天地的主、至高的神,賜福與亞伯蘭;]

﹝原文字義﹞

[天地的主]天地的擁有者。

﹝文意註解﹞

麥基洗德藉為亞伯蘭祝福,使他對神有更深的認識:[天地的主]特指他掌管一切的財富;[至高的神]特指他高於一切的權勢。[至高的神把敵人交在你手裡]指亞伯蘭並非靠他自己打勝仗,完全是神的恩典。

﹝話中之光﹞

(一)[天地的主]乃是一切天上和地上祝福的源頭。

(二)信徒若能專一的注目於[天地的主],所多瑪王的禮物(21節)─魔鬼的試探─就會失去吸引力。

(三)許多信徒只尊敬神是[天上]的主,但還未完全為神而活在[地上],因此神的旨意不能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六10)。

(四)信徒若真能在地上為神站住,則不只天是他的,地也是他的了。

【創十四20】[至高的神把敵人交在你手裡,是應當稱頌的。亞伯蘭就把所得的,拿出十分之一來,給麥基洗德。]

﹝文意註解﹞

[所得的]:指戰利品。

亞伯蘭獻十分之一給至高神的祭司,表明承認他的戰果是出於大祭司的代禱和神的賞賜。

神借著麥基洗德為亞伯蘭祝福,使他對神有了更深的認識。而亞伯蘭奉獻十分之一給至高神的祭司,表明承認他的得勝完全是神的賞賜:

[天地的主](19節)原文是[天地的創造者],表明神擁有天地的主權,是天上和地上一切福氣的源頭。聖經中只有麥基洗德、主耶穌(太十一25;路十21)、亞伯拉罕(二十四3)和保羅(徒十七24)曾用[天地的主]來稱呼神。我們禱告[願禰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六10),就是認識到神是[天地的主]。

[至高的神](19節)表明神超越一切權柄和勢力。

[至高的神把敵人交在你手裡]指亞伯蘭並非靠他自己打勝仗,完全是神的恩典。

﹝話中之光﹞

信徒也應當借著奉獻,來表達對主愛和神恩的感激(林後五14~15;八1~2)。

【創十四21】[所多瑪王對亞伯蘭說,你把人口給我,財物你自己拿去罷。]

﹝原文直譯﹞

[...你將靈魂給我,財物你自己拿去罷。]

﹝話中之光﹞

(一)魔鬼常以財物為餌,意圖得著人的靈魂;但我們即便賺得全世界,卻賠上自己的魂生命,又有什麼益處呢(太十六26)?

(二)貪財是萬惡之根;許多時候,多餘的財物是信徒受試探而致失敗的根源(提前六10)。

(三)財富常會引誘信徒,使之倚靠無定的錢財,而不倚靠那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神(提前六17)。

根據當時的慣例,亞伯蘭的戰利品都歸他所有,所多瑪王已經沒有對[人口]和[財物]的支配權,所以亞伯蘭有權[把所得的拿出十分之一來,給麥基洗德](本章20節)。但所多瑪王不但沒有像麥基洗德一樣帶禮物來迎接,反而提出[把人口給我],又故作慷慨地說[財物你自己拿去吧]。魔鬼在試探主耶穌時,也是故作大方地要把本來屬於主的[這一切都賜給你](太四9)。

【創十四22】[亞伯蘭對所多瑪王說,我已經向天地的主、至高的神耶和華起誓;]

﹝原文字義﹞

[起誓]舉手。

﹝文意註解﹞

亞伯蘭在此所提[天地的主、至高的神]其實是麥基洗德給他祝福時所說的話(參19節),這表示麥基洗德的話對他產生了功效。

[舉手]:表明他對神的信實和忠誠。

﹝話中之光﹞

(一)主對我們所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約六63);主的話使我們能勝過仇敵的試探(太四4,7,10)。

(二)信徒若真能認識他是[天地的主和至高的神],轉眼注目於他,今世的榮華富貴就要失去其吸引力。

(三)信徒應當[舉]起聖潔的[手],隨處禱告(提前二8)。

【創十四23】[凡是你的東西,就是一根線、一根鞋帶,我都不拿,免得你說,我使亞伯蘭富足;]

