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進化學說認為,現存地球物種都曾來自共同的祖先。為了適應不同的環境,物種開始朝著不同的進化方向演變。在這個過程中,許多生物因因無法適應新的環境而消失或者滅絕,即使倖存一些,數量少得也很難被人類發現。不過在8月,科學家們又發現了一種消失了將近52年的物種,象鼩(qú),這再次引發了科學界的熱議。
象鼩是一種長得像老鼠的哺乳動物,體重不到1千克。除了鼻子有些長外,你可能完全不會將它和大象聯繫在一起。不過自然界總是這麼神奇,雖然它屬於象鼩科,但是和大象、海牛和食蟻獸確確實實屬於親戚關係。
說它是大象親屬並非空穴來風。在白堊紀大滅絕前期,大象、海牛、象鼩都是非洲獸總目下的動物,基因結構非常相似。最早的象鼩化石甚至可以追溯到古新世時期,可以說象鼩是地球的古老民族之一。
此次發現的索馬利亞象鼩,是象鼩20個種類中最神秘的物種之一,因僅在索馬利亞被發現而得名。據最近的科學記載,上次發現這個物種已經是1968年了。而人類近些年對它的全部認知僅存於20世紀初收集的博物館39個標本了。
全球野生動物協會曾將象鼩列為「最渴望找到的25個消失物種」之一。由於學者對於其的生存環境只確定在索馬利亞附近區域,過去幾十年,對於這種非洲奇特的小型動物研究十分缺乏。而此次非洲之角國家吉布地的發現不僅打破了象鼩滅絕的猜測,也打開了對於象鼩生存新環境的評估。
研究團隊在從吉布地獲取消息後,在12個地點設置了1259個陷阱,利用食物香氣誘捕了12隻索馬利亞象鼩。通過對其自身狀態以及生存環境的評估,它們認為,吉布地附近的環境適宜,且物種種群也未受到特定威脅,其數量應該和其他種類的象鼩差不多。因此,研究團隊也建議IUCN將索馬利亞象鼩將其從紅色瀕危名單中剔除。
索馬利亞象鼩其實並不是科學家近年來發現消失又重現的物種。2020年5月,考察隊在西藏山區重新發現消失近90年的枯魯杜鵑;作為十大活化石物種之首的腔棘魚更是被認為在白堊紀末期就已從地球上滅絕,但在1938年之後,非洲多個國家陸續報導稱發現了這一至少4.1億年前的物種。
當然,不止這些。比如消失80年的豪勳爵島竹節蟲、消失近60多年的中華鳳頭燕鷗等等。這也讓很多人開始覺得是不是地球的環境變好了,以至於這些早已滅絕許多年的生物再次重回人們的視線。
我們有理由相信,環境的短期改觀或者局部區域改善,確實讓這些物種得以復活。準確的說,其實它們並沒有離開過,只是偏安一隅,不被人類發現而已。等到環境合適,又會重現江湖。
我們也要看到,即使許多像索馬利亞象鼩這樣的生物再次重現,且數量也非常可觀,但與其即將消失或者正在消失的物種相比,可能不值一提。聯合國報告曾指出,2019年全球近800萬種物種中,有100萬種正面臨滅絕,而人類活動在其影響因素中所佔的比重最大。
總之,消失52年的生物重現是一個好事情,但在歡慶之餘,我們需要看清楚人類正面臨的物種危機。有學者提出,人類正面臨有史以來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不管是否屬實,維護地球環境,保護好地球的生物,是我們一直需要踐行的使命。
索馬利亞象鼩不是開始,更不是終點,物種保護的路還有更長要走!
往期回顧:
駱駝的駝峰不是用來儲水的,那裡充滿脂肪,也不能為駱駝解渴
為什麼人類喝的水需要過濾,而其他動物可以直接喝江河湖海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