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組報導 中超已開賽三周,競爭漸趨激烈,可以說,參賽球隊都遇到了一些困難,包括大連賽區疫情有所反覆,但在各方努力下,中超得以順利進行,這也意味著,在高標準的防控措施下,體育賽事完全是可以正常進行的。
中超順利開賽,外界對中甲和中乙重啟,也充滿了信心,據了解,中國足協本周有望公布中甲第一階段賽程、賽制,而中乙也將緊隨其後確定。
目前,中甲賽區、賽制已基本敲定。
首先是賽區,中甲賽區和中超相似,都儘可能安排在比較正規的體育場舉行,所以在賽區選擇上更看重體育場的硬體。
三個賽區分別是廣東梅州賽區、四川成都+都江堰賽區和江蘇常州+江陰賽區,每個賽區都至少有三座體育場,如成都+都江堰賽區,有雙流、龍泉和都江堰等多個體育場;梅州賽區有五華縣惠堂體育場、橫陂足球小鎮、五華縣體育場、梅縣區曾憲梓體育場等四個體育場;常州和江陰也有多個適合的體育場。
分組方面,中甲18支球隊分為三個組,每個小組6支球隊,第一階段進行雙循環總計10場比賽,然後根據名次,決出衝超組和保級組,再進行第二階段比賽。
至於分組方式,目前有兩種方式,其一是和中超一樣,按照去年的排名蛇形排列,然後抽籤決定哪些球隊進入哪些賽區,這是常規方式;其二是設定成都興城、梅州客家和崑山FC作為三個賽區主隊,其他球隊按照排名進行蛇形排列,然後抽籤進入三個賽區,這是一種折中的方式,也最大程度照顧了主辦地的熱情,在賽會制、空場進行的賽制下,即便有所謂的「主隊」,但他們和其他球隊一樣進行封閉管理,不會真正獲益,僅僅是感情上的傾斜。目前來看,第二種方案實施的可能性更大。
至於第二階段,基本確定是衝超組6支球隊,保級組12支球隊(分成兩個小組),通過單循環的方式決出衝超球隊(衝超組第一名)、衝超附加賽球隊(衝超組第二名)、降級球隊(保級組兩個小組的倒數第一)、降級附加賽球隊(保級組兩個小組的倒數第二附加賽決出)。
至於開賽時間,各方消息都顯示,9月5日或是中甲重啟日,而從現在到9月5日,只剩下不到三周的時間,如果沒有意外,本周中國足協有可能宣布中甲開賽的具體時間和事宜——和中超一樣,中甲開賽,必須得到相關部門的審批。
需要說明的是,不管是中甲還是中乙,在賽區選擇上,都遭遇了較大的困難,中甲就有個別賽區有意舉辦,但最終卻無緣的尷尬,中乙同樣出現了這種現象。
之所以如此,原因很簡單,部分城市的主管部門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不願意舉辦大型體育賽事,因為這可能會帶來未知的風險。
實際上,願意舉辦中超、中甲和中乙賽事,在某種意義上體現了責任擔當,客觀來講,中超順利進行,意味著賽事的舉辦風險,是完全可控的,但即便如此,仍有部分城市不願意承辦。
和中甲一樣,中乙的籌備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中國足協此前公布,中乙準入球隊為21支,但由於拉薩城投退出,目前還有20支球隊。
值得注意的是,南方一家中乙俱樂部有意退出中乙,如此中乙球隊很可能只剩下19支,不過,這一消息尚未最終確定,所以中乙球隊的參賽球隊數量存疑,目前有19+1和20+1兩套方案,其中「1」就是國青,至於中超預備隊,目前已確定不參加2020賽季中乙。
據悉,第一階段,中乙球隊將分為4個小組,每個小組5支球隊,打雙循環共8輪比賽,不過,如果是20+1的方案,意味著其中一個小組有6支球隊,雙循環就是10輪比賽,賽程會稍稍延長。而第二階段賽制,和中甲類似。
目前,中乙的具體參賽球隊和分組情況都未透露。
至於中乙賽區,此前有多個候選方案,目前有消息顯示,雲南的瀘西足球基地和廣東的恆大足球基地有望成為兩個主賽區,每個賽區有2個小組。
中甲和中乙的賽程密切相關,也就是說,中甲和中乙的第一階段會同步結束,第二階段大體會同步開啟和結束,如是可以保證甲、乙附加賽同步進行,實際上,中超、中甲附加賽也會同步進行,這樣才能確保公平。
從目前的情況看,不排除中乙開賽日期比中甲稍稍推遲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