﹝文意註解﹞

[一根線、一根鞋帶]:指微不足道和不值錢的東西。亞伯蘭拒絕從罪惡的權勢接受物質的財富,表明他不單是信靠神,並且他對地上財富的取捨,乃是有原則的。

人若是出於血氣,在[基大老瑪和與他同盟的王](17節)面前可能也會很勇敢,但怎麼好意思拒絕[罪惡之子]慷慨大方的[好意]呢?但亞伯蘭信心的眼睛注目於[天地的主——至高的神],所以在財物、人情面前能保持警醒,看出[罪惡之子]的[好意]背後的真實用心。亞伯蘭所關心的不是財物,也不是自己的合法權利,而是神的榮耀不被人竊取。

﹝話中之光﹞

(一)信徒除神所賜給之外,不可指望從世界得著什麼。

(二)一個真正對神有信心的人,能確實的知道神自己才是他的產業。

(三)一般人對財富的追求是沒有止境的,富有者越想更富有;能知[拒所當拒、取所當取],這是一個人真正敬畏神的明證。

(四)所多瑪人在神面前罪大惡極(參十三13);凡與罪惡有關的財物,信徒必須抱持一介不取的態度,以免羞辱主的見證。

(五)[撒但]是那晝夜控告弟兄的(啟十二10),所以我們絕不可給它留下任何控告的口實([免得你說])。

【創十四24】[只有僕人所吃的,並與我同行的亞乃、以實各、幔利所應得的分,可以任憑他們拿去。]

﹝文意註解﹞

本節表明亞伯蘭作人處事有分際,不替別人出主意,不慷他人之慨。因為他知道真實的信心必須出於神,替別人做主,把別人的東西獻給神,偽裝出虛假的信心,都是不蒙悅納的。借著四王與五王的爭戰(1-24節),神讓亞伯蘭學到了第三個功課,就是單單依靠神、注目神才能保持得勝,做到既勇敢(15節),又謙卑(20節);既能得勝(16節),又能警醒(23節)。

信徒各人從神領受的信心和恩典大小不同(羅十二3;弗四7),所以要照主所分給各人的、和神所召各人的而行(林前七17),切不可將自己行事為人的準則,加諸別人的身上(羅十四1~6)。

﹝話中之光﹞

(一)信徒不可強人所難,不可勉強別人跟自己一樣。

(二)主感動各人擺上多少,那是各人與主之間的事;信徒只求盡其在我,而不過問別人擺上有多少。

【屬靈的爭戰】

一、羅得被擄(1~12節):

1.信徒若住在罪惡的環境中(所多瑪),有可能會被撒但(基大老瑪)所得

2.信徒若不能勝過小罪,遲早會被大罪所擄

二、亞伯蘭救回羅得(13~16節):

1.我們堅固的人,應該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羅十五1)

2.勝過明顯的仇敵(四王)

三、麥基洗德為亞伯蘭祝福(18~20節):

1.爭戰的得勝,乃出於大祭司(基督)的代禱和供應

2.將得勝的榮耀歸給神(獻所得十分之一)

四、亞伯蘭拒絕所多瑪的財物(17,21~24節):

1.勝過化妝的仇敵(地上的財物)

2.勝過驕傲的存心(不替別人作主張)

【亞伯蘭的榜樣】

一、憑愛心為弟兄爭戰(13~14節)

二、憑信心戰勝這世界的王(15~16節)

三、憑感恩的心奉獻十分之一給神(18~20節)

四、憑敬畏神的心不肯沾染世俗的敗壞(21~23節)

五、憑通情達理的心尊重別人的權益(24節)

