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點擊 上面藍色字免費訂閱本帳號!
作者|煦安 來源|總裁智庫(izongcaizhiku)
盧梭曾說過:
我們也可以在夾縫之中,
尋找讓自己過得稍微舒服一點的那條路。
根據新華網報導,11月21日,武漢地鐵3號線內有一名30歲左右的女子突然在站廳的柱子旁席地而坐,拿出筆記本就開始趕績效報告。
由於當天下雨,地面溫度很低,地鐵站的工作人員心疼地為她搬來椅子,讓她可以更好地工作。工作人員表示,曾經想要帶該女子到休息間工作,但該女子因為太趕時間所以拒絕了。
有報導說,感同身受的心酸!
但網友的評論更加戳心:社畜的人生只有工作,沒時間心酸。
社畜一詞出自日本泡沫經濟崩潰後,日本企業職員領著零星的薪水幹著超負荷的工作,卻因為害怕失業吞聲忍氣,一天二十四小時不停地工作,慢慢地便以「會社」與「家畜」的結合詞「社畜」來嘲諷像牲畜般賣命的自己。
而這個詞語被最近播出的職場劇《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徹底帶火。
因為,這種社畜生活一點都沒有改變,甚至變本加厲。
早上醒來第一件事是打開手機一一回復工作群裡的消息;早餐來不及吃,一天會有三個小時的通勤時間在擁擠的地鐵裡度過。
策劃方案改了一遍又一遍,永遠都不是老闆和甲方爸爸想要的;前輩會讓你做各種打雜的活兒,同事會拜託你幫各種忙,搞砸了還不關他們事。
快要下班,工作群裡卻通知要開個不知道什麼時候結束的會;晚上還必須保持手機暢通,隨時會有工作電話進來;周末也沒時間去聚會,因為老闆說能者多勞。
有獨無偶,在電視劇裡,主角也有因為「客戶催了」的緊急情況,在下班途中臨時臨急地在地鐵站裡趕工的情節。
如果你向老闆提出如加班費用沒有發放等關於合理訴求的問題,下次開會,你將會被公開批評說沒有大局觀念、沒有集體意識、不熱愛公司。
SME Support JAPAN 還拍了一部叫做《社畜博物館》的公益廣告。片中被抽空靈魂的員工變成了被展覽的藝術品,配上莫扎特的《安魂曲》,各種職場場景顯得格外悲壯。
這些場景,是不是非常的熟悉?
因為,這就是2000萬社畜青年的日常生活。
可能有人覺得,上班上得那麼辛苦,那就辭職算啦,反正現在90後不是帶起了辭職的風氣嗎?
不,90後帶起的不是辭職的風氣,而是跳槽的風氣。
換到了別的公司,該加班的還是要加班的,沒有雙休的還是照樣在公司過周末。
根據調查顯示,日本80%的人口都是社畜,而在中國,社畜的人數正呈爆發式增長。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7月份全國企業就業人員周平均工作時間為46小時,比上月增加0.1小時。
根據脈脈數據研究院調查顯示:現代職場人越來越熱愛工作,41.3%對每日工作時長無要求!
為什麼現在的人,都那麼心甘情願的加班!「社畜」這個詞只是說說而已嗎?
還真的是。
每一個社畜,嘴上是自嘲的話,手上卻沒停下過累人的活。
因為也只有努力,才有一點點希望改變現在的生活;如果不努力,那麼連一點點希望都沒有了。
憤然辭職之後,公司的位置依然會有人進來,如今受網際網路和創業風潮影響,企業崗位的流動率越來越高,但能有起色的人越來越少。
憤然辭職之後,京上廣深一線城市的房租和生活費分分鐘把你趕回深山老家去,父母頭上的白髮越發顯眼,成家生子立業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憤然辭職之後,就會發現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工作壓力,而自己通往夢想中的生活也只有一種選擇。
所以,嘴上的這句「社畜」,只不過是一句自嘲,一句對人生的寬慰,一句對壓力的宣洩。
社畜的人生,沒時間坐在角落辛酸,因為必須奔跑!
能夠自稱「社畜」的職場人,都是懂得調節心態的聰明人。
美國學院研究者們研究了自嘲對人的影響,實驗證明:自嘲與樂觀的個性、良好的情緒有著直接聯繫,對人的心理健康起到重要影響作用。
在社會巨輪的滾動下,誰不是在賣命地奔跑呢?
要是在這種快節奏下,一味地自怨自艾或是怨天尤人,只是徒增自己精神上的壓力和身邊氛圍的壓抑。
學會平衡緊張的工作和平凡的生活,在機械滾動的間隙中找到支撐自己的精神補給,才能讓我們變成別人眼中「有趣的人」,也能讓我們面對各種繁瑣能夠更加從容淡定。
盧梭曾說過:我們也可以在夾縫之中,尋找讓自己過得稍微舒服一點的那條路。
希望你,也能在充實的工作和忙碌的生活中,找到讓自己更舒服的一條路。
轉載聲明 :轉載附帶暱稱和作者來源 ,總裁智庫 ID:izongcaizhiku
商務合作請加 QQ:3506614436
▶ 原來,這就叫「精神長相」!(深度好文)
▶ 大搞產業網際網路,騰訊憑什麼?
▶ 人人網被賣了:社交鼻祖是怎麼一步步走向沒落的?
▶ 今年雙11齊齊回流線下,消費者有了更喜歡的玩法
▶為什麼「不務正業」的人月收入比天天加班的你還多?
▶ 日入1.7億的網紅赴美上市:她成了淘寶電商裡的神話
▶ 「雙十一沒搶到一定會哭」的限定商品藏著什麼商業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