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至10月實現進出口129.6億元、增長137.5%,居濟南關區第1位、全省海關特殊監管區第3位。在國際貿易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影響的情況下,濰坊綜合保稅區進出口額保持高速增長,已超過去年全年總量。
作為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最高形態,綜合保稅區是發展開放型經濟最核心、最重要的窗口和平臺。今年以來,濰坊綜保區堅持黨建引領、做強主業,以思想作風整頓和「百日攻堅」會戰為契機,在擴外貿引外資、培育新興業態、優化營商環境上聚力攻堅、加快突破,推動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以攻堅實際成效展現服務開放發展的責任擔當。立足「穩」,攻堅外貿外資
11月9日,記者在全球虛擬實境智能硬體製造基地項目現場看到,叉車正在緊張裝卸從國外運來的生產材料。在綜保區圍網監管區內,企業可以利用「境內關外」的區域特性,以及「保稅、免稅、退稅」等優惠政策,加工後復出口到歐美、日韓等國際市場,生產成本大大降低。
「項目總投資18億元,6月底剛剛建成投產。7月份開始進出口迅猛增長,預計全年實現翻番。」據綜保區經濟發展局局長竇秉超介紹,這裡將成為全省綜保區中第2家進出口過百億企業,VR產品佔全球高端市場60%以上。
梧桐葉茂鳳來栖。依託該項目,綜保區引進了行業排名世界第一的美國當納利、國內第一的香港裕同等6家配套企業,著力推動供應鏈本地化,建設全球虛擬實境智能硬體製造基地。基地建成後,VR產品國際市場份額優勢將進一步鞏固,進而吸引國內外大批配套企業落戶,打造百億級產業集群。
「我們把外貿外資作為攻堅重點,圍繞重點產業鏈多渠道招引,對接了日本亞力克斯、新加坡拓普芯電子、中國香港泛恩供應鏈等16個外資項目,目前已經落地11個,利用日韓外資實現了新突破。」綜保區貿易發展局一級主管劉學強說。
在擴外貿工作中,綜保區與中國郵政、中信保、中外運等深化合作,赴上海、蘇州等地對接,新引進外貿企業201家,增長了379%,綜保區三類主導業態中,保稅加工保持規模優勢,保稅物流增長6倍以上,一般貿易起步擴量,未來將逐步實現均衡發展格局。
擴外貿、引外資,綜保區抓牢抓實「雙招雙引」和項目建設。1至10月份累計對接項目90餘個、籤約落地11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8%、增幅居全市第一,總投資60億元的10個項目提速建設,主業攻堅成效明顯——
投資7億元的佩特來新能源動力產業園二期投用,發電機佔上海新能源公交市場的50%、全國6米以上客車市場的85%。同步落地佩特來新能源動力濰坊研究院,組建了20餘人的專家團隊,正在洽談對接十多家配套企業,實施「平臺+項目+人才」一體化推進。
投資8億元的美國500強德納電驅動項目即將交付。項目由世界最大的汽車零部件企業之一德納公司投資,目標是打造高端電動車電驅動及控制系統的北方生產基地。
投資20億元的聯東U谷·國際企業港快速推進,一期剛剛封頂。項目由排名全國產業園區運營商首位的聯東集團投資建設、管理運營。一期以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電子信息等為主導,全部建成後將入駐企業50家以上,打造融合企業總部、研發、生產、製造於一體的高端裝備園區。突出「新」,攻堅新興業態
「現在正在建設的是一個3萬平方米的高標準倉庫。最終,這裡將建成跨境電商1210、9610、國際快件、國際郵件業務『四合一』的綜合監管中心。」在濰坊跨境電商綜合監管運營中心施工現場,綜保區貿易發展局局長陳曉介紹,這個由圓通韓國株式會社投資建設並運營的項目,三年內將實現進出口額10億元。
「我們以獲批國家跨境電商綜試區、零售進口試點城市為契機,建設跨境電商區域交易中心,在全省首批開展了跨境電商B2B試點。」陳曉說,「為打好『百日攻堅』會戰,我們還專門組建了黨員突擊隊,讓黨員衝在前、作表率,跨境電商實現了多點突破,業務量進一步做大。」
打造高能級對外開放平臺,在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上謀跨越。綜保區把加快培育新興業態作為外貿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在跨境電商、大宗商品貿易、數字貿易、飛地經濟等多方面發力,實現多元化發展。
藉助獲批國家跨境電商綜試區的東風,跨境電商風生水起、勢頭正勁。
4月3日,跨境電商1210零售進口業務首單成功落地。我市成為今年全國獲批的50多個試點城市中率先完成首單業務的試點城市之一;7月3日,中國(濰坊)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工作全面啟動;8月25日,開展濟南關區首票跨境電商1210出口業務;9月1日,在全省首批開展9810出口業務,實現1210、9610、9710、9810業務模式全覆蓋。
