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國家隊總經理德米特裡·多馬尼半路殺出,沒有籃協反對派最後時刻死纏爛打,今年6月剛剛退役的NBA球星基裡連科,即將成為俄羅斯籃協的新一任主席。放眼世界各籃球強國,像AK-47這樣才脫下球衣就穿上西裝的籃協主席,實屬罕見,他能給走下坡路的俄羅斯籃球帶來新氣象嗎?
基裡連科出任俄羅斯籃協主席!
文|體壇周報記者 羅珂
普京新政頭號受益者?
傳奇球星退役後管理本國籃協事務,基裡連科並不是第一人。比如在2011年10月,姚明的偶像薩博尼斯正式當選立陶宛籃協主席;轉年5月,還在打NBA的納什接過了加拿大國家隊總經理一職。前中國男籃主帥尤納斯,執教俄羅斯中央陸軍時曾與基裡連科共事過,他對愛徒的評價非常高:「我認為我們完全可以把基裡連科和薩博尼斯相提並論,兩者之於俄羅斯籃球和立陶宛籃球,重要性是相同的。」
不過,薩博尼斯是在退役6年後才走馬上任,「世界屋脊」當時年已47歲。納什雖然還沒有退役就兼擔重任,但加拿大人也年滿38歲。而基裡連科儘管職業生涯長達18年,但今年不過剛剛34歲,能當選一個傳統籃球強國的籃協主席,著實是太年輕了。而且此次參選居然沒有競爭對手,多多少少出乎外界的意料,籃球在俄羅斯雖然不是最受關注的運動,但方方面面勢力也不少,怎麼齊齊按兵不動?
有俄羅斯媒體猜測,AK-47不過是總統普京「造星運動」的新產物。就在今年6月,普京在體育運動委員會會議上公開表示,要大力發展職業體育,要掃清一切阻礙因素。「消除現有制度與職業體育的分歧,保障運動員的應得收益,增加運動員退役後受教育和獲得新工作的機會,是我們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普京還提到,本國體育的發展還要多仰仗本國專業人士的力量。「外國專家和外援我們需不需要?當然需要。俄羅斯體育不應該閉門造車,他們也是對我們的有力支持。但迷信外來者對體育的整體發展沒好處,我們應該藉助本土力量。」
用俄羅斯總統的話來考核基裡連科,堪稱量身定做的「蘿蔔招聘」。本國聯賽效力5個賽季,NBA徵戰13年,代表國家隊從2000年雪梨奧運會打到2012年倫敦奧運會,先後拿到2007年歐錦賽金牌、2011年歐錦賽銅牌和2012年奧運會銅牌,個人也曾入選NBA全明星,並榮膺2007年歐錦賽MVP……基裡連科絕對是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最偉大的籃球運動員,號召力無人能及。照普京所言,功勳人物退役後轉換身份繼續為國出力,再合適不過了。
何況,基裡連科背後始終有俄羅斯寡頭普羅霍洛夫(現籃網老闆)若隱若現。1997年普羅霍洛夫入主中央陸軍後,將基裡連科從聖彼得堡斯巴達隊挖來就是他打響的頭炮:18歲的基裡連科加盟後首季就幫東家達成聯賽八連冠,自己則入選全明星隊並捧得扣籃大賽冠軍。18年來,二人始終沒有斷了聯繫,用基裡連科本人的話說就是「成了相交已久的好朋友」。基裡連科名下的慈善基金會,普羅霍洛夫是最穩定最慷慨的金主;普羅霍洛夫準備競選總統時,基裡連科全力為其拉票。
因此,基裡連科能夠成為籃協主席,固然與他的能力和成就密切相關,但也是迎合天時地利,並有「貴人」相助才能成功。光有能力而無人脈,絕幹不了這個活。至於新官上任後究竟代表著哪方利益,只能走著瞧了。
第一槍打向何方?
2015年歐錦賽前入主俄羅斯籃協,基裡連科迎來了最壞的、也是最好的時機。
登上倫敦奧運會領獎臺不過是三年前的事,但自AK-47在2013年2月宣布從國家隊退役,俄羅斯男籃戰績就一落千丈:2013年歐錦賽他們從上屆的季軍墜跌至倒數第四,又沒有拿到外卡從而錯過了首屆男籃世界盃。上個月FIBA還以「俄羅斯籃協內部問題長期無法解決」(主要矛盾是2013年籃協主席競選舞弊)將俄羅斯封殺,直到日前才解禁。
以俄羅斯男籃的狀態和實力,今年歐錦賽想打進決賽直接獲得奧運門票難於登天,如果不能搶得落選賽名額並在明年殺出重圍,俄羅斯男籃將連續兩次缺席世界大賽,這無疑是他們難以接受的。而且連戰連敗之後,俄羅斯人對籃球的喜愛也一直降溫。「就在幾年前,籃球還是我們國家第四,或者是第三流行的運動,但現在我覺得它的地位已經跌到了第七。」基裡連科感慨道,「我希望籃球能再次在我們的國家成為流行,每個人都能深深愛上這項運動。」
基裡連科說,他很喜歡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著作,因為它代表了俄羅斯文學的深度。所以,基裡連科也希望能給俄羅斯籃球帶來一次深度改革:「結束職業生涯的我,更願意去徹底改變俄羅斯籃球的一些東西。我們已經習慣了用那種固定的方法工作——我稱之為過時的辦法。」
雖然中央陸軍等隊在歐冠聯賽等洲際俱樂部賽事上發揮出色,但就像普京此前說的,這主要歸功於他們大肆尋找其他國家強援,真正打出名堂的本土球員並不多。基裡連科表示:「如今,我們是從二三十個好苗子中挑選精英組建國家隊,我希望未來這個基數會很大,300人是我的預期目標,這樣我們就可以優中選優了。」
用現代化方式管理籃協,讓更多年輕人加入這項運動,沒有足夠經費保證是不可能完成的。基裡連科心裡也很清楚,所以他表示,希望能夠利用自己的明星效應,為籃協吸引更多贊助商,以便可以為國家隊、青年隊組織更多熱身賽,提高水平積累經驗。以基裡連科的人脈,解決錢的問題難度並不大。只不過俄羅斯媒體給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不能別由老友普羅霍洛夫大包大攬埋單呢?畢竟,寡頭支持的體育項目興衰驟變的例子,俄羅斯人過去幾年見到的實在太多了,他們不想籃球步足球的後塵。
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這個道理基裡連科不可能不懂。那麼他會照葫蘆畫瓢,借鑑納什為加拿大國家隊制定的「尋找第六人」計劃,從諸多金主那裡化緣湊零為整嗎?這對基裡連科的能力和決心絕對是個考驗。
編輯|康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