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王與五王的爭戰】
一、基大老瑪等同盟四王前來徵討背叛的五王(1~8節)
二、所多瑪等五王戰敗逃跑,羅得及財物被四王擄掠(9~12節)
【亞伯蘭救回羅得】
一、亞伯蘭聞訊率家丁追擊四王,奪回羅得及財物(13~16節)
二、回程受所多瑪王迎接(17節)
三、又蒙撒冷王麥基洗德祝福,亞伯蘭獻所得十分之一(18~20節)
四、拒絕所多瑪的財物(21~24節)
【創十四1】[當暗拉非作示拿王,亞略作以拉撒王,基大老瑪作以攔王,提達作戈印王的時候]
﹝原文字義﹞
[暗拉非]看守假神的;
[示拿]獅吼之地;
[亞略]如獅子;
[以拉撒]神是懲罰者;
[基大老瑪]老瑪(以攔國的神名)的僕人,滿手稻捆;
[以攔]年代,隱藏;
[提達]大首領,充滿恐懼;
[戈印]外邦,列國,異教徒。
這四王可能都位於美索不達米亞南部。[示拿]就是巴比倫,[以拉撒]可能位於吾珥東面50公裡,[以攔]在伊朗西南部,[戈印]可能是個赫人部落。
﹝文意註解﹞
[基大老瑪]:預表黑暗的權勢(注:該四王的疆土是在巴比倫及其鄰近一帶地方,而巴比倫預表偶像的世界)。
【創十四2】[他們都攻打所多瑪王比拉、蛾摩拉王比沙、押瑪王示納、洗扁王善以別,和比拉王;比拉就是瑣珥。]
﹝原文字義﹞
[所多瑪]焚燒,上腳鐐;
[比拉]禮物,毀滅,在邪惡中;
[蛾摩拉]淹沒,束縛,一片廢墟;
[比沙]罪惡之子;
[押瑪]堡壘,屬地的;
[示納]父親的牙;
[洗扁]瞪羚;
[善以別]高飛,翅膀;
[瑣珥]細小。
在4000年前,這四王(本章1節)居然長途奔襲1000多公裡來攻打迦南地,實際是神要讓這些事情發生,為了造就亞伯蘭。
這五王都位於死海周圍,所多瑪和蛾摩拉以罪惡聞名,所多瑪、蛾摩拉、押瑪和洗扁四座城後來遭神毀滅(申二十九23)。
﹝文意註解﹞
[所多瑪王]:預表罪惡的權勢(注:該五王的領土是在死海周圍和約但河平原一帶地方,在聖經中所多瑪和蛾摩拉以罪惡聞名,後來遭神毀滅,參閱創十八20;十九24~25)。
【創十四3】[這五王都在西訂谷會合;西訂谷就是鹽海。]
﹝原文字義﹞
[西訂]陷谷。
[鹽海]:就是死海,原為一深陷之谷,聚約但河水成湖,其水平面低於地中海的海平面約一千三百多英呎。此湖並無出口,因累年聚積礦物質,其水中含百分之二十五的氯化鹽及溴化鹽,是世上濃度最高的湖水,生物無法在此水中生存。
﹝文意註解﹞
[西訂谷就是鹽海]:意指那谷後來成了鹽海的一部分。
【創十四4】[他們已經事奉基大老瑪十二年,到十三年就背叛了。]
﹝文意註解﹞
[事奉基大老瑪]:指罪惡的世界原是在黑暗的權勢底下。
[背叛]:表明撒但手下的那些執政掌權者(弗六12),個個並非安份守己,不只是不服神,並且它們之間誰也不服誰。
【創十四5】[十四年基大老瑪和同盟的王,都來在亞特律加寧,殺敗了利乏音人,在哈麥殺敗了蘇西人,在沙微基列亭殺敗了以米人]
﹝原文字義﹞
[亞特律加寧]腓尼基的雙角女神;
[利乏音]巨人,強壯,死者;
[哈麥]熱,群眾;
[蘇西]顯著的,漂泊之物;
[沙微基列亭]雙城平原,雙城;
[以米]恐怖,可怕的人。
﹝靈意註解﹞