相關焦點

  • 重溫創世記 | 第10章 從一本出萬族
    而創世記第10章所寫的列邦列國,便是這一祝福和應許的初步應驗。在談論以色列人的祖先亞伯拉罕之前,在談論希伯來民族誕生之前,聖經首先胸懷天下,讓列邦成為演繹上帝奇妙作為的大舞臺,而以色列,只不過是舞臺中心的一個小點。
  • 第8篇:亞伯拉罕(創世記12章1節-25章18節)
    在這件事上,他的信心之大,以致於被稱為「信心之父」(羅馬書4章11節)。他先到哈蘭(使徒行傳7章23節、創世記11章31-32節)。後來,上帝讓他離開哈蘭,雖然他不知道目的地何在,他還是順服(創世記12章1-4節)。亞伯拉罕和家人到了巴勒斯坦,上帝對他說:「我要把這地賜給你和你的後裔」(創世記12章7節)。
  • 《創世記》第五十篇
    第五十篇與在人水平上的神來往《創世記》在本篇信息中,我們來看創世記十八章,本章含有亞伯拉罕對神親密經歷的記載。這是亞伯拉罕對神經歷的第三大段。此後,他立刻被引進榮耀的段落——活在與神的交通裡(創十八~二四)。亞伯拉罕已經蒙召,已經學會為著他的生存憑著相信神而活,並且已經認識恩典以達成神的目的。現在他被帶進與神不斷的交通裡。他的第四段經歷見於創世記十八至二十四章。在這七章裡所啟示的每一件事,都是亞伯拉罕與神親密交通的一面。在亞伯拉罕第一段的經歷中,神向他顯現為榮耀的神。
  • 閱讀聖經|異樣人生的雙胞胎兄弟——雅各和以掃,創世記第25章
    打開聖經創世記的25章,就會看見一對雙胞胎,雅各和以掃。一起來透過聖經分析他們的異樣吧。我們僅僅說一句,這為日後的危機問題留下了伏筆,我們等到閱讀創世記第27章的時候再說。好像很多的家庭都是如此,父母各自喜歡一個孩子,好像這樣會均衡,當然也有特例,也有一些孩子父母的關愛都沒有得著。在這裡剛好是雙胞胎兄弟,正好父親喜歡以掃,母親喜愛雅各。這也同樣是創世記第27章的伏筆。
  • 《創世記》第六十二篇
    在本篇信息中我們要來看創世記二十五章。許多年前,我不喜歡這章的前一段。但聖經裡既沒有廢話,這章的前一段必定很有意義。我們若不把聖經啟示的目的擺在面前,就無法看見創世記二十五章這段話的意義。靠著主的憐憫,祂已經給我們看見這段話的深奧。創世記和羅馬書都清楚的告訴我們,亞伯拉罕生以撒的時候已經非常老邁。羅馬四章十九節說,亞伯拉罕想到自己的身體如同已死。
  • 舊約學者:《創世記》教導的是一個較短的時間跨度
    前不久在格雷斯維爾的佛羅裡達浸會學院的一次大會上,我結識了弗裡曼博士,但我已熟知他對聖經《創世記》中簡明時間線的有力辯護。1 他的博士論文就是以此為題:《〈創世記〉5章和11章的連續性問題》(The Genesis 5 and 11 fluidity question)。
  • 閱讀聖經|創世記第27章,以撒晚年衰敗的人生,給我們帶來的啟發
    在這裡不去講這一章的事件,不去講以撒想要給以掃祝福卻被老婆和老二(雅各)算計,卻給雅各祝福。不去講以掃對雅各的恨,不去講如何打發雅各去舅舅家,那講什麼呢?以撒,提到他給我們印象最深的要屬創世記第22章當中的那個以撒——何等順服的人,第24章當中的那個默想的人,等候的人,那個第26章打破原生家庭的魔咒之人。但是不是每個人的人生都有好的結局。以撒的光輝在他晚年的時候簡直就是一個反轉。也許每個人的晚年都會如此吧,但是求主給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好的結局。
  • 每日與主同行(1月3日)詩篇3篇 創世記3章 馬太福音3章
    二 創世記第三章 讀經 釋經 《創世記》第三章釋經 |伊甸園
  • 創世記注釋第二十六章丨馬太·亨利
    1.他不得不搬遷(第 1 節)。2.神向他顯現,為他引路,給他安慰(第 2-5 節)。3.他在落難時犯錯,竟不認自己的妻子,受到亞比米勒的責備(第 6-11 節)。II.以撒蒙神的祝福,漸漸昌大(第 12-14 節)。1.非利士人嫉妒他(第 14-17節)。2.他仍殷勤工作(第 18-23 節)。3.神向他顯現,鼓勵他,他虔誠地感恩(第 24-25 節)。
