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真,這個名字已經成為精武精神的代稱。
自八十年代初《霍元甲》播出以來,陳真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抵抗侵略者不屈的精神象徵,他是民國時期俠士和義士的化身,他真正體現了為國為民的俠之大者之氣。
陳真這一影視角色之所以能成為經典,正是因為他身上承載著中華民族面對強權勢不低頭的骨氣和民族之魂。
最先將陳真這一角色鮮活地展現在世人面前的演員是已故著名武打巨星李小龍,
1972年、在嘉禾電影公司出品的電影《精武門》中陳真第一次化身為李小龍的樣子展示在世人面前。
由於當時電影的局限性,陳真這一角色僅在小範圍內引起關注。
真正將陳真的名號打響中華大地的人是梁小龍。
他以嚴肅的面孔、堅定的眼神、敏捷的身手和旋風一樣快速的腿法,
將正直又有情有義、執著到令人敬畏,充滿血性的同時而又有些衝動的陳真,性格鮮明地刻畫了出來。
梁小龍的陳真可能不是最帥的陳真,也可能算不得最好的陳真,但他無疑是最經典的陳真。
自1972年以來,無論是在與霍元甲相關的影視劇中,還是以精武精神為主題的影視劇中,陳真總是以傳承中華民族不屈的反抗精神為己任,一次又一次被搬上銀幕,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對於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的理解,陳真這一人物形象,在不同的時代,被編導們賦予了不同的故事,但不變的永遠是他所代表的精武精神——愛國、修身、正義、助人。
1981年《大俠霍元甲》中的陳真,使梁小龍聲名大震,他雖然樣貌算不得帥氣,但他塑造的陳真,渾身散發著正義和力量,眼神裡有著不容置疑的信念,梁小龍版陳真,是從八十年代初期至今,最受華人認可的影視愛國英雄形象。
劇中他對師父(獨臂老人和霍元甲)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情感感動了無數華人,他與王秀芝的悲劇戀情成為一代人最傷感的記憶。
梁小龍刻畫的陳真,非常具有真實感,他正直講義氣,有情有義,但他與以往的愛國英雄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他的不完美。
陳真很多時候表現出極為衝動的一面,但正因如此,他塑造的陳真才更能深入人心。
無論是在《霍元甲》中,還是在續集《陳真》裡,梁小龍的陳真都是一個有血有肉的英雄,他沒有將陳真這個人物臉譜化,更沒有讓陳真這一人物看起來高大空,反而演出了一種真實人物的立體感。
英雄並不完美,只不過,人們歷來都喜歡完美化英雄。
事實上我們現在最缺少的是平民英雄,在和平時代,或許沒有那麼多需要我們去捨身取義的事情,有的只是日常生活中敢於仗義直言出手相助的平民英雄精神,但很可惜,在紙醉金迷拜金主義思想意識下,英雄這個詞幾乎成為一個帶有嘲諷意味的詞彙,在精緻利己主義的影響下,英雄甚至等同於不開竅,等同於犯傻…………
這是時代的悲哀還是人性的扭曲?只能說有過被列強欺凌幾十年經歷的我們,有很多人好了傷疤忘了疼。
直到梁小龍化身火雲邪神出現時,人們突然發現,曾經的英雄早已被時代的洪流裹挾而去,只留下一個英雄的符號在人們的記憶最深處飄蕩。
陳真象徵著的,不僅僅是愛國主義思想,還有其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他在劇中結尾時因踢館被亂槍打死,陳真的死,是當時全國電視觀眾同一時間段裡發生強烈共鳴的一幕,即使被亂槍打死,陳真也展現出壯烈的一幕:
後來,亞視又拍了《陳真》和《霍東閣》,為了劇情需要,陳真復活,又開始了一段與日本人抗爭到底的故事。
很多年沒有看到像陳真這樣的英雄人物,他作為民間愛國義士的象徵,是個人愛國主義最具說服力的代表,在當下和平年代中,英雄出現的頻率越來越少,人們生的意識高於一切,現代價值觀體系中,很難去理解像陳真捨身取義、不惜犧牲個人性命抗擊外來侵略者的行為,但這並不妨礙陳真作為愛國英雄受一代又一代人的敬仰。
其實我們今天所擁有的幸福,正是億萬先輩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他們和陳真一樣,在我們害怕強權時,他們挺身而出,為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奉獻了自己的一切。
陳真,這位民族英雄雖然歷史上並不存在,但作為愛國主義的精神符號,值得被每一位華人銘記。
所謂的歲月靜好,其實是有人犧牲自我替我們掃平了強權和危險,他們的名字叫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