五至七節,這些被基大老瑪一路殺敗的人,預表屬肉體的人;全世界都臥在那惡者手下(約壹五19),肉體抵擋不住黑暗的權勢。
【創十四6】[在何利人的西珥山殺敗了何利人,一直殺到靠近曠野的伊勒巴蘭。]
﹝原文字義﹞
[何利]穴居者,我的潔白,我的尊貴者;
[西珥]有毛的,崎嶇的;
[伊勒巴蘭]巴蘭的神。
【創十四7】[他們回到安密巴,就是加底斯,殺敗了亞瑪力全地的人,以及住在哈洗遜他瑪的亞摩利人。]
﹝原文字義﹞
[安密巴]審判之泉,公義之泉;
[加底斯]聖的,分開;
[亞瑪力]谷中居民,好戰者,舔淨的民;
[哈洗遜他瑪]修剪棕樹;
[亞摩利]山地居民,卓越的。
四王的軍隊勞師遠徵1000多公裡,卻輕易地打敗了以逸待勞的這6族(5-7節),其中[利乏音人](申二11)、[蘇西人]還是身材高大的民族,可見四王的戰鬥力很強。這6族可能是死海五王的盟軍,四王的策略是先清掃外圍。
﹝靈意註解﹞
五至七節,這些被基大老瑪殺敗的人中,在聖經裡以亞瑪力人為代表,以色列人必世世代代和亞瑪力人爭戰(出十七16),象徵靈與肉體相敵相爭(加六17原文)。
【創十四8】[於是所多瑪王、蛾摩拉王、押瑪王、洗扁王和比拉王(比拉就是瑣珥)都出來,在西訂谷擺陣,與他們交戰;]
【創十四9】[就是以攔王基大老瑪、戈印王提達、示拿王暗拉非、以拉撒王亞略交戰;乃是四王與五王交戰。]
【創十四10】[西訂谷有許多石漆坑;所多瑪王和蛾摩拉王逃跑,有掉在坑裡的,其餘的人都往山上逃跑。]
﹝原文直譯﹞
[...所多瑪王和蛾摩拉王逃跑而掉進坑裡...]
﹝文意註解﹞
五王[在西訂谷擺陣](8節),是因為那裡[有許多石漆坑],他們想利用地理上的天然障礙,結果卻自己[掉在坑裡]。人所依仗的,往往成了人的陷阱。[石漆坑]指開採瀝青的礦井。死海鹽度高、浮力大,南部常有大塊瀝青漂浮,古埃及人在製作木乃伊的過程中使用死海的瀝青,古人也用死海瀝青作為天然殺蟲劑,古希臘人稱死海為瀝青湖(LakeAsphaltites)。
﹝話中之光﹞
(一)人所依仗的,往往反成了人的陷阱。
(二)這個世界的人事物,無何可恃;只有神是人最佳的保護。
【創十四11】[四王就把所多瑪和蛾摩拉所有的財物,並一切的糧食,都擄掠去了。]
﹝文意註解﹞
四王所擄掠的,除了財物和糧食之外,還包括[人口](參21節)。
﹝話中之光﹞
(一)萬國的榮華富貴都是屬於撒但的(太四8~9)。
(二)世上有很多人,乃是被魔鬼任意擄去的(提後二26)。
【創十四12】[又把亞伯蘭的侄兒羅得,和羅得的財物擄掠去了;當時羅得正住在所多瑪。]
﹝文意註解﹞
[羅得]:預表失敗的信徒;魔鬼不只擄掠不信的世人,並且也擄掠失敗的信徒。
[當時羅得正住在所多瑪]:表示信徒若與罪惡的世界為伍,就會被魔鬼所擄掠,隨波逐流,不能自拔。
﹝話中之光﹞
(一)信徒不可與惡人同行、同住(詩一1),否則必與惡人同受遭害。
(二)羅得以為找到了最美好的居處(參創十三10~12),但結果卻是不美的遭遇。
(三)信徒若被引誘而尋求地上的名譽、地位和錢財,遲早必會遭遇屬世的騷動和變遷。
(四)羅得原為[財物]而離開亞伯蘭,如今[財物]都被擄掠去了;可惜羅得並未因此而學會功課,故其結果相當悽涼(參創十九23~38)。
