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殺移動版#
仔細觀察過三國殺武將皮膚的玩家,應該都會發現一點:三國殺中的幾乎所有宦官的皮膚,他們身邊都有一隻鳥,或者說是禽。這裡我們不妨以三國殺移動版為例。
三國殺移動版中就有不少宦官武將:蜀漢的黃皓,群雄的張讓,東吳的岑昏。而在他們的武將原畫中,都有一隻飛禽存在。這些鳥的種類不同,背後的象徵意義也不盡相同。
不論是古代養鳥,還是現代養鳥,都被很多人視為是一種不務正業的表現。普通的年輕人也就算了,應當盡心力治理國家的君王如果也搞這麼一出,肯定會被後人指摘貪圖享樂。
張讓在懷中所撫摸的鳥,不必說肯定是為漢靈帝所養。靈帝一生,可謂是昏庸無能。最荒唐的事應該是他製作裸遊館,在朝堂上被宦官帶來的驢和狗逗樂。
漢靈帝人生中的大多數光陰,都在被宦官牽著鼻子走。他十分寵信張讓,直呼「張常侍是我父」,也難怪自己心愛的鳥也要交給張讓照料。只是張讓掌控的懷中之鳥,到底是鳥還是靈帝呢?
不同於靈帝都沒能在三國殺中撈個出場機會,劉禪可謂是太過拋頭露面了,連帶著他天天逗的鳥也被玩家所深深記住。從圖中不難看出,劉禪所「寵愛」的這隻鳥,應該是一隻鸚鵡。
要說鸚鵡最大的特點,那就是效人學舌。但鸚鵡嘰嘰喳喳的,又豈能真正還原人的樣貌?饒是劉備、諸葛亮為劉禪留下諄諄教誨與大把基業,可惜劉禪畫虎不成反類犬,漢是真真正正的衰頹下去了。
黃皓手中所提的鳥籠,與劉禪原畫中的鳥籠完全一致。鸚鵡雖然會口吐人言,終究也只是從別人口中學來的。不知道劉禪眼中的群臣,是不是就像鸚鵡一樣,只會附和上意,成為一群唯唯諾諾的「複讀機」?
黃皓同樣也攥著鸚鵡。黃皓的權力為劉禪所賜予,他只是傳達聖聽的喉舌?還是劉禪如同一隻學舌鸚鵡,只是黃皓眼中的一個傀儡?這些我們也不得而知。
岑昏旁邊的這隻鳥很有意思——一隻雞。小編最先想到的想法就是鬥雞。鬥雞在西漢王室就已經風靡,到了唐宋兩代更是成為王室娛樂的主流。
唐玄宗就很迷戀鬥雞,當時的鬥雞能人賈昌憑藉自己培訓鬥雞的高超技巧,直接入朝為官。鬥雞成了踏入宦海的終南捷徑,不得志的李白還曾作詩嘲諷:「羞逐長安社中兒,赤雞白雉賭梨粟」。
岑昏的畫師在此畫了一隻雞,不難想明白,是想要表達當時的吳國皇帝孫皓貪圖享樂,沉溺於聲色犬馬當中。只是此時哭泣的岑昏讓小編有些想不明白。
不過其實東吳當時盛行的不是鬥雞,而是鬥鴨。學者袁津琥在《古代的鬥鴨習俗》一文中指出:「由於社會財富並不富裕,鬥鴨僅流行於東吳的權貴之中。最早描寫鬥鴨的文學作品《鬥鳧賦》也出自吳郡蔡淑之手」。因此把畫中的雞換成鴨子,或許會更好一些。
以上就是小編對此的一些看法了。其實三國殺移動版中的禽類遠比文中提到的更加豐富,感興趣的朋友不妨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