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一期的《樂隊的夏天2》中,野孩子樂隊和超級斬樂隊1V2捉對PK,所選歌包是「國風」。
然而,隨著歌包揭開,《滄海一聲笑》、《琵琶行》、《牽絲戲》、《無羈》、《倩女幽魂》、《涼涼》等,顯然跟年紀比較大的野孩子樂隊心目中的國風相去甚遠。
也因此,最終野孩子樂隊選擇了打破規則,用一首歌包之外的《竹枝詞》來詮釋國風,也因此自願承擔破壞規則的後果,選擇退出。
事件一出,觀眾對此頗多爭議,認為這是過度娛樂化的綜藝節目和專業的音樂藝術家之間的矛盾,不可調和。
在我看來,卻不盡然。野孩子退賽事件,準確地說,是一場綜藝節目和音樂人的雙贏!
01野孩子樂隊:舞臺有了,態度也表明了!
對於野孩子來說,儘管選擇了規定曲目之外的《竹枝詞》,但是,《樂隊的夏天》還是給了他們一個完整的舞臺,讓他們能夠在臺上盡情地唱出自己心中的國風。
有人認為:「真正的藝術家,性格都並不討喜,更萬萬做不到迎合。」所以大眾會給藝術家蓋上「清高」、「孤傲」的標籤,似乎不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舉動,就不配稱為藝術家。
但事實不是這樣的。野孩子的態度,讓我們看到了真正的藝術家是什麼:堅持自己在藝術上的態度,但同時也尊重舞臺規則,願意為此承擔相應的後果。
所以,「退賽」這個表述並不準確,它太容易讓人聯想到心有不甘、憤怒等負面詞彙。
但從始至終,野孩子樂隊的態度都很謙和,「我們的確違規了,這是事實,不需要辯解,也向超級斬表達一下歉意」,「我們違規了,就要承受後果,我們做之前就已經想好了」。
所以,與其說是退賽,倒不如說是他們尊重《樂夏》這個舞臺、尊重其他樂隊而做出的自然而然的選擇,他們只是「放棄了比賽」。
對比前幾天剛剛發生的#鄭爽直播爭議#事件,野孩子的這種處理方式才是正確的,堪稱是一場教科書級的示範。
說實話,看完前幾期,其實對野孩子樂隊沒有太多印象。但通過今天這場比賽,反而讓我對野孩子樂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自然而然把他們擺到了「音樂藝術家」的極高地位。
02《樂夏》:話題有了,節目公平性也堅持了!
進入改編賽環節,如《愛情買賣》、《套馬杆》、《我們不一樣》等口水歌、神曲的出現,讓《樂隊的夏天》備受爭議。
有人認為讓搖滾樂隊唱口水歌、神曲太違和,節目組此舉是為了讓節目播出後製造反差,吸引觀眾眼球。
此話有失偏頗,其實節目組還是兼顧了音樂人的喜好的。
以此次野孩子和超級斬拿到的「厲害了我的國風」歌包為例,除了《琵琶行》、《牽絲戲》等純古風歌曲外,還有《無羈》、《涼涼》等融入大眾流行的國風歌曲,同時考慮到樂隊音樂人的年齡、接受度等差異,還有《滄海一聲笑》、《倩女幽魂》、《笑紅塵》等老一代港臺名曲,那時候「國風」這個詞還沒有興起,而這些歌曲的傳唱度已經相當之高。
正如張亞東所說:「野孩子認為《滄海一聲笑》等不代表國風,我持不同意見。所以我覺得真沒必要,完全可以在裡面選。」其實野孩子團隊內部也有成員認可並傾向於接受,只是因為主唱張佺的堅持,才最終選擇了額外的歌曲。
這也讓節目組更有話題。到底什麼是國風?其實沒有人能說清楚,同樣的,傳唱度很高的口水歌是不是就不能登上大雅之堂,也不盡然,比如龔琳娜的《忐忑》到底應該如何分類,是神曲還是高雅藝術?各有各的堅持。
而在《樂夏》的舞臺上,我們看到了更多可能性,比如此前大波浪樂隊改編的《愛情買賣》,就很讓人驚豔。
不得不說,《樂夏》節目組在公平性和藝術家堅持中的平衡還是很讓人佩服的。
情商很高的馬東,在野孩子樂隊道歉時說出「我們完全理解,藝術家對自己作品的嚴格要求和選擇」,「我們也充分尊重藝術家的選擇,要不然這首歌不會呈現在舞臺上」,並宣布超級斬在此次1V1對決中勝出,但為了表達全場觀眾對作品的喜愛,還是將分數公布出來,並呼籲大家在規則允許的範圍內把野孩子投回來。
而在分數公布後,超級斬樂隊以125票不敵野孩子落敗。
但當樂隊吉他文件夾說出「我們沒辦法接受這個結果,輸了就是輸了,我們宣布退出」時,馬東的發言更加高明:「規則就是規則,你們在這個過程中沒有做錯任何事,如果你們說出他們勝出了,這對你們,對其他樂隊都不公平」,並「請你們,求你們重新考慮」。
從整個事件過程來看,我認為《樂夏》做到了一個很好的平衡。
所以,把包丟給「綜藝就是娛樂大眾」、「《樂夏》就是譁眾取寵」是不對的。在綜藝節目的商業邏輯上,《樂隊的夏天》其實把音樂創作兼顧得很好,互相成全。
而這,才是綜藝節目和音樂人的雙贏!
——END——
本期話題:對於野孩子放棄比賽,你怎麼看?
關注我,一起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