羅得因為[財物甚多]而離開亞伯蘭,定居在繁榮的所多瑪,結果連人帶[財物]都被[擄掠去了]。仇敵不只擄掠不信的世人,也擄掠像[羅得]一樣與世界為伍的信徒。信徒若在世界隨波逐流,尋求地上的名利地位,結局必然是連人帶錢財一起被魔鬼擄去,不能得著安息。神借著羅得的遭遇讓我們看見,人眼中看為美的,結果往往是不美的,選擇神才是最美的。
【創十四13】[有一個逃出來的人,告訴希伯來人亞伯蘭;亞伯蘭正住在亞摩利人幔利的橡樹那裡;幔利和以實各、並亞乃,都是弟兄,曾與亞伯蘭聯盟。]
﹝原文字義﹞
[希伯來]過來,渡過河,屬於希伯的;
[亞摩利]山地居民,卓越;
[幔利]能力,剛強,肥沃;
[以實各]一掛葡萄;
[亞乃]年幼,發芽,瀑布。
亞伯蘭原住在伯拉大河的東邊,蒙神呼召渡過大河移居迦南地,故稱為[希伯來人];本節是聖經裡第一次出現這名,後來這名也用來稱呼以色列人(創卅九14,17)。[幔利]、[以實各]和[亞乃]都是當地部落的首領。
﹝文意註解﹞
神顧念屬他的人(羅得),特意安排人事物([逃出來的人]),使其他信徒([亞伯蘭])得知弟兄被擄的消息。
[希伯來人]:預表真正[渡過河的人],即與基督同死同活的人(羅六3~11),置舊人於死地,憑信心向神活著;亞伯蘭此時正住在[希伯侖](創十三18),表明他的屬靈光景,因著與神有美好的交通(希伯侖),而顯得剛強且豐富([幔利]),並且從安息([橡樹那裡])中更加得力(賽卅15);只有這樣的人,才有能力打屬靈的爭戰。
﹝話中之光﹞
(一)信徒若不藉交通安息於神,就不能打屬靈的仗。
(二)我們堅固的人,應該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羅十五1)。
【創十四14】[亞伯蘭聽見他侄兒(原文作弟兄)被擄去,就率領他家裡生養的精練壯丁三百一十八人,直追到但;]
﹝原文字義﹞
[壯丁]受過訓練的人;
[但]伸冤,審判。[但]在迦南地的最北端,離[幔利的橡樹]大約200公裡,此時叫[拉億],但支派佔據此地以後才改名為[但](士十八29)。[但]的字義是[審判],用[但]來代替[拉億]有特殊的寓意。
﹝文意註解﹞
以數百名家丁去追擊四王的聯軍,這事證明亞伯蘭對人有愛心,對神有信心,他知道神必為他爭戰(出十四14)。
[三百一十八]正是亞伯蘭的管家大馬士革人[以利以謝 אֱלִיעֶזֶר](十五2)的希伯來文數值(1+30+10+70+7+200=318),而[以利以謝]的字義是[神是幫助],表明亞伯蘭是依靠神的幫助。[家裡生養的]表明這些僕人不是從埃及獲得的僕婢(十二16),比較忠誠。[精練壯丁]表明還有其他老弱婦幼,整個部落可能有1000人左右,這在當時是一支不小的勢力。古代文獻表明,當時的戰爭常常只有幾百人參戰。[但]在迦南地的最北端,離[幔利的橡樹]大約200公裡,此時叫[拉億],但支派佔據此地以後才改名為[但](士十八29)。[但]的字義是[審判],用[但]來代替[拉億]有特殊的寓意。
﹝話中之光﹞
(一)亞伯蘭敢於以寡擊眾,正是愛裡沒有懼怕(約壹四18)的明證。
(二)弟兄為患難而生(箴十七17);一個真正有愛心的信徒,決不會見到弟兄陷於困境而漠不關心(約壹三17~18)。
(三)信徒在信心上的成就雖是個人的,但對其他肢體的感受並不是冷漠的(林前十二26);獨享屬靈的榮耀,絕非正常基督徒的心態。
