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中果郡王的母親舒太妃雖然出現的次數並不多,但她卻在一定程度上主導了整個情節的走向。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一個母親對孩子的影響力是極深的,也就是說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果郡王所做的這些事都與其母舒太妃的教育有關。那麼,舒太妃究竟是一位怎樣的母親呢?她對果郡王又造成了哪些影響呢?
首先我們先來分析一下舒太妃這個角色。其實該劇前半部分幾乎沒有提及到舒太妃,她的名字和事跡只出現在皇上和太后的聊天中。那麼太后和皇上又是怎麼評論她的呢?
當甄嬛進宮並且順利得寵後,太后就是用先皇和舒太妃的事警示了皇上。從她的隻言片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當時舒太妃確實很受先皇喜愛,而且常常會因此忽視其餘嬪妃的感受。
那麼,當時舒太妃與太后的關係又如何呢?有一次太后向皇上詢問果郡王的近況,皇上說太后想果郡王可以把他叫進宮。這時太后說出了她的心裡話,她表示果郡王是個好孩子,但是一見他就會想起他的母親。
這段話告訴我們當時太后和舒太妃的關係也並不算好,甚至會因為各種原因發生衝突。那麼,為什麼大家都不喜歡舒太妃呢?
或許是因為舒太妃過於得寵,所以成為大家共同的敵人。或許是因為她的行為有問題,所以導致大家的反感。雖然我們無從求證舒太妃是一位怎樣的嬪妃,但從之後的情節可以推斷出,她應該是一個隨性的女人,對名利等身外之物也不太重視。
那麼皇上又是如何看待舒太妃的呢?皇上曾對果郡王說,他是先皇最寵愛的孩子。這句話說明先皇因為喜歡舒太妃所以對果郡王也是寵愛有加。而現在的皇上又是一個多疑且敏感的人,他自然會把這些牢記於心。
所以當他順利得到皇位之後,舒太妃離宮了。有的觀眾認為是太后和皇上給她施壓讓她離宮,也有的觀眾認為先皇逝世後她傷心過度所以選擇離開。如果是第一種,那麼舒太妃所做的一切就都是為了自己的兒子。
那麼如果是第二種,就印證了我們之前的猜想,她本就是一個性情中人。熟悉劇情的觀眾應該知道舒太妃是少數民族,所以她在對待感情問題時與當時的嬪妃完全不同。這或許也是她受到先皇青睞的原因之一。
那麼這樣一位特殊的女人會教育出怎樣的兒子呢?果郡王又受到了哪些影響呢?
首先毋庸置疑的當然是感情觀。在《甄嬛傳》的原著中曾說到,當初舒太妃和先皇的感情也是不被世人認可的。她之所以可以堅持下來就是因為在她的心中「真愛至上」,所以他們才會排除萬難在一起。
而果郡王也受到了母親的影響,在沒有遇到甄嬛之前他一直未娶。和甄嬛相知相戀之後,認定了她是自己心中唯一的妻子。最後為了保護她犧牲了自己的性命,果郡王用這一切詮釋了「真愛至上」四個字。
很多觀眾不理解為什麼舒太妃會接受甄嬛,其實用我們之前分析的就可以回答這個問題。她從來沒有逼迫兒子去娶一個不愛的人,或許她心中也會著急,但卻仍然把最大的自由給予他。
所以當果郡王欣喜地告訴她自己找到了最愛的人,她一定會欣然接受。而且她從甄嬛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這種心心相惜的感覺也促成了她們的親密關係。
有的觀眾認為舒太妃是一位不稱職的母親,因為她拋下了自己的兒子一走了之,絲毫沒有為他的未來考慮。在兒子喜歡上甄嬛之後,也並沒有及時把他拉回現實中,反而促成了這段感情。
其實呆豬認為舒太妃並不是沒有替兒子考慮,相反她出宮可能是最好的結局。為什麼這樣說呢?如果她真的對名利等身外之物沒有任何的想法,那麼她應該是不願意讓自己的兒子去當皇上的。
她更希望兒子可以隨心所欲地度過自己的一生。所以果郡王在《甄嬛傳》的前半部分常常表現得很隨性,仿佛什麼都不在乎。這或許是他自保的手段,又或許是受到母親的教育所以養成了這樣的性格。
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舒太妃沒有在得寵時幫自己的兒子去爭搶些什麼。但是當先皇逝世後,她發現這個皇宮已經容不下他們母子了。這時的她又能做什麼呢?其實最好的選擇就是離開後宮,和這裡的一切徹底了斷。
也正因如此,太后和皇上才會容得下果郡王。所以舒太妃離宮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自己的兒子,並非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至於她為什麼沒能及時制止兒子和甄嬛的感情,其實這就是因為她的感情觀導致的。「真愛至上」四個字已經刻在了她的心中,她又怎麼會忍心看兒子傷心呢?舒太妃也並不了解皇上對甄嬛的感情,所以自然不會反對。
當然也有觀眾認為舒太妃是一位稱職的母親,畢竟她活成了自己喜歡的樣子,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這種狀態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積極的影響。
那麼你認為舒太妃是一位怎樣的母親呢?歡迎在評論區一起交流探討!
感謝閱讀,感恩關注。
(圖片來源於《甄嬛傳》)