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疾控中心每天召開疫情防控調度會
流調現場,市縣流調隊員溝通梳理病例情況
即使深夜,依然在實驗室與病毒較量
趕赴北京,開展入境來魯人員分流轉運
精準指導,面對面開展疫情防控科普宣傳
統籌分配,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物資保障
德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王立友張媛媛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場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人們寧靜而有序的生活。作為我市疫情防控的先行軍,德州市疾控中心衝鋒在前、不辱使命,贏得了一場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勝利。德州市疾控中心黨委被中共山東省委、山東省人民政府授予「山東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被中共山東省委授予「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臨危受命全力出擊——大局面前彰顯為民情懷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面臨嚴重威脅。疫情面前,德州市疾控中心黨委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上級部門各項決策部署,始終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堅持把疫情防控作為首要政治任務來抓,迅速響應,周密部署,第一時間成立了以黨委書記為總指揮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專班和應急指揮部,全面建立健全了疫情防控組織體系,應急指揮部下設綜合協調、疫情防控、檢驗檢測、健康教育、後勤保障5個工作組,實行全員24小時應急備勤,重要崗位24小時全天候作戰。疫情之初,每天上午8點召開班子成員碰頭會,對疫情「一天一分析,三天一研判」,累計開展疫情分析319期,風險評估36期,並第一時間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從專業角度指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並為政府決策提供諮詢。
一個個日日夜夜,市疾控中心班子成員不知疲憊地堅守在工作崗位:冒著被感染的風險,深入一線,掌握第一手資料;關注著有關防控的一個個電話、一條條信息,及時調整安排部署;當市民進入夢鄉時,他們依然分析研判疫情、挑燈夜戰。因為,他們深諳一個道理:疫情防控,關係千家萬戶,關係人民安危,稍有差錯,將會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必須盡職盡責,才能無愧肩負的神聖使命!
面對疫情,全體幹部職工聞令而動,盡銳出戰,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他們寫下請戰書,積極要求到防控一線;年輕同志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讓組織在疫情防控中檢驗他們的忠誠與擔當;千裡馳援,逆行出徵,1名同志支援湖北黃岡疫情防控43天,深入一線開展檢驗檢測,讓黨旗在抗擊疫情最前線高高飄揚。
為及時掌握疫情防控動態,市疾控中心班子成員分頭帶領隊伍深入防控一線和入境來魯人員分流工作專班參與或指導疫情防控工作,先後向慶雲縣、樂陵市、寧津縣、德城區、武城縣等地派出32支專業隊伍,指導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密切接觸者管理、特定場所消毒等現場處置工作,他們多次到高速公路出入口、酒店、隔離點、冷鏈場所等開展現場技術指導,織密了基層疫情防控網,全力構建市、縣「一盤棋」格局。
為讓前方戰士放心戰疫,市疾控中心黨委、工會、婦委會深入了解抗疫一線職工的家庭情況和具體困難,及時實施關懷服務,開展送溫暖、送關愛系列慰問活動,為戰疫一線職工提供人文關懷,最大限度消除一線職工的後顧之憂。
發揮優勢專業指導——勇當疫情防控「定海神針」
在傳染病防控領域,疾控中心技術最專業。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初期,技術指導的重任自然而然地落在了疾控中心身上。當時,面對從未出現過的新型冠狀病毒,德州市疾控中心對疫情的科學分析與判斷,成為全市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的「定海神針」。
德州市第一例疑似病例排除、第一例確診病例調查,市疾控中心專家均到現場調查指揮,迅速給出專業建議,技術支撐作用直達基層。科學指導德城區處置聚集性疫情,及時提出封閉住宅單元建議,被市、區指揮部採納實施,很快控制了疫情。在武城縣聚集性疫情現場,市疾控中心專家團隊奮戰兩天三夜,「抽絲剝繭」精準識別研判,把疫情控制在了最小範圍,該案例作為典型在全省秋冬季傳染病綜合管理培訓班上進行經驗交流。
市、縣疾控中心200餘名流調隊員晝夜開展現場流行病學調查處置,對發生的每一例疑似和確診病例均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詳細了解患者接觸史、旅行史和活動軌跡,並進行採樣檢測。會同公安、交通等部門及社區進行聯防聯控信息共享,對確診病例開展大數據搜索,對各地發來的密接協查函進行核實、調度與回復,保障了流調工作精準性、科學性、嚴謹性,控制了疫情增量,有效阻止了疫情擴散。疫情之初,市疾控中心實驗室作為全市唯一具備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能力的實驗室,對全市37例患者進行了實驗室確診,對疑似樣本進行覆核,為患者救治、密切接觸者篩查發揮了「一錘定音」作用。