(四)雖然羅得曾經虧負過亞伯蘭,但亞伯蘭還是關心他的安危;即使弟兄對我們不起,但弟兄有難,我們還得甘心樂意的幫助他。
(五)不要一直記掛著別人對我們的虧欠;心懷不平的人,不能為對方禱告與爭戰。
(六)信徒當以信心支取神的能力,倚靠他的大能大力,作剛強的人(弗六10)。
(七)信徒平時應當以神的話來裝備自己和親人([家裡生養的精練壯丁]),必要時才能夠打屬靈美好的仗。
【創十四15】[便在夜間,自己同僕人分隊殺敗敵人,又追到大馬色左邊的何把;]
﹝原文字義﹞
[大馬色]審判官,織喪服者默然無聲;
[何把]隱匿處,親愛的。
﹝文意註解﹞
[便在夜間]:表明他有聰明智慧,懂得利用夜色的掩護,以發揮奇襲的效果。
[自己]表明他有勇氣與膽量,親身臨敵。
[同僕人分隊]表明他有組織與謀略。
[又追到]表明他有體力和毅力,不達目的決不幹休。
【創十四16】[將被擄掠的一切財物奪回來,連他侄兒羅得和他的財物,以及婦女人民,也都奪回來。]
﹝文意註解﹞
本節說明他的爭戰並非沒有目的,也並非沒有結果。神應許亞伯蘭[你也要叫別人得福](十二2),此時神讓他看見了應驗。人只要一沾上了活在神應許裡的亞伯蘭,神就讓他得拯救,最終是[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十二3)。
﹝話中之光﹞
(一)屬靈的爭戰,切忌奔跑無定向,鬥拳像打空氣(林前九26)。
(二)信徒若能自己分別為聖,就必能幫助軟弱失敗的弟兄脫離困厄。
【創十四17】[亞伯蘭殺敗基大老瑪,和與他同盟的王回來的時候,所多瑪王出來,在沙微谷迎接他;沙微谷就是王谷。]
﹝原文字義﹞
[殺敗]打擊;
[沙微]山谷,平原。[王谷]可能就是耶路撒冷城外的欣嫩子谷或汲淪溪谷(撒下十八18),距離所多瑪大約100多公裡,海拔比所多瑪高1200多米,所多瑪王並不是碰巧出現在這裡。
所多瑪王[比拉](2節)的字義是[罪惡之子]。
[基大老瑪]有如[吼叫的獅子](彼前五8),[罪惡之子]有如狡猾的[蛇](三1)。當我們的屬靈爭戰得勝之後,常常很快會遇到撒但[裝作光明的天使](林後十一14)出來迎接我們,要讓我們在得勝後驕傲、跌倒。
﹝話中之光﹞
(一)許多信徒能勝過魔鬼明顯的作為,卻不能勝過魔鬼詭詐的陷阱。
(二)信徒對付兇惡的仇敵,務用堅固的信心抵擋它,它就必離開我們逃跑(彼前五9;雅四7)。
(三)撒但若不能用威嚇來勝過我們時,就會像蛇用詭詐誘惑人,裝作光明的天使和仁義的差役(林後十一3,13~15)。
(四)當我們剛打完勝仗(殺敗敵人回來)時,要小心,魔鬼可能會設法挑動我們今生的驕傲(在王谷迎接)。
【創十四18】[又有撒冷王麥基洗德,帶著餅和酒,出來迎接;他是至高神的祭司。]
﹝原文字義﹞
[撒冷]平安,和平,完美;
[麥基洗德]仁義的王(來七2)。
﹝文意註解﹞
[帶著餅和酒,出來迎接]:慰勞凱歸之師。
[他是至高神的祭司]:意即他事奉的是獨一的真神。
[麥基洗德]:預表耶穌基督,是我們永遠、完美、公義、高過諸天、[尊榮的大祭司](來四14;七11;詩一百一十4)。
[餅和酒]:兩者均預表屬靈生命的供應,前者滋養、飽足、加力,後者舒暢、復甦、激勵。
