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文學史有「魯郭茅巴老曹」的說法,首當其衝的就是魯迅先生。魯迅先生原名叫做周樹人,浙江紹興人,他是近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是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魯迅的家族周家在紹興當地可是一個十分有名的世家大族。祖上是理學大師周敦頤,周家詩書傳代,大廳掛著「德壽堂」匾額,兩旁柱子上寫著:「品節澤明德性堅定,事理通達心氣和平。」魯迅的祖父周德清是進士出身,一生熱心功名,迷戀科舉。人稱介孚公,曾經做過金谿縣知事。父親周伯宜是一名秀才。可是在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魯迅先生的祖父周德清卻捲入了一場轟動一時的科舉舞弊案,之後經歷一系列重大變故。讓這個曾經煊赫一時的世家大族逐漸從興盛走向沒落,而當時年僅十二歲的魯迅也由一個大家族的長房長孫變成了一個破落戶子弟,這條艱難的心路歷程,曹雪芹曾經走過,現在又輪到魯迅了。
其實整個事情的起因還得從一場「誤會」說起。1893年正好是三年一次的鄉試之年,因為母喪丁憂回鄉的周德清聽聞是由京官殷如璋出任鄉試正考官,現在正在南下蘇州的途中。由於在京城的時候兩個人便都十分熟識,於是周德清便派家中僕人前來拜託殷如璋「關照」應試的周家子弟,其中便包括包括長子和幾個侄子。可周家的下人實在不會辦事,把一件簡單的事情辦成了一樁大案。當時殷主考正停駐在官船上,周家下人打聽到主考大人的官船所在後,也不看時機合不合適,就把主人的書信和賄賂的銀票交給主考官的隨從,讓其呈報,他在外等候答覆。隨從見是老爺的官員朋友的來信,又夾有大額銀票,不敢怠慢,就立即拿進去遞給了殷主考。恰好這時殷如璋正在和前來拜訪的蘇州當地官員寒暄閒聊,見到下人遞上來的來信和銀票,再看看在座的蘇州地方官員,神情可以說是極為尷尬。
同在官場自然曉得是怎麼回事,客人一見這情景就趕緊端起茶杯喝茶,權當沒看到。這時的殷主考看到別人裝傻給了臺階,就打算收下銀子幫忙辦事了。可是此時周家的下人見銀票送進去良久,船裡的老爺都不召見他給個回話,擔心回去沒法向老爺交代。過了半天,他竟然在岸邊大喊大叫:「老爺拿了銀子,怎麼也該給個交代,小人好回紹興交差!」這時主考的隨從人員看到此人如此不守規矩,便出面阻止他。可誰知越不讓叫喊,這周家下人叫得越厲害,最後引得岸邊看熱鬧的百姓越來越多,弄得人盡皆知。這下,當事人殷主考惱羞成怒,為了自己的前程和名聲,立即將周介孚的來信和銀票交給了蘇州地方官,並下令將周家下人緝拿送往衙門查辦。周介孚行賄鄉試主考,人證物證俱在,而且是被抓了現行。案子很快就做成了鐵案,層層上報。當時光緒皇帝正想勵精圖治,通過科舉尋找人才,變法圖新,一見竟然有官員公然行賄科舉舞弊,龍顏大怒,將周介孚從嚴處理,判了個「斬監候」,其子侄本來擁有的秀才功名也被革除。
經此一劫,周家可以說是元氣大傷。周德清因為科舉舞弊案被判監候入獄八年,周家每年必須花大筆錢,託人情以圖保命,魯迅的父親周伯宜也從此意志消沉,纏綿病榻。周家由是衰落,這個曾經風光一時的世家大族終於走向了消亡的結局。
結語
古人常說「千裡之堤,潰於蟻穴」。發生在周氏家族的這場「誤會」竟變成了一根導火索,最終導致了這個百年望族徹底消亡。這真應了一句話:人的一生,最好不要留下任何把柄,否則遲早變成你的致命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