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電影《奪冠》正式上映。幾大官媒在上映前,積極轉發電影的MV,為電影打call,實屬罕見,再次證明中國女排在國人心中的地位。
而今天(9月29日)對中國女排來說,也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一年前的今天,恰好是中國女排世界盃奪冠之日。
適逢今日,小編想要和大家聊聊,《奪冠》背後的中國女排。
小編倒不想討論這部電影的好壞。因為即使電影再怎麼還原,中國女排這四個字,絕不是短短兩個多小時的長度可以丈量的。
很多不關注體育的人,或者不知道女排歷史的年輕人,也許會發出這麼一個疑問
為什麼是中國女排?
看完以下的文字,也許你會有自己的答案。
1981年11月16日 ,由袁偉民帶領的中國女排以七戰全勝的成績,首奪世界盃冠軍,實現中國集體項目零的突破。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之奪冠》裡,有這麼一個經典畫面:為了看女排奧運決賽畫面,一群老百姓圍著僅有的一臺黑白電視激情高漲,一喜一怒都被那根天線牽扯著。
這個情景,年輕人看的時候可能就是哈哈一樂,經歷過的人應該覺得並不誇張。
70年代,世界女排是日本和前蘇聯兩強爭霸,當時,中國三大球(足球、籃球、排球)的整體水平,是中國競技體育中的一塊短板。而中國正邁出與國際接軌的第一步,人們興奮之餘,也感受到了巨大的落差,急需精神上的鼓舞。
1984年,中國女排3-0擊敗美國女排,成功奪得奧運冠軍。
有人說,在那個年代,再沒有比女排酣暢淋漓的扣球更能讓中國人感到揚眉吐氣的事。
中國女排很快成為了全民偶像,不知不覺演化為了某種時代符號。
「我媽至今什麼體育比賽都不看,唯獨中國女排的比賽一場不落。這屆女排影響了很多很多人,成為了銘刻在無數人心中的時代記憶。」有句話叫,爬得有多高,摔得時候就有多重。
90年代中國女排成績下滑,跌落神壇。在2003年和2004年,陳忠和帶領的女排奪得世界盃和奧運冠軍之後,沉寂了整整12年。
▲2004年女排奪得奧運冠軍
直到2016年里約奧運會,中國女排再次奪得奧運會冠軍,一戰成名。沒有人想過,沉寂了這麼多年的女排,還能夠再上巔峰。
2016年的中國女排教練,是當年的中國女排第一人——郎平。
為了這次比賽,郎平對比賽遇到的對手搜集了大量的錄像資料,並做了極為詳盡的戰術預案。
即使準備充分,開局並不太順利。小組賽階段,女排以2勝3負排名第四的成績艱難晉級八強。
八進四,中國女排遭遇衛冕冠軍、東道主巴西。此前,中國女排對巴西女排的戰績是18次連敗。很多人都以為,中國女排不可能贏。
借著主場優勢,巴西隊以10分的壓倒性優勢奪得第一場勝利。很多人看到這,就已經不敢再看下去,怕中國隊輸得太慘。
郎平甚至做好了前兩局都輸的心理準備。
即使勝率不大,女排隊員們的心態倒放得很寬。
▲女排主力副攻手徐雲麗
隊員的積極心態,教練的戰術布置,在後半場慢慢顯示出威力。第二場中國隊以一分之差險勝巴西隊。
第三場,急於求勝的心態,讓巴西隊屢次出錯。最終,中國女排3-2擊敗巴西,華麗逆襲!
半決賽,找到狀態的中國女排3-1戰勝荷蘭,最後力壓塞爾維亞奪得冠軍。
「奪得冠軍以後,當時我已經不激動了。」
從低谷一下子爬上山頂的刺激,喚醒了一代人的女排情結,也吸引了一批新的「女排」粉。這次她們不靠女排情結,靠「無論結果如何,盡我所能,做到最好」的女排精神重新站在了聚光燈下。
上世紀80年代的「五連冠」,中國女排讓壓抑許久的國人揚眉吐氣,成為了一個時代的符號。但這個時代符號不是過去式,而是進行時。
為什麼是中國女排?
僅僅因為她們是三大球中唯一奪得過冠軍的球類嗎?
女排的奮鬥史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連續劇,看的人過癮,但演的人始終在和自己較勁。
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明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是你一路即使走得搖搖晃晃,但依然堅持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眼中充滿堅定。這是郎平在接受採訪時對女排精神的詮釋。
賽場上的她們就像生活中的我們,「無論結果如何,盡我所能,做到最好」是始終秉持的人生態度。
總有一些力量讓我們心潮澎湃、熱血沸騰。
參考資料: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比賽畫面、鳳鳴時代記錄、紀錄片《拼搏——中國女排奪冠紀實》、紀錄片《星耀徵途》
聽英語早餐 | 學日常口語
每日一句,跟讀模仿,一起快樂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