注意:當亞伯蘭追擊基大老瑪的時候,麥基洗德並沒有出現;而在所多瑪王迎接亞伯蘭的時候,他才前來,這說出:
(一)主代禱的服事,有隱藏的一面,也有明顯的一面。
(二)信徒真正屬靈的危機,並非在跟魔鬼發生正面衝突的時候,而是在魔鬼企圖以笑臉迷惑的時候。
(三)信徒在爭戰得勝之後,心靈往往會鬆懈下來,若不實時復原,便很有可能會被魔鬼趁虛而入。
﹝話中之光﹞
信徒常常參加擘餅記念主的聚會,也是一種重新得力的好機會。
亞伯蘭靠著神的幫助打敗仇敵之後,[罪惡之子]和[平安仁義王]一起出來迎接,表明更大的屬靈爭戰剛剛開始。[至高神的祭司]表明麥基洗德事奉的是獨一真神,身分是君王兼祭司。大衛是第一位坐在耶路撒冷城麥基洗德寶座上的以色列人,他預言將來彌賽亞基督要[照著麥基洗德的等次永遠為祭司](詩一百一十4)。[麥基洗德的等次](來七11)預表耶穌基督[尊榮的大祭司]職分(來四14)。
【創十四19】[他為亞伯蘭祝福,說,願天地的主、至高的神,賜福與亞伯蘭;]
﹝原文字義﹞
[天地的主]天地的擁有者。
﹝文意註解﹞
麥基洗德藉為亞伯蘭祝福,使他對神有更深的認識:[天地的主]特指他掌管一切的財富;[至高的神]特指他高於一切的權勢。[至高的神把敵人交在你手裡]指亞伯蘭並非靠他自己打勝仗,完全是神的恩典。
﹝話中之光﹞
(一)[天地的主]乃是一切天上和地上祝福的源頭。
(二)信徒若能專一的注目於[天地的主],所多瑪王的禮物(21節)─魔鬼的試探─就會失去吸引力。
(三)許多信徒只尊敬神是[天上]的主,但還未完全為神而活在[地上],因此神的旨意不能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六10)。
(四)信徒若真能在地上為神站住,則不只天是他的,地也是他的了。
【創十四20】[至高的神把敵人交在你手裡,是應當稱頌的。亞伯蘭就把所得的,拿出十分之一來,給麥基洗德。]
﹝文意註解﹞
[所得的]:指戰利品。
亞伯蘭獻十分之一給至高神的祭司,表明承認他的戰果是出於大祭司的代禱和神的賞賜。
神借著麥基洗德為亞伯蘭祝福,使他對神有了更深的認識。而亞伯蘭奉獻十分之一給至高神的祭司,表明承認他的得勝完全是神的賞賜:
[天地的主](19節)原文是[天地的創造者],表明神擁有天地的主權,是天上和地上一切福氣的源頭。聖經中只有麥基洗德、主耶穌(太十一25;路十21)、亞伯拉罕(二十四3)和保羅(徒十七24)曾用[天地的主]來稱呼神。我們禱告[願禰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太六10),就是認識到神是[天地的主]。
[至高的神](19節)表明神超越一切權柄和勢力。
[至高的神把敵人交在你手裡]指亞伯蘭並非靠他自己打勝仗,完全是神的恩典。
﹝話中之光﹞
信徒也應當借著奉獻,來表達對主愛和神恩的感激(林後五14~15;八1~2)。
【創十四21】[所多瑪王對亞伯蘭說,你把人口給我,財物你自己拿去罷。]
﹝原文直譯﹞
[...你將靈魂給我,財物你自己拿去罷。]
﹝話中之光﹞
(一)魔鬼常以財物為餌,意圖得著人的靈魂;但我們即便賺得全世界,卻賠上自己的魂生命,又有什麼益處呢(太十六26)?