市疾控中心狠抓檢測能力提升,以核酸檢測能力提升為疫情防控奠定基礎。他們及時指導全市衛生健康系統二級生物安全實驗室建設,對近40家核酸檢測實驗室組織開展了室間質量控制,形成了以市疾控中心為主導,各核酸檢測機構為支撐的實驗室檢測網絡。目前,中心建有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12個,其中負壓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4個,配有4臺套核酸檢測設備,2臺快速檢測儀;配備1輛總價值近150萬元、日檢測量約800人份的移動核酸檢測車,擁有了核酸檢測實驗室裝備中的「航空母艦」;購置了高通量測序儀,具備了基因組測序能力,填補了我市基因測序能力空白。按照疫情防控規定和工作分工,中心對公安系統、監獄系統、重大活動參與人員、部分醫療衛生單位及部分縣市區復學複課、重點地區入德返德人員等重點人群開展「應檢盡檢」,對疑似陽性標本進行確證。截至目前,中心累計完成5.95萬份樣本的核酸檢測和抗體檢測。
市疾控中心從提升公眾衛生應急素養和健康素養入手,大力推進健康教育,讓疫情防控理念深入人心。他們通過報紙、電視、廣播、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多平臺、多方式開展疫情防控知識宣傳,在疫情防控的關鍵節點主動開展疫情防控健康教育知識普及,及時發布《告市民書》《春節致信》等各類防控知識3000餘篇(期、條),編印海報、折頁等近70萬份;設立諮詢室,公布2部疫情防控諮詢電話,24小時為市民解疑釋惑;組織專家深入企業、學校、社區、機關進行復工復產復學疫情防控知識普及等,精準指導317家企事業單位,受眾10萬餘人次。
立足長遠標本兼治——構築疫情防控專業防線
新冠肺炎像所有傳染病一樣,重點在防。中央一再強調,各級要紮實做好防範工作,保住來之不易的戰疫成果,決不能讓疫情反彈。德州市疾控中心堅決貫徹中央精神及省、市部署,出臺一系列防範措施,從根本上遏制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與反彈。
市疾控中心全面落實常態化防控措施,保持指揮體系不變、運行機制不變、風險防控措施不松。他們選派業務骨幹300餘人次參與重大會議和活動保障,為「奧萊之夜」文化藝術節、首屆文化旅遊發展大會、中高考等重大活動、重要會議開展現場疫情保障50餘次。隨著北京、新疆、大連、青島等地相繼出現聚集性疫情,多地出現冷鏈食品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陽性事件後,市疾控中心迅速轉入戰時狀態,組織專業技術力量開展風險評估,科學分析疫情動態,及時提出防控建議40餘條,堅持「人物同防」,全力防控疫情輸入風險。
默默堅守立新功,11月6日,德城區在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檢出新型冠狀病毒核酸呈弱陽性,市疾控中心接到報告後對樣本連夜進行多輪復檢,最終確定陽性結果。事件發生後,市、區疾控中心抽調精幹力量,立即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和應急處置工作,對涉及的冷凍豬肉製品和運輸車輛全部封存,對產品及環境進行消殺,對密切接觸者和「密接」的「密接」全部進行集中隔離和核酸檢測。同時,我市第一時間將相關情況向天津市濱海新區和有關地區進行了通報。在此次事件中,無論是樣本採集、實驗室檢測,還是流行病學調查、環境消殺、應急處置,市疾控中心都表現出專業機構和專業人員精湛的工作技術、嚴謹的工作態度、務實的工作作風,真正做到了樣本採集規範、嚴謹,核酸檢測專業、精準,以及第一時間採樣、第一時間檢測、第一時間復檢、第一時間報告、第一時間處置、第一時間通報。團隊的工作責任心和科學嚴謹的規範操作不但有效規避了疫情在我市的傳播,也為天津市等地的疫情防控工作贏得了主動,為其他地區冷鏈食品的檢測管理提供了德州模式、貢獻了德州力量,得到山東省及天津市的高度讚揚,孫繼業副省長批示「德州市檢測及時、處置有效,為天津市流調溯源作出了貢獻」,給予充分肯定。
市委組建了重大疾病和傳染病防治工作領導小組,明確領導小組辦公室在市疾控中心實體化運行,並加掛德州市公共衛生應急指揮中心牌子,中心為3個工作組配備10名專業技術人員,實現市、縣公共衛生應急遠程指揮調度,全市疫情指揮的專業化和聯動性明顯增強。
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時,市疾控中心全力推進疾控重點工作,重點傳染病防控質量明顯提高,全市累計報告法定傳染病比去年同期下降21%;建成愛滋病篩查實驗室60家,建設覆蓋率達100%;免疫預防接種工作穩步推進,全市所有縣市區均已完成疫苗追溯系統建設並投入使用;地方病攻堅工作進展明顯,提前3個月完成了全市414個高氟村的飲用水檢測工作,代表山東省順利通過國家現場終期評估,並獲得高度評價;參加「萬步有約」活動,3個區市成績均在全省前10名,全國前100名;實驗室能力建設持續提升,中心流感網絡實驗室工作在全省評比中繼續穩居前列,雞胚株分離數量居全省首位;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有效推進,實現省級健康促進縣創建全覆蓋,開展全市居民健康素養監測2萬餘人,控煙立法工作納入2020年人大立法調研項目,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在全省第一方陣的地位更加牢固。
不忘初心再出發,砥礪奮進新徵程。市疾控中心將充分運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所凝聚成的經驗成果,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再接再厲、銳意進取,堅守責任、履職擔當,為人民幸福築牢健康屏障,為新時代現代化新德州建設貢獻疾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