「獲批跨境電商綜試區,企業可享受無票免稅、應稅所得率統一按4%徵收等諸多優惠政策。今年,我們還引進了日本夜市、韓國郵政購等10家跨境電商平臺,今後大家可以足不出戶購買到1萬多種國外進口商品,直接從濰坊綜保區倉庫發貨,價格比其他平臺便宜20%左右。」陳曉介紹。
大宗商品貿易獲得新突破。走進位於綜保區北區的香港冠博進口糧食加工企業,生產線上機器運轉,工人按序操作。這是北區首個投產運營的進口糧食加工項目。
「我們主要從濰坊港、煙臺港和周邊港口進口糧食,利用保稅加工、保稅物流等優惠政策,在區內儲備、加工飼料,打造高端進口糧食飼料品牌。」香港冠博項目負責人張慶華說,目前可存儲加工糧食30萬噸,年可實現進出口額3億元。
在北區「一帶一路」國際農產品加工倉儲產業園內,還有多個這樣的進口糧食加工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據綜保區北區四級專員牟靈波介紹,目前進境糧食指定監管場地通過現場驗收,多個進口糧食項目即將籤約,3年內將形成百萬噸進口規模。
搭建「一帶一路」國際大宗商品貿易平臺,建設大宗商品倉儲加工分撥產業園,依託港口、鐵路與等優勢條件,進口橡膠、棉花、礦石、泥炭等大宗商品,綜保區將逐步形成大宗物資交易、報關通關、價格指數、金融保理、倉儲物流等全產業鏈的國際貿易服務體系,助推周邊優勢產業和資源聚集。
「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設現代化保稅港區安排部署,我們深入推進區關港三方共建,在大宗商品貿易、臨港產業培育等工作上做文章,1至10月實現進出口額20億元,新落地項目8個,20多個項目在談,發展質效實現了新的提升。」綜保區北區管理辦主任李春玉說。
新業態的不斷拓展為綜保區的快速發展找到了新的增長點。推動向離岸貿易、離岸結算等業態轉型升級,他們與中交科創公司合作建設數位化貿易平臺,提升跨境投融資、貿易結匯便利化水平。與國內領先的專業化企業賦能平臺一億中流合作,發展「逆向飛地」,吸引「長三角」優質企業資源,把發展空間延伸到上海虹橋。圍繞「優」,攻堅營商環境
「綜保區幫我們申報獲批了濟南關區首個AEO海關高級認證企業,通關成本、時間節省了三分之一以上。還為我們創新了全省首個外匯軋差結算模式,申請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收付匯效率大幅提升。」濰坊歌爾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克成直言,諸多便利條件讓他們對未來發展更有信心。
作為綜保區建區後第一家入區的企業,歌爾電子見證了這裡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
去年以來,綜保區對標打造「自貿區」式營商環境,把服務企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以改革思維破解難題,不斷提高投資、貿易、金融便利化水平。
發揮好功能平臺優勢,創新「保稅+」模式服務企業,先後落地國務院21項新政13項、自貿區政策21項,數量居濟南關區首位。其中,獲批濟南關區首個「一般納稅人」試點,15家企業納入試點範圍,享受增值稅抵扣、委託加工等優惠政策,為入區企業積極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受益於該項政策,總投資5億元的匯源果汁項目正式籤約落戶綜保區北區,依託一般納稅人、水電氣退稅等政策,預計可為企業節省成本近千萬元。
充分發揮金融槓桿作用,綜保區圍繞全市產業布局,利用供應鏈金融,由區屬國有公司代辦國際採購,開展進口橡膠、木材等業務,累計實現進口7億多元,實現在服務中發展。
「下一步,我們將從需求端出發,進一步融入全市紡織服裝、輪胎等產業體系,發揮金融服務實體作用,做大棉花、橡膠等大宗商品貿易,逐步形成前端貿易—中端倉儲—後端加工銷售的全產業鏈閉環,助力開放發展。」綜保區投資公司總經理徐海波說。
在外貿綜合服務方面,綜保區設立了海關、金融、外匯一站式服務窗口,提供報關報檢、退稅結匯、便利通關等外貿全鏈條服務;落地了全市首家外貿特色金融機構,開展關稅保證保險、出口信用保險等業務,擦亮保稅開放服務品牌。
「著眼新形勢下的審批需求,我們以打造『服務企業、紅色先鋒』黨建聯盟品牌為引領,在去年推行企業註冊全程免費的基礎上,今年又上線了全省首個覆蓋4類市場主體的微信秒批系統,註冊企業不見面審批率達93%,新註冊企業翻番增長。」綜保區行政審批服務局局長辛建芹說。
全力抓好配套服務,伴隨著新規劃建設的保稅生活廣場、國際人才公寓、企業商務中心、人力資源產業園等一批項目快速推進,區內企業配套及職工生活需求將得到有效保障。
用優化營商環境的「舒適度」換來開放發展的「加速度」,城市有機遇、企業有紅利、百姓有實惠。在綜保區開放平臺的助力下,濰坊外向型經濟發展不斷聚合著新的動能。(濰報全媒體記者 孟祥風 孫瑞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