  • 列王記下 第十五章
    點上方藍字關注《列王記下》 第15章       以色列的獨立自主日子接近尾聲時,她的政治局勢就越顯得不安定了
  • 創世記第十五課:命運共同體的覆沒(10-11)
    創世記第10章歷來被命名為the table of nations。這裡記載的天下列國主要分布區域以迦南地為中心:東起伊朗高原,西到地中海眾海島;北起高加索和俄羅斯平原,南到阿拉伯和非洲。其中雅弗主要分布在西北;含族佔據兩河、尼羅河及約旦河流域及紅海之濱;閃族則分布東南沙漠和東部高原及西北的高山荒漠地帶。含佔據了文明的中心,而雅弗和閃在邊緣。含是世界之王。
  • 聖經創世記國度查經第一章 神要將神在地上的國賜給亞當
    創世記的分段:我們按照,神建立公義之國的階段,可將創世記分為兩個大段,第一個大段,從第一章到第十一章,記載了神建立公義之國的,第一個階段;第二個大段,從第十二章到第五十章,記載了神建立公義之國的,第二階段的開始部分。
  • 從創世記中神的名字說起
    聖經舊約是用希伯來文寫成的,創世記中的「上帝」希伯來文是Elohiym。中文的另外一種翻譯是「神」。中文和合本聖經是由宣教士和中國助手翻譯的,在1919年四月發行。在29年的翻譯過程中,譯者們對Elohiym的譯法產生了分歧。蘇格蘭聖經公會認為應該用「上帝」,理由是如果翻譯成「神」,容易跟一般的神明混淆,而且在中國古籍中「昊天上帝」被視為宇宙最高的主宰。
  • 列王記下 第二十五章
    點上方藍字關注《列王記下》 第25章   尼布甲尼撒攻破耶路撒冷,擄掠財寶與百姓,又選立西底家作王
  • 【從我再起】創世記78篇 7月17日
    創世記生命讀經第七十八篇 被變化聖經開始於神的創造,結束於神的居所。我們都需要對這兩個辭有深刻的印象——創造和居所。聖經的總結乃是神永遠的居所。我們若要認識聖經,必須牢記這兩件事,神的創造和祂的居所。我們已經看過,創世記幾乎包含了關於神經綸之真理一切的種子。也許這卷書裡最後的一粒種子是伯特利,神的居所。
  • 【創世記 11】
    ―創11:_【創世記11章】巴別塔1那時,天下人的口音、言語都是一樣。 2他們往東邊遷移的時候,在示拿地遇見一片平原,就住在那裡。 3他們彼此商量說:「來吧!我們要做磚,把磚燒透了。」他們就拿磚當石頭,又拿石漆當灰泥。 4他們說:「來吧!
  • 《薄暮傳說:終極版》第十四章重返帝都如何通關 第十四章通關攻略
    但是初次接觸這款遊戲的玩家可能會覺得有點難,這個時候就需要九遊小編給大家帶來的《薄暮傳說:終極版》第十四章重返帝都通關攻略啦! 第十四章:重返帝都 接著你需要走出旅館升級劇情,這裡來了一位新治安官。 他說由於異象產生,通往帝都的道路前產生了一個巨大的坑。
  • 聖經創世記中亞伯蘭搭救羅得
    讀創世記14章心得亞伯蘭搭救羅得當亞伯蘭聽說自己的侄兒羅得被擄後,便率領家僕去營救羅得。1顯明亞伯蘭的愛心在上一章講述這位侄兒羅得並沒有謙讓自己的叔父!毫不客氣的選擇了滿足自己欲望的地方!但當自己的侄兒羅得深陷困苦的環境,亞伯蘭選擇出手相救!亞伯蘭踐行神的話語!那就是因著愛,所以不計較過去!哥林多前書13:5愛是不計算人的惡。
  • 創世記十五章
    本章神向處於懼怕中的亞伯蘭顯現...神重審與亞伯蘭的約...神啟示亞伯蘭以祭牲與神立約...堅固他走與神生命連接的靈程道路...本章經文...這事以後,耶和華在異象中有話對亞伯蘭說:「亞伯蘭,你不要懼怕!我是你的盾牌,必大大地賞賜你。」亞伯蘭說:「主耶和華啊,我既無子,你還賜我什麼呢?並且要承受我家業的是大馬士革人以利以謝。」
  • 創世記裡的人能活九百多歲,你知道原因嗎?
    一、引言  每讀創世記第五章的家譜,筆者總會對上古時期的人物有些遐想與思考,為何這些人物的壽命如此之長?那是一個怎樣的世界?這是真實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