(二)貪財是萬惡之根;許多時候,多餘的財物是信徒受試探而致失敗的根源(提前六10)。
(三)財富常會引誘信徒,使之倚靠無定的錢財,而不倚靠那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神(提前六17)。
根據當時的慣例,亞伯蘭的戰利品都歸他所有,所多瑪王已經沒有對[人口]和[財物]的支配權,所以亞伯蘭有權[把所得的拿出十分之一來,給麥基洗德](本章20節)。但所多瑪王不但沒有像麥基洗德一樣帶禮物來迎接,反而提出[把人口給我],又故作慷慨地說[財物你自己拿去吧]。魔鬼在試探主耶穌時,也是故作大方地要把本來屬於主的[這一切都賜給你](太四9)。
【創十四22】[亞伯蘭對所多瑪王說,我已經向天地的主、至高的神耶和華起誓;]
﹝原文字義﹞
[起誓]舉手。
﹝文意註解﹞
亞伯蘭在此所提[天地的主、至高的神]其實是麥基洗德給他祝福時所說的話(參19節),這表示麥基洗德的話對他產生了功效。
[舉手]:表明他對神的信實和忠誠。
﹝話中之光﹞
(一)主對我們所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約六63);主的話使我們能勝過仇敵的試探(太四4,7,10)。
(二)信徒若真能認識他是[天地的主和至高的神],轉眼注目於他,今世的榮華富貴就要失去其吸引力。
(三)信徒應當[舉]起聖潔的[手],隨處禱告(提前二8)。
【創十四23】[凡是你的東西,就是一根線、一根鞋帶,我都不拿,免得你說,我使亞伯蘭富足;]
﹝文意註解﹞
[一根線、一根鞋帶]:指微不足道和不值錢的東西。亞伯蘭拒絕從罪惡的權勢接受物質的財富,表明他不單是信靠神,並且他對地上財富的取捨,乃是有原則的。
人若是出於血氣,在[基大老瑪和與他同盟的王](17節)面前可能也會很勇敢,但怎麼好意思拒絕[罪惡之子]慷慨大方的[好意]呢?但亞伯蘭信心的眼睛注目於[天地的主——至高的神],所以在財物、人情面前能保持警醒,看出[罪惡之子]的[好意]背後的真實用心。亞伯蘭所關心的不是財物,也不是自己的合法權利,而是神的榮耀不被人竊取。
﹝話中之光﹞
(一)信徒除神所賜給之外,不可指望從世界得著什麼。
(二)一個真正對神有信心的人,能確實的知道神自己才是他的產業。
(三)一般人對財富的追求是沒有止境的,富有者越想更富有;能知[拒所當拒、取所當取],這是一個人真正敬畏神的明證。
(四)所多瑪人在神面前罪大惡極(參十三13);凡與罪惡有關的財物,信徒必須抱持一介不取的態度,以免羞辱主的見證。
(五)[撒但]是那晝夜控告弟兄的(啟十二10),所以我們絕不可給它留下任何控告的口實([免得你說])。
【創十四24】[只有僕人所吃的,並與我同行的亞乃、以實各、幔利所應得的分,可以任憑他們拿去。]
﹝文意註解﹞
本節表明亞伯蘭作人處事有分際,不替別人出主意,不慷他人之慨。因為他知道真實的信心必須出於神,替別人做主,把別人的東西獻給神,偽裝出虛假的信心,都是不蒙悅納的。借著四王與五王的爭戰(1-24節),神讓亞伯蘭學到了第三個功課,就是單單依靠神、注目神才能保持得勝,做到既勇敢(15節),又謙卑(20節);既能得勝(16節),又能警醒(23節)。
信徒各人從神領受的信心和恩典大小不同(羅十二3;弗四7),所以要照主所分給各人的、和神所召各人的而行(林前七17),切不可將自己行事為人的準則,加諸別人的身上(羅十四1~6)。
﹝話中之光﹞
(一)信徒不可強人所難,不可勉強別人跟自己一樣。
(二)主感動各人擺上多少,那是各人與主之間的事;信徒只求盡其在我,而不過問別人擺上有多少。
【屬靈的爭戰】
一、羅得被擄(1~12節):
1.信徒若住在罪惡的環境中(所多瑪),有可能會被撒但(基大老瑪)所得
2.信徒若不能勝過小罪,遲早會被大罪所擄
二、亞伯蘭救回羅得(13~16節):
1.我們堅固的人,應該擔代不堅固人的軟弱(羅十五1)
2.勝過明顯的仇敵(四王)
三、麥基洗德為亞伯蘭祝福(18~20節):
1.爭戰的得勝,乃出於大祭司(基督)的代禱和供應
2.將得勝的榮耀歸給神(獻所得十分之一)
四、亞伯蘭拒絕所多瑪的財物(17,21~24節):
1.勝過化妝的仇敵(地上的財物)
2.勝過驕傲的存心(不替別人作主張)
【亞伯蘭的榜樣】
一、憑愛心為弟兄爭戰(13~14節)
二、憑信心戰勝這世界的王(15~16節)
三、憑感恩的心奉獻十分之一給神(18~20節)
四、憑敬畏神的心不肯沾染世俗的敗壞(21~23節)
五、憑通情達理的心尊重別人的權益(24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